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夏社会风俗考述 被引量:2
1
作者 顾吉辰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82-89,共8页
自古以来,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风尚习俗。对于人类文明进步标志的社会风俗,人们都应该对它探讨和研究。西夏,是公元十一世纪至二十三世纪初,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以党项先为主体的地方性民族封建政权,它的社会风俗,如服饰、发式、居... 自古以来,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风尚习俗。对于人类文明进步标志的社会风俗,人们都应该对它探讨和研究。西夏,是公元十一世纪至二十三世纪初,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以党项先为主体的地方性民族封建政权,它的社会风俗,如服饰、发式、居住、婚姻、人寿医药、饮食、复仇行为、葬俗,等等,很值得人们去研讨一番。建国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献 葬俗 羌人 《宋史》 社会风俗 《辽史》 髡发 隆平集 封建化
下载PDF
张澍、刘青园与“西夏碑”——兼论张澍发现“西夏碑”的年代 被引量:3
2
作者 牛达生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47-51,共5页
“西夏碑”的发现者是张澍,发现时间为嘉庆甲子年(1804),刘青园只是看到了“西夏碑”。“西夏碑”的发现,不仅为研究西夏的社会经济、民族宗教、官制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已经死亡了的西夏文字重新为人们所认... “西夏碑”的发现者是张澍,发现时间为嘉庆甲子年(1804),刘青园只是看到了“西夏碑”。“西夏碑”的发现,不仅为研究西夏的社会经济、民族宗教、官制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已经死亡了的西夏文字重新为人们所认识,对于西夏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碑 西夏学 西夏文 西夏钱币 居庸关云台 发现时间 西夏国 钱谱 官制
下载PDF
论南宋同西夏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蔡东洲 唐禄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75-80,66,共7页
十二世纪二三十年代,赵宋王朝在女真铁骑的冲击下,退出中原,屈居江左。从此,和守争战近一个世纪的宋夏两国关系因金朝的隔离而变得时断时续,远不如北宋时期那样频繁,以致长期以来不为人们所重视,使宋、夏关系研究仍停留在北宋时期。但是... 十二世纪二三十年代,赵宋王朝在女真铁骑的冲击下,退出中原,屈居江左。从此,和守争战近一个世纪的宋夏两国关系因金朝的隔离而变得时断时续,远不如北宋时期那样频繁,以致长期以来不为人们所重视,使宋、夏关系研究仍停留在北宋时期。但是,南宋时期的宋、夏关系毕竟是宋夏关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由于特殊的政治局势较之北宋颇富特色。本文试图对南宋同西夏的关系进行述论以备宋夏关系研究之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南宋时期 赵宋王朝 任德敬 政治局势 完颜亮 遣使 宣抚 结什角
下载PDF
略论外来文化对西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90-97,共8页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吸收汉、藏、回鹘、鲜卑、契丹、蒙古等各族参加而建立的地方政权。在它存在的近二百年中,与周边各族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发生了密切的交往,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吸收汉、藏、回鹘、鲜卑、契丹、蒙古等各族参加而建立的地方政权。在它存在的近二百年中,与周边各族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发生了密切的交往,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西夏文化。西夏文化是党项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我们在肯定党项族人民辛勤劳动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外来文化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本文试就西夏文化的外来成份论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化 党项族 鲜卑人 契丹人 中原王朝 辽朝 汉族文化 西夏记 群牧司
下载PDF
论汉族士大夫在西夏政权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兴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66-72,共7页
西夏,从其“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所建夏州政权算起,迄至1227年亡于蒙古,历时347年(881—1227)。较之同时代的辽(916—1125)、金(1115—1234),宋(960—1279)诸朝,可谓长治久安了。清朝学者赵逢源便云“河西李氏自思恭授(?)于中... 西夏,从其“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所建夏州政权算起,迄至1227年亡于蒙古,历时347年(881—1227)。较之同时代的辽(916—1125)、金(1115—1234),宋(960—1279)诸朝,可谓长治久安了。清朝学者赵逢源便云“河西李氏自思恭授(?)于中和,仁福析珪于乾化,传至元昊,跋扈鸱张,僭称尊号,凡十世而降于蒙古,自古偏偶窃据,享国传世,罔有若是之历年多者。”西夏之所以能够立国长久,其原因当是多方面的,其中西夏统治阶级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大量擢用汉族士大夫(即知识分子)从而扩大了西夏统治阶级的基础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本文拟对此略陈管见,不妥之处,还望方家不吝斧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思恭 李继迁 蕃礼 封建化 僭称 统军 枢密 蕃学
