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0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稻螟灾害的现状及损失估计 被引量:96
1
作者 盛承发 王红托 +2 位作者 盛世余 高留德 宣维健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4,共6页
我国稻螟为害的确切记载始于 1 0 2 2年。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以前 ,以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为害为主。此后十几年中 ,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普遍大发生。 70年代 ,我国螟害轻微。 1 993年 ,二化螟急剧回升 ,... 我国稻螟为害的确切记载始于 1 0 2 2年。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以前 ,以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为害为主。此后十几年中 ,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普遍大发生。 70年代 ,我国螟害轻微。 1 993年 ,二化螟急剧回升 ,三化螟也随之回升。 1 996年 2种稻螟大发生 ,此后连年暴发成灾。目前我国螟灾的主要特点是虫口密度高、受害范围广、受害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经济损失大。首要螟灾区是沿江稻区 ,二化螟和三化螟分别约占 2 3和 1 3。全国年发面积约 1 5 0 0万hm2 ,防治约 3 80 0万hm2 次。该文首次估计年防治代价约 45 7~ 60亿元 ,残虫造成作物损失近 65亿元 ,总经济损失约 1 1 5亿元。由此可见 ,当前稻螟已取代稻飞虱、棉铃虫成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头号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三化螟 虫灾 损失评估 中国 稻螟灾害
下载PDF
稻田养鸭对稻鸭复合系统中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 被引量:94
2
作者 杨治平 刘小燕 +4 位作者 黄璜 刘大志 胡立冬 苏伟 谭泗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756-2760,共5页
研究鸭子在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对蜘蛛及病、虫、草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稻田中放入 4 5 0只鸭 / hm2 ,对农田杂草的控制率为 98.8% ;稻鸭共栖小区蜘蛛数量显著高于施药小区。高峰期蜘蛛量 ,稻鸭共栖小区比施药小区高 6 3.6 % ;第 4... 研究鸭子在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对蜘蛛及病、虫、草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稻田中放入 4 5 0只鸭 / hm2 ,对农田杂草的控制率为 98.8% ;稻鸭共栖小区蜘蛛数量显著高于施药小区。高峰期蜘蛛量 ,稻鸭共栖小区比施药小区高 6 3.6 % ;第 4、第 5代稻飞虱虫量稻鸭共栖小区比对照小区分别下降 4 7.6 %、72 .8% ,稻鸭共栖对稻飞虱可以起到稳定、持续的控制作用 ;可减轻二化螟、纹枯病的发生量和发病程度约 5 0 .0 % ,对二化螟和纹枯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稻鸭共栖对纵卷叶螟控制效果较差 ,水稻生长后期需结合采用药剂防治 ;稻鸭共栖可改变农田害虫、天敌的生存环境 ,减少用药次数 ,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栖 蜘蛛 稻飞虱 二化螟 纹枯病 纵卷叶螟 杂草
下载PDF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和对三唑磷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2
3
作者 曹明章 沈晋良 +3 位作者 张金振 吕梅 刘晓宇 周威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9,共7页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 2 0 0 1~ 2 0 0 2年浙、苏、皖、赣等 4省水稻二化螟 4龄幼虫对氟虫腈、阿维菌素、三唑磷及杀虫单等的抗性 ;用三唑磷高抗种群经室内筛选纯化后与室内敏感种群进行正反交、回交 ,对三唑磷抗性进行了初步遗传分析。结...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 2 0 0 1~ 2 0 0 2年浙、苏、皖、赣等 4省水稻二化螟 4龄幼虫对氟虫腈、阿维菌素、三唑磷及杀虫单等的抗性 ;用三唑磷高抗种群经室内筛选纯化后与室内敏感种群进行正反交、回交 ,对三唑磷抗性进行了初步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1)通过对 4省 7个种群的检测 ,发现浙江瑞安种群对氟虫腈有低水平抗性 (抗性倍数为 6 .5倍 ) ,其他种群虽存在敏感度差异 (1.0~ 1.6倍 ) ,但均属敏感范围 ;(2 )浙、苏、皖三省 6个不同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度变化小于 2 .3倍 ,未检测到明显抗药性 ;(3) 4省 10个种群对三唑磷敏感度变化很大 (LD50 值为有效成分 0 .0 0 5 2~ 1.0 114 μg/头 ) ,其中瑞安种群具有高水平抗性 (16 3.1倍 ) ,温州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 (18.2倍 ) ,常熟、锡山和金坛 3种群为低水平抗性 (6 .7~ 9.7倍 ) ,新洋农场、楚州、连云港、宜丰和太湖 5种群为敏感 (0 .8~ 2 .9倍 ) ;(4 ) 4省 9个种群对杀虫单均有不同程度抗药性 ,瑞安和宜丰种群达高水平抗性 (113.7和 5 7.6倍 ) ,温州、常熟、金坛和太湖 4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 (11.0~ 2 9.7倍 ) ,新洋农场和锡山种群为低水平抗性 (6 .7和 7.5倍 ) ,灌云种群抗性最低 ,为 3.7倍 ;(5 )瑞安种群对三唑磷抗性属单个主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性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抗药性 氟虫晴 三唑磷 杀虫单 阿维菌素 遗传
