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超稠油的乳化降黏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美蓉 齐霖艳 +1 位作者 王伟琳 唐述凯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9-684,共6页
研究了胜利油田滨南超稠油单56-4X4高黏的内在原因。油品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其高黏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胶质、沥青质的总含量超过30%;有机杂原子O、N、S及过渡金属Ni等形成的配位络合物增加了沥青质分子的内聚力。实验筛选出的降黏剂... 研究了胜利油田滨南超稠油单56-4X4高黏的内在原因。油品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其高黏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胶质、沥青质的总含量超过30%;有机杂原子O、N、S及过渡金属Ni等形成的配位络合物增加了沥青质分子的内聚力。实验筛选出的降黏剂OP-10对该超稠油降黏率高达99.59%。通过FT-IR、SEM、分子量和偶极矩等分析对比了降黏剂作用前后胶质、沥青质的结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OP-10使胶质、沥青质的氢键缔合作用减弱,部分拆散沥青质的堆积结构,从而使胶质、沥青质的分子量和偶极矩减小,分析得到降黏剂分子能渗透及分散胶质、沥青质的堆砌聚集体。偏光显微镜对乳状液及蜡晶微观形态的分析表明,降黏剂OP-10使超稠油乳状液由W/O型反相为O/W型而起到降黏作用;使蜡晶的聚集形态由细小均匀转变为尺寸较大的絮凝体,破坏蜡晶的三维网络结构,促进稠油黏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乳化 机理 SEM
下载PDF
OP-10降黏效果和稠油组成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美蓉 郝清滟 +1 位作者 齐霖艳 黄漫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0-735,共6页
采用FT-IR、SEM、偏光显微镜分析了降黏剂OP-10对稠油GB1×28、Shan56-4X4和GD2-25P530表现出选择性降黏的原因。OP-10分子使稠油GB1×28和Shan56-4X4的胶质、沥青质的氢键缔合作用减弱,部分拆散了沥青质的堆积结构。OP-10使超... 采用FT-IR、SEM、偏光显微镜分析了降黏剂OP-10对稠油GB1×28、Shan56-4X4和GD2-25P530表现出选择性降黏的原因。OP-10分子使稠油GB1×28和Shan56-4X4的胶质、沥青质的氢键缔合作用减弱,部分拆散了沥青质的堆积结构。OP-10使超稠油GB1×28和Shan56-4X4乳状液由W/O型反相为O/W型,并且使蜡晶的聚集形态由细小均匀变为尺寸较大的絮凝体,破坏了蜡晶的三维网络结构,具有降黏效果,而在稠油GD2-25P530中加入OP-10却没有类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 机理 SEM
下载PDF
稠油耐高温乳化降黏剂AESO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永涛 李兆敏 +1 位作者 孙玉豹 王少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08,共6页
为提高稠油驱油效率合成了一种耐高温乳化降黏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AESO)是一种耐高温耐盐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实验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2-溴乙基磺酸钠磺烷基化合成AESO。对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为提高稠油驱油效率合成了一种耐高温乳化降黏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AESO)是一种耐高温耐盐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实验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2-溴乙基磺酸钠磺烷基化合成AESO。对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n(AEO)∶n(2-溴乙基磺酸钠)=1∶1.3,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5 h时,AESO的产率可以达到71.2%,并对AESO的耐高温乳化降黏性能和耐盐性能进行了评价。热重分析结果表明,AESO可以耐300℃高温,降黏率可以达到99%以上,并且具有较高的耐钙、镁盐稳定性。AESO对稠油的界面张力在10-1mN/m数量级。与蒸汽驱油实验相比,加入AESO驱油效率提高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O AESO 耐高温300℃ 稠油 界面张力 乳化
