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次冰盛期以来洱海沉积物元素碳同位素特征与区域植被组成变化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恩楼 孙伟伟 +1 位作者 刘恩峰 宁栋梁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7-1036,共10页
末次冰盛期以来陆地植被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是当前古生态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我国南方地区,C3/C4植物相对丰度记录较少,尤其是缺乏高分辨率的古生态记录,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 末次冰盛期以来陆地植被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是当前古生态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我国南方地区,C3/C4植物相对丰度记录较少,尤其是缺乏高分辨率的古生态记录,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气候因素还是大气CO2浓度还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云南洱海钻孔沉积物中元素碳同位素(δ13CEC)的分析,探讨了末次冰盛期以来云南洱海地区C3/C4植物相对丰度与古环境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洱海地区陆地植被为C3/C4植物混合类型,C4植物比较丰富;在14.7cal.kaB.P.时期C4植物相对丰度开始显著减少,在早全新世降到最低,而晚全新世C4植物有所扩张,但仍以C3植物为主导。洱海沉积物的δ13CEC反映的区域植被变化与低纬地区其他海洋、湖泊沉积物记录的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基本一致,表明低纬地区末次冰期C4植物相对较多。此外,云南洱海地区的C4植物在15.7cal.kaB.P.、12.0cal.kaB.P.、8.0cal.kaB.P.以及5.Ocal.kaB.P.前后呈现出显著的扩张,这些变化与西南夏季风干年尺度的快速减弱事件密切相关,表明夏季风降水是云南洱海地区C3/C4植物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碳 云南洱海 大气CO2浓度 西南夏季风 植被变化
原文传递
洱海四种鲤鱼线粒体DNA遗传相似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冰蓉 张亚平 昝瑞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用 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洱海的四种鲤鱼———洱海鲤 (C .barbatus)、春鲤 (C .longipectoralis)、大眼鲤 (C .megalophthalmus)和杞麓鲤 (C .carpiochila) ,其中前三种为洱海特有 ,进行了线粒体DNA(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分... 用 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洱海的四种鲤鱼———洱海鲤 (C .barbatus)、春鲤 (C .longipectoralis)、大眼鲤 (C .megalophthalmus)和杞麓鲤 (C .carpiochila) ,其中前三种为洱海特有 ,进行了线粒体DNA(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分析 ,构建了它们的mt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结果表明 ,这四种鲤鱼在种内和种间均缺乏mtDNARFLP。这种现象在鱼类种间的mtDNA的RFLP研究中是罕见的。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可能在于这些物种是同域形成物种 ,并且其分化时间还相当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属 MTDNA RFLP 同域分化 云南洱海 线粒体DNA 遗传相似性
下载PDF
云南洱海东侧引水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汪亚莉 许模 +1 位作者 张强 周中海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8,共5页
为防止隧道施工引起地下水环境恶化,将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应用于云南洱海东侧引水隧道工程中。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环境负效应体系各项指标选取适宜的指标权重,对实例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分析,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洱海东侧... 为防止隧道施工引起地下水环境恶化,将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应用于云南洱海东侧引水隧道工程中。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环境负效应体系各项指标选取适宜的指标权重,对实例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分析,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洱海东侧引水隧洞工程进行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大理某引水隧道在经过萂村段时,造成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为Ⅳ级,隧道两侧约5 000 m内将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并伴随出现一定范围的地面塌陷和岩溶塌陷,以及明显的地表水系流量减少和井泉点枯竭。研究成果可为该引水隧洞的施工及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洱海 隧道建设 地下水环境负效应 AHP层次分析法 指标权重 模糊综合评判法
下载PDF
略谈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槨铜棺墓的族属 被引量:6
4
作者 童恩正 《考古》 1966年第1期46-48,45,共4页
1964年,在云南祥云大波那发现了一座古代少数民族的木椁铜棺墓,墓中出土器物为云南地区考古和民族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我们要正确地运用这批资料,首先必需确定这座墓葬的族属和时代。原报告编者曾初步推断其为西汉中期以... 1964年,在云南祥云大波那发现了一座古代少数民族的木椁铜棺墓,墓中出土器物为云南地区考古和民族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我们要正确地运用这批资料,首先必需确定这座墓葬的族属和时代。原报告编者曾初步推断其为西汉中期以后昆明族的墓葬,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特此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族 西汉中期 云南洱海 族属 祥云县 西南夷 云南地区 古代少数民族 墓葬 民族历史