下载PDF
我国稻螟暴发成灾的原因、趋势及对策 被引量:53
4
作者 盛承发 宣维健 +3 位作者 焦晓国 苏建伟 邵庆春 宋凤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3-108,共6页
1997年以来 ,我国二化螟和三化螟连年暴发成灾。究其主要外因 ,是由于气温升高 ,耕作制度改变 ,品种优化杂交化和推广高产轻型栽培措施以及人工防治水平下降等。导致防治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分散经营 ,且规模过小。这些问题一时不大可... 1997年以来 ,我国二化螟和三化螟连年暴发成灾。究其主要外因 ,是由于气温升高 ,耕作制度改变 ,品种优化杂交化和推广高产轻型栽培措施以及人工防治水平下降等。导致防治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分散经营 ,且规模过小。这些问题一时不大可能得到解决 ,因此预测未来 10年左右我国稻螟将继续暴发成灾。减灾控害的对策主要包括体系和任务两个方面。体系由社会组织和技术组成。政府应进一步发挥组织职能 ;技术包括虫情测报、经济评价和减灾手段。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中的作用值得注意。各级政府的任务是 ,国家重在制定政策 ,省、市重在提供资金 ,县级组织统一行动 ,乡、村落实人员。作者强调了扩大种稻经营规模对减灾控害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三化螟 暴发原因 中国 水稻 气温 耕作制度
下载PDF
二化螟对杀虫单等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 被引量:43
5
作者 李秀峰 韩召军 +2 位作者 陈长琨 李国清 王荫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6,共4页
以安徽太湖县敏感地区二化螟 (ChilosuppressalisWalker)自然种群为敏感种群 ,根据用药水平差异 ,有代表性地选用浙江、江苏和安徽 3地区田间种群 ,监测了二化螟对杀虫单等 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 :(1)浙江慈溪二化螟 3龄幼虫... 以安徽太湖县敏感地区二化螟 (ChilosuppressalisWalker)自然种群为敏感种群 ,根据用药水平差异 ,有代表性地选用浙江、江苏和安徽 3地区田间种群 ,监测了二化螟对杀虫单等 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 :(1)浙江慈溪二化螟 3龄幼虫对杀虫单已产生高水平抗性 (RR =5 4 6 ) ,对杀螟松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 (RR =13 9) ,对敌敌畏和氰戊菊酯仍较敏感 ;(2 )安徽安庆二化螟 3龄幼虫对杀虫单处于中抗水平 (RR =10 8) ,对杀螟松、敌敌畏和氰戊菊酯仍较敏感 ;(3)江苏兴化二化螟 3龄幼虫与安庆相似 ,对杀虫单中抗 (RR =12 6 ) ,对其它被试药剂仍较敏感 ;(4 )不同地区用3龄和 6龄幼虫测定的抗药性水平相近。同时用太湖敏感种群和慈溪高抗种群进行的增效试验表明 ,TPP对杀虫单无增效作用 ,但PBO在抗性种群中对杀虫单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杀虫剂 抗药性 水稻害虫 抗性机理 多功能氧化酶 杀虫单
下载PDF
浙江省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现状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44
6
作者 蒋学辉 章强华 +2 位作者 胡仕孟 谢士杰 徐喜刚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1年第3期27-29,共3页
二化螟是浙江省水稻的主要害虫。由于连续使用杀虫双超过20 a,三唑磷10 a 防治二 化螟,致使二化螟对杀虫单(杀虫双)普遍产生抗药性。1999年测定抗性增加67~587倍,达 到高抗和极高抗水平;二化螟对三唑磷在温州和台州等局部地区也达... 二化螟是浙江省水稻的主要害虫。由于连续使用杀虫双超过20 a,三唑磷10 a 防治二 化螟,致使二化螟对杀虫单(杀虫双)普遍产生抗药性。1999年测定抗性增加67~587倍,达 到高抗和极高抗水平;二化螟对三唑磷在温州和台州等局部地区也达到了68~162倍的高抗 水平。为治理二化螟抗药性,必须加强对害虫抗药性的监测,在高抗药性地区停止使用杀虫 单(杀虫双)和三唑磷防治二化螟;在低抗药性和敏感地区也应减少使用次数和用量,达到延 缓抗药性产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杀虫双 三唑磷 抗药性 杀虫剂 治理 水稻害虫
原文传递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方法及相对敏感基线 被引量:36
7
作者 陈长琨 李秀峰 +2 位作者 韩召军 李国清 王荫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28,共4页