下载PDF
Gemini稠油乳化降黏剂GMS-1的合成及应用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高进锋 刘世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稠油乳化降黏剂GMS-1是M=814的磺酸盐型孪二连表面活性剂,根据东辛营27馆陶组稠油(50℃黏度8769mPa·s)所含脂肪酸中C16和C18组分所占比例较大的特点,由C16、C18脂肪醇、环氧丙磺酸、乙二胺合成并用红外光谱法确认了化学结构。... 稠油乳化降黏剂GMS-1是M=814的磺酸盐型孪二连表面活性剂,根据东辛营27馆陶组稠油(50℃黏度8769mPa·s)所含脂肪酸中C16和C18组分所占比例较大的特点,由C16、C18脂肪醇、环氧丙磺酸、乙二胺合成并用红外光谱法确认了化学结构。其表面活性远大于常用各种类型的普通表面活性剂。用矿化度30g/L的含钙镁盐水配制的0.1%~1.5%的GMS-1水溶液与该稠油在50℃、油水比≤70/30时形成低黏度O/W乳状液(附典型电镜照片),油水比85/15时仅在GMS-1质量分数较高时形成较低黏度乳状液;当油水比70/30、温度在30~60℃范围时,1.0%~2,0%GMS-1水溶液与稠油形成的乳状液的黏度低且基本上不随温度而变,而0.1%~1.0%GMS-1水溶液与稠油形成的乳状液的黏度则随GMS-1质量分数的减小和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在5.0~90g/L范围内,矿化度(NaCI质量浓度)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与温度相似。GMS-1耐温性好,形成的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好。在营27x5机抽井使用GMS-1,使产出的含水17.2%的原油井口黏度由15987mPa·S降至484.9mPa·S。图5表5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连(gemini)表面活性 双磺酸盐 乳化 水包油(O/W)乳状液 度性质 井下乳化 稠油开采 胜利东辛油田
下载PDF
适合中深层稠油油藏的两亲性稠油乳化降黏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何永清 鲁霖懋 +2 位作者 周其勇 秦嘉敏 陈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167,共8页
为了有效降低稠油黏度,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热采开发后的采收率,以甲基丙烯酰胺M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单体T-Si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适合稠油油藏化学降黏开采用的MDT-1型两亲性稠油乳化降黏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 为了有效降低稠油黏度,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热采开发后的采收率,以甲基丙烯酰胺M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单体T-Si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适合稠油油藏化学降黏开采用的MDT-1型两亲性稠油乳化降黏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当MDT-1型乳化降黏剂质量浓度为5 g/L时,对目标稠油样品的降黏率可以达到99.22%;对目标稠油的静态洗油率可以达到68.9%;注入1 PV质量浓度为5 g/L的MDT-1型乳化降黏剂后,油藏采收率可比水驱阶段提高37.08百分点;MDT-1型乳化降黏剂与稠油所形成的油水乳状液稳定性较差(120 min脱水率大于80%),乳化降黏后不会增加破乳脱水的工作难度。MDT-1型乳化降黏剂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润湿性、降黏性、驱油性,且洗油效果较好,能够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热采采收率。研究成果对中深层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乳化 两亲型聚合物 界面活性 破乳脱水
下载PDF
稠油乳化降黏体系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刚霄 王彦玲 +3 位作者 李永飞 石静 戎旭峰 张传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2-685,共4页
