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昕 李秉璐 +4 位作者 郑朝纪 徐协群 张太平 何小东 赵玉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BT-IPMN)的临床特点、外科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6年7月收住北京协和医院的19例BT-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占同期胆管肿瘤患者(815例)的2.3%。其中男性9... 目的探讨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BT-IPMN)的临床特点、外科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6年7月收住北京协和医院的19例BT-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占同期胆管肿瘤患者(815例)的2.3%。其中男性9例,女性10例,男女比例1.0:1.1。年龄25-78岁,平均(60.6±12.9)岁。黄疸(10例)和腹痛腹胀(6例)是较常见的发病症状。术前较典型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为胆管扩张和胆管肿物。所有患者均有病理诊断证实为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8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左肝外侧叶或左半肝切除术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高位胆管病变切除+肝门胆管成型+胆管空肠吻合术3例、中肝肿物切除术l例。平均手术时间28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15ml。14例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阳性比例为3.2%(3/94)。获得随访16例,随访时间1-51个月,平均(25.7±19.5)个月,14例生存,2例死亡。死亡时间分别为术后3个月和17个月,死亡原因均为肿瘤复发转移。结论BT-IPMN临床少见,早期诊断较困难,淋巴结转移率低,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并且具有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乳头状黏液 诊断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皓月 林细州 +1 位作者 吴乐灿 郑亮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849-851,共3页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MN-B)是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tract,IPNB)的一种病理类型,约占IPNB的三分之一,临床罕见,而发生于...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MN-B)是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tract,IPNB)的一种病理类型,约占IPNB的三分之一,临床罕见,而发生于肝内胆管的IPMN-B更为罕见。温州市人民医院近期收治1例肝内胆管IPMN-B病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乳头状黏液 诊断
下载PDF
MSCT和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任丽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1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使用MSCT和MRI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0例疑似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均进行MSCT和MRI检查,比较疾病良恶性诊断结果、不同类型检...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使用MSCT和MRI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0例疑似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均进行MSCT和MRI检查,比较疾病良恶性诊断结果、不同类型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相比的诊断符合率情况。结果:MRI诊断准确率为92.00%,灵敏度为95.56%,特异度为60.00%,与MSCT诊断的86.00%、88.89%、6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在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方面的检查准确率高于MSCT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疾病良恶性诊断结果中,MSCT诊断良性、恶性例数分别为5例、40例,恶性患者病变最大直径为(42.61±18.65) mm,良性患者病变最大直径是(20.69±10.19) mm。病变影像表现为主胰管型和混合型患者,恶性概率较高,囊内合并结节或肿块;恶性组病变合并壁结节或肿块者4例,良性组病变合并壁结节1例。MRI诊断良性2例,恶性43例,良性患者主管管径为(12.40±3.70)mm,胆总管管径为(9.10±2.60) mm;MRI检查时依靠信号以长T、长T肿瘤为主,表现为多房囊状,病变处在胰头部位。恶性患者主胰管管径和胆总管管径分别为(13.18±3.80) mm、(10.40±2.29) mm MRI检查时依靠信号以长T、T为主,表现为单房囊状肿瘤,病变处为人体钩突部位,大部分是多发囊性病变。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使用MRI和MSCT诊断相比,诊断效果差异不大,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MRI 胰腺导管内 乳头状黏液
下载PDF
MSCT与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鉴别诊断效果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俊 黄国鼎 +2 位作者 蓝燚锋 李强 陈仰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1期133-13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neoplasm,IPMN)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10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集的65例...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neoplasm,IPMN)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10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集的65例IPMN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均接受MSCT与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SCT诊断IPMN良、恶性的准确率为96.92%,MRI诊断IPMN良、恶性的准确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与MRI检查IPMN分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MRI检查囊性病灶以及主胰管病灶交通的检出率分别为83.08%、8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与MRI检查壁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41.54%、35.38%,检查囊性病灶内分隔的检出率分别为76.92%、67.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平均检查时间显著短于MRI检查(P<0.05)。结论:MSCT对IPMN所显示的诊断信息与MRI基本一致,两者均是诊断IPMN的有效影像技术,但MSCT检查用时相对更短,可按临床需要具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 乳头状黏液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德广 刚宪祯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40-242,共3页
关键词 乳头状黏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18例CT与MRI特征分析
6