下载PDF
略论西夏统治阶级的革新精神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蔚 《兰州学刊》 1983年第4期82-86,共5页
西夏自李元昊当政,尤其是建立了西夏国家之后,处于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的党项贵族,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作风以及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富有生气和朝气,富于青春活力。这突出表现在景宗元吴、毅宗谅祚、崇宗乾顺和仁宗仁孝诸帝的革新精神... 西夏自李元昊当政,尤其是建立了西夏国家之后,处于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的党项贵族,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作风以及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富有生气和朝气,富于青春活力。这突出表现在景宗元吴、毅宗谅祚、崇宗乾顺和仁宗仁孝诸帝的革新精神和务实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国 革新精神 谅祚 监军司 李元昊 宗元 野利仁荣 官制 李继迁
下载PDF
西夏‘建官置兵不用禄食’弁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蔚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7-51,共5页
北宋仁宗年间,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在其向皇帝所上的防御西夏的攻守二策中指出:“(西夏)建官置兵,不用禄食,每举众犯边,一毫之物,皆出其下,风集云散,未尝聚养。”①宋徽宗时大臣钱即在谈到西夏出兵打仗时亦云:“夏人去来飘忽,不能持久,... 北宋仁宗年间,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在其向皇帝所上的防御西夏的攻守二策中指出:“(西夏)建官置兵,不用禄食,每举众犯边,一毫之物,皆出其下,风集云散,未尝聚养。”①宋徽宗时大臣钱即在谈到西夏出兵打仗时亦云:“夏人去来飘忽,不能持久,是其所短,然其民皆兵,居不糜饮食,动不勤转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官 北宋仁宗 夏人 十二监军司 西夏史 去来 米脂寨 叶悖麻 鸣沙州
下载PDF
宋—西夏交聘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吉辰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1-9,共9页
宋与西夏(从李彝兴起)对峙二百余年。由于党项诸部人口的繁殖,畜牧业的发达,原有的牧地已感不足,因而不断向宋掠夺土地,扩充疆域。而宋为了阻止西夏势力的扩张,其争战经常发生,但力皆未能,间不得不互息干戈,通和订盟。在这种时战时和的... 宋与西夏(从李彝兴起)对峙二百余年。由于党项诸部人口的繁殖,畜牧业的发达,原有的牧地已感不足,因而不断向宋掠夺土地,扩充疆域。而宋为了阻止西夏势力的扩张,其争战经常发生,但力皆未能,间不得不互息干戈,通和订盟。在这种时战时和的对峙过程中,为了政治、经济、军事以及邻邦君后的生辰、丧葬等方面的原因,双方信使往还颇为频繁。其周旋聘问之仪,揖让进退之节,制度之规程,似乎至今鲜有人去探索。近人聂崇岐先生撰有《宋辽交聘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聘 李彝兴 宋辽 《宋史》 聂崇岐 宋大诏令集 遣使 西夏国 哲宗
下载PDF
西夏史诗(长诗节选)
9
作者 杨梓 《绿风》 2006年第1期55-60,共6页
关键词 西夏史 契丹公主 贤妃 烟花三月 夏兵 耶律延禧 次见 一瓣 涧水
原文传递
西夏没有爆发大规模人民起义的原因探析
10
作者 陈广恩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59-61,共3页
纵观西夏几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西夏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其最高形式——起义而表现出来的只有公元1143年的蕃部人民起义,而且这次起义并没有汇成全国规模。是什么原因造成西夏人民的反抗斗争次数少、规模小呢?搞清楚这个问题,不仅对... 纵观西夏几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西夏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其最高形式——起义而表现出来的只有公元1143年的蕃部人民起义,而且这次起义并没有汇成全国规模。是什么原因造成西夏人民的反抗斗争次数少、规模小呢?搞清楚这个问题,不仅对西夏史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亦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起义 反抗斗争 西夏史 蕃部 中国农民 高压政策 王彦升 生存意识 部落首领
下载PDF
谈西夏蕃官
11
作者 刘兴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87-91,104,共6页
