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十年来大陆乾嘉考据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雷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近十年来,大陆学者在继承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乾嘉考据学的成因、流派、史学成就以及与之相关的汉宋之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乾嘉经世之学和"乾嘉新义理学"的研究突破已有成说,开拓了新的研究路向,... 近十年来,大陆学者在继承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乾嘉考据学的成因、流派、史学成就以及与之相关的汉宋之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乾嘉经世之学和"乾嘉新义理学"的研究突破已有成说,开拓了新的研究路向,也扩展了乾嘉考据学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史 乾嘉考据学 术综述
下载PDF
近十年来乾嘉学派讨论综述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永春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89年第8期17-21,共5页
乾嘉学派是淸代的一个学术流派,也称乾嘉朴学、乾嘉汉学或乾嘉考据学。乾嘉学派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时倍受推崇,认为只有乾嘉考据才是真正的学问。近代的一些学者也大力倡导乾嘉考据,甚至把它和欧洲的文艺复兴等量齐观。
关键词 乾嘉 讨论综述 乾嘉考据学 术思想史 术流派 乾嘉 乾嘉 文艺复兴
原文传递
史学方法论与传统考据学 被引量:5
3
作者 葛志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分析了传统历史考据学,认为考据学作为历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曾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特别是在中国,考据学的发生发展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盘否定它。我...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分析了传统历史考据学,认为考据学作为历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曾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特别是在中国,考据学的发生发展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盘否定它。我们的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吸取其精华,在采用各种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同时,努力使考据学日臻科学、完善,更好地为历史研究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研究方法 方法论 历史考据 梁启超 新方法 史料 清代考据学 研究手段 实证主义
下载PDF
评价乾嘉学派应消除历史成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俊义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4-168,共5页
乾嘉学派,亦称乾嘉汉学,或乾嘉考据学,因其于“乾隆、嘉庆两朝,正达于高潮,学术界几乎都被他占领”,故以乾嘉学派名之。由于乾嘉学派是乾嘉时期占支配地位的学术流派,又是有别于其它历史时期的学术,足以反映清代学术特点的学术思潮,因... 乾嘉学派,亦称乾嘉汉学,或乾嘉考据学,因其于“乾隆、嘉庆两朝,正达于高潮,学术界几乎都被他占领”,故以乾嘉学派名之。由于乾嘉学派是乾嘉时期占支配地位的学术流派,又是有别于其它历史时期的学术,足以反映清代学术特点的学术思潮,因而也有人以“清学”称之。惟其如此,欲研究清代学术思想,特别是要研究乾嘉道时期的学术文化,必然应着重研究乾嘉学派。近年来的清史研究中,乾嘉学派也的确引起学界的关注。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评价 乾嘉考据学 清代汉 术流派 乾嘉 实事求是 术思潮 术研究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阳明学复兴的本土渊源探析
5