选用安徽太湖县二化螟 (ChilosuppressalisWalker)自然种群 ,用 6种药剂对 6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并与国内外已知敏感品系的LD50 值比较 ,在证实了该种群具有较高的敏感水平后 ,经室内纯化和连续饲养近 2 0代 ,育成相对敏感品系(TH S)... 选用安徽太湖县二化螟 (ChilosuppressalisWalker)自然种群 ,用 6种药剂对 6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并与国内外已知敏感品系的LD50 值比较 ,在证实了该种群具有较高的敏感水平后 ,经室内纯化和连续饲养近 2 0代 ,育成相对敏感品系(TH S)。为提高试验准确性 ,简化操作 ,使用 4龄幼虫进行抗药性研究。用于测试的 4龄幼虫形态特征为头宽 (0 86±0 0 4)mm ,体重 (8 5± 1 5 )mg ,前胸与头宽之比 1 19± 0 0 4,体长 (10 0± 0 8)mm。在详细观察 4龄幼虫发育历期和形态特征后 ,选用该龄幼虫 ,建立了包括沙蚕毒素、有机磷、杂环类和生物制剂等类的 6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抗性监测 相对敏感基线 抗药性
下载PDF
转sck/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 被引量:42
8
作者 李冬虎 傅强 +4 位作者 王锋 姚青 赖凤香 吴进才 张志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7,共5页
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观察 ,就转sck/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B和MSA对我国主要水稻害虫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室内离体植株测定结果表明 ,MSB、MSA高抗两种害虫 ,抗性水平受水稻苗龄影响。 6 5~71d苗龄水稻上害虫校... 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观察 ,就转sck/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B和MSA对我国主要水稻害虫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室内离体植株测定结果表明 ,MSB、MSA高抗两种害虫 ,抗性水平受水稻苗龄影响。 6 5~71d苗龄水稻上害虫校正死亡率达 98.9%~ 10 0 % ,10 5~ 10 9d时抗性水平有所降低 ,但除MSB对二化螟的校正死亡率 (仍达 79.3% )降低明显 (P <0 .0 5 )外 ,MSA对二化螟及MSB、MSA对稻纵卷叶螟的校正死亡率 (92 .8%~ 98.1% )均无明显下降(P>0 .0 5 )。选取MSB进行的田间实验进一步明确 ,MSB对两种害虫有显著控虫效果 ,抗性水平与抗虫对照克螟稻 1号(含cry1Ab)无明显差异(P >0 .0 5 ) ,且略优于施药亲本明恢 86。相对于未施药明恢 86 ,MSB对两种害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92 .6 %、97.3% ,施药明恢 86则分别为 87.7%、8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水稻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抗虫性
下载PDF
高温对二化螟实验种群生长、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9
9
作者 罗举 张孝羲 +2 位作者 翟保平 郭玉人 朱建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1-936,共6页
以2 7℃和30℃恒温为对照,研究了平均温度在2 7~2 9.2℃内的5种变温条件下(每天2 0 h的适温2 7℃和12 :0 0~16 :0 0的高温处理,分别为日最高气温2 7℃、30℃、33℃、36℃、4 0℃)二化螟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组... 以2 7℃和30℃恒温为对照,研究了平均温度在2 7~2 9.2℃内的5种变温条件下(每天2 0 h的适温2 7℃和12 :0 0~16 :0 0的高温处理,分别为日最高气温2 7℃、30℃、33℃、36℃、4 0℃)二化螟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组建了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繁殖力生命表。结果表明高温可导致二化螟种群的发育速率延缓、存活率和生殖力下降,主要表现在幼虫历期随日最高温度的升高而延长,36℃时延至12 d以上;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3℃时,其存活率从2 7℃时的30 .3%降至36℃时的13.1%和4 0℃时的5 .5 % ,繁殖力也从30℃时每雌产卵量14 8.7粒减至36℃时的70 .5粒。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变温 实验种群生命表 发育历期 存活率 繁殖力
下载PDF
苏丹草和香根草作为诱虫植物对稻田二化螟种群的抑制作用评估 被引量:45
10
作者 郑许松 徐红星 +2 位作者 陈桂华 吴降星 吕仲贤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9-303,共5页
室内测试了苏丹草和香根草对二化螟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存活的影响,在田间进行了苏丹草和香根草控害效果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雌成虫对苏丹草和香根草均表现出较强的产卵选择性,产在苏丹草和香根草上的卵量分别是产在水稻上的3.02... 室内测试了苏丹草和香根草对二化螟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存活的影响,在田间进行了苏丹草和香根草控害效果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雌成虫对苏丹草和香根草均表现出较强的产卵选择性,产在苏丹草和香根草上的卵量分别是产在水稻上的3.02和4.56倍。两种诱虫植物均对二化螟幼虫具致死作用,二化螟幼虫在两种寄主上不能完成生活史。田间试验表明两种诱虫植物围绕的水稻小区内二化螟枯心率显著低于试验区外20m的对照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虫植物 苏丹草 香根草 二化螟 产卵选择性
