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和常规切线野治疗的三维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62
1
作者 黄晓波 蒋国樑 +2 位作者 陈佳艺 陈兰飞 胡伟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55-860,共6页
背景与目的:乳房保留治疗已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逐渐推广应用,其中全乳根治性放疗的标准技术通常采用常规切线野技术。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技术有望在保障相同疗效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活... 背景与目的:乳房保留治疗已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逐渐推广应用,其中全乳根治性放疗的标准技术通常采用常规切线野技术。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技术有望在保障相同疗效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利用三维计划系统评价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与适应证。方法:选择1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Tis~2N0M0早期乳腺癌病例,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两种全乳放射治疗计划,切线野常规计划与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histograms,DVH)来比较各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lanningtargetvolume,PTV)、危及器官(organsatrisks,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靶区覆盖率在两种计划中相似,分别为98.3%和97.7%。与常规计划比较,IMRT计划的PTV接受<95%处方剂量与>103%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之和(inhomogeneityindex,IHI)从29.9%减少到2.9%,PTV接受至少105%处方剂量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105%)从28.2%减少到0.6%;IMRT计划改善IHI和减少V105%的平均值在PTV较大的患者中优势更明显。左侧患者中冠状动脉的最大剂量(Dmax)以及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分别从5057.1cGy减少到4832.9cGy和从629.8cGy到450.7cGy;右侧患者肝脏的Dmean从283.9cGy减少到172.0cGy;所有患者中同侧肺的Dmean、至少接受2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分别从925.2cGy减少到765.9cGy,从16.0%到15.3%,Dmean与V20的平均值在IMRT计划中减少的百分比在不同射野中心肺厚度(centrallungdistance,CLD)亚组中分别是14.7%与20.9%,7.0%与12.9%;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的Dmean也分别从75.4cGy减少到20.3cGy和从30.9cGy到16.1cGy。结论: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主要在于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显著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并一定程度上降低OARs的受照剂量与容积。乳房体积和CLD较大的病例可以通过IMRT技术获得更好的剂量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剂量体积直方图 乳房保留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2020版) 被引量:51
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李晔雄 +15 位作者 王玉 朱莉 刘磊 许庆勇 杜向慧 何振宇 张炜 张钧 张娜 钟亚华 侯晓荣 俞晓立 铁剑 黄伟 黄晓波 程晶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1-342,共22页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和第5位。手术、放射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大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和第5位。手术、放射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大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是降低保乳手术和高危乳房切除手术患者复发并延长生存的重要措施,也是不可手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姑息治疗手段。当前,我国乳腺癌放疗领域暂没有统一的标准放疗指南。在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的推动下,基于乳腺癌领域最新理论和实践知识,并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制定了《中国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该指南旨在指导乳腺癌放疗的实施,促进规范和标准化国内乳腺癌放疗实践,最终达到提高我国乳腺癌放疗水平,改善广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指南
原文传递
