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晋南朝砖文与“二爨”书风的关系再认识
1
作者 朱天曙 刘昕 《中华书画家》 2024年第7期10-13,共4页
“二爨”是中国书法史上早期书体变迁的有力佐证,也是东晋南朝时期刻石书风的典型代表。其中,东晋《爨宝子碑》楷隶相参,方折锋利,点画棱角分明,字形整齐奇巧而生异态。
关键词 中国书法史 书风 宝子碑》 砖文 楷隶 东晋南朝 方折
原文传递
清代学人对“二爨”经典化的塑造
2
作者 陀伟荣 《书法》 2024年第5期182-190,共9页
“二爨”在书法史论字体分类中常被指为包含隶、楷二体,此说普遍存在于清代学人著述当中。而爨体当属隶书、楷书,还是“新体”,一直未能厘清。论文从文字学、考据学等视角梳理书法史论,并提供新的碑刻依据,以“汉分别子”的重要特征来... “二爨”在书法史论字体分类中常被指为包含隶、楷二体,此说普遍存在于清代学人著述当中。而爨体当属隶书、楷书,还是“新体”,一直未能厘清。论文从文字学、考据学等视角梳理书法史论,并提供新的碑刻依据,以“汉分别子”的重要特征来观照“隶书楷化”的书体流变历程。故“二爨”在书法史及清代碑学史论构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史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分别子 楷书鼻祖 隶书楷化
原文传递
“二爨”书法的创作与思考
3
作者 黄振 《书画世界》 2024年第4期86-89,共4页
自清代至今,“二爨”一直受到金石学家及书法家重视。本文对近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中的“二爨”书风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当代“二爨”书风作品所面临的问题,同时,整理民国时期书家对“二爨”的品评,并以李瑞清、经亨颐等... 自清代至今,“二爨”一直受到金石学家及书法家重视。本文对近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中的“二爨”书风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当代“二爨”书风作品所面临的问题,同时,整理民国时期书家对“二爨”的品评,并以李瑞清、经亨颐等书家取法“二爨”的书法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为当今“二爨”书法创作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展览 民国书家
下载PDF
“二爨”影响下的岭南碑学审美建构
4
作者 蔡鹏 《书画世界》 2024年第8期48-50,共3页
岭南地区有浓厚的碑学传统。自清中期以来,岭南书家就开始了碑学体系的建构,在不同时期的审美语境下都表现出岭南碑学奇古宽博的特色。“二爨”书风与岭南碑学具有天然的审美共性,使粤地碑学表现出了侠骨与柔情兼具的特征。岭南爨体书... 岭南地区有浓厚的碑学传统。自清中期以来,岭南书家就开始了碑学体系的建构,在不同时期的审美语境下都表现出岭南碑学奇古宽博的特色。“二爨”书风与岭南碑学具有天然的审美共性,使粤地碑学表现出了侠骨与柔情兼具的特征。岭南爨体书法的盛行是在康有为“尊碑抑帖”思想推动之下,岭南书家集体无意识的选择。通过梳理岭南碑学的审美建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爨体已经深深融入岭南的历史中,成为岭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碑学 审美
下载PDF
“二爨”与近代文人书法
5
作者 曹杰钊 梁子欣 《中华书画家》 2024年第7期30-54,I0001,I0002,共27页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提到:“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赅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
关键词 文人书法 外拓 《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 雄强 用笔 方圆
原文传递
爨体书法美学刍论
6
作者 唐楷之 董泽衡 《中华书画家》 2021年第12期4-8,共5页
现藏云南曲靖的《爨龙颜碑》《爨宝子碑》,印证了"汉蛮同爨"的历史文明,也为中国书法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2021年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中华书画家杂志社主办了"首届中国爨体书法临创作品展及研讨会",探讨新时... 现藏云南曲靖的《爨龙颜碑》《爨宝子碑》,印证了"汉蛮同爨"的历史文明,也为中国书法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2021年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中华书画家杂志社主办了"首届中国爨体书法临创作品展及研讨会",探讨新时代语境下如何正确认识"二爨"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吸收"二爨"的艺术成果,为当代书坛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活力。本期辑录此次活动相关图文资料,推出"爨体专题",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中国书法史 宝子碑》 龙颜碑》 云南曲靖 文学艺术界
原文传递
“二爨”书风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逸峰 刘仲林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90-95,共6页
作为"隶楷极则"的《爨宝子碑》与《爨龙颜碑》以其古拙的书风在书法史上享有盛誉。本文从不同角度简要分析"二爨"书风的成因,并指出当代书法创作对于"二爨"书风的借鉴。
关键词 书风 当代书法创作
原文传递
“二爨”在“兰亭论辨”中的作用及其学术史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叶梅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0-77,共8页
