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发展、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 被引量:253
1
作者 严成樑 李涛 兰伟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30,共17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发展、创新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内生增长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理论模型的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原因是,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技术水平越高,从而二氧化碳强...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发展、创新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内生增长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理论模型的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原因是,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技术水平越高,从而二氧化碳强度越低;另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越多;上述两种作用之间存在一个权衡。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30个省份1997—2012年的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信贷规模对我国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FDI规模对我国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金融市场融资规模、金融业的竞争、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对我国二氧化碳强度有负向影响。本文认为,应更好的发挥金融发展的技术提升效应,通过金融发展和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创新 二氧化碳强度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 被引量:193
2
作者 陈诗一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4-143,共20页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两位数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解,发现能源强度降低或者能源生产率的提高,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波动性下降的主要且直接的决定因素,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也有利于碳排放强度降低。本文从...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两位数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解,发现能源强度降低或者能源生产率的提高,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波动性下降的主要且直接的决定因素,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也有利于碳排放强度降低。本文从工业减排历史进程的视角对这些影响因素的不同效应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强度 因素分解 能源生产率 结构调整
原文传递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分解的工业二氧化碳强度驱动因素分析——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磊 刘继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8,共5页
新疆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对与能耗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解,研究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能够为有的放矢地制订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提供重要的实证依据。文章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方法,对新疆工业二氧... 新疆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对与能耗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解,研究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能够为有的放矢地制订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提供重要的实证依据。文章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方法,对新疆工业二氧化碳强度变动的分解结果表明:1994~2001年工业二氧化碳强度略有上升,其正向驱动因素是部门结构和行业结构,负向驱动因素是能耗强度和能耗结构;2002~2007年二氧化碳强度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能耗强度的上升,能耗结构、部门结构和行业结构虽有负向贡献但相对较小。此外,各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强度普遍呈上升趋势,主要资源型工业行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滞后是新疆工业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二氧化碳强度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下载PDF
基于公平和效率的行业碳减排责任分担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莉红 袁艳红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56-266,共11页
政府承诺到2030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至65%.为了达到国家减排目标,根据公平和效率原则,选择各行业经济产值、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各行业实际碳强度分别为减排能力、责任和潜力的指标,建立碳强度降低的综合指标... 政府承诺到2030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至65%.为了达到国家减排目标,根据公平和效率原则,选择各行业经济产值、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各行业实际碳强度分别为减排能力、责任和潜力的指标,建立碳强度降低的综合指标体系,量化各行业可能承担的减排责任.由于决策者在分配减负责任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指标偏好,因此对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林牧渔业、其他行业、批发、零售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具有更多的强度降低责任,这些行业有更好的经济条件,更多的累计排放量和更大的减排空间;在同等权重的情况下,减负最重的是那些在其他偏好中至少有一个高指标的行业,单一指标最高的行业没有最大的减排责任;而在其他三个偏好下,指标值最高的行业有最高的减负责任;对于同等权重下的减负责任,公平指标对其的带动作用往往比效率指标更加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强度 公平原则 效率原则 碳减排责任分担
原文传递
金融发展能否均衡经济增长和“碳达峰”?
5
作者 陈蕾 钟金盛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8-25,共8页
能否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十四五”时期非常关键。基于1998-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探索金融发展是否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均衡。首先用脱钩指数分析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发现各省脱钩指数呈倒U型,随后加入金融发展变... 能否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十四五”时期非常关键。基于1998-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探索金融发展是否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均衡。首先用脱钩指数分析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发现各省脱钩指数呈倒U型,随后加入金融发展变量通过PVAR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减缓了经济增长,降低了二氧化碳强度,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均衡。若要早日实现碳达峰,各省需共同努力,积极开发新能源,降低二氧化碳强度,加快金融转型,构建碳金融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二氧化碳强度 碳达峰
下载PDF
节能减排约束下省际经济增长优化多情景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公维凤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共10页
本文建立了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和碳强度约束下各省经济增长优化模型。在考虑了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情况下,分析了五种情景中各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最优分配路径的异同,指出了各种情景中能耗和排放变动较大的省区,比较了... 本文建立了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和碳强度约束下各省经济增长优化模型。在考虑了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情况下,分析了五种情景中各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最优分配路径的异同,指出了各种情景中能耗和排放变动较大的省区,比较了各种情景下的节能减排成本。从全局最优角度看,在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和碳强度指标约束下,贵州、宁夏和新疆等经济发展较慢,其他省区经济发展较快。加快这些省区经济发展,要以降低山西和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为代价;减慢发展过快省区的经济增长对提高发展较慢省区的经济增长作用不大,但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明显;改变全国能耗强度和碳强度降低程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模型 能耗强度 二氧化碳强度 经济增长 最优分配
原文传递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彧 舒倩 杨扬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本文了构建一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本文运用系统GMM估计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3-201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金融机构信贷规模、金融市场融资规模与二氧化碳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本文了构建一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本文运用系统GMM估计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3-201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金融机构信贷规模、金融市场融资规模与二氧化碳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存在技术提升效应和总量扩张效应。本文认为,应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让社会融资向绿色经济和低碳生活倾斜,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创新 二氧化碳强度 GMM估计
原文传递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双赢路径分析 被引量:39
8
作者 何建坤 卢兰兰 王海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7,共9页