作者 罗杰 孙勤学 董鹏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24期42-43,共2页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胆管系统上皮细胞的病变,作为一种独特的病理实体可发生于胆管树任何位置,是胆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胆管内乳头状肿瘤可分为有分泌功能与无分泌功能两种类型,其中有分泌功能者,即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占2...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胆管系统上皮细胞的病变,作为一种独特的病理实体可发生于胆管树任何位置,是胆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胆管内乳头状肿瘤可分为有分泌功能与无分泌功能两种类型,其中有分泌功能者,即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占2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系统 胆管内乳头状 癌前病变 分泌功能 上皮细胞 特征分析 乳头状黏液 胆管树
下载PDF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
7
作者 何晓璐 张胜龙 +2 位作者 孙科 李文琴 尹思能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11期917-919,共3页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iary tract,IPMN-B)是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tract,IPNB)的一种病理类型,临床罕见,是一种恶变率较高的良性病变,...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iary tract,IPMN-B)是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tract,IPNB)的一种病理类型,临床罕见,是一种恶变率较高的良性病变,其特征是管腔内乳头状肿块伴有胆管阻塞和扩张。这些低度恶性肿瘤的一部分分泌大量黏蛋白,可改变胆汁的正常流动,从而导致肝内和肝外胆管扩张。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近期收治1例肝内胆管IPMN-B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黏液 ERCP 胆总管扩张 胆结石
下载PDF
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瘤5例
8
作者 刘驰 万春 +2 位作者 曾峰 宋展 任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301-3302,共2页
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瘤是一种起源于胆管黏膜上皮的良性肿瘤,有单发或多发,具有恶变倾向,被视为癌前病变。因分泌黏液黏稠,往往因胆道梗阻而就诊,临床罕见,易被误诊〔1~3〕。本文就5例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治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 胆管 乳头状黏液 黄疸 胆管炎
下载PDF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要点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亚军 孙家邦 李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79-83,共5页
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分为3类: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neoplasm,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囊腺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CN多为良性,恶性罕见,多是微囊腺... 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分为3类: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neoplasm,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囊腺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CN多为良性,恶性罕见,多是微囊腺瘤,典型表现呈蜂巢样结构。MCN有明显的恶性倾向,诊断多为体积较大且有分隔的囊肿。IPMN的特点是囊肿与胰管相通,伴有胰管扩张。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是囊性肿瘤鉴别的主要依据,还应注意与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SPT)和假性囊肿相鉴别。除了已经获得的明确诊断、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SCN或较小的分支型IPMN之外,胰腺囊性肿瘤都应积极手术治疗。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多数可以获得长期存活以上肿瘤的。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囊性肿 浆液性囊性肿 黏液性囊性肿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兆申 刘枫 许国铭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65-668,共4页
目的 通过探讨胰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IPMT)的临床、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表现及病理特征 ,提高对IPMT的认识。方法 对 9例IPM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中男女之比为 2∶1,年龄为 37~ 76岁 ,平均 6 ... 目的 通过探讨胰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IPMT)的临床、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表现及病理特征 ,提高对IPMT的认识。方法 对 9例IPM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中男女之比为 2∶1,年龄为 37~ 76岁 ,平均 6 8.4岁。上腹痛为最常见症状。肿瘤主要位于胰头部。ERCP可见十二指肠乳头肿大开口扩大 ,见大量黏液流出及主胰管扩张。病理表现多样性 ,可表现为腺瘤或腺癌。结论 IMPT是胰腺肿瘤的一种 ,其预后较一般的胰腺癌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 胰腺肿 影像学表现 病理特征 切除
原文传递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克建 马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1-353,共3页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
原文传递
胰腺囊性肿瘤222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钱雪恬 余媛媛 +8 位作者 柳兴慧 石梦月 聂双 彭春艳 孔波 王雷 邹晓平 吕瑛 沈珊珊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698-702,共5页
目的总结本中心收治的胰腺囊性肿瘤(PCN)的诊治情况及预后,为PCN的临床处理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PCN病例,分析各类PCN的临床特征、超声内镜下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 目的总结本中心收治的胰腺囊性肿瘤(PCN)的诊治情况及预后,为PCN的临床处理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PCN病例,分析各类PCN的临床特征、超声内镜下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2例PCN病例,包括9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58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43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及27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各型PCN患者的男女比例1∶1.55,平均年龄为(56.0±15.7)岁,大部分PCN患者(64.0%,142/222)在就诊时有临床表现,其中以腹痛最常见(47.3%,105/222)。各型PCN术后病理提示分别有7例IPMN(16.3%,7/43)和5例MCN(9.1%,5/55)为恶性(伴浸润性癌或重度异型增生),而SCN和SPN术后病理均为良性(P=0.027)。未手术的PCN患者中,分别有4例IPMN(8.3%,4/48)和2例SPN(66.7%,2/3)在随访过程中发生癌变。获随访的188例PCN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6.0%。124例PCN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90.0%,SCN、MCN和SPN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2.1%和93.8%,而IPMN仅为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PCN好发于中年女性,大部分患者就诊时有临床症状,最常表现为腹痛。MCN、IPMN和SPN具有恶变倾向,应在符合手术条件的情况下行手术切除;而SCN则可采取保守治疗。各类PCN预后差异显著,IPMN预后最差,MCN、SCN及SPN术后预后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性肿(PCN)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IPMN) 黏液性囊性肿(MCN) 浆液性囊性肿(SCN) 实性假乳头状(SPN)
