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53 PCNA C-erbB-2和nm23在乳腺增生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肖秀娣 邹士林 陆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研究p5 3、PCNA、C erbB 2和nm2 3在乳腺增生症中的表达 ,探讨乳腺增生症癌变趋势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6例乳腺增生症中 p5 3、PCNA、C erbB 2和nm2 3的表达。 结果 :p5 3阳性表达率为3 6 % (2 / 5 6 ,2例 ... 目的 :研究p5 3、PCNA、C erbB 2和nm2 3在乳腺增生症中的表达 ,探讨乳腺增生症癌变趋势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6例乳腺增生症中 p5 3、PCNA、C erbB 2和nm2 3的表达。 结果 :p5 3阳性表达率为3 6 % (2 / 5 6 ,2例 p5 3阳性者病理伴有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 )。PCNA阳性表达率为 80 3% (4 5 / 5 6 )。C erbB 2阳性表达率为 4 7 8% (2 2 / 5 6 )。nm2 3阳性表达率为 0 % (0 / 5 6 )。p5 3阳性者PCNA、C erbB 2阳性表达率为 10 0 % ,C erbB 2阳性者PCNA阳性表达率为 10 0 %。结论 :(1) p5 3阳性表达可能是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重要特征 ;(2 )PC NA、C erbB 2阳性表达的乳腺上皮细胞可能具有更高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PCNA C-ERBB-2 NM23 基因表达 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 乳腺增生 免疫组化方法
下载PDF
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DNA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2
作者 崔明 戴植本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增生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根据Page标准分为三级的44例乳腺增生症(FCD)及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EGFR表达及DNA含量进行测定,其中...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增生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根据Page标准分为三级的44例乳腺增生症(FCD)及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EGFR表达及DNA含量进行测定,其中二、三级为不典型增生。结果 乳腺增生症Ⅲ级(FCD_3)的EGFR表达率最高,其次为FCD_2、IDC及FCD_1,最低为NMB组,除FCD_1与NMB组外,其余相邻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乳腺增生症病例中EGFR阳性病例的DNA含量显著高于EGFR阴性的病例。结论(1)EGFR过度表达可能是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一个重要特征;(2)EGFR阳性表达的乳腺上皮细胞具有更高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 DNA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BAG-1基因在乳腺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印春 齐立强 +2 位作者 付丽 范宇 顾林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324-3327,共4页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在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Bcl-2、Bax的表达情况,探讨Bag-1与Bcl-2、Bax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方法对15例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FEA)、20例...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在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Bcl-2、Bax的表达情况,探讨Bag-1与Bcl-2、Bax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方法对15例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FEA)、20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及20例乳腺正常组织中Bag-1、Bcl-2、Bax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Bag-1、Bcl-2、Bax在15例乳腺FEA、20例乳腺DCIS、20例乳腺IDC及20例乳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3.3%、20.0%;70.0%、30.0%、50.0%;70.0%、50.0%、65.0%;25.0%、30.0%、10.0%。②Bag-1在乳腺FEA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IDC和DCIS中的表达(P<0.05),Bag-1在乳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IDC和DCIS中的表达(P<0.01);Bax在乳腺FEA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IDC中的表达(P<0.01),Bax在乳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IDC和DCIS中的表达(P<0.01)。③在乳腺FEA中Bag-1与Bcl-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在乳腺DCIS中Bag-1与Bax的阳性表达、Bcl-2与Bax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检查结果说明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多基因调节中,Bag-1与Bcl-2在从FEA到癌变的过程中有相互促进作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受多基因调控的,多因素共同影响肿瘤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 BAG-1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真空辅助活检诊断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组织学低估及切缘残留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琴 张静 高润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分析真空辅助活检(VAB)诊断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的组织学低估及病灶切缘残留情况。方法将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PBL)通过VAB诊断为ADH的165例患者再次切除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其组织学低估率及切缘阳性率。结果 VAB诊断乳... 目的分析真空辅助活检(VAB)诊断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的组织学低估及病灶切缘残留情况。方法将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PBL)通过VAB诊断为ADH的165例患者再次切除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其组织学低估率及切缘阳性率。结果 VA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9. 1%。其中钼靶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SVA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10. 5%,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UGVA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7. 9%,两组低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B术后切缘残留率为37. 8%。其中SVAB术后切缘残留率为39. 5%,UGVA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36. 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可有效检出ADH,组织学低估率较低,但由于组织学诊断的低估以及较高的切缘阳性率,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尚不能完全代替切除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真空辅助活检 组织学低估 切缘阳性
下载PDF
p27、β-catenin、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徐国华 刘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p27、β-catenin及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15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8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组织中p27、β-catenin、p21-... 目的:探讨p27、β-catenin及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15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8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组织中p27、β-catenin、p21-ras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0%(9/25),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的阳性表达率86.6%(13/1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82.1%(23/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0%(21/25),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0.0%(3/1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8.4%(8/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15)、32.1%(9/28)、68.0%(17/2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7、β-catenin、p21-ras基因表达异常与乳腺导管上皮癌变有关,可能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P27 Β-CATENIN p21-ras
下载PDF
麦默通治疗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廖洪叶 郭巨江 翁一尹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30期4229-4230,共2页
目的探讨麦默通治疗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64例(66侧)乳腺ADH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开放手术组,B组为麦默通微创手术组,比较2组术后复发率。结果 6... 目的探讨麦默通治疗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64例(66侧)乳腺ADH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开放手术组,B组为麦默通微创手术组,比较2组术后复发率。结果 64例病例术后随访19个月~76个月,平均49个月。A组:误诊1例,1年后发现同部位发生浸润性导管癌,术后5年复发1例,再次手术病理为ADH;B组:再次发现肿物4例,术后病理为乳腺腺病。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默通微创手术治疗伴有ADH的乳房良性病变尤其是触诊阴性的病灶,准确、微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开放手术 麦默通微创手术 复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