实现《巴黎协定》下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目标,要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结合,促使各国走上"发展"和"减碳"双赢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其核心指标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也就是大幅度提升单位... 实现《巴黎协定》下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目标,要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结合,促使各国走上"发展"和"减碳"双赢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其核心指标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也就是大幅度提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产出效益。一方面要大力节能,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同时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减少终端能源需求,从而降低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低碳化,降低单位能耗的二氧化碳强度。实现控制温升不超过2℃目标,全球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年下降率2030年前需尽快达到4%以上,但按目前趋势只有2%左右,各国都必须加大能源变革的经济转型力度。中国实现在《巴黎协定》下提出的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年下降率要持续维持4%以上。并将不断加大力度,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同时,促使二氧化碳排放早日达峰,从而为促进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协调共赢的低碳发展路径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变革 低碳发展 GDP的二氧化碳强度
下载PDF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被引量:96
9
作者 刘华军 赵浩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0,共5页
本文采用IPCC的方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省际层面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Dagum(1997)提出的基尼系数及其按子群分解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其演变态势。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明... 本文采用IPCC的方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省际层面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Dagum(1997)提出的基尼系数及其按子群分解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其演变态势。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呈增大趋势,但并不明显;利用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对地区差异贡献率增加,地区内差距贡献率变化不明显,超变密度贡献率呈下降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地区差异 基尼系数 Dagum
下载PDF
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7
10
作者 张兵兵 徐康宁 陈庭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7-576,共10页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从全国整体上来看,技术进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外国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工业产值、人口变量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②分区域来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中部地区则显著正相关。人口增长对三大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双向性;③分阶段考察显示,2000年之前,技术进步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为负,即技术进步可以降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2001年之后,技术进步对全国及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为正,对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依然为负,即技术进步可能增加全国及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而降低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DEA STIRPAT改进模型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我国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基于199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胡金焱 王梦晴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8-124,共7页
我国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摆脱依赖于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GDP增长,就必须发展绿色经济,走低碳环保之路。二氧化碳是公认的"温室气体",是造成臭氧层空洞和全球气候升温的罪魁祸首之一。我国为了实现经... 我国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摆脱依赖于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GDP增长,就必须发展绿色经济,走低碳环保之路。二氧化碳是公认的"温室气体",是造成臭氧层空洞和全球气候升温的罪魁祸首之一。我国为了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本文运用我国30个省份1998-2015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以及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之间是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符合环境库兹尼茨曲线的概念。同时,金融发展又能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而抑制碳排放。要发挥金融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推动和支撑保障作用:其一,重视金融发展对促进技术进步、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创业板市场,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其二,借鉴国外经验,健全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绿色信贷制度,加强对环保低碳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快建设碳排放交易权、碳基金等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将绿色信贷与环境保护和经济主体的利益结合起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创新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绿色金融
原文传递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正鹏 李莹 李德贵 《中国能源》 2008年第3期14-17,共4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的研究,认为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为进口国承担了14.4亿t-CO2,约占我国当年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27%。进一步研究发现:考虑到我国出口贸易商品基本为第二产业的制造商品,以及... 本文通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的研究,认为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为进口国承担了14.4亿t-CO2,约占我国当年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27%。进一步研究发现:考虑到我国出口贸易商品基本为第二产业的制造商品,以及第二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远高于我国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事实,我国贸易出口的内涵二氧化碳量可能被低估约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二氧化碳排放 产业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下载PDF
空间溢出、双向FDI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被引量:24
13
作者 路正南 罗雨森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基于文献综述发现双向FDI(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可能同时具有“污染光环效应”和“污染避难效应”。因此,选择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莫兰指数(Moran... 基于文献综述发现双向FDI(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可能同时具有“污染光环效应”和“污染避难效应”。因此,选择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莫兰指数(Moran’s I)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刻画,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双向FDI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双向FDI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中国双向FDI对本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均显著为正;中国双向FDI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抑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增加。最后,提出了合理利用双向FDI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 被引量:18
14
作者 何运信 许婷 钟立新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文章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实证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实现路径,结果发现:第一,金融发展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显著影响。从金融总量来看,传统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新兴金融与... 文章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实证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实现路径,结果发现:第一,金融发展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显著影响。从金融总量来看,传统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新兴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呈倒U型关系;从金融结构来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比、中小银行的行业占比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而新兴金融与传统金融之比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金融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都可以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这些结果说明,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推动金融总量增长,也要重视从不同维度优化金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总量 金融结构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空间视角下经济增长、城镇化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降斌 刘秋明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4-188,共5页