作者 黄滢 《历史教学(下半月)》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阳明学在近代中国的复兴虽与日本阳明学的回流密切相关,但中国本土的思想背景亦不容忽视。一方面,乾嘉时期,清朝的社会危机日益加剧,考据学的“务虚”问题也逐渐暴露,为阳明学的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清代中期兴起的今文经学强... 阳明学在近代中国的复兴虽与日本阳明学的回流密切相关,但中国本土的思想背景亦不容忽视。一方面,乾嘉时期,清朝的社会危机日益加剧,考据学的“务虚”问题也逐渐暴露,为阳明学的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清代中期兴起的今文经学强调实用主义,这与阳明学重视事功的理念是一致的,今文经学家对阳明学的高度评价也为这一学说的再次兴起提供了动力。嘉庆以降,许多学者开始开展阳明学著作的刊刻工作,并在各地建立了以阳明学为核心教学内容的书院。由此可见,在日本近代阳明学传回中国之前,中国本土已经有了阳明学复兴的趋势。因此,今日从事东亚阳明学研究者,须兼顾中国思想传统的内部生成与异域演进,方能探明东亚文明交流互鉴之实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复兴 本土因素 乾嘉考据学 今文经 经世致用
原文传递
以考据为诗:翁方纲诗学与乾嘉考据学关系发覆
6
作者 孔燕君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乾嘉考据学对清代文学发展的走向及对文人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产生直接且深刻的影响,这一点学术界已有共识。然以翁方纲诗学为中心进行考察,可知考据学与文学的互动表现出明显的双向性,考据学在文学领域有所延伸,文学对考据学亦存在能动作... 乾嘉考据学对清代文学发展的走向及对文人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产生直接且深刻的影响,这一点学术界已有共识。然以翁方纲诗学为中心进行考察,可知考据学与文学的互动表现出明显的双向性,考据学在文学领域有所延伸,文学对考据学亦存在能动作用,至少在翁方纲诗学中,已有明确的将考据学纳入诗学范畴的主动意识,并积极从理论背景预设、诗学批评倡导与实践创新三个层面加以落实,力图实现考据学与诗学之融通。翁方纲一以贯之的融合考据与诗学的努力,就个体层面而言,为其在清代诗学史上确立了独特的价值地位;而从乾嘉文学整体来看,它对乾嘉诗学如何立足于文学本体而融摄考据学这一命题作出了明确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乾嘉考据学 《复初斋诗集》 姚鼐
下载PDF
天下同文:乾隆朝新译满汉合璧《五经》的学术史意义
7
作者 吴洋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5,237,共8页
乾隆朝新译满汉合璧《五经》所依据的汉文底本大致以宋代学者经注本为主,力求简明扼要。这与乾隆御纂汉文《五经》在其先祖以“宋学”为主的基础上转而回归“汉学”的取径颇异其趣,显示出乾隆针对满汉两个群体不同的学术导向。通过分析... 乾隆朝新译满汉合璧《五经》所依据的汉文底本大致以宋代学者经注本为主,力求简明扼要。这与乾隆御纂汉文《五经》在其先祖以“宋学”为主的基础上转而回归“汉学”的取径颇异其趣,显示出乾隆针对满汉两个群体不同的学术导向。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种不同导向实际上都统一于乾隆的所谓“同文之治”。其“同文”的内核在于用儒家义理统一思想,而翻译则成为乾隆解经的一种手段,通过用满语翻译汉语和用今语疏解古经,乾隆达到政统、道统、学统的合一。其所强调的“同文”,主张回归儒家经典、发掘经文义理,这无疑是继宋代以后再一次经学回归本体的学术建构,也促进了乾嘉考据学风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汉合璧 五经 汉宋之争 同文之治 乾嘉考据学
原文传递
洪亮吉和乾嘉诗坛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修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76-79,共4页
洪亮吉(1746—1809)是清中叶经学家、史学家、考据家,又是一位文学家。作为诗人,他虽然在当时称不上第一流的大家,但有理论有创作,并和乾嘉时期各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几乎都有直接、间接的联系。研究洪亮吉,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乾嘉诗风... 洪亮吉(1746—1809)是清中叶经学家、史学家、考据家,又是一位文学家。作为诗人,他虽然在当时称不上第一流的大家,但有理论有创作,并和乾嘉时期各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几乎都有直接、间接的联系。研究洪亮吉,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乾嘉诗风的主要倾向及其形成原因。乾嘉诗坛,以沈德潜为首的格调说嗣响未尽,袁枚倡导的性灵诗风盛极一时,而翁方纲又开出肌理一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洪亮吉的诗歌主张也留有各派的印记。提倡学古,以《三百篇》为最高境界,时见于洪亮吉的诗论中:“诗除《三百篇》外,即《古诗十九首》,亦时有化工之笔。”(《北江诗话》卷三)“余故谓魏、晋人诗,去《三百篇》未远。”(同上卷四)洪亮吉还自称“只我更饶怀古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亮吉 北江诗话 乾嘉时期 清中叶 乾嘉诗坛 乾嘉考据学 社会背景 孙星衍 乾隆
