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及汉初“徭”的内涵与组织管理--兼论“月为更卒”的性质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闻博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99,共15页
秦汉的力役之征,以"徭戍"称之。"徭"有广、狭义之分。广义"徭"包括"奴徭"、"吏徭"等人身役使,特别对"小"年龄群体的役使,较后代突出。当时或存在以"傅"划分大... 秦汉的力役之征,以"徭戍"称之。"徭"有广、狭义之分。广义"徭"包括"奴徭"、"吏徭"等人身役使,特别对"小"年龄群体的役使,较后代突出。当时或存在以"傅"划分大、小的方式,"小"(或言广义一面)包括15岁以上的未傅籍群体。"行徭"一称,反映了"徭"多受差使而外出服役的特征。狭义"徭"、"戍",集中指国家正役。秦及汉初,男子傅籍后一般每年服役30天,主要以"月为更卒"行徭,也因需临时兴发。"月为更卒"为傅籍者所从事的正役,仍应归入狭义"徭"的范畴。秦汉"更"又可与"冗"相对,泛指轮番供役。《二年律令·史律》史、卜、祝等以"若干更"形式"践更",与唐代"色役"番上服役一类或有类似处。秦及汉初"徭"的征派,与二十等爵关系密切。不更以下的士爵、无爵者有"皖老",需服半役,是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一些情况下,"徭"可以折抵,又可因赏罚而减加。对"徭"的记录称"徭计",秦代制簿的基础单位是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戍 奴徭 月为更卒 二十
原文传递
长沙走马楼佃田租税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邱东联 《江汉考古》 1998年第4期73-77,94,共6页
关键词 长沙走马楼 余力田 常限田 孙吴政权 田租 二年常限 长沙郡 《后汉书》 《三国志》 二十
下载PDF
《二年律令》所见二十等爵对西汉初年国家统治秩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鹤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2-91,共10页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包含较多有关西汉初年二十等爵的史料。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二十等爵与西汉初年国家统治秩序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二十等爵与授田制结合,二十等爵国家治安制度结合,二十等爵与养老制度结合,二十等爵与...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包含较多有关西汉初年二十等爵的史料。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二十等爵与西汉初年国家统治秩序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二十等爵与授田制结合,二十等爵国家治安制度结合,二十等爵与养老制度结合,二十等爵与国家赏赐制度结合。二十等爵贯穿于这些制度之中,对稳定西汉初年国家统治秩序,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年律令》 二十 西汉初年 国家统治秩序
下载PDF
上孙家寨木简初探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国炤 《文物》 1981年第2期27-34,共8页
1978年7月,青海省博物馆考古工作队在大通县上孙家寨一座西汉晚期墓中,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木简。这批木简的内容大部分属于军事方面,有的是当时施行的律令,有的是兵书佚文。这是青海地区首次发现的汉简,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史、西汉的军事... 1978年7月,青海省博物馆考古工作队在大通县上孙家寨一座西汉晚期墓中,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木简。这批木简的内容大部分属于军事方面,有的是当时施行的律令,有的是兵书佚文。这是青海地区首次发现的汉简,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史、西汉的军事制度以及当时中央政权在今青海地区屯戍的情况,是非常宝贵的材料。可惜这批木简,除个别几支完整外,绝大多数已经残断,虽尽力缀合,但残缺还是比较严重,上下文多难通读,因此,难以了解它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简 青海地区 古代军事史 西汉晚期 大通县 汉书·艺文志 首次发现 赵充国 二十 简文
原文传递
秦及汉初二十等爵与“士下”准爵层的剖分 被引量:6
5
作者 贾丽英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40,共18页
"公卒"在传世文献中未见,张家山汉简中首次出现。近几年公布的里耶秦简和岳麓书院藏秦简再次出现公卒简的实例。公卒,作为身份性术语,无一例外排在公士之后、士伍之前。与商鞅爵制有因功得爵与因劳得爵两个爵层相一致,秦及汉... "公卒"在传世文献中未见,张家山汉简中首次出现。近几年公布的里耶秦简和岳麓书院藏秦简再次出现公卒简的实例。公卒,作为身份性术语,无一例外排在公士之后、士伍之前。与商鞅爵制有因功得爵与因劳得爵两个爵层相一致,秦及汉初的爵位系统中有两大层次,一层是传统的二十等爵,一层为公卒、士伍构成的"士下"准爵层,这个准爵层不包括庶人。在秦汉社会身份序列中,庶人是连接爵制身份序列和刑罚身份序列的枢纽。随着爵制式微,爵称、爵名有一个简化的过程,"公卒"是汉代第一个被裁并的准爵制身份,时间应发生在西汉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简牍 公卒 二十 士下准
原文传递
从爵的法律特权变革的角度再释法律儒家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宋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170,共10页
