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或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伟 崔光华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2000年第6期367-370,共4页
综述了微球的制备方法 ,包括乳化 溶剂挥发法 ,喷雾干燥法 ,相分离法等。对现有制备法的优缺点和放大生产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关键词 乳酸 乳酸/羟乙共聚物 微球 制备方法
下载PDF
纳美芬乳酸-羟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祥根 高永良 李高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纳美芬乳酸-羟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提高可预测性。方法微球用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自变量为外相Span80浓度、内相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浓度和理论载药量,以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 目的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纳美芬乳酸-羟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提高可预测性。方法微球用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自变量为外相Span80浓度、内相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浓度和理论载药量,以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跨距和第1天微球释药百分数(F1d)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根据因变量效应面法选取较佳工艺条件并于较优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5个方程均采用二项式拟合的效果较好,选择的较佳工艺为Span80浓度1.5%、PLGA浓度175g.L-1、理论载药量6%,按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球形圆整,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跨距和F1d分别为4.37%,72.8%,64.1μm,1.36和8.93%,微球具有显著的体外缓释特性。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微球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美芬 乳酸-羟乙共聚物 微球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下载PDF
CuZn-SOD乳酸-羟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体内释放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玲 葛宇 袁勤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 探讨CuZn-SOD包裹入乙酸-羟乙酸共聚物制备的药物微球的缓释效果。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CuZn-SOD乙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药物微球,分别用恒温摇瓶法和ELISA法检测体外和体内的释放效果。结果 有机相/分散相体积比、内水相体积、蛋... 目的 探讨CuZn-SOD包裹入乙酸-羟乙酸共聚物制备的药物微球的缓释效果。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CuZn-SOD乙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药物微球,分别用恒温摇瓶法和ELISA法检测体外和体内的释放效果。结果 有机相/分散相体积比、内水相体积、蛋白质浓度等因素影响微球的性质,由于聚合物的吸附作用,CuZn-SOD的体外释放呈明显的两段释放,释放不完全;体内释放显示微球制剂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 该微球有比较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乙共聚物 缓释微球 释放 重组人铜锌超氧化歧化酶 蛋白质药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玲 袁勤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乳酸 -羟乙酸共聚物 (PL GA)微球 ,考察了各工艺因素对微球粒径、包封率等的影响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初步研究了其性质。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内水相的体... 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乳酸 -羟乙酸共聚物 (PL GA)微球 ,考察了各工艺因素对微球粒径、包封率等的影响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初步研究了其性质。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内水相的体积及浓度、分散相体积及 p H值 ,可得到较高包封率、粒径在 2 0~ 30μm、形态圆整、表面多孔的 SOD微球 ,DSC表明 SOD被有效地包入了 PL GA微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歧化酶 乳酸-羟乙共聚物 微球 制备 性质 载体
下载PDF
改良复乳法制备神经生长因子微球及其体外释药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曾晗冰 徐华梓 +1 位作者 李万里 李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8286-8290,共5页
背景:已往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微球对脊髓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然而,传统复乳法制备微球过程中诸多因素会严重影响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生物活性,如何改善制备工艺提高微球的缓释性能至关重要。目的:课题提出改良复乳法制备神经生长因... 背景:已往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微球对脊髓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然而,传统复乳法制备微球过程中诸多因素会严重影响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生物活性,如何改善制备工艺提高微球的缓释性能至关重要。目的:课题提出改良复乳法制备神经生长因子微球的方法,并考察和验证其一般性质和体外释药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细胞学实验,于2008-05/2009-05在温州医学院药学院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美国R&D公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聚羟基乙酸75/25,Mw=20000,黏度=0.025L/g)(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聚乙烯醇(日本可乐丽公司);聚乙二醇400(德国Appli Chem公司)。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对传统复乳溶剂挥发法进行改进,采用全循环一体机装置制备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对缓释微球的物理表观性质进行检测,然后通过ELISA-Kit法和PC12细胞共培养法来检测微球中神经生长因子的活性。主要观察指标:以微球形态、粒径、包封率等为评价指标,并通过体外释放率和PC12细胞活性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结果:改良法和传统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分别为(22.61±3.94)μm和(21.32±4.82)μm,包封率分别为(92.08±4.39)%和(89.17±3.74)%。改良组的神经生长因子微球可以持续分泌有生物活性的神经生长因子长达7周,累积释放率为85.7%,而传统组的微球只能释放4周,累积释放率为60.8%,且第4周时释放的神经生长因子活性明显低于改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改良法制备的神经生长因子微球粒径适宜、包封率高,较传统复乳溶剂挥法制备的微球有更好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微球 乳酸/羟乙共聚物 全循环一体机装置