为了解决胜利油田陈家庄稠油黏度大、开采难的问题,考察了阴离子烯烃类磺酸盐乳化降黏剂SS、阴离子烷烃类磺酸盐乳化降黏剂SD、非离子乳化降黏剂SF以及SS+SF(质量比1∶1)和SD+SF(质量比1∶1)复配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和乳化稠油... 为了解决胜利油田陈家庄稠油黏度大、开采难的问题,考察了阴离子烯烃类磺酸盐乳化降黏剂SS、阴离子烷烃类磺酸盐乳化降黏剂SD、非离子乳化降黏剂SF以及SS+SF(质量比1∶1)和SD+SF(质量比1∶1)复配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和乳化稠油的能力,并采用SS、SF、SS+SF溶液进行了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0.4%,温度25℃下,SD、SS阴离子乳化降黏剂体系与模拟油的界面张力分别为1.87×10-2mN/m和1.21×10-2mN/m,与稠油模拟油(黏度187 m Pa·s)形成乳状液(质量比3∶7)的黏度分别为42 mPa·s和46 mPa·s;在微观驱油过程中,阴离子乳化降黏剂SD、SS的提高采收率分别为56.75%、61.93%。同样条件下,SS+SF体系具有优于单组分乳化降黏剂的界面活性和提高采收率能力,界面张力降至1×10-4mN/m以下,与稠油模拟油形成的乳状液黏度为30 mPa·s,相对于SF乳化降黏剂提高采收率14.93%。SS+SF乳化降黏剂有望用作普通稠油油田的驱油处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可视化 乳化 微观驱油实验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耐温耐盐乳化降黏剂的结构设计及其构效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艳萍 孙风跃 +3 位作者 梁心怡 王秋霞 张龙力 姜翠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6-833,共8页
以双酚AF(BPAF)、对羟基苯磺酸(PHSA)、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为原料制得乳化降黏剂AFOP-10(阴-非离子型乳化降黏剂),测试了AFOP-10的表面性质和耐温耐盐性能,考察了该降黏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初步探究了该降黏剂的降黏机理。研... 以双酚AF(BPAF)、对羟基苯磺酸(PHSA)、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为原料制得乳化降黏剂AFOP-10(阴-非离子型乳化降黏剂),测试了AFOP-10的表面性质和耐温耐盐性能,考察了该降黏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初步探究了该降黏剂的降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乳化降黏剂AFOP-10的HLB值为11.37,浊点(Tk)为75℃,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8 g/L,AFOP-10的表面张力γCMC=30.30 mN/m,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该降黏剂热降解温度高达363℃,单体配比n(BPAF)∶n(PHSA)∶n(OP-10)=1∶6∶9时,降黏剂最高可耐盐浓度为49476 mg/L,用矿化度为8246 mg/L的盐水配制的质量分数1.0%的AFOP-10溶液经300℃老化处理24h后,AFOP-10仍具有良好的活性,降黏率可达98.50%以上。AFOP-10对渤海油田不同油区的油品都有较好的乳化降黏效果,具有良好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 耐温耐盐 构效关系 双酚AF 机理 油田化学品
下载PDF
OPS和OPC系列稠油乳化降黏剂的研制 被引量:6
8
作者 葛际江 张贵才 李德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3,74,共5页
以工业品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n(n=4,6,8,10,15)为起始原料,合成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乙酸盐OPC-n和磺酸盐OPS-n两个系列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酸值和黏度不同的胜利单家寺和陈庄稠油为实验油样。将OPC-n和OPS-n溶于矿化度5811 mg/kg... 以工业品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n(n=4,6,8,10,15)为起始原料,合成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乙酸盐OPC-n和磺酸盐OPS-n两个系列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酸值和黏度不同的胜利单家寺和陈庄稠油为实验油样。将OPC-n和OPS-n溶于矿化度5811 mg/kg的胜利标准盐水和NaCl、CaCl2盐水中作为水相,按油、水质量比7∶3在50℃用玻棒搅拌混合,观察是否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并测黏度进行确认。在胜利标准盐水溶液中,OPC-n和OPS-n乳化稠油所需的最低质量分数,随稠油、表面活性剂类型及氧乙烯链节数n而变,一般而言,OPC-n系列中的OPC-8和OPS-n系列中的OPS-4乳化稠油的性能最好,该最低质量分数值分别为0.05%或0.025%和0.025%。在NaCl盐水溶液中,OPC-n的该最低质量分数值与稠油和n有关,均随盐含量增加而增大,在盐含量≤15%时,抗盐性最好的OPC-8和OPC-10的该值≤0.05%;OPS-n的抗盐性好于OPC-n。OPC-n的抗钙性良好,钙盐含量为2%时该最低质量分数≤0.1%;OPS-n的抗钙性更好,钙盐含量为2%和3%时该最低质量分数仅为0.025%或0.05%。表6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 乳化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乙酸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磺酸盐 乳化性能 耐盐性 耐钙盐性 胜利油田