下载PDF
乾嘉考据学成因诸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姜广辉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61,共10页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经世致用”思潮 清代 成因 春秋公羊 思潮 乾嘉时期 术特色
原文传递
钱大昕与陈寅恪治史方法之比较——从一个侧面看乾嘉学派的深远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丽霞 肖晓阳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5年第2期89-94,共6页
陈寅恪学术成就的取得、学术地位的确立与乾嘉考据学家钱大昕之影响关系至密。陈寅恪治史始终坚持的无征不信之学风、宁详毋略之态度、以史料为基点之方法,正是遵循了“竹汀学派”的路数。但陈寅恪治史又表现出不同于钱大昕的时代特色... 陈寅恪学术成就的取得、学术地位的确立与乾嘉考据学家钱大昕之影响关系至密。陈寅恪治史始终坚持的无征不信之学风、宁详毋略之态度、以史料为基点之方法,正是遵循了“竹汀学派”的路数。但陈寅恪治史又表现出不同于钱大昕的时代特色。本文拟从治史态度、治史方法、学术规范方面探讨陈寅恪对钱大昕的“接受”;从家学渊源、致用目的、“宋学”接纳方面探讨二人的不同及陈寅恪对钱大昕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史方法 陈寅恪 钱大昕 乾嘉 侧面 乾嘉考据学 术成就 影响关系 术地位 时代特色 治史态度 “接受” 术规范 渊源
原文传递
论章学诚对乾嘉考据学的批判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益安 《学术月刊》 1964年第5期31-38,69,共9页
章学诚生活在十八世纪的四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初。这一时代的特点是:清王朝建立政权已有一百多年,其统治政权已进入相对的稳定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社会经济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在学术领域中,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提倡的... 章学诚生活在十八世纪的四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初。这一时代的特点是:清王朝建立政权已有一百多年,其统治政权已进入相对的稳定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社会经济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在学术领域中,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汉学”成为显学,垄断地统治着一切学术部门。清王朝并不是一开始就提倡汉学的。汉学本身发展、演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考据 清王朝 批判 术史 戴震 十九世纪 乾嘉时代
原文传递
乾嘉考据学的传统与历史学“三大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记录 《求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68,共7页
乾嘉考据学秉承“实事求是”的治学宗旨,讲求言必有据,无征不信,在传统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且深刻影响了近代学术,是“新历史考证学”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考据学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 乾嘉考据学秉承“实事求是”的治学宗旨,讲求言必有据,无征不信,在传统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且深刻影响了近代学术,是“新历史考证学”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考据学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借鉴乾嘉考据学的求实方法、求真精神和批判意识,以“实事求是”为准则、以史料考证为基础,详尽占有史料、严谨考辨史料,同时根据时代变化,吸纳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史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新历史考证 马克思主义史 历史“三大体系”
原文传递
章太炎的“学隐”思想及其渊源 被引量:4
13
作者 敖光旭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5-178,共34页