周代的内外爵、战国秦汉的二十等爵和魏晋以后的五等爵,都主张有爵者享有法律特权、实行同罪异罚,然而它们之间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建立在宗法制与分封制基础上的周爵的法律特权只有大夫以上的贵族才能享有,体现了亲亲、尊尊的礼治精神... 周代的内外爵、战国秦汉的二十等爵和魏晋以后的五等爵,都主张有爵者享有法律特权、实行同罪异罚,然而它们之间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建立在宗法制与分封制基础上的周爵的法律特权只有大夫以上的贵族才能享有,体现了亲亲、尊尊的礼治精神和君臣间的礼敬。二十等爵的法律特权是法家为了贯彻农战政策而将爵的尊贵性与刑罚的严酷性、威慑力协调起来的产物,具有非贵族化、扁平化、工具化和受法家国家本位思想影响等特征。随着二十等爵向五等爵过渡,爵的法律特权经历了一个由慢到快的贵族化历程,最终在魏晋时期因世家大族的壮大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彻底成为官僚贵族的专属物。由此可以把法律儒家化重新解释为从法家法律特权到儒家法律特权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法律特权 法律儒家化 二十 变革 因循
下载PDF
爵刑之间:秦及汉初的二十等爵与刑罚特权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5-167,共13页
爵赏与刑罚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之中非常重要的两种手段。二者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有所交集,具体表现为与爵位相关的刑罚规定。在秦及汉初,与爵位相关的刑罚规定是基于二十等爵制而产生的,主要有“爵减”“爵免”“爵赎... 爵赏与刑罚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之中非常重要的两种手段。二者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有所交集,具体表现为与爵位相关的刑罚规定。在秦及汉初,与爵位相关的刑罚规定是基于二十等爵制而产生的,主要有“爵减”“爵免”“爵赎”及“夺爵”四类。“爵减”“爵免”“爵赎”主要是对有爵位之人在刑罚上予以优待的规定,“夺爵”则可直接作为刑罚使用。四类规定的适用均会造成爵位的变动,但是刑罚的产生并不绝对意味着爵位的降低或消失。通过岳麓秦简五中的“解爵除赀赎”令可知,当事人在被处以赀赎之刑时,爵位仍然可能不发生变动。战国时期,随着集权体制的形成,各国统治者逐渐将军队完全收归中央管辖,并以爵位奖励有功之人,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二十等爵制正是秦人在这一社会背景下采用的制度,这一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积极性,并帮助秦人最终一统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 秦汉时期 军制转变 刑罚特权
原文传递
《二年律令》所见“卿”与“卿侯”献疑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平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5,共5页
将《二年律令》中出现的“卿”或“卿侯”理解为秦赐爵制中遗留的爵名,似嫌含糊;而将其定格为二十等爵制中的爵档,既缺乏必要的史实根据,又与原始简文存在矛盾。通过史料分析,“卿”或“卿侯”应该属于楚国旧爵制系统,高祖五年推行爵制... 将《二年律令》中出现的“卿”或“卿侯”理解为秦赐爵制中遗留的爵名,似嫌含糊;而将其定格为二十等爵制中的爵档,既缺乏必要的史实根据,又与原始简文存在矛盾。通过史料分析,“卿”或“卿侯”应该属于楚国旧爵制系统,高祖五年推行爵制改革,将楚爵改为以秦二十等爵为蓝本的汉爵,完成“汉承秦制”的历史性转化,“卿”爵的经济权益被保留下来,但因其不在二十等爵系统之内而政治功能趋于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年律令 二十
下载PDF
试论战国军事法规的建设及其特色
9
作者 黄朴民 徐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关键词 军事法规 战国时期 军功 军法 成文法 传统习惯 商君书 二十 《云梦秦简》 韩非子
下载PDF
评朱绍侯先生《军功爵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以明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1-77,共7页
“新史学的要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们新中国史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来研究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不大可能是短期内就会做得很好的。但是,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提高思想政... “新史学的要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们新中国史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来研究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不大可能是短期内就会做得很好的。但是,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努力钻研历史业务,发挥集体力量,树立好的学风,经过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一点——三十年吧,总会有所收获,做出成绩来的。……”这是1950年白寿彝先生一次讲话中的一段话。他当时说话的语调很亲切又很坚定,给人一种既实事求是又充满信心的感觉。那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功 二十 史学工作者 实事求是 社会政治结构 理论与实际 居延汉简 历史研究 毛泽东思想
下载PDF
秦朝官制并非尊左卑右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5期64-65,共2页