下载PDF
抗杀螟硫磷二化螟的抗性遗传力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韩启发 庄佩君 唐振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应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分析了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对杀螟硫磷抗药性的遗传力,并就遗传力和杀虫剂的杀死率对抗性发展速率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对杀螟硫磷抗性的遗传力较低(h2=0.... 应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分析了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对杀螟硫磷抗药性的遗传力,并就遗传力和杀虫剂的杀死率对抗性发展速率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对杀螟硫磷抗性的遗传力较低(h2=0.277〕,产生高抗性的潜力不大。即使在室内选择的条件下,要获得10倍的抗性约需要6—12代;在野外条件下则需要更长的时间(15-32代)。因此,结合抗性变化动态的监测结果,我们认为在野外条件下二化螟是不致于产生高抗性,杀螟硫磷仍不失为二化螟抗性治理系统中有效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抗药性 杀螟硫磷 遗传力
下载PDF
早稻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及其生化基础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刘光杰 黄和平 +2 位作者 谢秀芳 桂丽琴 方蔚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5期512-515,共4页
】对二化螟在早籼5143和中1061与杂交早籼新香A/71和优IA/66上造成的枯鞘、枯心数,及对不同品种稻株的总糖量和氨基酸总量测定及叶鞘组织硅质化分析,研究了水稻不同品种与二化螟的抗虫性关系。结果表明,虽未出现高... 】对二化螟在早籼5143和中1061与杂交早籼新香A/71和优IA/66上造成的枯鞘、枯心数,及对不同品种稻株的总糖量和氨基酸总量测定及叶鞘组织硅质化分析,研究了水稻不同品种与二化螟的抗虫性关系。结果表明,虽未出现高抗二化螟的品种,但品种间对二化螟的耐虫性差别明显,中1061对二化螟的耐虫性最强,5143和新香A/71居中,优IA/66最弱。二化螟在不同品种上的种群消长与糖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糖含量高的品种二化螟发生程度重。硅化细胞多,硅质化程度高的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水稻 枯鞘 早稻品种 生化基础 抗性
下载PDF
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和台湾稻螟的控制潜能评价 被引量:44
13
作者 陈洪凡 黄寿山 +2 位作者 张玉烛 曾翔 黄泽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3-748,共6页
为了明确稻螟赤眼蜂种群增长力与水稻螟虫种群增长力之间的关系和评价稻螟赤眼蜂的控害能力,通过生命表方法,组建了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在水稻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及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卵和台湾稻螟卵上的生殖力表,测定了稻螟赤眼蜂对两... 为了明确稻螟赤眼蜂种群增长力与水稻螟虫种群增长力之间的关系和评价稻螟赤眼蜂的控害能力,通过生命表方法,组建了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在水稻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及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卵和台湾稻螟卵上的生殖力表,测定了稻螟赤眼蜂对两种螟虫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二化螟和台湾稻螟的世代历期(T)分别为56.40d和47.80d,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0489和0.072.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卵和台湾稻螟卵上的平均T分别为9.75d和9.78d,rm分别为0.3161和0.3154.通过比较分析稻螟赤眼蜂与两种螟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可知稻螟赤眼蜂能够有效控制两种水稻螟虫,赤眼蜂种群增长力相对于螟虫种群是超前而不是跟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台湾稻螟 稻螟赤眼蜂 生命表 应用潜能
原文传递
氟虫腈亚致死剂量处理对二化螟和大螟幼虫体内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36
14
作者 黄诚华 姚洪渭 +1 位作者 叶恭银 程家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7-450,共4页