章太炎的“学隐”思想包括“逼”、“隐”、“反”三个密切相关而又各不相同的层面 (因“隐”的一面更具整体意义 ,故本文将它概括为“学隐说”或“学隐”思想 )。历史文化中心论和“严种族之别”的民族主义是其本质特征 ,对乾嘉考据学 ... 章太炎的“学隐”思想包括“逼”、“隐”、“反”三个密切相关而又各不相同的层面 (因“隐”的一面更具整体意义 ,故本文将它概括为“学隐说”或“学隐”思想 )。历史文化中心论和“严种族之别”的民族主义是其本质特征 ,对乾嘉考据学 的形成及清代汉学家精神风貌的独到洞察和阐释 ,则构成了其核心内容。从渊源来看 ,它是江浙特有的人文地缘和族类意识的直接产物 ,它基本真实地揭示了民族主义的高涨是乾嘉考据学得以形成的枢纽或关键这一内在联系。学者们对乾嘉考据学成因的解说纷争已久 ,因不为学界见重而几至湮没的“学隐”思想 ,或许能最终弥缝各种说法 ,并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章太炎 历史文化 思想 渊源 地缘 民族主义 说服力 揭示
原文传递
黄宗羲与清代学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光 《孔子研究》 1987年第2期78-89,共12页
文章介绍了已经考知的黄宗羲的著作,论述了黄宗羲的三大学术成就:一、提出了系统批判封建专制,实行社会改革的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政治思想纲领;二、为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中国史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提出了“理气心性”统一论,... 文章介绍了已经考知的黄宗羲的著作,论述了黄宗羲的三大学术成就:一、提出了系统批判封建专制,实行社会改革的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政治思想纲领;二、为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中国史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提出了“理气心性”统一论,创立了以“一本万殊”为指导,以“会众合一”为方法的哲学史观。“自三代以后,乱天下者无如夷狄”的命题是黄宗羲以反清为目的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表达,而“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命题则体现了以反君主专制为目的的民主主义精神。“经世应务”是贯串黄宗羲一生的基本精神。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主张,培育了与乾嘉考据学派迥异的清代浙东学派的独特学风,并对清末民主主义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清代 术成就 浙东 乾嘉考据学 明夷待访录 重要贡献 全祖望 史观 思想主张
原文传递
惠栋的治学思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三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9-76,共8页
惠栋是乾嘉考据学吴派鼻祖。他推崇汉儒,肯定汉代对经书注疏的可信,否定宋儒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图》说。他潜心经学,著述宏富,严格区分“汉学”与“宋学”界线,并解决、纠正、提出了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他抨击时弊,关心民瘼,把学与用,... 惠栋是乾嘉考据学吴派鼻祖。他推崇汉儒,肯定汉代对经书注疏的可信,否定宋儒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图》说。他潜心经学,著述宏富,严格区分“汉学”与“宋学”界线,并解决、纠正、提出了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他抨击时弊,关心民瘼,把学与用,古与今,考据与经世结合起来。他提倡发展水利事业。揭露当时士大夫贪污受贿的丑行。他是一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乾嘉考据学 士大夫 清代考据学 宋儒 古文尚书 明末清初 注疏 春秋左传
下载PDF
袁枚与乾嘉考据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暴鸿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2-46,61,共6页
