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辨事实真伪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8
1
作者 左卫民 谢鸿飞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44,共14页
案件事实是司法判决的基础 ,而事实常常真伪不明 ,证据也难以鉴别 ,但法官必须作出决断 ,这就不得不使法官采用神性与生活理性、科技理性与法律理性等程序技术来解决事实真伪无法辨别的尴尬。因此 ,也有必要从实践理性的角度 ,对建立在... 案件事实是司法判决的基础 ,而事实常常真伪不明 ,证据也难以鉴别 ,但法官必须作出决断 ,这就不得不使法官采用神性与生活理性、科技理性与法律理性等程序技术来解决事实真伪无法辨别的尴尬。因此 ,也有必要从实践理性的角度 ,对建立在对话的司法基础上的自然事实和法律事实的客观性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真伪 案件真实 程序技术 司法判决 法官 科技理性 自然事实 法律事实 神性 生活理性 法律理性
原文传递
事实真伪不明处置办法之比较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浩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事实真伪不明是诉讼中无法避免的一种客观现象,审判机关需要采用一定的对策来处置这种现象。拒绝裁判、驳回起诉、不予受理、调解解决、按心证的比例作出裁判、推迟作出裁判、降低证明标准、运用举证责任作出裁判这八种可能的应对措施... 事实真伪不明是诉讼中无法避免的一种客观现象,审判机关需要采用一定的对策来处置这种现象。拒绝裁判、驳回起诉、不予受理、调解解决、按心证的比例作出裁判、推迟作出裁判、降低证明标准、运用举证责任作出裁判这八种可能的应对措施都有利有弊。但总体而言,唯有依据举证责任作出裁判才具有正当性和普适性,而其他各种应对措施或者不具有正当性,或者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真伪不明现象 处置办法 举证责任 诉讼制度 驳回起诉 拒绝裁判 调解解决制度
原文传递
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 被引量:17
3
作者 霍海红 《北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0年第2期521-539,共19页
主观证明责任逻辑在我国长期处于支配地位,其影响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可归结为六个因素:一是民事诉讼过程的行为特征;二是"举证"汉语表述的行为倾向;三是作为客观证明责任前提的"事实真伪不明"在主观证明责任逻... 主观证明责任逻辑在我国长期处于支配地位,其影响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可归结为六个因素:一是民事诉讼过程的行为特征;二是"举证"汉语表述的行为倾向;三是作为客观证明责任前提的"事实真伪不明"在主观证明责任逻辑中可以被"省略";四是主观证明责任逻辑可与"客观真实"理念"和平共处";五是主观证明责任逻辑是职权主义模式选择的产物;六是我们对客观证明责任逻辑的认识偏差导致其功能被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证明责任 客观证明责任 事实真伪不明 职权主义 客观真实
原文传递
证明责任法的意义 被引量:10
4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主题报告人:法学博士副教授陈刚证明责任法(thelawoftheburdenofprof;Beweislastrecht),是笔者在总结国内外既有的学术成果基础上,提出的法学术语。提出该概念的目的有三:一是解明法官克... 主题报告人:法学博士副教授陈刚证明责任法(thelawoftheburdenofprof;Beweislastrecht),是笔者在总结国内外既有的学术成果基础上,提出的法学术语。提出该概念的目的有三:一是解明法官克服要件事实真伪不明的裁判方法论,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责任法 事实真伪不明 实体法规范 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规范 法律要件分类说 利益衡量说 当事人 裁判规范 三段论式
下载PDF
论“事实真伪不明”命题的抛弃 被引量:9
5
作者 欧元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31,共9页
我国学界通说认为,诉讼中事实真伪不明即导致证明责任判决的适用,新民诉法解释第一百零八条第二款规定,法院在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将该事实认定为不存在。该条款的含义更贴近事实认定理论中的"拟制说",即真伪不明由拟制方法... 我国学界通说认为,诉讼中事实真伪不明即导致证明责任判决的适用,新民诉法解释第一百零八条第二款规定,法院在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将该事实认定为不存在。该条款的含义更贴近事实认定理论中的"拟制说",即真伪不明由拟制方法来克服,事实最终只能被认定为真或者伪。但"拟制说"既然否定证明责任是专门为解决事实真伪不明而存在,却又选择保留了真伪不明命题。纯粹出于路径依赖而延续的"事实真伪不明",不仅在功能上存疑,其自身存在也不具有必然性,且由于在本无问题的地方制造了问题,它总体上使证明责任体系更为混乱而不是更为清晰。若转向"二分说"来认识证据评价,对事实只作"得到证明"与"未得到证明"的区分,则于证明责任理论兼有除弊及纠偏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真伪不明 证明责任 事实认定 证据评价
下载PDF
对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担原则的再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晓英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7-50,共4页
对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担原则的再思考●刘晓英证据制度素来被理论界比作民事诉讼制度的脊梁。而举证责任又是证据制度的核心。举证责任的分担问题更是举证责任的核心。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虽然规定了举证责任分担原则,但由... 对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担原则的再思考●刘晓英证据制度素来被理论界比作民事诉讼制度的脊梁。而举证责任又是证据制度的核心。举证责任的分担问题更是举证责任的核心。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虽然规定了举证责任分担原则,但由于立法时之主客观原因,该原则过于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责任的分担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分担 事实真伪不明 民事诉讼法 实体法 谁举证 法律事实 谁主张 因果关系
