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书法教育中的书体选择问题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一帆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5期57-59,共3页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8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书法练习指导教学用书将使用分别由欧阳中石、曹宝麟等编著的十一套教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人的楷书碑帖是其主要临摹范本。通过对比...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8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书法练习指导教学用书将使用分别由欧阳中石、曹宝麟等编著的十一套教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人的楷书碑帖是其主要临摹范本。通过对比四家书法,从技法上看,柳体更适合小学生学习;从版本上看,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三门记》更有优势;从字数上看,颜真卿《多宝塔碑》占有可供临摹学习的字数上之优势;从字体大小上看,首选范本应该是颜真卿《颜勤礼碑》。综合多个层面,柳体书法更加适合作为小学书法学习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书法教育 书体选择 对比
下载PDF
清代书坛馆阁体现象及中和审美意识的异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明刚 《书法》 2015年第4期41-47,共7页
清代馆阁体是官方正统意识在书法领域的异化表现,几乎所有清代书家均有馆阁功底。馆阁体蕴含着正体化、实用化、功利化、程式化等书学审美倾向。其书学实践重普及,尚皇权,功能与形式均趋异化,一面以精丽秀媚、端雅中正的形式美,标举着... 清代馆阁体是官方正统意识在书法领域的异化表现,几乎所有清代书家均有馆阁功底。馆阁体蕴含着正体化、实用化、功利化、程式化等书学审美倾向。其书学实践重普及,尚皇权,功能与形式均趋异化,一面以精丽秀媚、端雅中正的形式美,标举着清廷崇尚"中和"的官方审美基调,强化着正统思想控制;一面以日趋正体化、程式化的异化书写,妄图抹煞书家个性化的书学创造,扭曲书法艺术发展的正常轨道,实则为官方正统书学意志不断培育着掘墓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阁体 书体选择 审美倾向 中和异化
原文传递
清代碑学转向的革命意识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明刚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7-181,共5页
较之帖学,清代碑学是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的,其革命性突出体现书体选择的集体转向、集体溯源和师法碑版的取法变革,即隶书复兴、追宗篆书、取法碑版三个方面。其碑学创制既重复古、尚质朴、刚健雄强,又重碑版、尚朴拙、金石重光,更重俗... 较之帖学,清代碑学是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的,其革命性突出体现书体选择的集体转向、集体溯源和师法碑版的取法变革,即隶书复兴、追宗篆书、取法碑版三个方面。其碑学创制既重复古、尚质朴、刚健雄强,又重碑版、尚朴拙、金石重光,更重俗化、尚意趣、自由意识;以金石气息、高古朴拙的形式美,标举着他们尚"质"求"朴"的书学追求和革命精神,消解着清廷主导的雅正端庄、中庸合度的政治教化功能,寄寓着书家主体的艺术格调和平民情怀,彰显着清代书学刚健雄强的艺术趣味嬗变和变革图强的群体审美转向,代表着书学革命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体选择 取法变革 书学精神 革命意识
下载PDF
清代馆阁体“中和”审美意识的异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明刚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88-92,共5页
清代馆阁体是官方正统意识在书法领域的异化表现,几乎所有清代书家均有馆阁功底。馆阁体蕴藉着正体化、实用化、功利化、程式化等书学审美倾向。其书学实践重普及,尚皇权,功能与形式均趋异化。一方面以精丽秀媚、端雅中正的形式美,标举... 清代馆阁体是官方正统意识在书法领域的异化表现,几乎所有清代书家均有馆阁功底。馆阁体蕴藉着正体化、实用化、功利化、程式化等书学审美倾向。其书学实践重普及,尚皇权,功能与形式均趋异化。一方面以精丽秀媚、端雅中正的形式美,标举着清廷崇尚"中和"的官方审美基调,强化着正统思想控制;一方面以日趋正体化、程式化的异化书写,抹煞书家个性化的书学创造,扭曲书法艺术发展的正常轨道。这种异化的存在,也使"中和"意识得以成为清代各类书体的审美基调,具有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阁体 书体选择 审美倾向 中和 异化
原文传递
清代碑学转向的革命意识
5
作者 杨明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较之帖学,清代碑学是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的,其革命性突出体现书体选择的集体转向、集体溯源和师法碑版的取法变革,即隶书复兴、追宗篆书、取法碑版三个方面。其碑学创制既重复古,尚质朴,刚健雄强;又重碑版,尚朴拙,金石重光;更重俗化,尚... 较之帖学,清代碑学是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的,其革命性突出体现书体选择的集体转向、集体溯源和师法碑版的取法变革,即隶书复兴、追宗篆书、取法碑版三个方面。其碑学创制既重复古,尚质朴,刚健雄强;又重碑版,尚朴拙,金石重光;更重俗化,尚意趣,自由意识。以金石气息、高古朴拙的形式美,标举着他们尚"质"求"朴"的书学追求和革命精神,消解着清廷主导的雅正端庄、中庸合度的政治教化功能,寄寓着书家主体的艺术格调和平民情怀,彰显着清代书学刚健雄强的艺术趣味嬗变和变革图强的群体审美转向,代表着书学革命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 书体选择 取法变革 书学精神 革命意识
下载PDF
浅析书法学习中技法的科学运用
6
作者 程德亮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第11期118-118,共1页
中国书法对于我们保持个性、开拓思维、维护心灵自由及弘扬民族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选择书体入手,结合实际阐述了书写工具与姿势、笔法、结字、笔力、临摹等方面的知识与技巧,系统地解释了这些问题。
关键词 书体选择 工具与姿势 用笔技法 结字原理 笔力与临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