原文传递
中国云南洱海周边地带斯氏家鼠体表寄生虫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董文鸽 郭宪国 +2 位作者 门兴元 钱体军 吴滇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研究斯氏家鼠体表寄生虫的主要种类。方法用U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88只斯氏家鼠体表寄生虫进行了调查,对斯氏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和体表寄生虫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 目的研究斯氏家鼠体表寄生虫的主要种类。方法用U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88只斯氏家鼠体表寄生虫进行了调查,对斯氏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和体表寄生虫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描述。结果有70只斯氏家鼠寄生有体表寄生虫,侵染率为80%。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虫有54种,包括34种恙螨、15种革螨、4种蚤和1种吸虱。其中11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媒介。结论斯氏家鼠很可能成为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和恙虫病等病原体的贮存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感染 体外 斯氏家鼠 体表寄生虫 云南洱海 中国
原文传递
天师道“蒙秦治”考 被引量:2
6
作者 龙腾 《四川文物》 1997年第3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天师道 南诏王 道教史 二十四治 云南洱海 南方丝绸之路 汉源县 秦人 异牟寻 南诏德化碑
下载PDF
试论三星堆海贝来源及其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光曙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5-47,共3页
海贝这种生长于海洋沿岸的生物在我国古代很早时期就在中原内地、西南高原作为珍宝出现,海贝从何方进入内地和西南地区的呢?值得探讨。本文就三星堆海贝来源及其影响,谈点粗浅的看法: 我国以贝为币早在夏时期就开始。丁福保的《历代古... 海贝这种生长于海洋沿岸的生物在我国古代很早时期就在中原内地、西南高原作为珍宝出现,海贝从何方进入内地和西南地区的呢?值得探讨。本文就三星堆海贝来源及其影响,谈点粗浅的看法: 我国以贝为币早在夏时期就开始。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中拓印有古代中原的海贝、骨贝、铜贝图片,并解说:“荒古之世,以物易物,后以交易日繁,乃用海贝为媒介,又以海贝产量不多,不敷应用,故又有骨贝、石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贝 氐羌 广汉三星堆 蜀族 南方丝绸之路 祭祀坑 云南洱海 夏族 西羌 古蜀国
下载PDF
与民同命的杨名时
8
作者 王正化 《文史天地》 1995年第3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同命 就地筹款 云南洱海 卓尔不凡 蝉翼纱 读书治学 无人不知 雍正年间 总督 及时修复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云南洱海流域生态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昆榆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3年第6期40-42,共3页
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利用MODIS遥感数据,通过气候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时空差异,揭示气候变化对洱海流域生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0—2020年间,洱海流域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且增温速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 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利用MODIS遥感数据,通过气候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时空差异,揭示气候变化对洱海流域生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0—2020年间,洱海流域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且增温速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年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且下降速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且年际变化具有显著的时间差异性。在未来气候变化下,洱海流域生态质量将持续下降,未来需重点关注降水对洱海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云南洱海流域 生态质量 影响
下载PDF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
10
作者 陈有君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9-23,共5页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20年依托大理大学,对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开展为期2年半(2020年7月—2022年12月)的综合科学考察。其中,自然地理状况是科学考察的先导和基础。项目组采用文献资料收集...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20年依托大理大学,对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开展为期2年半(2020年7月—2022年12月)的综合科学考察。其中,自然地理状况是科学考察的先导和基础。项目组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实地调查和“3S”技术等方法,梳理、分析了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状况。项目成果为全面了解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合理保护和有效管理保护区的自然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山 洱海 自然地理 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