秦朝官制并非尊左卑右侯雯近读姚国旺同志在《北京师范学院》1987年第2期发表的《秦朝官制尊左卓右考》一文,感到其中疑问甚多。不仅文中所列举的史实根据与其他文献记载有悟之处,而且论者对大量证明秦朝官制尊右卑左的史料亦多... 秦朝官制并非尊左卑右侯雯近读姚国旺同志在《北京师范学院》1987年第2期发表的《秦朝官制尊左卓右考》一文,感到其中疑问甚多。不仅文中所列举的史实根据与其他文献记载有悟之处,而且论者对大量证明秦朝官制尊右卑左的史料亦多有误解。试举数例:(一)姚文举《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制 右丞相 《史记》 《史记·秦始皇本纪》 左丞相 十七年 尚左尚右 秦汉金文 《史记索隐》 二十
下载PDF
关于战国秦汉历史转型中几个问题的新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敏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42,共8页
战国到秦汉是中国古史发展的转型时期,考古学的发展使这个时期的史料较之以往大为丰富,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传世文献与出土史料的矛盾问题,如经常普遍赐爵与简牍中大量编户民无爵的矛盾,王杖制与简牍中大批七十岁以上老人无杖的矛盾,... 战国到秦汉是中国古史发展的转型时期,考古学的发展使这个时期的史料较之以往大为丰富,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传世文献与出土史料的矛盾问题,如经常普遍赐爵与简牍中大量编户民无爵的矛盾,王杖制与简牍中大批七十岁以上老人无杖的矛盾,土地私有为主导与简牍中国家大量赐田、假田的矛盾等。本文指出秦汉时期编户民与吏民的关系与差别,主张只有吏民才与爵位有关;依据简牍新史料主张秦汉时期土地国有占支配地位,土地买卖其实不过是占有权和使用权的交易。本文探讨了导致秦汉编户民具有皇权思想的原因,主张这才是皇权主义的真正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 历史转型 编户民 二十 皇权
原文传递
试论商鞅的赐爵制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关于商鞅创立的赐爵制度,王张江姚“四人帮”所控制的梁效、罗思鼎,利用“批儒评法”制造了不少混乱。他们否认赐爵制度的历史演变,把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创立的赐爵制同后来的二十等爵制完全等同;又只讲它的进步性,不讲或很少讲它的反动性... 关于商鞅创立的赐爵制度,王张江姚“四人帮”所控制的梁效、罗思鼎,利用“批儒评法”制造了不少混乱。他们否认赐爵制度的历史演变,把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创立的赐爵制同后来的二十等爵制完全等同;又只讲它的进步性,不讲或很少讲它的反动性;更不谈此制的推行所造成的社会后果。这样,既违背了历史事实,又掩盖了赐爵制度作为剥削阶级政治制度的本质,还导致了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歪曲,从而构成了“四人帮”制造反革命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很有必要恢复被他们歪曲了的赐爵制度的本来面目,从具体的历史问题上肃清“四人帮”制造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 地主阶级 奴隶主贵族 商鞅 奴隶制 史记 大良造 秦王朝 汉书
下载PDF
论商鞅的军事思想——读《商君书》浅议
14
作者 胡炳权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37-45,共9页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巨大变革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们的主张与社会实践,对当时的巨大变革起了促进的作用。商鞅就是这个时代中杰出人物中的一个,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巨大变革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们的主张与社会实践,对当时的巨大变革起了促进的作用。商鞅就是这个时代中杰出人物中的一个,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大家知道,商鞅于公元前三五九年击退秦国内部保守势力这股反动逆流之后,即在秦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他先后推行大规模的变法有两次,时间延续近二十年。到公元前三五二年,由于商鞅变法的成效卓著,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大良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商君书》 军事思想 商鞅 魏国 二十 农战 公元前 三晋 新兴地主阶级
下载PDF
汉代二十等爵制与国家秩序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玉萍 《邢台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0-51,54,共3页
赐爵制度源自秦国商鞅变法时期。爵指的是一种形似雀、用于盛酒的礼器,同时又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战国时期,为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将爵称与军职相联,赐爵的同时标志着军职的提升,此后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爵位与军职逐渐脱钩,至... 赐爵制度源自秦国商鞅变法时期。爵指的是一种形似雀、用于盛酒的礼器,同时又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战国时期,为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将爵称与军职相联,赐爵的同时标志着军职的提升,此后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爵位与军职逐渐脱钩,至秦汉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爵制体系,即通常所称的二十等爵制。在汉代,二十等爵制连带着丰厚的权益,它与官制一道,共同维持着统治阶层的基本秩序,成为历代君主治国的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二十 国家秩序
