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发展动态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于方 宋宝华 《中国环保产业》 2009年第10期27-30,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新兴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路线和国内外的有关研究项目。通过研究由清洁发展机制延伸出来的碳交易及其市场表明,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碳交易将成为最大的贸易商品,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产生较高的利益。
关键词 二氧化碳技术 碳交易 温室气体
下载PDF
燃煤电站富氧燃烧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殷亚宁 《锅炉制造》 2010年第6期41-44,共4页
本文对富氧燃烧和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节能机理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介绍了富氧燃烧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指出富氧燃烧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在节能及环保方面将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燃煤电站 富氧燃烧 二氧化碳技术 现状 发展
下载PDF
微胶囊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熊梓垚 付瑞岩 +2 位作者 熊永钧 史伊凡 卢浩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7期88-90,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微胶囊化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微胶囊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在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微胶囊化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微胶囊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在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提高捕集效率、降低成本等。未来研究将继续探索更高效、经济的捕集方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型 二氧化碳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与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吟颖 王淑娟 +2 位作者 冯武军 陈昌和 徐旭常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9-166,共8页
针对13种可能的洁净煤高效发电技术路线,分析对比各技术路线的发电效率、经济性、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并建立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ositive index,ESDCI)。分析不同的指标权重对ESDCI的影响;并基... 针对13种可能的洁净煤高效发电技术路线,分析对比各技术路线的发电效率、经济性、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并建立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ositive index,ESDCI)。分析不同的指标权重对ESDCI的影响;并基于我国2030,2050年能源利用的不同情景,分析、预测不同发电技术的ESDCI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指出:2030,2050年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ultra-supercritical pulverized coal power plant,USCPC)是电力工业最主要的高效洁净利用技术;如果采用二氧化碳捕集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多联产+CCS、USCPC+CCS以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CCS是较好的选择。研究成果为确定我国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的技术途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高效洁净发电 权重指标 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 二氧化碳技术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桢 聂金龙 李永波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2年第19期67-69,共3页
2019年,全球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达到390×108t,其中,中国排放量为100×108t左右。在世界范围内,石化能源消费相关的CO2排放在全部排放量中的比例从1990年的70%上升至2020年的75%左右。CO2的大规模脱除与综合利... 2019年,全球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达到390×108t,其中,中国排放量为100×108t左右。在世界范围内,石化能源消费相关的CO2排放在全部排放量中的比例从1990年的70%上升至2020年的75%左右。CO2的大规模脱除与综合利用成为能源决策和能源管理领域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基于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团队近年来对国内外能源系统分析和气候经济学研究成果的跟踪,对多种CO2脱除与利用技术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技术 应用现状 进展
下载PDF
烟气梯度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运行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建军 王清成 王全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2-75,共4页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按二氧化碳浓度划分为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和高浓度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对各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各捕集技术运行时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若仅从运行经济效...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按二氧化碳浓度划分为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和高浓度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对各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各捕集技术运行时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若仅从运行经济效益考虑,二乙醇胺(DEA)化学吸附分离低浓度CO2捕集技术运行成本最低,为123元/MW;其次是富氧燃烧高浓度CO2捕集技术,为227元/MW;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联合乙二醇二甲醚(NDH)中浓度CO2捕集技术运行成本最高,为259元/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浓度二氧化碳技术 二氧化碳浓度 运行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CO_(2)矿化及吸收-矿化一体化(IAM)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中辉 苏胜 +7 位作者 尹子骏 安晓雪 赵志刚 陈逸峰 刘涛 汪一 胡松 向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18-2327,共10页
为避免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CO_(2)减排已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CO_(2)矿物碳酸化作为一种有潜力的CO_(2)减排技术,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CO_(2)矿物碳酸化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干法碳酸化、直接湿法碳酸化以及间接碳酸化等不同工艺过... 为避免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CO_(2)减排已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CO_(2)矿物碳酸化作为一种有潜力的CO_(2)减排技术,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CO_(2)矿物碳酸化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干法碳酸化、直接湿法碳酸化以及间接碳酸化等不同工艺过程。目前,CO_(2)直接或间接碳酸化方法面临的关键挑战是提升CO_(2)碳酸化反应动力学特性;反应速率慢、碳酸化效率较低是当前该技术的主要问题。传统CO_(2)胺类化学吸收法具有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和吸收剂能循环再生的优点,但能耗和运行成本较高。将CO_(2)胺类化学吸收法与CO_(2)碳酸化过程结合而开发的CO_(2)吸收-矿化一体化技术(IAM)不仅解决了传统工艺高能耗、低转化率的问题,而且使工艺流程简化、成本降低,有利于应用于工业化。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CO_(2)矿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了各种工艺技术路线的不同特点,并分析指出加强对IAM工艺反应机理的研究以及开发出高效、经济的吸收剂和矿化原料,将是该工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矿物碳酸化 二氧化碳与封存技术 吸收-矿化一体化技术 直接碳酸化 间接碳酸化
下载PDF
基于CO_2排放因素模型的“脱钩”指标构建与评估——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云 张军营 +1 位作者 赵永椿 郑楚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7-513,共7页
依据Tapio脱钩指标和Kaya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法分别构建了二氧化碳(CO2)"脱钩"弹性指标和努力指标扩展分解模型,并对山西省CO2"脱钩"和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脱钩弹性指标和脱钩努力指标均显示... 依据Tapio脱钩指标和Kaya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法分别构建了二氧化碳(CO2)"脱钩"弹性指标和努力指标扩展分解模型,并对山西省CO2"脱钩"和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脱钩弹性指标和脱钩努力指标均显示山西省CO2的"脱钩"情况有所改善,已呈现出"弱脱钩"的低碳经济特征;能源强度降低是导致CO2"脱钩"的关键性因子,其脱钩努力指标从2001年的-0.239 2逐年增加到2008年的0.542 4,这主要源自工业领域技术的进步和能源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等其他措施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减排效果;假定在以上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CCS技术将成为实现CO2减排和"强脱钩"的关键性因素。该研究尝试将脱钩指标和CO2排放因素分解模型进行结合,考虑了CCS因素在减排和"脱钩"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脱钩指标 因素分解法 二氧化碳和封存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