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诉调对接的逻辑起点:意见裁判主义引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陆而启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175-194,共20页
作为纠纷产生基础的事实冲突本质上就是意见之争。诉讼模式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向和纠纷解决方式从诉讼向非诉讼方式的转向在是否强调严格程序上相互背离,但是两种转向一致地蕴含了私权自治和寻求当事人自主合意的内在精神。在... 作为纠纷产生基础的事实冲突本质上就是意见之争。诉讼模式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向和纠纷解决方式从诉讼向非诉讼方式的转向在是否强调严格程序上相互背离,但是两种转向一致地蕴含了私权自治和寻求当事人自主合意的内在精神。在诉调对接机制中作为一种诉讼分流渠道的调解程序从来不放弃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可以说发现事实是诉调对接的逻辑起点。进而言之,在发现调解真实的过程中不管是合意还是强制,不管是查证、举证还是意见交涉都可见以意见取代证据的端倪。在诉调对接程序中,认定事实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原始的证据而是一种初级加工过的意见,不再是静态的信息载体而是解释、论证和评价的动态过程。这种意见裁判主义甚至普适于诉讼、调解等纠纷解决程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调对接 事实冲突 意见之争 合法性 有效性 意见裁判主义
原文传递
案件事实为何疑难?——认知局限、事实冲突和证据形成
2
作者 张晓冉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案件事实并非是一成不变地对真相的完美重现,法官审理案件时不应仅将事实与法律简单相加。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相一致的程度将直接影响法律的适用和判决结果的正确性,实践中二者之间以及其本身都存在冲突的可能。对案件事实认知的局限属... 案件事实并非是一成不变地对真相的完美重现,法官审理案件时不应仅将事实与法律简单相加。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相一致的程度将直接影响法律的适用和判决结果的正确性,实践中二者之间以及其本身都存在冲突的可能。对案件事实认知的局限属于实然层面的初级事实疑难;当面对案件事实的冲突时会出现应当如何认定的问题,该种追问亦可上升到应然的法哲学层面,而应然层面的事实认定与法律疑难一样,也需要相关的法学方法作为基础。法官通过补充侦查等方式排查案件的实然事实疑难,并结合实质性价值选择对应然的事实疑难做出认定,通过对已知事实的证明,方可对事实疑难案件形成合法且合理的定案证据,为后续的法律适用提供基础,避免刑事错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案件 案件事实 认知局限 事实冲突 证据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