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8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俗文化学发凡 被引量:71
1
作者 钟敬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13,共13页
1989年5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国际学术讨论会,隆重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大会筹备组事先发出通知,邀请我参加会议,并希望提交学术论文。我答复同意了。
关键词 民俗文化学 民俗研究 民俗学运动 发凡 上层文化 轨范性 民间文艺学 民族文化 社会主义新文化
下载PDF
从“意象”到“事象”:叙事视野中的唐宋诗转型 被引量:27
2
作者 周剑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55,共8页
学界现有的"意象"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说是围绕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建立起来的,因而"意象"说在面对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时往往陷入困境。这也是"意象"说、"意境"说尤其适宜于解释唐诗,却与宋... 学界现有的"意象"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说是围绕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建立起来的,因而"意象"说在面对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时往往陷入困境。这也是"意象"说、"意境"说尤其适宜于解释唐诗,却与宋诗品质不尽相合的重要原因。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叙事脉络中的重要阶段,宋诗发展了"事象"的表现形式,提取与事相关的要素,以呈现动态的、历时的行为和现象;并通过"事象"营造出"事境",在每一个独特的事境中传达多元而充满变化的复杂体验,进而实现诗歌主旨的表达。以宋诗为代表提炼出来的"事象"与"事境",可以用于建构古代叙事诗学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深入认识古典诗歌的叙事传统,进而全面认识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质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诗歌叙 唐宋转型
原文传递
穿青人的傩文化——“庆五显坛”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坦 《贵州文史丛刊》 1988年第3期156-159,共4页
一、“庆五显坛”概述居住在黔西北织金、纳雍一带的穿青人,有其独特的傩文化事象——“庆五显坛”(简称“庆坛”,俗称“跳菩萨”)。凡穿青人,家中必供奉“五显坛”,敬“五显菩萨”。每年阴历九月二十八日起即开始“庆坛”活动,据说这... 一、“庆五显坛”概述居住在黔西北织金、纳雍一带的穿青人,有其独特的傩文化事象——“庆五显坛”(简称“庆坛”,俗称“跳菩萨”)。凡穿青人,家中必供奉“五显坛”,敬“五显菩萨”。每年阴历九月二十八日起即开始“庆坛”活动,据说这天是五显神的生日.“庆五显坛”为家祭性质,举行庆坛的人家一般出于三种原因:①原许下愿;②父子、兄弟分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文化 五显神 堂戏 一出戏 生旦净丑 杨四将军 九宫十三调 玉清 送圣
下载PDF
土家族的“白虎文化” 被引量:9
4
作者 曹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5期33-38,42,共7页
聚居于我国湘鄂川黔接壤地区的土家族,其悠久的民族文化可上溯到远古时期。这种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以“白虎”事象为民族文化网络建构的一个基本历史内核,并形成一种笼罩于土家族历史演变各个阶段的独特的“白虎文化”。几千年来... 聚居于我国湘鄂川黔接壤地区的土家族,其悠久的民族文化可上溯到远古时期。这种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以“白虎”事象为民族文化网络建构的一个基本历史内核,并形成一种笼罩于土家族历史演变各个阶段的独特的“白虎文化”。几千年来,在土家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白虎文化”也随之而发展演变,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景观上,都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这种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民族文化 文化景观 土家族历史 远古时期 意识形态 网络建构 历史进程 社会生活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作用于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义彬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4,共10页
实地考察是民族音乐学(或曰音乐人类学)研究的生命线。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任何一项成果的获得,尤其是对于亭活于当今社会的鲜活的音乐人文事象,实地考察均具有基石性的作用。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 知识作用 地方性 音乐人类学 音乐学研究 生命线 成果
原文传递
香港职业教育事象及其启示 被引量:9
6
作者 吴言明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5-49,共5页