下载PDF
三种多组分磺酸盐在胜利油田强化采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崔文俊 彭朴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2,共6页
在前言中讨论了驱油用磺酸盐的最佳结构和国内研发的石油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结构、原料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地质结构和物性复杂的胜利油田,研发了具有不同用途的3种多组分磺酸盐。一为稠油乳化降黏剂S-5,系单环芳烃(烷基... 在前言中讨论了驱油用磺酸盐的最佳结构和国内研发的石油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结构、原料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地质结构和物性复杂的胜利油田,研发了具有不同用途的3种多组分磺酸盐。一为稠油乳化降黏剂S-5,系单环芳烃(烷基苯)磺酸盐和多环芳烃(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的混合物,对稠油的乳化能力强,耐温耐钙镁离子,注入200℃的0.5%S-5水溶液使蒸汽驱后岩心采收率提高9%和10%,使岩心采收率比蒸汽驱提高19%左右。S-5已在胜利油田几个稠油区块伴随蒸汽注入或作为注蒸汽前置液使用51井次,使注蒸汽压力降低,产油量上升。二为高温泡沫驱油剂FS-411,系C20-C30混合高碳烷基磺酸盐,小试和中试产品在250℃填砂管中的阻力因子为市售发泡剂的2倍左右,在现河C20区块4口多轮次蒸汽吞吐井同时注入蒸汽、氮气和FS-411,使注蒸汽压力上升,该轮次生产周期延长,产油量增加,含水降低。三为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SL,7,以馏分油和烷基苯为原料,90℃下SL-7溶液和SL,7/HPAM溶液与胜利多种原油的界面张力均达到1013mN/m超低,二元复合驱的岩心采收率比聚合物驱高4.1%,将用于胜二区沙二某单元的二元复合驱。图1表11参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用表面活性 混合磺酸盐 稠油开采 乳化 注蒸汽添加 发泡 驱油 胜利油田
下载PDF
一种稠油降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0
作者 贺亚维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11期58-62,共5页
针对传统稠油油藏开采使用的乳化降黏剂存在选择性弱、耐温耐盐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降黏剂的制备方法,并对降黏剂的降黏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7h时,降黏剂产率高达89.2%... 针对传统稠油油藏开采使用的乳化降黏剂存在选择性弱、耐温耐盐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降黏剂的制备方法,并对降黏剂的降黏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7h时,降黏剂产率高达89.2%。降黏剂浓度为0.6%~0.8%、老化温度为200℃、老化时间为10d、油水比为7∶3、矿化度不超过15000mg·L^(-1)的条件下,降黏剂对稠油的降黏率高达99%,稠油界面张力从18.3m N·m^(-1)降低至10^(-1)m N·m^(-1),表现出良好的耐盐、耐温和降黏性能。室温条件下,36h磺酸钠降黏剂析水率稳定在20%;在50℃条件下,12h即可析出90%的水,乳状液破乳。即在室温条件下,磺酸钠降黏剂对稠油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在开采出来后,50℃放置12h即可实现油水分离,从而实现稠油的收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 性能 耐盐耐温性
下载PDF
耐盐超稠油乳化降黏剂NP油水界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廖辉 唐善法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9年第4期6-8,共3页