下载PDF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第103届年会胰腺囊性肿瘤研究进展解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彭兵 王昕 +1 位作者 廖波 刘续宝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6,共4页
胰腺囊性肿瘤种类繁多,因现有技术在其鉴别诊断及疾病分期上的限制,导致不同中心在治疗上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第103届年会于当地时间2017年10月22—26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笔者就本次会议中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与治... 胰腺囊性肿瘤种类繁多,因现有技术在其鉴别诊断及疾病分期上的限制,导致不同中心在治疗上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第103届年会于当地时间2017年10月22—26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笔者就本次会议中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整理和解析,包括胰腺囊性肿瘤分型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与治疗、监测与随访等,以期为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性肿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 诊断 治疗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 年会
原文传递
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侯照成 丁建 姚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运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并结合轴位图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运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并结合轴位图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 25例患者中,13例主胰管型,7例分支胰管型,5例混合型。MPR和CPR能清晰显示胰管扩张状况、肿块邻近脏器受侵情况以及肿块与胰管的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定性诊断较常规的CT扫描有显著提高,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对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的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盛彧 边云 王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9-615,共7页
目的探讨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在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于长海医院诊治的112例IPMN患者的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由2位主治医师观察病灶壁结节的影像... 目的探讨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在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于长海医院诊治的112例IPMN患者的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由2位主治医师观察病灶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并分析良、恶性IPMN的壁结节大小、位置、个数、边界和强化程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壁结节大小、个数、边界在鉴别IPMN良恶性中的作用,并确定壁结节大小的最佳诊断界值和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在影像学检查中明确观察到壁结节的IPMN患者61例,病理检查结果示良性36例、恶性25例;主胰管型15例、分支型为13例、混合型33例,良、恶性患者IPMN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壁结节大小对判断IPMN良恶性有临床意义(P<0.01),其鉴别良、恶性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35 cm,AUC为74.7%,敏感度56.0%、特异度91.7%、准确度77.5%。良、恶性患者的壁结节个数(P=0.02)、边界(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鉴别良、恶性的AUC分别为64.2%、72.1%。所有患者壁结节强化程度均为渐进性强化,良、恶性患者的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壁结节影像学表现对IPMN良恶性的鉴别具有敏感性,对术前评估和随访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 附壁结节 磁共振成像 螺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胰腺囊性肿瘤诊治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盛彧 边云 王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5-530,共6页
胰腺囊性肿瘤组织学分类广泛,随着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的不断发展,其检出率增加,因此规范化诊治成为临床面临的挑战。目前临床对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认识不足,未能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影响力较高的胰腺囊性肿瘤诊... 胰腺囊性肿瘤组织学分类广泛,随着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的不断发展,其检出率增加,因此规范化诊治成为临床面临的挑战。目前临床对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认识不足,未能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影响力较高的胰腺囊性肿瘤诊治规范有国际共识指南、欧洲专家共识声明、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本文围绕上述指南/专家共识声明对比分析其提出的诊治策略及建议,并结合超声内镜相关检查技术,为临床处理该类疾病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肿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 国际共识指南 欧洲专家共识声明 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
下载PDF
