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937
1
作者 陈诗一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55,共15页
在金融海啸凸显实体经济重要性和工业反哺农业时代要求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本文构造了中国工业38个二位数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利用超越对数分行业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工业... 在金融海啸凸显实体经济重要性和工业反哺农业时代要求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本文构造了中国工业38个二位数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利用超越对数分行业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进行绿色增长核算。本文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总体上已经实现了以技术驱动为特征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能源和资本是技术进步以外主要驱动中国工业增长的源泉,劳动和排放增长贡献较低甚至为负。但是,一些能耗和排放高的行业仍然表现为粗放型增长,必须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最终实现中国工业的完全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耗 二氧化碳排放 全要素生产率 工业增长方式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 被引量:601
2
作者 林伯强 刘希颖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78,共13页
作为目前国际上碳排放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国家,中国碳减排的国际压力日益增大,而所处的城市化经济发展阶段的能源需求特征又使得碳减排相对困难,因此,制定现阶段的碳减排政策是中国政府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针对中国当前阶段性经济增... 作为目前国际上碳排放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国家,中国碳减排的国际压力日益增大,而所处的城市化经济发展阶段的能源需求特征又使得碳减排相对困难,因此,制定现阶段的碳减排政策是中国政府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针对中国当前阶段性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特征,对Kaya恒等式做出适当修正,引入城市化因素,研究了现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本文选用协整的方法研究了CO2排放量与主要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动态地解释和预测了在各解释变量服从既定概率分布的前提下中国CO2排放量的增长情形。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量,实现低碳转型应当在保证GDP增长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城市化速度和将城市化进程作为低碳发展的机会,以及通过降低能源强度(节能)和改善能源结构(通过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来实现。低碳转型战略的选择应该是:节能为主,发展清洁能源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强度 能源结构
原文传递
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 被引量:353
3
作者 李锴 齐绍洲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0-72,102,共14页
本文首先估算了1997—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CO2排放量,并利用面板数据全面客观地考察贸易开放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不同的模型设定——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以及不同的工具变量策略——外部工具变量、滞后期工具变量以及动态模... 本文首先估算了1997—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CO2排放量,并利用面板数据全面客观地考察贸易开放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不同的模型设定——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以及不同的工具变量策略——外部工具变量、滞后期工具变量以及动态模型设定时的内部工具变量组合,来控制有关变量的内生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加入了人均收入和其它控制变量之后,贸易开放增加了中国省区的CO2排放量和碳强度,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影响是负面的,向底线赛跑效应大于贸易的环境收益效应,但是中国当前面临的环境贸易形势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长远来看,政府应该加强环境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开放 二氧化碳排放 工具变量
原文传递
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 被引量:263
4
作者 林伯强 姚昕 刘希颖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71,共14页
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的阶段性特征、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以及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制约,都要求中国能源战略,尤其是能源结构战略,进行相应调整。以往中国的能源战略规划主要是从能源储备和能源生产,即能源供给侧来考虑满足能源需求问... 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的阶段性特征、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以及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制约,都要求中国能源战略,尤其是能源结构战略,进行相应调整。以往中国的能源战略规划主要是从能源储备和能源生产,即能源供给侧来考虑满足能源需求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能源结构战略亟待调整。要从供给和需求双侧管理来考虑满足能源需求问题,要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一个约束。建立优化模型,得到反映节能和排放约束下的最优能源结构,进而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能源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对二氧化碳减排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但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改变能源结构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对宏观经济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中国许多重要行业对煤炭和火电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所以,现阶段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减排的空间不大,应该重视其他方面的节能减排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需求 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结构 宏观经济
原文传递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239
5
作者 杜立民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33,共14页
本文较为精确地估算了1995-2007年我国29个省的人均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和排放总量,构建了省级CO2排放面板数据库,并分别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框架下,考察了我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重工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和煤炭消费... 本文较为精确地估算了1995-2007年我国29个省的人均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和排放总量,构建了省级CO2排放面板数据库,并分别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框架下,考察了我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重工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和煤炭消费比重都对我国的CO2排放都具有显著正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CO2排放量之间则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成立;上一期人均CO2排放量的大小对本期的排放量具有显著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面板数据 动态模型
下载PDF
碳税与二氧化碳减排的CGE模型 被引量:204
6
作者 贺菊煌 沈可挺 徐嵩龄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9-47,共9页
本文建立了一个用于研究中国环境问题的CGE模型。用其静态模型分析了征收碳税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响。该模型与前人的同类模型的主要区别是:我们把生产税区分为产值税、增值税、碳税三部分;前人把产值税和增值税统一作为间接税处理。
关键词 碳税 CGE模型 二氧化碳排放
原文传递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11
7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7,共6页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文章对我国30个省份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将其分为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三个不同区域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STIRPAT模型和面板数据方法,文章分析了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区域...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文章对我国30个省份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将其分为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三个不同区域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STIRPAT模型和面板数据方法,文章分析了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差异性不断扩大;不同区域人口、经济、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是不一样的,经济快速增长是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是要达到曲线的拐点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另外,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当期经济增长将至少对未来2-3年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整个国家来说比单个区域要更大。基于上述,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建议,以适应中国的低碳经济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模型