针对高矿化度高黏度超稠油油藏开发中的问题,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优异特性,合成了具有高表/界面活性的NP系列新型抗盐超稠油乳化降黏剂。研制的NP系列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矿化度高达220000 mg/L的模拟地层水... 针对高矿化度高黏度超稠油油藏开发中的问题,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优异特性,合成了具有高表/界面活性的NP系列新型抗盐超稠油乳化降黏剂。研制的NP系列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矿化度高达220000 mg/L的模拟地层水中仍能发挥较好的界面活性,能将超稠油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2 mN/m的较低水平,具有优异的抗盐性能和较高的界面活性,对高沥青质超稠油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矿化度 乳化 抗盐 油水界面张力
下载PDF
河南油田耐高温稠油乳化降黏剂优选及乳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一潞 程红晓 +4 位作者 徐丽娜 王晓东 赵长喜 李新丹 任虹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4-730,共7页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的问题,对一系列不同类型、不同质量分数的乳化降黏剂配方进行优选,进而研究了高温条件下乳化降黏剂的性能,并探究了最佳降黏剂配方的乳化机理。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最佳乳化降黏剂配方为0.4%(w/%)的BY-2...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的问题,对一系列不同类型、不同质量分数的乳化降黏剂配方进行优选,进而研究了高温条件下乳化降黏剂的性能,并探究了最佳降黏剂配方的乳化机理。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最佳乳化降黏剂配方为0.4%(w/%)的BY-2,在油水比为7∶3,油藏温度50℃条件下,可产生优异的乳化降黏效果,稠油降黏率高达97.36%。此外,高温对乳化降黏剂的影响较小,在300℃下老化6 h仍能保持优异的油/水界面活性和乳化效果。乳化降黏剂中的碱性组分可与稠油中的石油酸原位生成表面活性物质,进而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升乳化降黏效果。本研究为稠油油田耐高温乳化降黏剂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 耐高温 油/水界面活性 协同作用
下载PDF
乳化降黏剂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晓聪 刘慧卿 +4 位作者 庞占喜 解明石 张峰竹 王磊 张文卓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88,共6页
利用静态实验法评价了不同浓度下乳化降黏剂的洗油效率,确定了降黏剂的最佳浓度范围;通过二维平板可视化装置对比了单纯蒸汽驱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的开发效果,从微观角度解释了降黏剂辅助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机理。静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降... 利用静态实验法评价了不同浓度下乳化降黏剂的洗油效率,确定了降黏剂的最佳浓度范围;通过二维平板可视化装置对比了单纯蒸汽驱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的开发效果,从微观角度解释了降黏剂辅助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机理。静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降黏剂质量分数的增加,静态洗油效率逐渐增加,降黏剂质量分数为0.5%时,静态洗油效率为34.1%,比单纯热水洗油效率增加了27.1%。二维平板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阶段采收率为14.2%,比单纯蒸汽驱增加了9.2%,含水率降低了5.5%;微观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降黏剂后,驱替通道内形成了水包油乳状液,提高了原油的流动性,增大了洗油效率,同时乳化过程中形成较大的水包油乳状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大孔道进行封堵,使得驱替液转向,扩大了波及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乳化 蒸汽驱 洗油效率 二维可视化物理模型 微观机理
下载PDF
降黏剂对罗家超稠油及其极性四组分模型油乳化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李美蓉 娄来勇 +2 位作者 冯刚 王雪松 庄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9-213,217,共6页