不同指南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伴高级别异型增生或浸润癌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勃 郭世伟 +6 位作者 时霄寒 沈硕 张国虓 高绥之 潘亚奇 许熊飞 金钢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9-36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指南推荐方法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伴高级别异型增生(HGD)或浸润癌(INV)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胰腺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IPMN的363例患者资... 目的探讨不同指南推荐方法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伴高级别异型增生(HGD)或浸润癌(INV)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胰腺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IPMN的363例患者资料。男性230例,女性133例,年龄(61.7±10.1)岁(范围:19~83岁)。低级别异型增生(LGD)-IPMN 228例,HGD/INV-IPMN 135例。比较欧洲胰腺囊性肿瘤循证指南(EEGPCN)绝对手术指征(AI)和国际胰腺病协会(IAP)指南高危特征(HRS)的诊断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HGD/INV-IPMN的独立相关因素。结合EEGPCN相对手术指征(RI)或IAP指南令人焦虑特征(WF)及HGD/INV-IPMN相关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8种组合(组合Ⅰ~Ⅷ)((1)CA19-9≥37 U/ml;(2)主胰管最大径5.0~9.9 mm;(3)强化附壁结节<5 mm;(4)病变相关的急性胰腺炎;(5)a病变最大径≥40 mm;(5)b病变最大径≥30 mm;(6)病变囊壁增厚或强化;(7)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2;(8)肿瘤位于胰头颈钩突部;(9)血清癌胚抗原≥5μg/L)诊断HGD/INV-IPMN的效能。评价诊断效能的参数还包括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可纳入AI或HRS的HGD/INV-IPMN患者比例分别为49.5%(92/186)和48.3%(85/176)。未纳入AI的患者,肿瘤部位、囊壁增厚或强化、CA19-9升高、NLR≥2及癌胚抗原升高与HGD/INV-IPMN相关(P值均<0.05),其中肿瘤部位(胰头颈钩突部比胰体尾,OR=3.284,95%CI:1.268~8.503,P=0.014)、囊壁增厚或强化(有比无,OR=2.713,95%CI:1.177~6.252,P=0.019)、CA19-9(≥37 U/L比<37 U/L,OR=5.086,95%CI:2.05~12.62,P<0.01)和NLR(≥2比<2,OR=2.380,95%CI:1.043~5.434,P=0.039)是HGD/INV-IPMN的独立相关因素。综合评价诊断效能,危险因素组合Ⅷ((1)(2)(3)(4)(5)b(6)(7)(8)(9)≥4/9)的准确率最高(71.0%),特异度(73.0%)和灵敏度(62.0%)适中,AUC为0.75;组合Ⅶ((1)(2)(3)(4)(5)a(6)(7)(8)(9)≥4/9)的特异度最高(83.0%),AUC为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 乳头状 手术指征 诊断效能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杨珊珊 沈松柏 李晓舒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68,共6页
目的 观察胰腺囊性病变64排螺旋CT表现,并分析其诊断标准。方法 搜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行64排螺旋CT检查的7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获取诊断结果,8例有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29例通过临床随访(≥12个... 目的 观察胰腺囊性病变64排螺旋CT表现,并分析其诊断标准。方法 搜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行64排螺旋CT检查的7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获取诊断结果,8例有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29例通过临床随访(≥12个月)获取最终的诊断结果。分析所有病变的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64排螺旋CT对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性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92.86%、81.82%、80.00%、83.33%、80.00%。5种胰腺囊性病变部位、形态、边界、囊壁、分房数目、分隔、壁结节或实性成分、周围改变、钙化、胰管扩张及是否与胰管相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性肿瘤形态、最大直径、囊壁、分房数目、胰管扩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可清晰地显示胰腺囊性病变内部结构及与胰管、血管等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相关病史,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性病变 64排螺旋CT 假性囊肿 浆液性囊腺 黏液性囊腺性肿 实性-假乳头状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
原文传递
胰腺囊性病变161例外科诊治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骥 王晓乙 +7 位作者 傅德良 狄扬 蒋永剑 杨峰 姚冽 郝思介 金忱 倪泉兴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2012年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治胰腺囊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随访结果。结合病理分类的进展讨论胰腺囊性病变的外科诊治决策和趋势。结果共161例胰腺囊性病变病人接受手术...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2012年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治胰腺囊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随访结果。结合病理分类的进展讨论胰腺囊性病变的外科诊治决策和趋势。结果共161例胰腺囊性病变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记录。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假性囊肿24例(14.9%)、先天性囊肿19例(11.8%)、浆液性囊腺瘤/癌30例(18.6%)、黏液性囊腺瘤/癌18例(11.2%)、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31例(19.3%)和实性假乳头状瘤/癌39例(24.2%)。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胰瘘发生率为46.0%(A级19.2%、B级25.5%、C级1.2%)。结论部分胰腺囊性病变有恶性肿瘤倾向,专业化诊治非常重要。腹部B超和CT、MRI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是有效的诊断方法。首选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是术前疑为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和实性假乳头状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性病变 胰腺囊性肿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 黏液性囊腺 浆液性囊腺
原文传递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宇 史维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681-683,共3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是由胰腺导管内产生黏液的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殖形成的肿瘤。与经典的胰腺癌相比,IPMN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少有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和再发率低的特点。IPMN根据肿瘤累及的部位可分为主胰管型...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是由胰腺导管内产生黏液的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殖形成的肿瘤。与经典的胰腺癌相比,IPMN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少有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和再发率低的特点。IPMN根据肿瘤累及的部位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和混合型,病理组织特征涵盖从单纯腺瘤到浸润癌等多个亚型,临床表现多样,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显示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的主胰管和囊状扩张的分支胰管,ERCP经扩大的乳头获取黏液和胰液,取胰腺导管内皮组织和壁结节供活检均有助于诊断。IPMN确诊后应积极手术,手术切除率高,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一般的胰腺癌。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分类、病理特征、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