左侧乳腺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徐晓娜 吴昊 韩树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心脏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对3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逆向调强计划,实施全乳腺两野调强放疗。处方剂量为靶区X线46Gy,瘤床应用常规电子线追加14Gy,总量为60G...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心脏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对3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逆向调强计划,实施全乳腺两野调强放疗。处方剂量为靶区X线46Gy,瘤床应用常规电子线追加14Gy,总量为60Gy。在同一病例CT片上设计常规全乳切线野照射46Gy。在两种治疗方法剂量体积直方图上比较靶区和心脏受照剂量。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以确定调强放疗是否可改善靶区内剂量均匀度并减少心脏受照剂量。结果调强放疗、常规放疗计划中CTV的D95分别为(4541±34)、(4517±62)cGy,V105%分别为17.5%±17.6%、29.4%±26.3%(P<0.01);V110%分别为0.3%±0.8%和3.7%±8.2%(P=0.010)。心脏的V30分别为4.6%±4.3%、18.8%±12.2%(P<0.01);V40分别为1.4%±2.3%、14.3%±11.0%(P<0.01)。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能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减少心脏受照剂量和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部分乳房切除术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调强放射疗法 心脏/剂量学 乳腺/剂量学
原文传递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开始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黄州 王淑莲 +12 位作者 唐玉 荣庆林 朱莉 石梅 黄晓波 申良方 程晶 张钧 陈佳艺 吴洪芬 刘敏 马常英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手术时间到放疗开始时间(SR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11家肿瘤中心的108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用Maxstat方法寻找手术到放疗...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手术时间到放疗开始时间(SR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11家肿瘤中心的108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用Maxstat方法寻找手术到放疗间隔时间对预后影响的最佳界值。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和倾向配比评分(PSM)分析手术距放疗间隔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中位随访72.9个月,5年无瘤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68.1%和81.8%。全组患者分为SRI≤18周(917例)和SRI>18周(170例)两组。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受体状态、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和SRI是DFS影响因素(P<0.001、<0.001、<0.001、0.023)。激素受体状态、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内分泌治疗和SRI是OS影响因素(P=0.013、0.006、<0.001、0.013、0.001)。采用PSM均衡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后SRI≤18周患者DFS和OS仍然优于SRI>18周者。结论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手术到放疗间隔时间影响预后,患者应尽量在手术后18周内开始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新辅助化学疗法 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面罩及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锁骨上下区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马茗微 王淑莲 +8 位作者 覃仕瑞 李明辉 张江鹄 唐玉 亓姝楠 陈偲晔 马玉超 刘欣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及锁骨上下区照射时使用头罩固定后的摆位误差,与不使用头罩固定时做比较,并计算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CTV-PTV外放边界.方法选取2016-201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保乳术后全乳加锁骨上下区...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及锁骨上下区照射时使用头罩固定后的摆位误差,与不使用头罩固定时做比较,并计算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CTV-PTV外放边界.方法选取2016-201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保乳术后全乳加锁骨上下区放疗的乳腺癌患者.10例釆用单纯乳腺托架固定体位,20例在托架基础上联合U型面罩固定一利用CBCT图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差异.用2.5∑+ 0.7δ计算CTV-PTV外放边界结果面罩组共110套图像.对照组共56套图像一对照组和面罩组在x、y、z轴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12±0. 174) cm 和(0.272±0. 242) cm ( P= 0. 070)、( 0.364±0. 246) c m 和(0.242±0. 171) cm (P =0.001)、(0.423±0. 302) cm 和(0.364±0. 269) cm (P=0. 