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碱和无机碱对原油的乳化性质及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赵修太 陈泽华 +5 位作者 王增宝 陈文雪 马汉卿 韩光伟 冯硕 郝延征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8,共6页
以乙二胺作为有机碱,NaOH作为无机碱,利用乳化实验和黏度测量实验,对两种碱与稠油的乳化行为及两种碱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二胺的加入基本不增加溶液矿化度,其质量分数的增加不会促使油包水乳状液的形成,且... 以乙二胺作为有机碱,NaOH作为无机碱,利用乳化实验和黏度测量实验,对两种碱与稠油的乳化行为及两种碱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二胺的加入基本不增加溶液矿化度,其质量分数的增加不会促使油包水乳状液的形成,且在NaCl质量分数不大于1.2%时,0.2%~1.0%的乙二胺可将稠油乳化成较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而NaOH的加入会增加溶液的矿化度,即使溶液中不加NaCI,0.6%以上的NaOH会促使油包水乳状液的形成,不利于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且不同NaCl质量分数下1%的NaOH溶液都会把稠油乳化成油包水乳状液。溶液中Na0H的加入会大大降低聚合物的黏度,当Na0H质量分数为1%时,聚合物的黏度会降低一半多;而乙二胺的加入基本不增加溶液矿化度,不仅不会降低聚合物黏度,反而可以使聚合物的黏度有所上升。由此可知,乙二胺在原油开采及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相对NaOH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 稠油 乳化行为 聚合物黏度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乳化行为及破乳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志华 柏晔 +1 位作者 娄玉华 诸葛祥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33-40,共8页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挖潜优质储量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其地面采出液处理工艺技术及运行参数的优化设计依然是该化学驱技术工业化推广面临的一项挑战。通过多因素正交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采出...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挖潜优质储量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其地面采出液处理工艺技术及运行参数的优化设计依然是该化学驱技术工业化推广面临的一项挑战。通过多因素正交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乳化行为及其破乳脱水影响因素。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与温度和含水率的影响相比,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和聚合物质量浓度对体系分散性和电负性影响的显著性值更低,反映了二者对采出液乳化稳定性有更大的贡献,从而导致采出液的破乳性能下降。结果表明,提高破乳温度、延长破乳时间的单一作用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该类采出液的脱水率和降低其分离后水中的含油量,同时,水相pH的提高与流场强剪切效应会进一步恶化破乳脱水效果及分离后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行为 破乳 显著性检验 正交实验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
下载PDF
无碱三元乳化驱油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杰成 吴军政 +3 位作者 吴昊 刘笑莹 何金钢 贾世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6-646,共11页
三元复合驱是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已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但仍存在注采系统结垢及生产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根据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的强碱、弱碱和无碱化战略部署,用氯化钠代替碳酸钠研发出无碱三元体系,但其... 三元复合驱是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已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但仍存在注采系统结垢及生产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根据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的强碱、弱碱和无碱化战略部署,用氯化钠代替碳酸钠研发出无碱三元体系,但其乳化能力弱,采收率提高值比弱碱三元体系低2%~3%。为提高无碱三元体系的乳化性能,提升驱油效果,以无碱三元体系为基础,采用E表面活性剂与石油磺酸盐复配,研发出大庆油田无碱三元乳化驱油体系。体系不添加醇和助剂,且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较低(0.3%)时能够与大庆原油形成WinsorⅢ型中相微乳液。进一步研究表明,其增黏性、界面活性、黏度及界面张力稳定性、抗吸附性能与弱碱三元体系基本一致。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注入能力强、色谱分离弱、乳化能力强的特点,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41.12%,较弱碱三元体系增加提高采收率11.25%。根据室内研究结果,初步测算该体系吨油化学剂成本较弱碱三元体系下降42.90%。研发出的大庆油田无碱三元乳化驱油体系不仅实现了三元复合驱无碱化的目标,而且实现了从超低界面张力复合驱到低浓度中相微乳液驱的跨越,达到了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和降本增效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可以为其他陆相砂岩老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碱三元驱油体系 E表面活性剂 中相乳状液 界面张力 乳化行为
原文传递
表面活性剂驱油乳化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
作者 史鹏 罗海斌 +2 位作者 布和巴特尔 林鹏 任德财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2,17,共3页
表面活性剂在乳化、降黏、溶解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其具有双性,使其在稠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开发潜力,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油田开发及试验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能显著地减少稠油的黏度,并能有效地阻止或阻... 表面活性剂在乳化、降黏、溶解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其具有双性,使其在稠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开发潜力,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油田开发及试验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能显著地减少稠油的黏度,并能有效地阻止或阻止其在页岩中的沉淀。但是,从分子层面来看,目前还没有对表面活性剂降黏机理、不同稠油成分、不同的加入方式对降黏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重油组分和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模型进行了建模,选取了适当的力场参数,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以表面活性剂为代表的两性化合物在不同沥青质重油中的乳化作用机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活性剂 驱油乳化行为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