下载PDF
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中rhCu,Zn-SOD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玲 葛宇 +1 位作者 高俊杰 袁勤生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 以rhCu ,Zn SOD为模型蛋白 ,包裹入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LGA内制备微球缓释制剂 ,详细研究制备过程中各因素以及体外释放对Cu ,Zn SOD活力和结构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酶活性 ,凝胶电泳考察蛋白质结构完整性的变... 目的 以rhCu ,Zn SOD为模型蛋白 ,包裹入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LGA内制备微球缓释制剂 ,详细研究制备过程中各因素以及体外释放对Cu ,Zn SOD活力和结构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酶活性 ,凝胶电泳考察蛋白质结构完整性的变化。结果 单独的超声或和二氯甲烷有机溶剂长期接触对Cu ,Zn SOD的活性影响不大 ,不破坏蛋白质的结构 ;体外释放时聚合物降解引起的微酸环境使rhCu ,Zn SOD二聚体解离形成亚基 ,微球中添加的赋形剂影响聚合物的水解速度。微球的体外释放呈现两个阶段 ,首次突释后 ,介质中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 ,约 1周后释放量才快速递增 ,属于不完全释放。结论 制备过程中对rhCu ,Zn SOD活力和结构完整性的影响不大 ,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工艺条件制备高载药量且稳定性好的rhCu ,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Cu Zn-SOD 乳酸-羟乙共聚物 微球 体外释放 蛋白质稳定性
下载PDF
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为载体的纳米粒给药系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志清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乳酸-羟乙共聚物 载体 纳米粒给药系统
下载PDF
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与性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善 李萍 +5 位作者 陶胜源 丁建新 窦媛媛 赵光宇 王希良 王洪权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制备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ASI)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研究其体外释放性质及中和SARS活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ASI微球,以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微球的平均粒径,以BCA法及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及蛋白从微球的释... 目的制备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ASI)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研究其体外释放性质及中和SARS活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ASI微球,以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微球的平均粒径,以BCA法及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及蛋白从微球的释放。用ELISA法考察从微球中释放出的ASI的活性。结果ASI微球粒径均匀,平均粒径为15.87 μm,蛋白包裹率为70.1%,载药量为6.3%,微球中包裹的ASI与原蛋白溶液相比活性不损失。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通过控制一定的因素,可以得到具有较高包封率的ASI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 可降解性微球 乳酸-羟乙共聚物 溶剂挥发法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亚单位疫苗鼻腔免疫微球的制备与性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善 周玉虹 +4 位作者 张雷 李萍 邢莉 王希良 王洪权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制备F1,V,F1-V 3种鼠疫耶尔森菌亚单位疫苗鼻腔免疫微球,研究其体外释放性质、抗原活性等性质。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鼠疫疫苗微球,以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微球的平均粒径,以BCA法及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疫苗含量及疫苗从微球... 目的:制备F1,V,F1-V 3种鼠疫耶尔森菌亚单位疫苗鼻腔免疫微球,研究其体外释放性质、抗原活性等性质。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鼠疫疫苗微球,以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微球的平均粒径,以BCA法及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疫苗含量及疫苗从微球的释放,以ELISA法考察从微球中释放出的鼠疫疫苗的活性。结果:鼠疫耶尔森菌亚单位疫苗微球粒径均匀,F1,V,F1-V疫苗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4.2,4.6和5.9μm,包裹率分别为68.2%,61.3%和51.0%,载药量分别为9.7%,8.7%和6.2%,微球中包裹的疫苗与原溶液相比活性降低不明显。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通过控制一定的因素,可以得到具有较高包封率的鼠疫耶尔森菌亚单位疫苗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亚单位疫苗 可降解性微球 乳酸-羟乙共聚物 溶剂挥发法
原文传递
栀子苷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燕 万娜 +3 位作者 许润春 陈晓燕 郑琴 杨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6-700,共5页