204),对照组和面罩组在 x、y、z 轴向摆位误差位移量在0.5 cm以内的累积分布比例分别为91.07%和85. 32%(P=0. 294)、67. 86%和89.91%(P = 0.001),67. 86%和 74.31%(P = 0. 381) x、y、z 轴向外放边界对照组分別为 0. 645,0. 981、1. 317cm.面罩组分别为0. 873,0. 709,0. 961 cm. BM1未超重患者在x轴向的摆位误差明显小于超重组患者(P = 0.001)结论保乳术后照射全乳及锁骨上下区患者在使用乳腺托架的基础上加用面罩固定可显著改善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无论是否使用面罩固定.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较大,仍需进一步改良体位固定方法和优化摆位操作流程BM1超重患者的摆位误差增大,在摆位时需特别关注,以保证放疗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化调强放疗剂量学与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马金利 李炯雁 +8 位作者 朱传营 陈剑 曹璐 谢耩 蔡钢 俞晓立 章真 郭小毛 陈佳艺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化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剂量学特点,并观察照射后的急性不良反应。方法对75例乳腺癌患者(左侧乳腺癌41例)以治疗位行计划CT扫描,在CT上将胸壁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加或不加内乳...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化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剂量学特点,并观察照射后的急性不良反应。方法对75例乳腺癌患者(左侧乳腺癌41例)以治疗位行计划CT扫描,在CT上将胸壁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加或不加内乳区作为整体勾画。针对整个靶区整体或分段设计IMRT计划,处方剂量50Gy至少包绕90%计划靶体积(PTV),PTV包含内乳区者31例。用靶区和正常组织体积-剂量评价治疗计划,并观察计划实施后的急性不良反应。整体计划与分段计划的剂量学参数比较行成组t检验。结果全组患者均完成计划设计和放疗,PTV适形指数、均匀指数分别为1.43、0.14,PTV包含内乳区者均匀指数较高,110%处方剂量胛V体积均〈5%,正常组织实际剂量均未超出限值。整体计划(55例)与分段计划(20例)比较,其Dmax、Dmean、Vlfl7%和V110%均不同(t=2.19-2.53,P=0.013-0.031)。32例发生≥2级皮炎,其中2级22例、3级10例;发生部位以腋窝前皱褶最为常见,多数发生于放疗后1—2周。仅2例发生2级肺炎。结论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化IMRT技术剂量学上可行,急性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剂量学 急性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乳腺癌胸壁野结合锁骨上野放疗时头部固定的重要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谢涛 许青 +5 位作者 彭佳元 孟怡然 贯士阔 杨昭志 梅欣 俞晓立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多功能体板对头部进行固定的体位固定方式和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方式在位移误差及其引起的剂量学差异,研究乳腺癌行胸壁野结合锁骨上野放疗时头部固定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7年年内乳腺癌患者3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 目的通过比较多功能体板对头部进行固定的体位固定方式和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方式在位移误差及其引起的剂量学差异,研究乳腺癌行胸壁野结合锁骨上野放疗时头部固定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7年年内乳腺癌患者3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多功能体板结合头部热塑膜固定,B组采用乳腺托架固定。每例患者在放疗前后均行CBCT扫描。计算两组患者在z、y、x轴向的摆位误差和分次内位移以及V100、V95,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结果A组和B两组患者在x、y、z轴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24±0.42)、(1.71±0.61)、(2.25±1.04)mm和(3.67±2.05)、(3.78±1.74)、(4.65±2.66)mm(P=0.033、0.027、0.020);分次内位移分别为(1.10±0.66)、(1.13±0.59)、(1.1l±0.62)mm和(2.48±0.88)、(2.21±0.98)、(3.53±2.01)mm(P=0.030、0.021、0.013);Vloo分另0为(94.27±3.20)%和(99.08±0.60)%(P=0.065),V95为(89.48±4.70)%和(96.53±2.50)%(P=0.002)。结论使用多功能体板对头部进行固定较乳腺托架固定方式产生的位移误差明显减小.使胸壁野及锁骨上野剂量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固定 多功能体板 摆位误差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IMRT及瘤床大分割同期加量的临床Ⅱ期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昭志 俞晓立 +8 位作者 梅欣 马金利 潘自强 陈星星 张丽 吴炅 邵志敏 陈佳艺 郭小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3-707,共5页