原文传递
为“事实真伪不明”命题辩护 被引量:9
7
作者 胡学军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70,共11页
证明责任理论是因"事实真伪不明"这一认知情形的处理而产生的理论建构,"真伪不明"是一种诉讼中客观存在的对案件事实的认知状态。真伪不明情形及证明责任裁判方法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现代证明责任理论立基于"... 证明责任理论是因"事实真伪不明"这一认知情形的处理而产生的理论建构,"真伪不明"是一种诉讼中客观存在的对案件事实的认知状态。真伪不明情形及证明责任裁判方法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现代证明责任理论立基于"事实真伪不明"命题,而绝非抛弃了该命题。证明标准与证明责任之间虽然存在制度互动关系,但依证明标准裁判方法不可能消灭真伪不明和证明责任。我国司法实践中实际存在"真伪不明"和"证明责任"。真伪不明命题的讨论有助于对现代证明责任理论的深化理解和制度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真伪不明 证明责任 证明标准 裁判方法
原文传递
关于民事证明上事实真伪不明状态的基本界定与认知 被引量:6
8
作者 毕玉谦 《证据科学》 2008年第6期643-653,共11页
当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何方当事人应受到不利的裁判,这是法院在审判中所遭遇的一种特殊的诉讼状态。但是,在当前的审判实践中,许多法官对待这种状态的出现不能作出正确的理解与解读。对事实真伪不明状态作出正确的界定,并且在此基... 当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何方当事人应受到不利的裁判,这是法院在审判中所遭遇的一种特殊的诉讼状态。但是,在当前的审判实践中,许多法官对待这种状态的出现不能作出正确的理解与解读。对事实真伪不明状态作出正确的界定,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导致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状态的原因与前提条件,将有助于掌握这种现象的规律性,从理性的角度引导法官对案件事实作出公正的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真伪不明状态 基本界定 原因与前提条件 认知
原文传递
事实真伪不明的界定及处置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罗建芳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事实真伪不明是民事诉讼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客观事实状态。由于此种状态无法直接适用实体法律规范得出裁判,因此,需寻找其他的处置方法,如搁置判决、调解、法律规范的特别安排、证明责任等。现代法律所普遍认为的最佳处置方法即为证明责... 事实真伪不明是民事诉讼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客观事实状态。由于此种状态无法直接适用实体法律规范得出裁判,因此,需寻找其他的处置方法,如搁置判决、调解、法律规范的特别安排、证明责任等。现代法律所普遍认为的最佳处置方法即为证明责任规范。但在当前实务中,对于真伪不明的理解和证明责任规范的适用均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成为正确裁判所必须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真伪不明 自由心证 证明责任
下载PDF
论证明责任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刚 《刑事司法论坛》 1999年第1期669-710,共42页
一、引言——克服真伪不明的裁判方法论德国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的主要"原产地",也是现代证明责任理论的故乡。本世纪以来,德国现代证明责任理论已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始于本世纪初。
关键词 证明责任法 证明责任分配 责任规范 民事诉讼法 当事人 构成要件 实体法 裁判规范 法官 事实真伪不明
原文传递
举证责任分配自由裁量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益华 《山东审判》 2003年第5期38-42,共5页
举证责任分配是我国证据法学理论与实务中的难题。如何准确确定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特别是在裁判的事实真伪不明时,法官如何自由裁量举证责任分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举证责任倒置 自由裁量权 对方当事人 法官自由裁量 事实真伪不明 民诉证据 待证事实 理论与实务 民事诉讼证据
下载PDF
论事实真伪不明案件的裁决规则——以一起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英俊 《江西建材》 2016年第4期250-250,255,共2页
如何对事实真伪不明案件依法作出裁决,已经成为当前困扰民商事仲裁的一大难题,亟待需要创设新的裁决规则。通过解析一起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在案件当事人都未能提供优势证据,真实情况依现有证据无法查清的情况下,应根据利益权衡原则,... 如何对事实真伪不明案件依法作出裁决,已经成为当前困扰民商事仲裁的一大难题,亟待需要创设新的裁决规则。通过解析一起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在案件当事人都未能提供优势证据,真实情况依现有证据无法查清的情况下,应根据利益权衡原则,从有利于维护民商事规则,督促民商事主体按规则办事的角度作出裁决,以实现法律的公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真伪不明 裁决规则 利益权衡 民商事规则
下载PDF
技术开发合同的类型与举证责任
13
作者 程书锋 程方伟 《人民司法》 2022年第8期91-94,共4页