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发展愿景、品牌标语、课程体系、行动载体、专业教育,以及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培养首选的毕业生"的人才培养定位等教育事象,真实地解释了香港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个性特色。这些先进经验可以为中国职业教... 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发展愿景、品牌标语、课程体系、行动载体、专业教育,以及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培养首选的毕业生"的人才培养定位等教育事象,真实地解释了香港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个性特色。这些先进经验可以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基本理念、关键要素、发展路径、结构设计、动力来源、机制措施等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职业教育 启示
下载PDF
中国酱的起源、品种、工艺与酱文化流变考述 被引量:8
7
作者 赵荣光 《饮食文化研究》 2004年第4期62-71,共10页
本文首次对“中国酱”和“中国酱文化”给出了概念界定:中国酱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制曲经酶变加盐等基本工艺制成的发酵食品。”“中国酱文化”则是“人们在中国酱制作与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认识能力、行为方式、风俗思想等一切与... 本文首次对“中国酱”和“中国酱文化”给出了概念界定:中国酱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制曲经酶变加盐等基本工艺制成的发酵食品。”“中国酱文化”则是“人们在中国酱制作与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认识能力、行为方式、风俗思想等一切与之相关联的事象总和。”文章以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的多重视角对中国酱的起源发展、中国酱文化的历史流变作了大历史时空的深入细微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发展 过程 考述 品种 行为方式 多重视角 历史流变
下载PDF
中国诗学中的事象说初论 被引量:7
8
作者 殷学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9-156,共8页
中国诗学不仅有以意象为核心的抒情传统,而且也有以事象为核心的缘事传统。"意象说"是不能含纳所有诗歌特质的,尤其是面对纪事诗时。在中国诗学本土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发掘被历史所遗忘的"事象说",以... 中国诗学不仅有以意象为核心的抒情传统,而且也有以事象为核心的缘事传统。"意象说"是不能含纳所有诗歌特质的,尤其是面对纪事诗时。在中国诗学本土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发掘被历史所遗忘的"事象说",以增强审事的美学感知能力。所谓事象就是事了然于心的形象,它起于《易》、立于《乐》、成于《诗》,其"尽善尽美"的审美特性对中国古人历事生活的品质起到了诗性引导与提升的作用。深入发掘和研究事象说,不仅有助于中国诗学的全面复兴,而且也有助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流 形神 体用
下载PDF
论泰州学派儒学叙事“事象”的原创性话语 被引量:1
9
作者 童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6,共8页
目前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以儒学平民化、世俗化转向为主要对象,鲜少从民间讲学、以“事”行“道”的“道”叙事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要理解泰州学派民间儒学“道”叙事的原创性话语,需要借助概念——“事象”。因为泰州学派依托《大学》格物... 目前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以儒学平民化、世俗化转向为主要对象,鲜少从民间讲学、以“事”行“道”的“道”叙事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要理解泰州学派民间儒学“道”叙事的原创性话语,需要借助概念——“事象”。因为泰州学派依托《大学》格物说,鼓倡以“身”为本,“身”参与进入“家国天下”连续体,而民间讲学的“道”叙事行为使人们面向这个世界并获得空间归属感,百姓日用也得以在叙事中敞开和呈现。所以“家国天下”乃空间叙事的“事象”,有别于历史叙事的家国同构和编年体时间叙事模式。它们既可指涉特定空间场所,也是具有形而上意味、虚实交融的空间之象。“事象”提供了理解中晚明民间叙事繁荣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叙 泰州学派 家国天下
下载PDF
民族体育与民俗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家齐 《体育文化导刊》 1991年第4期6-9,共4页
我国的民族体育同我国的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体育活动的不少内容是以民俗的形式进行和发展的,有的活动则是依附民俗的某些事象开展。由于这种密切关系,民俗学方面的著作一般都把民族体育作为民俗的一部分;
关键词 民族体育 民俗学 密切关系 体育活动 习惯势力 民俗活动 民族性 民间习俗 信仰
下载PDF
“野望”事象的诗性存在与书写 被引量:5
11
作者 殷学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2,共9页