目的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IMRT及瘤床大分割同期加量的临床Ⅱ期研究。方法 2010—2013年本中心前瞻性收治20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采用IMRT全乳45 Gy分25次同期瘤床加量0.6 Gy/次总量60 Gy5周完成方案。Logistic 回归分析用于检... 目的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IMRT及瘤床大分割同期加量的临床Ⅱ期研究。方法 2010—2013年本中心前瞻性收治20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采用IMRT全乳45 Gy分25次同期瘤床加量0.6 Gy/次总量60 Gy5周完成方案。Logistic 回归分析用于检验发生2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预测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患侧乳腺和瘤床平均PTV为529.2cm^3和92.9cm^3。同侧肺V20为17.2%。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Dmaan为531cGy。根据CTCAE3.0标准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0、1、2级分别为8.0%、63.0%、29.0%,其中发生湿性脱皮者占10.5%。因素分析显示影响2级皮肤反应因素为瘤床PTV、全乳PTV(P=0.031、0.000)。185例患者完成了美容效果自评,其中优、良、一般患者分别为50例(27.1%)、111例(60.0%)、24例(12.9%)。患者中位随访38(2.56)个月,3年LC率为98.7%。结论全乳放疗同期大分割瘤床加量技术可以取得较低的急性皮肤反应和较好的美容效果,3年临床结果显示LC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保乳术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同期加量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CBCT测定摆位误差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于舒飞 王淑莲 +12 位作者 唐玉 宋永文 陈偲晔 李明辉 金晶 刘跃平 房辉 陈波 亓姝楠 李宁 唐源 卢宁宁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和影响因素,明确临床靶体积外扩至计划靶体积的边界。方法选取肿瘤医院2016-2017年间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全乳大分割调强放疗的患者30例,其中左侧乳腺癌患者15例,右侧乳腺癌...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和影响因素,明确临床靶体积外扩至计划靶体积的边界。方法选取肿瘤医院2016-2017年间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全乳大分割调强放疗的患者30例,其中左侧乳腺癌患者15例,右侧乳腺癌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比较放疗计划系统图像与放射治疗期间锥形束CT的位移,确定摆位误差,并计算临床靶体积外扩至计划靶体积的边界。不同情况的摆位误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全组患者共拍摄锥形束CT图像151套,平均每人(5.0±1.3)套。全组患者摆位误差在x、y、z轴的位移分别为(2.2±1.7)、(3.1±2.5)、(3.3±2.3)ma,aTV至PTV外扩边界分别为6.39、10.00、8.57mm。放疗第1周摆位误差与后续治疗摆位误差在z轴方向有统计学差异[(3.7±2.5)mm和(2.6±1.6)mm,P=0.002],体重指数超重比正常患者在z轴方向摆位误差显著增大[(3.9±2.6)mm和(2.9±2.0)mm,P=0.033]。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托架固定行全乳调强放疗时,推荐CTV至PTV的外扩边界为6~10mm。建议增加放疗第1周的影像验证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外放边界
原文传递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外照射的远期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敏 李建彬 +7 位作者 范廷勇 邵倩 卢洁 王春香 邢军 张英杰 王永胜 左文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外照射的可行性、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2003-2010年4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其中20例ABC辅助适度深吸气下CT模拟定位,24例自由呼吸下CT模拟定位。采用4个... 目的探讨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外照射的可行性、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2003-2010年4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其中20例ABC辅助适度深吸气下CT模拟定位,24例自由呼吸下CT模拟定位。采用4个非共面野行三维适形照射,3.40Gy/次者39例,3.85Cy/次者5例,照射2次/d(间隔至少6h)并连续照射5d。结果随访时间满2、3、5年者分别为39、31、16例。放疗结束后3个月只有17例发生1级放射性皮炎(39%)。放疗后6个月和2年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100%和95%。放疗后2、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9%、94%,生存率均为100%。结论符合条件的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部分乳腺外照射是可行的,急性放射反应低,可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和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外科学 保乳治疗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 放射疗法 部分乳腺 预后
原文传递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中腋窝各站淋巴结实际覆盖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古晓东 亓昕 +6 位作者 王庆安 高献书 赵波 李晓梅 李洪振 辛灵 刘荫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4-438,共5页