实验油样为20℃密度1.0072g/cm^3、50℃黏度40.96Pa·s、凝点26.5℃的胜利罗家超稠油,乳化降黏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含水50%的W/O型乳化稠油用600mg/L OP-10处理后,变为O/W型乳化稠油,在40、50、60、70、80、90... 实验油样为20℃密度1.0072g/cm^3、50℃黏度40.96Pa·s、凝点26.5℃的胜利罗家超稠油,乳化降黏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含水50%的W/O型乳化稠油用600mg/L OP-10处理后,变为O/W型乳化稠油,在40、50、60、70、80、90℃下的降黏率。以脱水稠油计为99.30%-96.24%,以W/O乳化稠油计为99.58%~96.95%。按行业标准方法将稠油分离为四组分:饱和分20.17%.芳香分39.28%,胶质20.67%,沥青质19.88%,摄取了四组分的IR谱并指认了可能的官能团。将各组分在甲苯中配成2%的模型油,将模型油分散于25倍体积的0.6%Na2CO3碱水中.由加OP-10前后透光率的变化确定各组分乳化能力大小 顺序:沥青质〉芳香分〉饱和分≈胶质。各组分模拟油与地层水、碱水间50℃、10-40分钟动态界面张力高低顺序为:沥青质〉饱和分〉肢质〉芳香分,加OP-10处理后界面张力的降低率,与地层水间为82%~93%。按降低率排列的顺序为:饱和分≈胶质〉芳香分〉沥青质。与碱水间为22%~89%,按降低率排列的顺序为:沥青质〉饱和分≈胶质〉芳香分,对这一结果作了分析讨论,包括OP-10引起的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甲基与芳香烃次甲基IR吸收峰面积比和反映更强氢键生成的3600-3000cm^-1土丘状IR吸收峰的变化。图8表7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乳化 非离子表面活性OP-10 乳化 极性四组分 乳化性能 界面活性
下载PDF
超稠油油藏复合乳化降黏剂的优选及性能评价
15
作者 张俊龙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5期1057-1060,共4页
乳化降黏是稠油油藏和超稠油油藏降黏开采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满足超稠油油藏高效降黏开发的需求,以超稠油样品的降黏率为评价标准,分别评价了8种不同类型乳化降黏剂对超稠油样品的降黏效果,并优选出了性能优良的复合乳化降黏剂。结果表... 乳化降黏是稠油油藏和超稠油油藏降黏开采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满足超稠油油藏高效降黏开发的需求,以超稠油样品的降黏率为评价标准,分别评价了8种不同类型乳化降黏剂对超稠油样品的降黏效果,并优选出了性能优良的复合乳化降黏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乳化降黏剂对超稠油样品的降黏效果有所不同,其中乳化降黏剂JZ-2和CY-1的降黏效果较好,并且随着乳化降黏剂加量的增大,降黏率逐渐升高;JZ-2与CY-1质量比为1:1的复合乳化降黏剂降黏效果优于单--降黏剂,当复合降黏剂的加量为3%时,可使初始黏度为183200 mPars的超稠油样品的降黏率达到99.7%;水含量越高,复合乳化降黏剂的降黏效果越好,推荐最佳油水比为60:40;矿化度对复合乳化降黏剂的降黏效果影响较小,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抗盐性能;稠油样品的初始黏度值越高,复合乳化降黏剂的降黏效果越好,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稠油乳化降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油藏 乳化 性能评价
下载PDF
耐温抗盐型乳化降黏剂AFOP的合成及性能
16
作者 刘义刚 王艳萍 +3 位作者 王秋霞 姜翠玉 刘昊 张龙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7-723,共7页
针对目前乳化降黏剂在稠油油藏化学驱和压裂采油过程中存在耐温抗盐性差的问题,以双酚AF(BPAF)、对羟基苯磺酸(PHSA)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原料,采用两步三段法合成了一种耐温抗盐型乳化降黏剂AFOP,以耐温抗盐性、降黏性为指标,... 针对目前乳化降黏剂在稠油油藏化学驱和压裂采油过程中存在耐温抗盐性差的问题,以双酚AF(BPAF)、对羟基苯磺酸(PHSA)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原料,采用两步三段法合成了一种耐温抗盐型乳化降黏剂AFOP,以耐温抗盐性、降黏性为指标,优化了降黏剂AFOP的合成条件,利用IR、GPC对AFOP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在高温高盐情况下降黏剂AFOP对几种稠油的降黏效果,并与油田用降黏剂在高温高盐下的降黏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AFOP最佳合成条件为BPAF、PHSA和OP-10的摩尔比为1∶4∶6,羟甲基化阶段碱性条件下在80℃下反应1.5 h,酸性条件下在80℃反应3 h,最后在100℃下缩聚反应6 h。在矿化度为8246 mg/L的模拟盐水体系中300℃下高温老化24 h后,质量分数1%的AFOP溶液与稠油间的界面张力仍能达到10-1mN/m数量级,油水比为7∶3时对渤海稠油的降黏率仍能保持在98%以上。乳化降黏剂AFOP具有优良的抗盐耐温性能,能够满足海上高温高盐油藏稠油开采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 耐温抗盐 乳化性能 双酚AF