西夏蕃、汉并存官制,是研究西夏政治史的一个重大课题。今人的研究,各持己见,众说纷纭,结论颇多不一。概而言之,有:【1】主张是二套官制者。持此种意见的人在解释其出现的背景时又有二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蕃。
关键词 蕃官 官制 谅祚 政治史 李继迁 嵬名济 宣徽使 王彦升 统治区域
下载PDF
《嘉靖宁夏新志》中的两篇西夏佚文 被引量:14
12
作者 牛达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44-50,共7页
由于历史的原因,流传下来的西夏文献,犹如凤毛麟角,十分稀少。明代《嘉靖宁夏新志》(简称《嘉志》),转录了两篇西夏佚文,《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简称《承碑》);《大夏国葬舍利碣铭》(简称《碣铭》),甚为难得。这两篇... 由于历史的原因,流传下来的西夏文献,犹如凤毛麟角,十分稀少。明代《嘉靖宁夏新志》(简称《嘉志》),转录了两篇西夏佚文,《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简称《承碑》);《大夏国葬舍利碣铭》(简称《碣铭》),甚为难得。这两篇西夏文献,是研究承天专(在宁夏银川市)营建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研究西夏的宗教、文化历史不可多得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新志 西夏文献 承天寺 佛顶骨舍利 李谅祚 纯佑 福圣承道 西夏记 李仁孝
下载PDF
西夏都城兴庆府故址考略 被引量:5
13
作者 牛达生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98-99,71,共3页
西夏统治者李德明,在公元1023年,由西平(即灵州)迁都怀远,改称兴州;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又于1033年,升为兴庆府。兴庆府就在今宁夏银川,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在今银川什么地方,规模多大,形制如何?笔者就有关文献资料结合文物古迹考察,... 西夏统治者李德明,在公元1023年,由西平(即灵州)迁都怀远,改称兴州;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又于1033年,升为兴庆府。兴庆府就在今宁夏银川,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在今银川什么地方,规模多大,形制如何?笔者就有关文献资料结合文物古迹考察,认为今天的银川老城,就是在十一至十三世纪,与两宋、辽、金都城鼎立的西夏的都城兴庆府所在地。最早记载兴庆府具体位置、规模和形制的文献,是《弘治宁夏新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新志 李元昊 开国皇帝 承天寺 金都 西平 明正统 拜寺口 管律
下载PDF
周春《西夏书》评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蔚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71-76,共6页
清朝中叶周春所著的《西夏书》,计十卷(按:光绪杭州艺文志云,原稿十五卷已佚五卷)四册1函。自它成书之后,从未刊刻发行。流传至今的只有罕见的手抄本,现藏于北京大学善本室。人们很难见到它,阅读它。因此,对该书作一简要评介,对初学和... 清朝中叶周春所著的《西夏书》,计十卷(按:光绪杭州艺文志云,原稿十五卷已佚五卷)四册1函。自它成书之后,从未刊刻发行。流传至今的只有罕见的手抄本,现藏于北京大学善本室。人们很难见到它,阅读它。因此,对该书作一简要评介,对初学和研究西夏史的同志,也许是不无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艺文志 清朝中叶 西夏史 野利仁荣 姓氏录 李谅祚 官制 慕洧 嵬名济
下载PDF
西夏陵相关问题新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岳键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9-80,91,共13页
通过对西夏陵区已发现的十座帝陵进行了系统考述,对争议较大的六号陵做重点考证,从方位排序、出土文物、残碑内容、考古材料等四个方面考证出六号陵陵主为崇宗乾顺,并对其他各陵陵主也进行了相应的排序定位。
关键词 西夏陵 六号陵 崇宗
下载PDF
一座寺塔和一个王朝的印记
16
作者 汤如浩 《北方作家》 2009年第6期71-72,共2页
这是一个叫做圆通的古塔,现在,它在圆通寺一群红瓦白墙的仿古建筑的簇拥中,与水泥土坯各种材质民用和公用的建筑一并站立,在河西走廊中部一处名叫六坝的千年小镇,格外的醒目、高耸、挺拔。
关键词 红瓦 河西走廊中部 仿古建筑 古塔 我不知道 这个世界 天下无敌 马蹄声 游四方
原文传递
论凉州贤孝的起源
17
作者 胡天龙 《音乐大观》 2013年第5期149-149,共1页
凉州贤孝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长期以来流行于武威城乡,同时在古浪、永昌等地也深受欢迎。凉州贤孝的演唱形式简单,内容多是一些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以歌颂古今英雄贤士、孝子贤孙、才子佳人故事为主。它的唱词语言以凉州方言... 凉州贤孝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长期以来流行于武威城乡,同时在古浪、永昌等地也深受欢迎。凉州贤孝的演唱形式简单,内容多是一些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以歌颂古今英雄贤士、孝子贤孙、才子佳人故事为主。它的唱词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通俗幽默,风趣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州贤孝 说唱艺术 演唱形式 西凉乐 民间艺人 李仁孝 故事内容 弹琵琶 镇番遗事历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