目的 研究乳腺癌保乳保腋窝术后分别采用常规切线野(CTF)、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正向调强放疗(IMRT)技术放疗中Ⅰ站、Ⅱ站和Ⅲ站腋窝淋巴结覆盖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42例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而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 目的 研究乳腺癌保乳保腋窝术后分别采用常规切线野(CTF)、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正向调强放疗(IMRT)技术放疗中Ⅰ站、Ⅱ站和Ⅲ站腋窝淋巴结覆盖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42例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而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保乳术后T1-2N0M0期患者。按照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标准勾画Ⅰ站、Ⅱ站和Ⅲ站腋窝淋巴结引流区。每位患者均制定全乳+腋窝CTF、3D-CRT和IMRT 3种放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分析腋窝淋巴结覆盖剂量。结果 CTF、3D-CRT和IMRT放疗计划腋窝各站受照剂量不同,I站累及平均剂量分别为(40.1±6.8)、(35.4±8.3)和(32.9±7.0)Gy(F=10.269,P〈0.05),Ⅱ站分别为(33.2±7.1)、(30.6±6.7)和(30.4±7.0)Gy(P〉0.05),Ⅲ站分别为(9.6±6.8)、(6.4±4.5)和(5.2±3.7)Gy(F=8.377,P〈0.05)。腋窝各站接受相同处方剂量的体积不同,I站V50(接受50 Gy处方剂量体积)分别为21.3%、27.6%和9.6%(F=13.161,P〈0.05),Ⅱ站V50分别为12.9%、15.9%和8.3%(P〉0.05),Ⅲ站V50分别为0.4%、0.1%和0(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保腋窝术后采用CTF、3D-CRT和IMRT 3种放疗技术时腋窝Ⅰ站、Ⅱ站和Ⅲ站淋巴结引流区覆盖剂量有限,因此对于发现腋窝微转移、但未清扫腋窝的患者,应充分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制定个体化放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常规切线野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腋窝淋巴结
原文传递
自主呼吸控制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姚春萍 于金明 +6 位作者 李建彬 卢洁 王学涛 刘娟 刘同海 付政 余宁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控制(ABC)技术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2例行保乳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0例左侧,12例右侧)行术后全乳放疗并配合使用ABC技术。对每例患者在自由呼吸(FB)和75%适度深吸气(mDIBH)状态下分别行CT扫描。治疗计划...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控制(ABC)技术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2例行保乳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0例左侧,12例右侧)行术后全乳放疗并配合使用ABC技术。对每例患者在自由呼吸(FB)和75%适度深吸气(mDIBH)状态下分别行CT扫描。治疗计划系统设计优化放疗计划,每例患者做2个计划,处方剂量1.8Gy/次,25次。比较各计划全肺平均受量(MLD)、全肺接受20Gy的体积(V20)、患侧肺V20、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30和心脏平均受量(Dmean)等参数。结果22例患者患侧肺V20,FB时平均为17.0%,mDIBH时平均为16.2%,降低0.8%(t=3.63,P=0.002);FB时双肺V20平均为8.7%,mDIBH时平均为8.0%,降低0.6%(t=2.78,P=0.011)。10例左侧患者心脏V30,FB时平均为6.1%,mDIBH时平均为3.8%,降低2.3%(t=6.50,P<0.01);心脏Dmean由449.58cGy降为332.79cGy(t=5.94,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全乳切线放疗中配合ABC技术使用mDIBH方法控制呼吸不但可减少呼吸运动对乳腺靶区的影响,而且可减少肺和心脏受照体积和剂量,从而大大减轻了对肺和心脏的放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呼吸运动 自主呼吸控制
原文传递
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放疗患者内乳淋巴引流区非计划性受照剂量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玮 孟英涛 +6 位作者 孙涛 宋远芳 徐敏 邵倩 张英杰 于婷 李建彬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放疗患者内乳淋巴引流区(IMN)非计划性照射时IMN受照剂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胸壁±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放疗(3DCRT、正向IMRT或逆向IMRT)患者资料,依据RTOG标准...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放疗患者内乳淋巴引流区(IMN)非计划性照射时IMN受照剂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胸壁±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放疗(3DCRT、正向IMRT或逆向IMRT)患者资料,依据RTOG标准勾画患侧IMN,获取IMN非计划性受照剂量。