【裁判要旨】研究开发是单方义务还是双方共同义务,是合作开发与委托开发合同的本质区别。运用合同解释规则认定合同类型,要重点把握合同有无明确约定单方的交付研发成果义务。对研发成果标准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主张研发成果不符合... 【裁判要旨】研究开发是单方义务还是双方共同义务,是合作开发与委托开发合同的本质区别。运用合同解释规则认定合同类型,要重点把握合同有无明确约定单方的交付研发成果义务。对研发成果标准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主张研发成果不符合约定标准的由主张者承担举证责任,一是要求主张方履行举证证明不符合约定标准的义务,二是在研发成果是否符合约定标准的事实真伪不明、无法判断时,主张方应当承担结果意义上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开发合同 举证责任 合同类型 举证证明 事实真伪不明 研发成果 裁判要旨 法律后果
原文传递
“事实真伪不明”时的法律适用——读罗森贝克的《证明责任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吉亚平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95-196,共2页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问题,说到底,就是法官在争议事实真伪不明时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罗森贝克认为,只有当法官对具备法律规范的条件获得积极心证时,他才会适用法律规范。这对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民法 诉讼法 证明责任 事实真伪不明
下载PDF
彭宇案判决书中的事实认定和证据运用简析
15
作者 戴青 《科教文汇》 2008年第18期145-145,157,共2页
前不久,彭宇案二审以调解终审,但是彭宇案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消停,法学界对二审法院回避原判决的处理结果还是有不少争议。本文拟对彭宇案原判决书中的事实认定和证据运用进行简要分析,并就事实真伪不明时举证责任分担方面提出自己... 前不久,彭宇案二审以调解终审,但是彭宇案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消停,法学界对二审法院回避原判决的处理结果还是有不少争议。本文拟对彭宇案原判决书中的事实认定和证据运用进行简要分析,并就事实真伪不明时举证责任分担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认定 证据运用 事实真伪不明 举证责任
下载PDF
论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的完善
16
作者 向忠诚 《时代法学》 1999年第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 对方当事人 举证时限制度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 事实体法 举证责任制度 案件事实 结果意义 事实真伪不明
下载PDF
事实真伪不明之下的法律适用
17
作者 余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1-76,共6页
"真伪不明"状态是由于人们认识能力和手段的局限性所导致的情形,因此不仅在民事案件中,而且在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之中,只要法官对事实认定无法达到内心确信的程度,就会出现"真伪不明"的情形。对事实结果的认定,德... "真伪不明"状态是由于人们认识能力和手段的局限性所导致的情形,因此不仅在民事案件中,而且在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之中,只要法官对事实认定无法达到内心确信的程度,就会出现"真伪不明"的情形。对事实结果的认定,德国法学界经历了从证明结果的二分法到承认"真伪不明"的三分法过程。而在我国司法实务中,法官对于认定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形屈指可数,甚至对"真伪不明"这种情形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怀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真伪不明 证明责任 法律适用
下载PDF
事实真伪不明状态下的积极裁判方式分析——以相关典型民事案件为观察对象
18
作者 于达海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0期49-,51,共2页
在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尤其是面对证据繁杂的情况,案件中待证事实中关键部分常会出现非真非假的灰色地带,即"真伪不明"状态。这种状态的主要表现:对于主张权利一方,法官无法做出确证;而对于抗辩一方,其提出的抗辩理由又不... 在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尤其是面对证据繁杂的情况,案件中待证事实中关键部分常会出现非真非假的灰色地带,即"真伪不明"状态。这种状态的主要表现:对于主张权利一方,法官无法做出确证;而对于抗辩一方,其提出的抗辩理由又不足以使自己的观点完全成立。本文将以相关典型民事案件为例,以事实真伪不明的状态下采取何种方法解决,分析民事审判中经常用到的证明责任分配、事实推定、高度盖然性优势等积极裁判方式,评价其特点、作用和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真伪不明 积极裁判 解决方法
下载PDF
从证明责任角度来看民事诉讼制度目的的实现问题
19
作者 时松 《知识经济》 2012年第21期27-27,共1页
本文首先对究竟何为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这一问题做出了作者自己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后阐述证明责任制度对事实真伪不明的案件裁判的重要性,进而说明科学的证明责任分配标准能够较好的实现实体正义,最后指出,通过证明责任的合理... 本文首先对究竟何为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这一问题做出了作者自己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后阐述证明责任制度对事实真伪不明的案件裁判的重要性,进而说明科学的证明责任分配标准能够较好的实现实体正义,最后指出,通过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来裁判事实真伪不明的案件,以此实现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目的 案件事实真伪不明 证明责任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