下载PDF
辽河稠油乳化降黏剂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飞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16年第3期5-8,共4页
通过实验研制出适合辽河稠油的LY-5型乳化降黏剂,分析降黏机理并对温度、加剂浓度、时间和含水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对配伍性及腐蚀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LY-5降黏剂中极性高渗助剂解离胶质沥青质网状构架,稠油形成小颗粒,降黏剂... 通过实验研制出适合辽河稠油的LY-5型乳化降黏剂,分析降黏机理并对温度、加剂浓度、时间和含水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对配伍性及腐蚀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LY-5降黏剂中极性高渗助剂解离胶质沥青质网状构架,稠油形成小颗粒,降黏剂的表面活性成分在小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膜,阻止胶质沥青质再次积聚形成网状结构,达到稳定降低稠油黏度的目的.辽河稠油中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大于45%,地层水矿化度不大,LY-5型降黏剂最佳加剂质量浓度1 000 mg/L,加剂后原油在50℃下黏度在100 mPa&#183;s以下,降黏率达到99.8%且稳定,达到油井举升条件,乳状液随温度升高黏度增大,水的质量分数在20%~70%具有最佳降黏效果.降黏剂具有一定的缓蚀性,加量为5%时,缓蚀率可达100%,且对联合站水处理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 评价 缓蚀率
下载PDF
稠油乳化降黏剂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8
作者 刘忠运 李丽娜 《化工科技市场》 CAS 2009年第12期33-36,共4页
结合稠油乳化降黏机理、降黏剂的组成及其研制思路,综述了复配型、耐温型、聚合物型、易脱水型及纳米助剂型乳化降黏剂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乳化降黏剂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乳化 稠油 综述
下载PDF
乳化降黏剂的制备及其在油田单管集油中的应用
19
作者 宋辉 宋梅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年第10期22-24,共3页
针对大庆油田单管通球集输试验井采出液黏度高、集油阻力大,部分油井出油压力长期偏高导致井口漏油以及抽油杆滞后等问题,开发了能减小油井集油阻力和降低出油压力的原油乳化降黏剂DS2001。室内评价表明,采用该降黏剂可使采出液表观黏... 针对大庆油田单管通球集输试验井采出液黏度高、集油阻力大,部分油井出油压力长期偏高导致井口漏油以及抽油杆滞后等问题,开发了能减小油井集油阻力和降低出油压力的原油乳化降黏剂DS2001。室内评价表明,采用该降黏剂可使采出液表观黏度显著降低,降黏率大于70%。在大庆油田第六采油厂单管通球集输高油压井L12-AS2911开展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乳化降黏剂DS2001的加药浓度为200 mg/L时,可使油井出油压力由3.5 MPa降低至0.8MPa左右,抽油机载荷改善显著,油井运行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管集油 乳化 加药浓度 压力
下载PDF
水溶性乳化降黏工艺取得新进展
20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61,共1页
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深入,稠油、超稠油成为开采重点,但因其流动性极差,现在常用的掺稀降黏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后期稠油开采的需要。为此,中国石化集团开展了“适合高矿化度油藏降黏剂研制与性能评价”技术攻关,研制出了新型乳化降黏... 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深入,稠油、超稠油成为开采重点,但因其流动性极差,现在常用的掺稀降黏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后期稠油开采的需要。为此,中国石化集团开展了“适合高矿化度油藏降黏剂研制与性能评价”技术攻关,研制出了新型乳化降黏剂RPYT-09。室内性能评价表明,该乳化降黏剂乳化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 工艺 水溶性 室内性能评价 中国石化集团 石油开采 稠油开采 高矿化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