“事象”在中国古代也称“象事”,即事(动作)之形象。“野望”作为一种文化事象和心理事象在中国古代经传史书、诸子散文、诗词歌赋等诗性文本中大量出现,见证了华夏文明从山野张望、朝野观望到文野守望3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中国古... “事象”在中国古代也称“象事”,即事(动作)之形象。“野望”作为一种文化事象和心理事象在中国古代经传史书、诸子散文、诗词歌赋等诗性文本中大量出现,见证了华夏文明从山野张望、朝野观望到文野守望3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士人尤其是诗人的3种极具民族风格、华夏特色的行动自觉。与“端坐吏人旁”的宴饮事象不同,“野望”事象是诗人远离尘嚣、栖身于野、凝神守望,运用“响字构图”、“托事于物”等创作手法对万物之造化、人事之冷暖以及生命之运动等各种事态进行的诗性呈现与书写。“野望”事象不仅真实记录了中国古代士人尤其是诗人困厄之时不避险难、致命遂志的豪迈人格和诗性情怀,而且还深刻揭示了华夏民族社会变迁、时代更迭和文化焦虑的历史真相,其诗意性书写有着一般历史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在人的自然性日益消失的今天,“野望”事象对反思人类文明的两面性以及摆脱社会压抑、回到自然本性、净化灵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发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望 诗性 存在 书写 传承
原文传递
中国二十世纪学术视野中的“民族艺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心峰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学术思想界开始引入西方近代民族观念、民族理论乃至民族主义的总的学术背景下,“民族艺术”的话题开始出现于中国学术视野之中。本文回顾了这一话题的出现过程及其在理论上的展开。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作了回顾:关...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学术思想界开始引入西方近代民族观念、民族理论乃至民族主义的总的学术背景下,“民族艺术”的话题开始出现于中国学术视野之中。本文回顾了这一话题的出现过程及其在理论上的展开。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作了回顾:关于民族艺术各种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关于中国各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视角,把汉民族艺术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艺术作为“民族艺术”的事象所进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艺术 学术视野 文化人类学 民族学 视角 文章 学术背景 展开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陆游诗歌中的“卷帘”事象初探
13
作者 冯兰凤 殷学明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诗歌的言事传统被强大的言志抒情话语体系所遮蔽,事象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陆游的卷帘事象蕴含生机勃勃的立体感和丰富性:一方面,卷帘事象的审美意蕴既包括帘同“月、影、燕”等唯美意象结合呈现出的动静美,又包括...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诗歌的言事传统被强大的言志抒情话语体系所遮蔽,事象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陆游的卷帘事象蕴含生机勃勃的立体感和丰富性:一方面,卷帘事象的审美意蕴既包括帘同“月、影、燕”等唯美意象结合呈现出的动静美,又包括时空同构产生的立体美;另一方面,“卷”之后的思考和“帘”之外的观照是陆游对个人苦闷心绪的宣泄;卷帘事象建构的诗学价值,不论是对诗学理论研究还是当下生存都有一定的助益作用。对陆游“卷帘”的考察和分析,显示出事象研究的可行性,有利于开拓中国古代诗歌文学研究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卷帘
下载PDF
白居易“昼眠”事象的演变凝定与诗境建构
14
作者 王宁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昼眠”诗在中国古代数量丰富,从孔子对“昼眠”的批评到后世文人将“昼眠”作为闲适生活的象征,白居易在这一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从对陶渊明“北窗高卧”这种风雅的仰慕到个人的闲适追求,再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拉... “昼眠”诗在中国古代数量丰富,从孔子对“昼眠”的批评到后世文人将“昼眠”作为闲适生活的象征,白居易在这一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从对陶渊明“北窗高卧”这种风雅的仰慕到个人的闲适追求,再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拉扯与平衡,“昼眠”在白居易诗歌之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流变与凝定和白居易的一生紧密相连。凭借对“昼眠”诗的时间、空间的考察,可以看到白居易诗歌中的寂寥空旷之意和安贫乐道之思,亦可为“事象”研究的可行性作出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昼眠 诗境 闲适
下载PDF
语用视域下意象在中国外交话语中的表意研究
15
作者 吴杰文 周凌 《外国语言文学》 2024年第1期28-39,133,134,共14页
意象在外交场域中是较为凸显且重要的信息载体,当前仍缺乏充分的语言学观照。文章以习近平外交演讲为范例,从语用视角出发,系统探究中国外交话语中意象的语用属性。结果表明,意象在中国外交语境中并非等同于文学作品中静态的“物象”,... 意象在外交场域中是较为凸显且重要的信息载体,当前仍缺乏充分的语言学观照。文章以习近平外交演讲为范例,从语用视角出发,系统探究中国外交话语中意象的语用属性。结果表明,意象在中国外交语境中并非等同于文学作品中静态的“物象”,主要由动态的“事象”进行表征,而“物象”可以视为“事象”的内容成分。意象是由话语创构的表“象”性间接言语行为,通过“具身体验+关联”的方式识解,传递出丰富的语用效果,因而能被外交语境优选。意象表意有其自身局限性。中国外交话语中的意象创构需兼顾其宏观性与具体性,开放性与封闭性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话语 言语行为 识解