下载PDF
中国碳减排实现的影响因素和当前挑战——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 被引量:199
8
作者 杨莉莎 朱俊鹏 贾智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132,共15页
在引入指数分解与生产理论分解相结合的综合分解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中国各区域各大产业二氧化碳排放变动的驱动因素,计算了各驱动因素的碳排放变动效应,从数量上明确了技术进步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在此基础上,... 在引入指数分解与生产理论分解相结合的综合分解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中国各区域各大产业二氧化碳排放变动的驱动因素,计算了各驱动因素的碳排放变动效应,从数量上明确了技术进步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致性宏观二氧化碳反弹效应研究框架,定量分析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同产业二氧化碳排放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有:(1)2005-2015年期间,二氧化碳减排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进步带来的理论减排率为5.66%,能源结构调整、效率提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碳减排的影响并不显著;资本和劳动力对能源的替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2)中国宏观经济层面基于技术进步的反弹效应平均为62%,实际减排率为2.1%。(3)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反弹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但差异有逐渐收敛的趋势;现阶段解决中国碳排放问题需要全面推进,分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分析 技术进步 二氧化碳排放 反弹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82
9
作者 杨骞 刘华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49,148,共15页
分别以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作为碳排放指标,对1995~2009年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实证研究不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大于人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三区域... 分别以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作为碳排放指标,对1995~2009年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实证研究不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大于人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三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八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均GDP、产业结构是造成碳排放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STIRPAT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分析--基于LMDI模型 被引量:174
10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6-72,共7页
本文对中国农业1981—2007年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农业碳排放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技术进步对农业碳减排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具有一定随机性,能源消费结... 本文对中国农业1981—2007年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农业碳排放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技术进步对农业碳减排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具有一定随机性,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恶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二氧化碳排放 LMDI模型 因素分解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被引量:167
11
作者 何小钢 张耀辉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35,共10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转型特征明显,行业CO2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走势,但2003年工业再度重型化和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排放强度明显上升。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详细考察了中国工业CO... 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转型特征明显,行业CO2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走势,但2003年工业再度重型化和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排放强度明显上升。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详细考察了中国工业CO2库兹涅茨曲线(CKC)的类型及成因。主要结论是:中国工业CKC呈"N型"走势,而非传统的"倒U型",即CO2排放与经济增长在倒U型走势之后又形成拐点,出现"重组"现象;投资规模与排放显著正相关,研发强度不是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CO2排放是个动态调整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有助于降低排放,减排治理政策应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环境规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STIRPAT模型 重组效应 动态面板数据
原文传递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理论和经验研究 被引量:163
12
作者 申萌 李凯杰 曲如晓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3-100,共18页
本文在Aghion和Howitt(1992)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构建了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论模型,综合考察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了技术进步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 本文在Aghion和Howitt(1992)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构建了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论模型,综合考察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了技术进步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条件,并且识别了不可测量的技术进步。此外,本文还利用1997~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为负,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为负,但其程度不足以抵消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正向间接效应,最终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中国目前的技术进步还不能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减排;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二氧化碳排放
原文传递
环境治理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基于煤炭和二氧化碳峰值的分析 被引量:157
13
作者 林伯强 李江龙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107,205,共24页
在环境治理约柬下,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及其对煤炭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基于环境治理倒逼能源结构变化这一事实,构建一个包含环境治理的中国能源综合预测框架,并考虑到能源供应约束和政策目标约束的影响,... 在环境治理约柬下,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及其对煤炭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基于环境治理倒逼能源结构变化这一事实,构建一个包含环境治理的中国能源综合预测框架,并考虑到能源供应约束和政策目标约束的影响,对中国环境治理背景下煤炭需求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的预测结果表明:以环境治理为目标引致的能源结构转变,可以对煤炭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煤炭和二氧化碳峰值提早出现将成为自然过程,而不会明显抑制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能源结构转变 煤炭消费 二氧化碳排放
原文传递
清洁能源发展、二氧化碳减排与区域经济增长 被引量:153
14