"二爨"在"兰亭论辨"中被广为引用作为各方论证材料,"二爨"及由此生发出的"铭石之书"概念及与之相关的"隶意"之争,或作为正面立论,或作为反证,在"兰亭论辨"中所体现出来的&... "二爨"在"兰亭论辨"中被广为引用作为各方论证材料,"二爨"及由此生发出的"铭石之书"概念及与之相关的"隶意"之争,或作为正面立论,或作为反证,在"兰亭论辨"中所体现出来的"书法社会学的本质观照""二重证据法的科学准则"以及"风格体认的学术规范"学理观照,彰显了"二爨"的学术地位及其学术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论辨 学理 学术史 意义
原文传递
王世镗章草书风的形成与演变
9
作者 王渊 《书画世界》 2023年第10期63-64,共2页
王世镗是近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一生致力于书法,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其章草。其书风的形成与演变分为三个时期:习古期(主要临习魏碑、章草经典法帖);变法期(上溯魏晋,深习碑版书法,融碑入章,走章今融合的道路);佳境期(楷宗“二爨”,草融章今... 王世镗是近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一生致力于书法,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其章草。其书风的形成与演变分为三个时期:习古期(主要临习魏碑、章草经典法帖);变法期(上溯魏晋,深习碑版书法,融碑入章,走章今融合的道路);佳境期(楷宗“二爨”,草融章今,更融入《流沙坠简》等汉简笔意)。经历这三个时期,王世镗最终形成厚重天然、古朴超逸的书风。随着对王世镗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对未来章草书法的价值和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其人其书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镗 章草
下载PDF
对“二爨”方笔的误读——兼及篆隶视域下的方笔索解
10
作者 梅跃辉 《中华书画家》 2021年第12期84-91,共8页
"二爨"即云南省境内刊于晋、(南朝)宋时期的《爨龙颜》和《爨宝子》二碑,因其形制大小,分别被称之为"大、小爨"。"二爨"自清代中晚期被访得后,即受到清代学者和书家的重视,从阮元到包世臣、杨守敬和叶昌... "二爨"即云南省境内刊于晋、(南朝)宋时期的《爨龙颜》和《爨宝子》二碑,因其形制大小,分别被称之为"大、小爨"。"二爨"自清代中晚期被访得后,即受到清代学者和书家的重视,从阮元到包世臣、杨守敬和叶昌炽等在其金石题跋中均有著录,一时声名大噪,加以康有为对"二爨"的大力推崇,在清代碑学思潮中更是将其推向顶峰,成为书法史上的碑学经典之作,特别是其犹如刀削斧凿般斩截古劲的方笔及其所蕴含的篆隶遗意,尤其受到人们的追捧,并一度形成学习"二爨"书法的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笔 书法史 碑学 清代学者 叶昌炽 包世臣 声名大噪
原文传递
“二爨”字体与书风的相关问题刍议
11
作者 赵际芳 汪珂 《书法》 2017年第6期76-80,共5页
"二爨"指云南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二者产生于公元五世纪的汉字隶楷演变时期,前后相隔五十三年,书风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研究和梳理得出以下观点:一、《爨宝子碑》在书刻上存在诸多问题,应是当时文化水平不高者为之... "二爨"指云南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二者产生于公元五世纪的汉字隶楷演变时期,前后相隔五十三年,书风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研究和梳理得出以下观点:一、《爨宝子碑》在书刻上存在诸多问题,应是当时文化水平不高者为之;二、"二爨"的风格代表了当时碑刻一种典型的崇古追求;三、《爨龙颜碑》的书写水准比《爨宝子碑》好,"二爨"的书风差异不仅仅是这五十多年间字体演进的结果,它更是书写者的水平所决定的;四、"二爨"虽然距离当时的汉文化中心地带较远,但其书风并无特别之处,与所处地域没有直接关系;五、"二爨"在书法艺术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省 波脚 钟王 书风
原文传递
“二爨”的审美价值及对当地文化形象的塑造
12
作者 陈玲玲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第10期125-128,共4页
如果说文化人到绍兴,不得不到兰亭,于山阴道上行走,感受一下永和九年的那一场曲水流筋。那么,文化人到云南,不得不到曲靖,探访一下“二爨”,体味一番南朝碑刻的朴茂萧疏和古意益然。南朝自晋室南迁至其灭亡,从公元317年至420年,历一百... 如果说文化人到绍兴,不得不到兰亭,于山阴道上行走,感受一下永和九年的那一场曲水流筋。那么,文化人到云南,不得不到曲靖,探访一下“二爨”,体味一番南朝碑刻的朴茂萧疏和古意益然。南朝自晋室南迁至其灭亡,从公元317年至420年,历一百余年。南朝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无不以书法为雅好。但“南朝禁碑,至齐未驰”,书法传世作品多以尺牌、书札等墨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世作品 审美价值 曲水流 朴茂 南朝
原文传递
异质空间与意境衍生——云南“二爨碑”不在场的在场
13
作者 葛亮 《粤海风》 2024年第4期93-100,共8页
位处云南的“二爨碑”石刻以自身独特的风格确立了书法史的在场地位,在文化上凝结了汉文化和土著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形态——“爨”文化。在书法风格上小爨碑奇姿百出,表现为“奇”的意象,大爨碑位列神品第一,表现了中和之美,在峻整中有天... 位处云南的“二爨碑”石刻以自身独特的风格确立了书法史的在场地位,在文化上凝结了汉文化和土著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形态——“爨”文化。在书法风格上小爨碑奇姿百出,表现为“奇”的意象,大爨碑位列神品第一,表现了中和之美,在峻整中有天然,师造化还有作字功夫。“二爨碑”的文化属性和书法风格产生的意境共同表现为“异质空间”,文化属性和审美形态确立了此在的主体合法,对于中原文化和主流的楷模化书风来说都是一种不在场的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 异质空间 清代碑学 书法 美学
下载PDF