分析患者IMN非计划性照射时IMN受照剂量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放疗技术特定参数的相关性。结果IMN非计划性受照剂量平均为32.85Gy(2.76~50.93Gy),7.3%患者达到了治疗剂量(〉145Gy),且达到治疗剂量组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体表面积以及胸廓横径(DT)指标均低于未达到治疗组的患者,而包含在胸壁PTV内的内乳PTV体积(IMNin)及IMNin占IMN计划靶区体积的比例(R IMNin)要高于未达到治疗组的患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重、胸廓前后径(DAP)、DT、RIMNin及PTV体积均是IMN非计划性受照剂量的影响因素(P=0.000、0.000、0.001、0.000、0.034)。结论乳房切除术后放疗的患者,IMN作为非计划靶区时,其受照剂量变化范同较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治疗剂量,而且IMN非计划受照剂量受到患者某些体质特征、解剖学特征及放疗技术参数的影响.在进行相关研究设计或研究结果分析时对此应予以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乳房切除术后放疗 内乳淋巴引流区 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荣庆林 王淑莲 +9 位作者 唐玉 金晶 宋永文 王维虎 刘跃平 房辉 任骅 刘新帆 余子豪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84-891,共8页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价值,以及探讨能否根据化疗疗效进行个体化放疗。 方法 选取本院1999—2013年收治的临床ⅢA、ⅢB期乳腺癌病例,完成neoCT和改良根治术的 523例纳入分析,其中 404例术后行放疗,119...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价值,以及探讨能否根据化疗疗效进行个体化放疗。 方法 选取本院1999—2013年收治的临床ⅢA、ⅢB期乳腺癌病例,完成neoCT和改良根治术的 523例纳入分析,其中 404例术后行放疗,119例未行放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放疗组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组(13.9%∶24.8%,P=0.013),DFS显著高于未放疗组(64.1%∶53.9%,P=0.048),OS相近(83.2%∶78.2%,P=0.389)。ypT3—T4、ypN2—N3以及病理Ⅲ期亚组中放疗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患者(P〈0.05),放疗患者 5年OS显著高于未放疗患者(P〈0.05)。158例ypN0期放疗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患者(P=0.004)。41例ypCR患者仅 2例LRR,均未放疗。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是影响全组及ypN0期患者LRR的因素。 结论 放疗显著降低临ⅢA、ⅢB期乳腺癌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LRR,同时降低ypT3—T4、ypN2—N3和病理Ⅲ期亚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目前尚无充足证据可以根据化疗反应免除ypN0期和pCR患者术后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化学疗法 化学疗法 新辅助 乳腺肿瘤/外科学 外科学 改良根治术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西洋参叶三醇组皂苷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淋巴细胞CD4、CD8和CD2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春刚 贾晓晶 +4 位作者 董丽华 吴镇凤 龚守良 马兴元 陈燕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7-289,共3页
目的 :探讨西洋参叶三醇组皂苷 (PQL )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 PQL观察组 (17例 )和对照组 (13例 ) ;两组在进行放射治疗的同时 ,PQL观察组口服 PQL ,对照组不给该药 ;放疗 4 0 Gy后取... 目的 :探讨西洋参叶三醇组皂苷 (PQL )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 PQL观察组 (17例 )和对照组 (13例 ) ;两组在进行放射治疗的同时 ,PQL观察组口服 PQL ,对照组不给该药 ;放疗 4 0 Gy后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计数 ,免疫球蛋白 Ig G、 Ig A、 Ig M及补体 C3、 C4、 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淋巴细胞 CD4、CD8、CD2 5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在对照组中 ,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 (4.0 2±0 .6 7)× 10 9· L- 1 ,淋巴细胞转化率为 796 6± 15 6 2 ,而 PQL实验组中分别为 (6 .17± 1.2 0 )× 10 9· L- 1 ,180 35±15 77,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在 PQL观察组中 ,CD8及 CD2 5阳性细胞的百分率 (% )分别为 2 0 .9± 5 .0 8和4 1.3± 6 .1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P<0 .0 0 1)。两试验组中免疫球蛋白 Ig G、 Ig A、 Ig M及补体 C3、 C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QL增强乳腺癌放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药理学 皂苷类/药理学 人参皂甙类/药理学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免疫功能
下载PDF