本文基于STIRPAT理论模型,以我国2003-2017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来研究分析经济增长、城镇化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强... 本文基于STIRPAT理论模型,以我国2003-2017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来研究分析经济增长、城镇化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两者关系处在EKC曲线上升阶段,且达到曲线顶峰仍需一定时间;城镇化水平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产生抑制作用,得益于我国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使我国城镇化走向绿色发展道路;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均产生促进作用,科技水平提升对我国碳排放环境具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经济增长、城镇化、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作用程度不大,均以直接效应为主,但科技水平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程度要远大于直接效应的作用程度。实证研究结论对我国经济实现稳步增长,高效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深入推进清洁能源转型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城镇化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空间效应 空间视角
下载PDF
中国双向FDI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路正南 罗雨森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84,共4页
文章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外商直接投资(IFDI)、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二者与环境规制变量的交互项,分析中国双向FDI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双向FDI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现区域非均衡的特征。IFDI和环... 文章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外商直接投资(IFDI)、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二者与环境规制变量的交互项,分析中国双向FDI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双向FDI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现区域非均衡的特征。IFDI和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对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在西部地区显著为正。OFDI和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对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在东部和东北地区显著为负,在西部地区却显著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FDI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环境规制
下载PDF
外部市场需求与企业环境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佟家栋 赵思佳 冯祥玉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0,共15页
本文使用CPEII-BACI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构成的2000—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面板数据,对外部市场需求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效果及作用机理展开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市场需求增... 本文使用CPEII-BACI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构成的2000—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面板数据,对外部市场需求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效果及作用机理展开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市场需求增加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污染物排放强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这主要源于外需上升引起了企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投入强度的扩大,而绿色创新效应的影响不明显,但外需会促进企业出口产品结构“清洁化”发展,这有利于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除此之外,外需扩大对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以发展中经济体为主要出口对象的企业的环境污染排放强度负面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市场需求 综合污染物排放强度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能源投入 产品结构调整
下载PDF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制造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西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5,161-162,共7页
为了测算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制造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利用改进的份额转换模型对制造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变动率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技术进步,年平均贡献率为88.146%... 为了测算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制造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利用改进的份额转换模型对制造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变动率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技术进步,年平均贡献率为88.146%,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技术效应较大;行业结构效应也对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年平均贡献率为6.41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的结构效应最为明显;能源结构对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年贡献率为4.049%,其他效应对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效应 能源结构效应 行业结构效应 制造业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下载PDF
贸易竞争力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兵兵 田曦 朱晶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1-68,共8页
首先通过构建的两国家理论模型,对贸易竞争力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然后,基于全球66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竞争力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对全样本国家,贸易... 首先通过构建的两国家理论模型,对贸易竞争力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然后,基于全球66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竞争力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对全样本国家,贸易竞争力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倒"U"型关系;从国家分类来看,贸易竞争力的非线性变化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上述结论在发展中国家成立,而在发达国家并不成立;分阶段来看,针对同一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阶段不同,贸易竞争力的非线性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同质性。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其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依然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竞争力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倒“U”型 全球价值链 国际分工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典型碳酸盐岩流域风化碳汇的影响——以云南小江岩溶流域研究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长礼 林良俊 +7 位作者 宋超 王秀艳 侯宏冰 张云 王俊坤 姜建梅 王晶晶 裴丽欣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9-488,共10页
地球陆地岩石的风化过程要消耗大气或土壤中的CO2,成为大气CO2巨大的汇。以中国云南小江流域为例,研究了典型岩溶地区碳酸盐岩风化吸收CO2(碳汇)强度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12块土地及其利用变化的25个地下水监测点... 地球陆地岩石的风化过程要消耗大气或土壤中的CO2,成为大气CO2巨大的汇。以中国云南小江流域为例,研究了典型岩溶地区碳酸盐岩风化吸收CO2(碳汇)强度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12块土地及其利用变化的25个地下水监测点,分析了1982年、2003年这些监测点的600多组地下水化学监测数据。12块土地利用变化中,有4块为林地变耕地,3块未利用地变耕地,4块未利用地变林地,1块为林地变建设用地。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土地利用变化后,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极大;第二,将风化过程中吸收大气或土壤中CO2的那部分C(用HCO3-表示)与整个风化过程中参与风化的全部C的百分比,定义为碳酸盐岩化学风化对土壤或大气CO2吸收强度(简写为CIS,%),推出了计算式子为CIS(%)=100×[1-(Ca2++Mg2+)total waters)/HCO3-total waters]。估算了4种土地利用类型从1982年到2003年22年间CIS的变化值。结果是,(1)林地的CIS比未利用地高,前者为48.84%,后者47.66%;(2)未利用地转变为耕地后,CIS平均减少了7.85%;林地转变为耕地后,CIS平均减少了8.59%;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后,CIS平均减少了1.66%,而未利用地转变为林地后,CIS平均增加了1.74%。(3)讨论了土地利用变化对CIS的影响机理,如未利用地或林地变为耕地后,(NH4)2PO4、CO(NH2)2、NH4NO3、(NH4)2SO4等氮肥的大量使用,硝化后产生的硝酸等干扰或抵消了碳酸对碳酸盐岩化学风化作用,导致了岩溶地下水中Ca2+,Mg2+离子的相对增多,HCO3-离子相对减少,促使CIS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吸收强度 土地利用变化 化学风化 喀斯特地区 地下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