清代乾嘉时期考据学风靡学界,成一代风气。梁启超曾对此描绘说:“乾嘉间之考证学,几乎独占学界势力,虽以素崇宋学之清室帝王,尚且从风而靡,其他更不必说了。所以稍为时髦一点的阔官乃至富商大贾,都要‘附庸风雅’,跟着这些大学者学几句... 清代乾嘉时期考据学风靡学界,成一代风气。梁启超曾对此描绘说:“乾嘉间之考证学,几乎独占学界势力,虽以素崇宋学之清室帝王,尚且从风而靡,其他更不必说了。所以稍为时髦一点的阔官乃至富商大贾,都要‘附庸风雅’,跟着这些大学者学几句考证的内行话。”但当此风气最盛之时,也有少数文人如姚鼐、钱载等,逆此潮流斥考据学搜残举碎,不讲义理。但其时批评考据学最早的、文字最多的、内容最深刻的,要数诗人袁枚。尤其有趣的是,在这场辩论中,袁枚的文字最中考据学之弊端,也最偏激;颇说理,也颇意气;讨厌考据,却与考据家有着友好的交往;与考据家交往,却有每每加以挖苦嘲弄;嘲弄考据家,却又因自己文章中史实有误,反被嘲弄;虽一生反对考据,而考据家又常常劝其从事考据。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考据 袁枚 乾嘉时期 调查研究 梁启超 随园诗话 富商大贾 嘲弄 考证
下载PDF
论章学诚对宋明理学与乾嘉考据学的批评
17
作者 张富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82-84,共3页
理学作为宋元明清四朝的官方意识形态,章学诚能以较为客观的辩证观点视之。一方面对理学末流大加挞伐,认为其外轻经济事功,内轻学问文章,空言天性义理,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对通经服古的程朱之学持肯定态度,指出宋儒的“躬行实践”... 理学作为宋元明清四朝的官方意识形态,章学诚能以较为客观的辩证观点视之。一方面对理学末流大加挞伐,认为其外轻经济事功,内轻学问文章,空言天性义理,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对通经服古的程朱之学持肯定态度,指出宋儒的“躬行实践”,仍是值得后人效仿和借鉴的正确方法。考据学为乾嘉学术之主流,章氏指出考据学的弊病在于注重征实,而忽视对义理的掘发,未能真正领会古人删修考订的用意和治学的要领。为此,章学诚倡言“六经皆史”说,强调经世致用,这既是对理学空谈性命义理的猛烈抨击,也是对考据学严重脱离人事的有力针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 乾嘉考据学
下载PDF
乾嘉考据学与中国古典学的接续和转变
18
作者 赵贤莲 张兵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中国古典学的相对范畴,很难以清晰的文献边界划分,宜于从统一的方法层面着眼。在时间维度上,乾嘉考据学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对其治学门径的探讨,可知其对前人的择善而行和在后世的延续发展,从而激活其治学方法在中国古典学这一领... 中国古典学的相对范畴,很难以清晰的文献边界划分,宜于从统一的方法层面着眼。在时间维度上,乾嘉考据学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对其治学门径的探讨,可知其对前人的择善而行和在后世的延续发展,从而激活其治学方法在中国古典学这一领域的应用。在空间维度上,透视乾嘉考据学与西方古典学的核心方法论--语文学的异同,有助于突破传统意义上对训诂与义理关系思考的局限,从而在世界性与本土性的双重角度下,建立适合中国古典学的治学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 乾嘉考据学 语文 路径
下载PDF
乾嘉考据学新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漆永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乾嘉考据学家虽然标榜汉学,批判宋学,但他们不同程度地有着宋学渊源与背景,对宋学并未全盘否定;乾嘉学者所倡导的"实事求是"之学,其实有很大的局限性,是一种在膜拜《六经》、尊崇汉儒前提下的先验论;因为不擅科举,他们中的多... 乾嘉考据学家虽然标榜汉学,批判宋学,但他们不同程度地有着宋学渊源与背景,对宋学并未全盘否定;乾嘉学者所倡导的"实事求是"之学,其实有很大的局限性,是一种在膜拜《六经》、尊崇汉儒前提下的先验论;因为不擅科举,他们中的多数功名黯淡,过着"著述难为稻粱谋"的艰辛生活;尽管如此,他们也并非一味消极避世,而是有着可堪称道的"事功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实事求是 事功之
原文传递
乾嘉考据学与清代《庄子》考证
20
作者 罗彦民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3-117,共5页
梁启超曾有"一代有一代之学术"的说法,把考据学作为清代学术思潮的代表。清代考据学通常又称为"乾嘉考据学",因为它在乾嘉时期最为盛行。《四库全书》的开馆修纂直接推动了乾嘉考据学的发展,"对清代考据学派的壮大产生了深远的影... 梁启超曾有"一代有一代之学术"的说法,把考据学作为清代学术思潮的代表。清代考据学通常又称为"乾嘉考据学",因为它在乾嘉时期最为盛行。《四库全书》的开馆修纂直接推动了乾嘉考据学的发展,"对清代考据学派的壮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开始了考据学独领风骚的时代"①。此后,考据学取代了官方理学而占学术界的主导地位。所谓“乾嘉以来,家家许、郑,人人贾、马,东汉学烂然如日中天矣”②,描述的正是乾嘉考据学盛行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清代考据学 《庄子》 考证 《四库全书》 术思潮 乾嘉时期 考据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