原文传递
“卧看”事象在诗歌里的建构及其意义
16
作者 林孝青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卧看”是古代诗歌中的典型事象之一。作为事象,“卧看”具有叙事性、动态性、立体性、历时性等特殊的诗性言说质素。通过对“卧看”事象之成熟过程以及主体、客体、时间、空间等内容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卧看”事象所建构的诗意世界。... “卧看”是古代诗歌中的典型事象之一。作为事象,“卧看”具有叙事性、动态性、立体性、历时性等特殊的诗性言说质素。通过对“卧看”事象之成熟过程以及主体、客体、时间、空间等内容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卧看”事象所建构的诗意世界。同时,从事象角度切入中国古典诗歌,不仅拓展了古典诗境的立体性与丰富性,也为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看 诗境建构
下载PDF
“象”:《周易》美学的基本阐释单位
17
作者 付青蔓 孔令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0-73,111,共5页
“象”是《周易》的思想内核。《周易》中“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式以及“立象以尽意”的说理方式,使得“事象之宜”“万物杂象”等一切事物都被纳入“象”之范畴。“象”作为《周易》的基本阐释单位,从文学意义上进行考察,其内容主... “象”是《周易》的思想内核。《周易》中“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式以及“立象以尽意”的说理方式,使得“事象之宜”“万物杂象”等一切事物都被纳入“象”之范畴。“象”作为《周易》的基本阐释单位,从文学意义上进行考察,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即“卦有事象,有物象,有图象”。卦爻辞中借“物象”以明人世之事,借“事象”以明抽象之义,借“图象”以明天地之道,形成了一个逐层递进的整体性象征结构。在描述各“象”的过程中,不仅融合了对自然的观察、对社会的品评、对规律的把握,还有意识地追求语言、韵律、修辞等语象方面的文学性。历代学者对于周易之“象”的“仰观俯察”,凝聚了先哲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更为今人留下了内容丰厚的文学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下载PDF
客家“山居稻作”文化及相关文化事象 被引量:6
18
作者 温昌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2-26,共5页
由于生活的空间是山区,农业种植以稻子(水稻和旱稻)为主,所以客家民系形成了“山居稻作”文化,这在客家方言上有非常鲜明的体现。这种文化下的生存条件较差,相关的文化事象很多,例如二次葬、女子天足等。从本质上说,“山居稻作”文化是... 由于生活的空间是山区,农业种植以稻子(水稻和旱稻)为主,所以客家民系形成了“山居稻作”文化,这在客家方言上有非常鲜明的体现。这种文化下的生存条件较差,相关的文化事象很多,例如二次葬、女子天足等。从本质上说,“山居稻作”文化是山区小农经济的文化体系,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点,尽力克服其缺点,做到扬长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山居稻作 文化
下载PDF
陆游诗歌中的“泛舟”事象探析
19
作者 冯兰凤 殷学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7-110,123,共5页
诗歌的叙事传统在抒情传统这一主流话语的遮蔽下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然而“事”在古典诗歌中却从未缺席。“泛舟”是陆游诗歌中常见的事象之一,摇曳着丰富立体、鲜活多姿的形态:舟由于避暑、归家、任职等不同的“事”生发出闲适、兴奋... 诗歌的叙事传统在抒情传统这一主流话语的遮蔽下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然而“事”在古典诗歌中却从未缺席。“泛舟”是陆游诗歌中常见的事象之一,摇曳着丰富立体、鲜活多姿的形态:舟由于避暑、归家、任职等不同的“事”生发出闲适、兴奋、孤独等不同的“情”;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出发,陆游有关“泛舟”事象的诗歌包含注重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三种不同的形态;不论是人对自然的观照还是对自我的审视,其建构起的诗学价值依然历久弥新。对陆游“泛舟”的考察和分析,显示出事象研究的可行性,使古典诗歌中更为深层和复杂的内涵获得微观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泛舟
下载PDF
论《原诗》“事”论的诗学价值
20
作者 陈娟 《中国美学》 2023年第2期148-161,共14页
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事”是一个重要而尚未被充分发掘的论题。清代叶燮的《原诗》创造性地以“理事情”来阐释诗歌活动,从三个层次来讨论诗学中的事:其一,从事与诗的关系来讲,事是诗歌创作的肇端所在,这是对诗缘事传统的复归和深化;其二... 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事”是一个重要而尚未被充分发掘的论题。清代叶燮的《原诗》创造性地以“理事情”来阐释诗歌活动,从三个层次来讨论诗学中的事:其一,从事与诗的关系来讲,事是诗歌创作的肇端所在,这是对诗缘事传统的复归和深化;其二,诗歌中的事具体呈现为事象,事象具有独立性和虚构性,其所遵循的是理事情三者的相互约束关系而非客观真实性原则;其三,诗歌事象是一种特殊的意象,事的特征决定了诗歌意象的类型。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诗学事论的全貌,对其充分发掘,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事与志、情、意等概念的关系,缘事、写事与叙事的关系,以及叙事传统与抒情传统等重要的诗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