Catalyst系统在乳腺癌患者放疗摆位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罗焕丽 彭海燕 +7 位作者 靳富 肖鹏 曹绍艾 何亚男 董文玲 李雪敏 杨丁懿 王颖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 评价Catalyst系统在乳腺癌患者放疗摆位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及BM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6年5-8月间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收治的 24例乳腺癌患者。每次治疗前均采用表面光学成像系统(C-Rad Catalyst)辅助摆位,每周1次kV-kV... 目的 评价Catalyst系统在乳腺癌患者放疗摆位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及BM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6年5-8月间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收治的 24例乳腺癌患者。每次治疗前均采用表面光学成像系统(C-Rad Catalyst)辅助摆位,每周1次kV-kV位置验证模式验证摆位。记录并观察患者的年龄、BMI以及2个系统在三维方向摆位误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C-Rad Catalyst系统与kV-kV位置验证模式的摆位误差分别为AP方向(0.22±0.17) cm与(0.18±0.13) cm (P〈0.05);SI方向(0.23±0.18) cm与(0.19±0.15) cm (P〉0.05);LR方向(0.28±0.28) cm与(0.20±0.15) cm (P〉0.05)。kV-kV位置验证模式摆位受年龄和BMI的影响不显著(P均〉0.05);而C-Rad Catalyst系统的摆位受年龄和BMI影响显著:年龄≤44岁和 45-59岁患者在AP、SI方向不同(P均〈0.05),≤44岁和≥60岁患者在AP、LR方向不同(P均〈0.05),45-59岁和≥60岁患者在LR方向不同(P〈0.05);BMI〈25 kg/m^2和≥25 kg/m^2患者在SI方向不同(P〈0.05)。年龄≥60岁患者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误差在SI方向与年龄相关(r=-0.496,P〈0.05);BMI〈25 kg/m^2患者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误差在AP方向与BMI相关(r=0.252,P〈0.05),而BMI≥25 kg/m^2患者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误差在SI方向与BMI相关(r=0.445,P〈0.05)。结论 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与kV-kV位置验证模式在AP方向上差异显著,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易受乳腺癌患者年龄和BMI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位置验证模式 摆位误差
原文传递
术后放疗在伴有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卫兵 冯炎 +1 位作者 陈佳艺 邵志敏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分析T1~T2期伴有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接受术后淋巴引流区放疗后的淋巴结复发率和胸壁复发率,并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复发率的相互关系。方法320例的中位年龄44岁(26~72岁),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清扫腋窝淋巴结中位数... 目的分析T1~T2期伴有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接受术后淋巴引流区放疗后的淋巴结复发率和胸壁复发率,并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复发率的相互关系。方法320例的中位年龄44岁(26~72岁),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清扫腋窝淋巴结中位数8个(1~24个),淋巴结转移率中位值为25%(5%~100%)。术后行同侧内乳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放疗,中位剂量50Gy分25次。结果中位随访期93个月(7~205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89.7%,无瘤生存率为83.4%。总5年淋巴结复发率和胸壁复发率分别为7.9%、5.7%。淋巴结转移率<30%和≥30%的5年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4.4%、14.2%(x^2=9.49,P=0.002)。淋巴结转移率<30%和≥30%的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3.5%、9.6%(x^2=5.61,P=0.018)。淋巴结转移率≥30%伴T2期的5年淋巴结复发率和胸壁复发率分别为15.8%和12.2%。淋巴结转移率≥30%伴年龄≤35岁的5年淋巴结复发率和胸壁复发率分别为40.0%和20.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淋巴结转移率是总复发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胸壁复发率独立危险因素为淋巴结转移率。结论T1~T2期乳腺癌伴有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者中,淋巴结转移率≥30%伴T2期或年龄≤35岁者胸壁复发率较高,需考虑术后淋巴引流区域和胸壁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术后放疗 预后
原文传递