氟虫腈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幼虫的LD50值各为0.1749μg/g和10.1352μg/g。经氟虫腈亚致死剂量(LD15)处理后,二化螟和大螟幼虫羧酸酯酶(Ca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比活力和最大反应速... 氟虫腈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幼虫的LD50值各为0.1749μg/g和10.1352μg/g。经氟虫腈亚致死剂量(LD15)处理后,二化螟和大螟幼虫羧酸酯酶(Ca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比活力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均显著增强,而多功能氧化酶(MFO)则显著降低。二化螟CaE和MFO的米氏常数(Km)经氟虫腈处理后均显著增高,而GST的无显著变化;大螟CaE、GST和MFO的Km均极显著降低。这表明氟虫腈在二化螟和大螟幼虫体内的代谢途径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而2种螟虫体内解毒酶对底物亲和力的不同可能导致两者对氟虫腈敏感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腈 亚致死剂量 二化螟 大螟 解毒酶
下载PDF
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和交互抗性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赵丹丹 周丽琪 +3 位作者 张帅 姚蓉 邱运霞 高聪芬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4,共8页
【目的】为了及时了解我国主要稻区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同时明确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制剂的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二化螟对新研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 【目的】为了及时了解我国主要稻区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同时明确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制剂的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二化螟对新研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2015年我国7省19地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同时测定了浙江余姚和象山两个抗性种群对97.3%氯虫苯甲酰胺原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的抗药性及其对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间的交互抗性。【结果】浙江余姚和苍南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已达141.1倍和135.0倍的高水平抗性,象山种群为87.9倍的中等水平抗性;这三个种群对氟苯虫酰胺均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15.0~58.7倍)。二化螟对97.3%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存在抗性差异,浙江余姚和象山种群对制剂的抗性更高。交互抗性研究结果显示,对氟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均产生了中到高水平抗性(27.6~133.6倍)的象山、余姚种群,对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同样也产生了中到高水平抗性(30.3~127.0倍)。【结论】各二化螟地理种群之间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抗药性差异较大,分别表现出117.6倍和146.8倍的差异,浙江余姚和象山二化螟种群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抗药性更高且三种新双酰胺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双酰胺药剂 抗药性 交互抗性
下载PDF
二化螟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及纯化方法 被引量:26
16
作者 彭宇 王荫长 +2 位作者 韩召军 陈长琨 李国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研究了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体躯和亚细胞分布 ,并用凝胶过滤层析和 2种亲和层析方法从二化螟幼虫体内分离、纯化乙酰胆碱酯酶。结果表明 :二化螟幼虫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主要集中于头部和胸部 ,而成虫胸部乙酰... 研究了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体躯和亚细胞分布 ,并用凝胶过滤层析和 2种亲和层析方法从二化螟幼虫体内分离、纯化乙酰胆碱酯酶。结果表明 :二化螟幼虫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主要集中于头部和胸部 ,而成虫胸部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最低 ,显著低于头部和腹部。成虫体内AChE的活性明显高于幼虫。在亚细胞的分布上 ,乙酰胆碱酯酶主要位于膜上 (86 % ) ,近 46 %的活性存在微粒体中。在 3种纯化乙酰胆碱酯酶的方法中 ,以 3 羧基苯基 乙基二甲基铵作配体的亲和层析法纯化效果最佳 ,乙酰胆碱酯酶的最高纯化倍数为 5 36 0 5倍 ,产率 30 4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乙酰胆碱酯酶 分布 纯化方法 亲和层析