下载PDF
秦汉二十等爵之“官爵”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敏 《秦汉研究》 2019年第1期102-126,共25页
秦汉时期主要是汉代的爵位分为三大类,即贵族爵、官爵和民爵,贵族爵也可称为王侯爵,官爵也可称为卿爵,民爵也可称为吏民爵。其中,贵族爵和民爵,古往今来关注者相对较多,唯有官爵关注者极少,主要原因应该是史料的匮乏,即便是在出土文物... 秦汉时期主要是汉代的爵位分为三大类,即贵族爵、官爵和民爵,贵族爵也可称为王侯爵,官爵也可称为卿爵,民爵也可称为吏民爵。其中,贵族爵和民爵,古往今来关注者相对较多,唯有官爵关注者极少,主要原因应该是史料的匮乏,即便是在出土文物、简牍资料比较丰富的今天,状况也并无大的改变,尤其是与具体人物联系在一起的官爵史料更是稀少。本文对现有官爵史料进行了搜集梳理,对《史记》《汉书》等传统文献及《奏谳书》《击匈奴降者赏令》等考古新史料中涉及的官爵与官职、官爵与食邑等问题作了重点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二十 《奏谳书》 《击匈奴降者赏令》
原文传递
东汉小侯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晋文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93年第2X期1-3,22,共4页
东汉有“四姓小侯学”,小侯即由此而知名。但关于小侯,目前人们对它还很少注意,因之有必要对小侯及其制度作一考释。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最早对小侯作出考释的,是唐人李贤的《后汉书·明帝纪注》。如《明帝纪》于永平九年载“是岁,... 东汉有“四姓小侯学”,小侯即由此而知名。但关于小侯,目前人们对它还很少注意,因之有必要对小侯及其制度作一考释。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最早对小侯作出考释的,是唐人李贤的《后汉书·明帝纪注》。如《明帝纪》于永平九年载“是岁,……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李[注]便解释说:“袁宏《汉纪》曰:‘永平中,崇尚儒学,自皇太子、诸王侯及功臣子弟,莫不受经。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以非列侯,故曰小侯。《礼记》曰‘庶方小侯’,亦其义也。”以后又有元人胡三省的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侯 后汉书 外戚 诸侯王 明帝 二十 立学 《汉纪》 马氏
下载PDF
探赜索隐,厥谊可传——评介《军功爵制研究》
18
作者 王奇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1-62,41,共3页
军功爵制度,产生于春秋,确立于战国,在秦和西汉初期达到鼎盛,东汉走向衰亡,其余韵则绵响于六朝。但在其消亡之后,长期以来,人们已对其不甚了了,包括宋儒和爱寻根究底的清代考据大师,对军功爵制都没有留下弥可称道的文字。朱绍侯先生的... 军功爵制度,产生于春秋,确立于战国,在秦和西汉初期达到鼎盛,东汉走向衰亡,其余韵则绵响于六朝。但在其消亡之后,长期以来,人们已对其不甚了了,包括宋儒和爱寻根究底的清代考据大师,对军功爵制都没有留下弥可称道的文字。朱绍侯先生的新著——《军功爵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版),向我们展示了他三十多年心血所凝结的成果,在军功爵制研究方面填补了长期留下来的空自。本书共二十二万余言,分上、下两编。:_仁编从宏观上,从纵的角度,给军功爵制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程,勾画出了明晰的线索和轮廓;下编则从横的侧面,对军功爵的一些具体问题及其联系的有关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功 二十 西汉初期 考证 具体问题 地主阶级 汉代 研究 土地制度
原文传递
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45题分析及备考指导
19
作者 张丽琴 《考试与招生》 2020年第1期22-24,共3页
一、2015-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Ⅰ卷第45题信息综合二、真题再现及试题分析(一)真题再现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 一、2015-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Ⅰ卷第45题信息综合二、真题再现及试题分析(一)真题再现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 汉承秦制 司马氏 军功 试题分析
原文传递
《二年律令》所见“卿”与二十等爵关系新探
20
作者 李楠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二年律令》中出现了大量与爵位相关的"卿",将之视为秦或楚赐爵制中遗留的爵名,既缺乏充分的史料支撑,又与史实和原始简文存在矛盾;将其定义为二十等爵制中的爵档,亦稍嫌含糊。"卿"既不是二十等爵的一个爵名,也非... 《二年律令》中出现了大量与爵位相关的"卿",将之视为秦或楚赐爵制中遗留的爵名,既缺乏充分的史料支撑,又与史实和原始简文存在矛盾;将其定义为二十等爵制中的爵档,亦稍嫌含糊。"卿"既不是二十等爵的一个爵名,也非爵档,而是来自于周代的爵位系统,被借用来发挥二十等爵的身份性功能。随着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的发展,作为身份标尺发挥功能的"卿"开始与二十等爵逐渐脱钩,转而与秩级挂钩,但在习惯上仍旧将"卿"用作左庶长到大庶长这九级爵位的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年律令》 二十 秩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