爨氏统治时期云南民族关系的演变——基于“二爨”碑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喜梅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二爨"碑是爨氏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南碑瑰宝,爨氏统治时期也是云南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在当前中国民族和谐共生的多元一体化进程中,从"二爨"碑的角度对爨氏统治时期云南民族关系发展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 "二爨"碑是爨氏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南碑瑰宝,爨氏统治时期也是云南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在当前中国民族和谐共生的多元一体化进程中,从"二爨"碑的角度对爨氏统治时期云南民族关系发展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地方势力的发展离不开中央王朝的支持,中央王朝统治的稳定有赖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中央王朝和地方之间是互助共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华各民族的发展始终是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发展中实现着各民族间和谐共生、共存共荣式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 氏统治时期 云南民族关系变迁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的“二爨”书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平建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新中国成立前对"二爨"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爨"的前辈暨"二爨"称名由来、"二爨"的晋宋书法特点、"二爨"的异体字,以及"二爨"书法的其它问题,从而构成"二爨"... 新中国成立前对"二爨"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爨"的前辈暨"二爨"称名由来、"二爨"的晋宋书法特点、"二爨"的异体字,以及"二爨"书法的其它问题,从而构成"二爨"书法研究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前 ”称名由来 ”书法特点
下载PDF
岭东二爨书风考察
16
作者 李楠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8-83,共6页
岭东二爨书风的兴起,是伴随着近代岭东书法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其背景与中国近代史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紧密关联。岭东二爨书风有师承渊源,脉络清晰、传播面广、发展水平高的特点。其书风群体以独特的精神风貌屹立于潮汕书法史、广东近代... 岭东二爨书风的兴起,是伴随着近代岭东书法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其背景与中国近代史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紧密关联。岭东二爨书风有师承渊源,脉络清晰、传播面广、发展水平高的特点。其书风群体以独特的精神风貌屹立于潮汕书法史、广东近代书法史乃至中国近代书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东 融碑入帖 潮汕书法史
原文传递
从“二爨”碑看云南与内地刻石风貌的关联
17
作者 李兴涛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6-76,共11页
针对"二爨"碑的研究,以往的学人多立意于从书风流变的角度着眼,而以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学科为参照进行综合考察,无疑会获得新的视角。本文拟从两碑的形制、碑文、书体、书风,以及文字的异同现象等诸多方面,针... 针对"二爨"碑的研究,以往的学人多立意于从书风流变的角度着眼,而以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学科为参照进行综合考察,无疑会获得新的视角。本文拟从两碑的形制、碑文、书体、书风,以及文字的异同现象等诸多方面,针对同时期中原与边地的刻石特点,通过分析、梳理与对比,进一步考察汉魏六朝的书体流变与刻石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内地书风 刻石风貌
原文传递
论新中国成立后的“二爨”书法研究
18
作者 平建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07-110,共4页
"二爨"碑文字体介于隶楷之间,是一种典型的过渡性字体。就书法而言,其笔力劲健,沉毅峭拔,结体茂密,有汉隶遗意,正侧互映,意趣天成,被称为"爨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对"二爨"书法的研究暨弘扬先后经历... "二爨"碑文字体介于隶楷之间,是一种典型的过渡性字体。就书法而言,其笔力劲健,沉毅峭拔,结体茂密,有汉隶遗意,正侧互映,意趣天成,被称为"爨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对"二爨"书法的研究暨弘扬先后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初步探索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的兴盛时期,形成了极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书法艺术和爨文化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素材,而曲靖师范学院"二爨"书法艺术研究院的成立则是"二爨"书法研究暨弘扬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书法研究 弘扬
下载PDF
二爨碑 曾经云南第一石
19
作者 江清湛 《中华遗产》 2021年第8期154-157,共4页
云南曲靖,在魏晋南朝时期地处偏僻,远离统治中心,却至今保留了两通见证古代书法变迁的重要碑刻,举世罕见。1500年前的南北朝乱世,是百姓的盟梦,却是豪族的乐土。
关键词 古代书法 云南曲靖 豪族 南北朝 乱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