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谢:宋人追慕的文章太守典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朋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宋人创造性地将“风流”与“谢守”融合,凝练成“风流谢守”这样一个雅致的称呼。“风流谢守”的核心内涵在于“能诗”,是二谢与“文章太守”观念结合的产物,也是宋人将“文章太守”观念推广至前代的结果。宋代郡守尤其是温、宣两地郡... 宋人创造性地将“风流”与“谢守”融合,凝练成“风流谢守”这样一个雅致的称呼。“风流谢守”的核心内涵在于“能诗”,是二谢与“文章太守”观念结合的产物,也是宋人将“文章太守”观念推广至前代的结果。宋代郡守尤其是温、宣两地郡守是“风流谢守”的主要追慕者,他们通过行为上的效法、心态上的景慕表达对二谢的认同。研究郡守角度考察二谢在宋代的接受情况,有助于认识郡守这一特定群体的文学传承和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流 文章太守 宋代郡守
下载PDF
“二谢”山水诗比较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傅正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6-239,共4页
山水诗派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大艺术流派。“二谢”为其开创性、标志性人物。本文拟就“二谢”山水诗作一比较论析,以期准确把握各自的风貌神髓及南朝山水诗向唐代山水诗演进的轨迹。
关键词 山水诗 比较
原文传递
浅析二谢山水诗歌的不同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羽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7期204-205,共2页
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朓在谢灵运的基础上发展了山水诗,使山水诗创作彻底地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并对唐代山水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分析其创作的不同从而阐释谢朓在谢灵... 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朓在谢灵运的基础上发展了山水诗,使山水诗创作彻底地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并对唐代山水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分析其创作的不同从而阐释谢朓在谢灵运创作的基础上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歌 思想内涵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论王安石晚年诗与陶、谢的关系
4
作者 徐涛 《文学研究》 2021年第1期30-39,共10页
王安石晚年诗学习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这与荆公晚年的思想倾向有关,他对陶诗的倾慕是为了宁静心灵,藉以化解政治理想破灭带来的痛苦,但并没有完全接受陶渊明委运随化的人生思想,还常需借助自然山水以消解内心的不平,故与“... 王安石晚年诗学习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这与荆公晚年的思想倾向有关,他对陶诗的倾慕是为了宁静心灵,藉以化解政治理想破灭带来的痛苦,但并没有完全接受陶渊明委运随化的人生思想,还常需借助自然山水以消解内心的不平,故与“二谢”的山水诗也产生了精神会通。从诗学倾向上看,王安石对陶、谢的学习是其晚年精妙自然的诗学理想的重要体现,使荆公诗在精益求精的同时又具有超尘脱俗的品格,从而实现了对晚唐诗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陶渊明
下载PDF
莫友芝为诗路向的体制分殊 被引量:2
5
作者 易闻晓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4,共7页
论道咸为诗宗宋,当辨体制之殊。七古长篇,句式畅纵散缓,篇幅不限,适于叙议敷衍,宋人学韩,道咸学宋,此体最为代表。莫友芝诗亦然,祖法苏轼、韩愈、李白、白居易,都以叙议为本,而以敷衍相从。但五言坚整,莫诗取径陈师道、孟郊,要归作意谨... 论道咸为诗宗宋,当辨体制之殊。七古长篇,句式畅纵散缓,篇幅不限,适于叙议敷衍,宋人学韩,道咸学宋,此体最为代表。莫友芝诗亦然,祖法苏轼、韩愈、李白、白居易,都以叙议为本,而以敷衍相从。但五言坚整,莫诗取径陈师道、孟郊,要归作意谨严,而写景刻画,上溯二谢,并援六朝诸家,在道咸诗风中取径独特。莫氏七律造语缜密,构对多学杜甫;五律精工锻炼,亦多取法二谢;七绝固饶风致,五绝精约隽永。诸体都以尊体而佳,师法上乘,但率着叙议,则以七古敷衍惯性,一代风尚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友芝诗 七古敷衍 五言严谨 陈孟 叙议惯性
下载PDF
书法欣赏
6
《科教文汇》 2005年第1期37-37,共1页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帖上还引有朱文“延历敕定”三印.延历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可见此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丧乱·二谢·得示帖》笔法精...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帖上还引有朱文“延历敕定”三印.延历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可见此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丧乱·二谢·得示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欣赏 《丧乱··得示帖》 唐代 《丧乱··得示帖》 王羲之 《十七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