下载PDF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性物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3
17
作者 强承魁 杜予州 +3 位作者 于玲雅 崔亚东 陆明星 郑福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9-605,共7页
为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机制,分别对不同时期采集的二化螟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水、灰分、元素、脂肪、脂肪酸、甘油、总糖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越冬期幼虫过冷却点及游离水、游离脂肪、总糖和蛋白质含量... 为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机制,分别对不同时期采集的二化螟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水、灰分、元素、脂肪、脂肪酸、甘油、总糖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越冬期幼虫过冷却点及游离水、游离脂肪、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变化均呈先减后增,而结合水、灰分、高含量元素(K、Na、Mg、Fe、Ni和Cr)、结合脂肪和甘油含量则呈相反变化;越冬期幼虫脂肪酸组分出现变化,但主要成分均为9-十六碳烯酸、9-十六烷酸和9-十八碳烯酸,其中前二者含量呈先减后增变化而后者则相反.越冬幼虫体内理化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其耐寒性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耐寒性 过冷却点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越冬代雄蛾 被引量:31
18
作者 苏建伟 宣维健 +1 位作者 王红托 盛承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共3页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雄蛾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结果表明:诱杀7d和15d后,诱捕区(包括中心区和边缘带)雄蛾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044%和2978%,其中心区的蛾量分别为边缘带的4855%和2465%;诱...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雄蛾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结果表明:诱杀7d和15d后,诱捕区(包括中心区和边缘带)雄蛾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044%和2978%,其中心区的蛾量分别为边缘带的4855%和2465%;诱捕区卵块数仅为对照区的200%~333%,枯鞘率仅为对照区的125%~250%;诱捕区的第一代雄蛾发生量大量减少,诱蛾量仅为对照区的4696%,其中心区的雄蛾量为边缘带的6764%;诱捕区的水稻枯心率仅为对照区的3950%~4475%。应用性诱剂大面积诱捕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性诱剂 诱捕 雄蛾 越冬代 水稻害虫
下载PDF
二化螟水稻类群与茭白类群成虫羽化节律和交配节律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孙丽娟 戴华国 +1 位作者 衣维贤 陆永钦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1-423,共3页
比较研究了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水稻类群与茭白类群成虫的羽化和交配节律 ,研究结果表明 :两类群的羽化节律大体一致 ;但交配节律存在明显差异 :水稻类群成虫的交配高峰出现在熄灯后 4 5h ;茭白类群成虫的交配高峰出现在熄... 比较研究了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水稻类群与茭白类群成虫的羽化和交配节律 ,研究结果表明 :两类群的羽化节律大体一致 ;但交配节律存在明显差异 :水稻类群成虫的交配高峰出现在熄灯后 4 5h ;茭白类群成虫的交配高峰出现在熄灯后 7 0~ 7 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水稻类群 茭白类群 成虫 羽化节律 交配节律
下载PDF
二化螟性诱剂和诱盆设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苏建伟 盛承发 +2 位作者 宣维健 唐蛟龙 唐振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共3页
通过对二化螟性诱剂水盆诱捕器及其设置高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诱捕器的口径大小以24cm为佳,绿色水盆的诱蛾量比其他颜色的要大;在越冬代诱捕中,诱盆的高度在20cm左右效果较好;性诱剂离水面的高度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有一... 通过对二化螟性诱剂水盆诱捕器及其设置高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诱捕器的口径大小以24cm为佳,绿色水盆的诱蛾量比其他颜色的要大;在越冬代诱捕中,诱盆的高度在20cm左右效果较好;性诱剂离水面的高度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有一定影响,其高度在05~10cm的诱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性诱剂 水盆诱捕器 水稻 害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