目的:优化栀子苷(Geniposide)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改进的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栀子苷PLGA微球,HPLC法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扫描电镜(SEM)观察微球的表面形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微球的包裹情况... 目的:优化栀子苷(Geniposide)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改进的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栀子苷PLGA微球,HPLC法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扫描电镜(SEM)观察微球的表面形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微球的包裹情况。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栀子苷微球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圆整,载药量为6.15%,包封率为58.84%,DSC分析结果表明栀子苷能被PLGA材料有效包裹。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为制备栀子苷PLGA微球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乳酸-羟乙共聚物 微球 制备
下载PDF
口腔用奥硝唑微球的制备研究
11
作者 刘霞 《天津药学》 2008年第6期28-31,共4页
目的:以奥硝唑为主药,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包裹材料,探索释药时间为7 d的微球的制备方法并优化工艺。方法: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奥硝唑微球,考查搅拌速度、PVA浓度和PLGA浓度对微球粒径的影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中奥硝... 目的:以奥硝唑为主药,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包裹材料,探索释药时间为7 d的微球的制备方法并优化工艺。方法: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奥硝唑微球,考查搅拌速度、PVA浓度和PLGA浓度对微球粒径的影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中奥硝唑的含量及奥硝唑从微球的释放。结果: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以得到释药时间为7 d的微球,测得的载药量及包封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采用液中干燥法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以得到释药周期为7 d的奥硝唑缓释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性微球 乳酸-羟乙共聚物 液中干燥法 奥硝唑
下载PDF
肺靶向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制备工艺考察
12
作者 郝晓利 丁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A03期1312-1314,共3页
目的:考察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微球的工艺条件,筛选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方法:在微球制备工艺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定3个显著影响的因素,各因素选取3种水平,采用L9(33)进行正交试验... 目的:考察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微球的工艺条件,筛选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方法:在微球制备工艺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定3个显著影响的因素,各因素选取3种水平,采用L9(33)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优选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搅拌速度和溶剂挥发温度是影响微球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并通过验证试验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搅拌速度700r·min-1,溶剂挥发温度35℃,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1.0:30。结论: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0.33μm,粒径分布范围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乳酸-羟乙共聚物 乳化-溶剂挥发法
下载PDF
肺靶向顺铂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研究
13
作者 郝晓利 丁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7期903-904,共2页
顺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头颈部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癌和白血病等。其毒性反应尤以肾毒性最严重,影响了癌症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乳酸-羟乙共聚物 顺铂 肺靶向 制备 微球 前列腺癌 头颈部癌 毒性反应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善 李萍 +4 位作者 丁建新 陶胜源 窦媛媛 王希良 王洪权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蛋白,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包裹材料,探索粒径小于10 μm的微球的制备方法并优化工艺。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蛋白质微球,以BCA法及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及蛋白从微球的释放。考察BSA浓... 目的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蛋白,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包裹材料,探索粒径小于10 μm的微球的制备方法并优化工艺。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蛋白质微球,以BCA法及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及蛋白从微球的释放。考察BSA浓度、内外相体积比、PLGA浓度、超声功率、匀浆转速、PVA浓度、PVA体积、PLGA分子量等因素对微球包封率、粒径、载药量及突释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以得到较高的载药量及包封率、粒径在5 μm左右的微球。结论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得到粒径5 μm左右不同载药量及突释量的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乳酸-羟乙共聚物(PLGA) 溶剂挥发法 BCA法 蛋白质微球 包封率 载药量 包裹材料 优化工艺 制备方法 蛋白含量 超声功率 PVA 粒径 浓度 BSA 相体积 等因素 分子量 复乳 突释 控制
下载PDF