T1~T2期伴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淑莲 余子豪 +10 位作者 李晔雄 唐源 亓殊楠 曹建忠 王文卿 李涛 金晶 王维虎 宋永文 刘跃平 刘新帆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370例T1~T2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为1~3个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治疗结果,探讨放疗的作用。方法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析放疗对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同时分析对未放疗患者复发率有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 目的回顾性分析370例T1~T2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为1~3个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治疗结果,探讨放疗的作用。方法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析放疗对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同时分析对未放疗患者复发率有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9~91个月)。全组患者的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率为91.0%,总生存率为85.4%。放疗显著提高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100%和89.5%;X2=5.17,P=0.023),对总生存率无影响。对319例未行放疗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腋窝淋巴结阳性数、C—erbB-2和PR状态是预测无复发生存率的有意义因素。结论T1~T2期且腋窝淋巴结转移数1~3个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对总生存率无影响。T分期、腋窝淋巴结阳性数、C—erbB-2和PR状态是预测无复发生存率的有意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义海 曹茜 +1 位作者 贺春钰 木妮热·木沙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大分割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美容效果。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的37例pTis-2N0M0期乳腺癌患者。全乳42.56Gy/16次,瘤床补量10Gy/次,总疗程29d。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大分割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美容效果。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的37例pTis-2N0M0期乳腺癌患者。全乳42.56Gy/16次,瘤床补量10Gy/次,总疗程29d。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用Kapian-Meier法计算。结果随访率100%。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生存率均为100%;上肢水肿6例;1、2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3、2例;美容效果满意率占92%;与同期保乳术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放疗次数由30次降至21次,疗程由42d缩短至29d,费用由30 375元降至19 575元。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三维调强大分割放疗组患者选择恰当,局部控制、不良反应和美容评价初步结果较好,且能显著降低治疗时间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学 保乳术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大分割放疗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PET—CT上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俞晓立 陈佳艺 +6 位作者 郭小毛 陈兰飞 潘自强 章真 胡四龙 章英剑 冯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PET-CT对左侧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左心室(LV)显示和心脏亚结构[IJV及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勾画,以及心脏、心脏亚结构放疗剂量体积间关系。方法2008—2009年问14例左侧乳腺癌患者进入本研究,放疗前接受氟脱氧葡萄糖PET... 目的探讨PET-CT对左侧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左心室(LV)显示和心脏亚结构[IJV及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勾画,以及心脏、心脏亚结构放疗剂量体积间关系。方法2008—2009年问14例左侧乳腺癌患者进入本研究,放疗前接受氟脱氧葡萄糖PET—CTLV心肌显像扫描,继而用ADACPinnacle^37.6c计划系统与增强定位CT融合。LV在PET—CT图像上勾画,LAD的勾画参考前室间隔解剖及增强CT图像。放疗计划采用6个野简化调强放疗(sIMRT)技术,并用Pearson法分析sIMRT下心脏与亚结构接受≥50%处方剂量(25Gy)的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V25)间关系。结果14例患者PET—CT图像勾画的LV体积(LV—PET)均值为112.9310131cm^3。心脏V25与LV—PET V25,间呈正相关(R=0.869,P=0.000),心脏V25与LAD—cTVV25问无关(R=0.220,P=0.440)。结论对左侧乳腺癌患者以PET.CTLV代谢显像为基础能有效勾画LV解剖结构,sIMRT计划显示了心脏与其亚结构的剂量体积问关系,为进一步分析这些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提供了量化的基础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心脏亚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