作者 徐斌 陈宇芳 沈小波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8-202,共15页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和实现绿色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清洁能源发展对二氧化碳减排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清洁能源发展能否促...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和实现绿色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清洁能源发展对二氧化碳减排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清洁能源发展能否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学者关注的焦点。为了回答这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1979—2016年的真实数据和2017—2030年的预测数据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可加回归模型深入探究清洁能源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单纯从线性角度来看,清洁能源发展没有起到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清洁能源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也是有限的。非线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发展阶段,清洁能源发展对东中西三大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明显。因此,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清洁能源在不同发展阶段发挥的不同作用、因时施策,以充分发挥清洁能源发展在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二氧化碳排放 经济增长 非参数可加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技术进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47
15
作者 魏巍贤 杨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6-44,共9页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与经济总量的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正相关;其次,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我国的CO2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主研发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在促进生产率提高和节能减排方面,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的能力尚待提高;再次,技术进步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二氧化碳排放
下载PDF
基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碳税研究 被引量:135
16
作者 姚昕 刘希颖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8-58,共11页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必须作出的共同选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需研究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如何进行经济转型和碳减排。碳税作为有效...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必须作出的共同选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需研究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如何进行经济转型和碳减排。碳税作为有效的市场减排手段,为各国政府所提倡。本文从微观主体出发,充分考虑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并通过求解在增长约束下基于福利最大化的动态最优碳税模型,得到最优碳税征收路径,并测算其宏观影响。结论发现开征碳税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并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中国最优碳税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随着经济增长,经济社会承受力不断提高,最优碳税额逐渐上升。在具体的政策实施中,开始比较低的碳税可以使经济社会避免受到比较大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碳税 二氧化碳排放 产业结构调整 宏观经济影响
原文传递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32
17
作者 虞义华 郑新业 张莉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81,共10页
利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95—2007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多项计量检验,比较了不同计量模型之后,笔者选取了能够修正面板异相关和自相关的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模... 利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95—2007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多项计量检验,比较了不同计量模型之后,笔者选取了能够修正面板异相关和自相关的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研究表明,(1)碳强度同人均GDP之间存在"N"形关系。(2)第二产业比重同碳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第二产业比重越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就越高。(3)对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关系进行的情景分析表明,如果产业结构不改变,没有实施另外的政策,经济增长速度本身难以引致碳排放强度的大幅下降,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难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面板数据
下载PDF
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 被引量:96
18
作者 陈文颖 吴宗鑫 何建坤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0-853,857,共5页
为给我国环境外交谈判提供依据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对已有碳排放权分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两个趋同"一是趋同年(2100年)各国的人均碳排放相同,二是1990年到趋同年各国累... 为给我国环境外交谈判提供依据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对已有碳排放权分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两个趋同"一是趋同年(2100年)各国的人均碳排放相同,二是1990年到趋同年各国累积的人均碳排放相等。给出了中国在"两个趋同"分配方法下对应于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到2100年的碳允许排放廓线,测算并比较了主要国家或地区基于"两个趋同"法、紧缩与趋同法、多阶段参与法、以及Triptych法分配的2030、2050以及2100年的碳允许排放限额。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趋同"的方法可以给予发展中国家应有的发展空间以实现工业化,符合公平、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 排放权分配
原文传递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 被引量:104
19
作者 郭朝先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7-56,共10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进口)竞争型经济—能源—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采用双层嵌套结构式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从经济整体、分产业、工业分行业三个角度对1992—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效... 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进口)竞争型经济—能源—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采用双层嵌套结构式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从经济整体、分产业、工业分行业三个角度对1992—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始终是碳减排最主要的因素,最终需求的规模扩张效应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效应是促使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进口替代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动效应一直比较小;在规模扩张诸因素中,出口和投资扩张效应越来越显著,而消费扩张效应重要性程度下降。本文研究还发现,2002—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前期明显加速,表明新一轮工业化呈现"高碳化"趋势。在整个研究期间,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效应越来越大,在工业领域尤其是能源工业中情况更是如此,表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不但得以延续而且变本加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SDA分解 能源消费强度变动效应 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效应
原文传递
生物质气化对减少CO_2排放的作用 被引量:71
20
作者 阴秀丽 吴创之 +1 位作者 徐冰嬿 陈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4,共5页
分析了生物质利用过程中几种能量利用系统的特点及整体效率 ,论述了生物质和矿物燃料在 CO2 排放方面的不同特点 ,分别得出产生单位有效能源时 CO2 的排放值。通过比较发现 ,高效的生物质利用技术相对于矿物燃料 ,可以减少 CO2 排放 90 ... 分析了生物质利用过程中几种能量利用系统的特点及整体效率 ,论述了生物质和矿物燃料在 CO2 排放方面的不同特点 ,分别得出产生单位有效能源时 CO2 的排放值。通过比较发现 ,高效的生物质利用技术相对于矿物燃料 ,可以减少 CO2 排放 90 %左右。这充分证明利用生物质替代矿物燃料是减少 CO2 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 ,而气化技术是高效利用生物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化 二氧化碳排放 生物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