干扰素-α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帆 张永明 +3 位作者 赵耀明 李丹涛 宋凤兰 徐安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07-809,共3页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干扰素-α聚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干扰素微球,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微球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工艺的重现性、微球的性质及体外释...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干扰素-α聚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干扰素微球,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微球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工艺的重现性、微球的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干扰素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稳定、重现性好,微球的形态圆整,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71μm,干扰素被证明包裹在微球中,载药量为8.06%,包封率为36.97%。干扰素微球在61h的累积释药量约为86%,t1/2为10.8h。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满意的干扰素微球制备工艺,其体外释药性能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乳酸-羟乙共聚物 微球 制备工艺 体外释药性能
下载PDF
PLGA微球中蛋白质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玲 葛宇 +1 位作者 高剑英 袁勤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8-251,共4页
以复乳法制备 rh Cu,Zn-SOD的乳酸羟乙酸共聚物 (PLGA)微球 ,载药过程中观察到乳状液的聚集、包陷 ,使载体和药物共包埋形成药物微球。 DSC和 FTIR结果显示 ,大部分 rh Cu,Zn-SOD包埋入了微球内部 ,内部的 SOD与聚合物存在一定的相互作... 以复乳法制备 rh Cu,Zn-SOD的乳酸羟乙酸共聚物 (PLGA)微球 ,载药过程中观察到乳状液的聚集、包陷 ,使载体和药物共包埋形成药物微球。 DSC和 FTIR结果显示 ,大部分 rh Cu,Zn-SOD包埋入了微球内部 ,内部的 SOD与聚合物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使微球的红外光谱有位移 ,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铜锌超氧化歧化酶 乳酸羟乙共聚物(PLGA) 微球 蛋白质分布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柴雪 屈铁军 +3 位作者 李伟 王蕾 徐波 张亚庆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ull serum albumin,BSA)为模型蛋白,聚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oly1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探索并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微球粒径,以微量BCA...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ull serum albumin,BSA)为模型蛋白,聚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oly1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探索并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微球粒径,以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并计算包封率,进行体外释放,测定微球的24 h累积释放量。探索BSA投药量、外水相PVA(Polyvinyl alcohol)浓度、NaCl浓度及复乳匀质速度对微球包封率、24 h释放量和粒径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在减少BSA-PLGA微球突释的情况下,兼顾微球粒径大小,通过适当增加BSA的投药量提高BSA-PLGA微球的包封率,得到微球的优化制备条件为BSA投药量10 mg,外水相PVA浓度10 g/L,NaCl浓度50 g/L,复乳的匀质速度10 000 r/min。结论:通过控制不同制备因素,可得到包封率较高、24 h突释量较小,粒径适宜的BSA-PLGA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乙共聚物 牛血清白蛋白 正交试验 微球
下载PDF
载c-FLIP反义寡核苷酸聚乳酸聚羟乙酸纳米粒的制备及特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聂友华 魏锐利 +3 位作者 李国栋 马晓晔 蔡季平 岳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研究c-FLIP反义寡核苷酸(c-FLIP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c-FLIP ASODN)的聚乳酸聚羟乙酸(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通过实验对纳米粒子进行评价。方法通过二次超声乳化和溶剂挥发技术将PLGA用于基因导入的载体制备,并评价载... 目的研究c-FLIP反义寡核苷酸(c-FLIP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c-FLIP ASODN)的聚乳酸聚羟乙酸(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通过实验对纳米粒子进行评价。方法通过二次超声乳化和溶剂挥发技术将PLGA用于基因导入的载体制备,并评价载c FLIP ASODN的PLGA纳米粒的特性,包括粒子形态、包封率和保护作用等。结果制备的纳米粒子外观呈规则的球形,其粒径尺寸平均为95.5nm,平均包封率为48%,载药量为(0.579±0.016)%,体外释放达15d,经过PLGA纳米粒的包裹,对c FLIP ASODN起到保护作用。结论纳米粒包裹的c FLIP ASODN制备工艺简便,粒子性状符合要求,并能有效保护反义寡核苷酸免于核酸酶的降解而延长其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LIP 反义寡核苷 乳酸-聚羟乙共聚物 纳米粒 肿瘤
下载PDF
盐酸布比卡因PLGA微球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的药效学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延强 鲁莹 +4 位作者 付强 吴伟 吴诚 高申 王新华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10期3-5,共3页
目的通过布比卡因PLGA微球家兔蛛网膜下腔给药的药效学和生物相容性研究,考查布比卡因聚乳酸聚羟乙酸嵌段共聚物(poly lactide-glycolide,PLGA)微球的神经阻滞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文以家兔为实验对象,以注射剂为对照组,以后肢反应... 目的通过布比卡因PLGA微球家兔蛛网膜下腔给药的药效学和生物相容性研究,考查布比卡因聚乳酸聚羟乙酸嵌段共聚物(poly lactide-glycolide,PLGA)微球的神经阻滞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文以家兔为实验对象,以注射剂为对照组,以后肢反应综合评分法评价其麻醉效果。以用药部位病理切片分析评价微球的安全性。结果实验表明,微球组蛛网膜下腔给药后不同麻醉阶段的麻醉时间T1、T2、T3以及麻醉有效总时间T和综合评分S值均显著大于注射剂对照组(P<0.01)。结论微球组与注射剂组相比,局部麻醉作用持续时间长,微球组与注射剂组蛛网膜下腔给药3、7、14天均未发现刺激性反应说明微球组在体内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PLGA微球 蛛网膜下腔给药 药效学 相容性 乳酸羟乙嵌段共聚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