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聚落空间环境景观整治的规划策略与实践--以安徽省酉华镇金峰村为例
1
作者 韩雪 郑荣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81-185,共5页
以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酉华镇金峰村上雁湖中心村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及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金峰村上雁湖中心村自然、经济条件和建设概况,厘清该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总体规划和包括路网... 以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酉华镇金峰村上雁湖中心村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及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金峰村上雁湖中心村自然、经济条件和建设概况,厘清该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总体规划和包括路网、给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等在内的7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景观小品设计方案,以期为美丽乡村规划提供新的设计灵感,使村庄整体风貌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景观整治 乡村聚落空间 规划策略 实践 文化传承 美丽乡村建设 安徽省青阳县酉华镇金峰村
下载PDF
云南民族聚落的人居环境及空间转型重构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海帆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6期58-65,共8页
应用GIS空间分析,构建云南乡村聚落斑块的空间数据量化模型,梳理乡村聚落的人居环境,分析乡村聚落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面对快速发展变化,对民族聚落的空间转型重构的矛盾与冲突成因进行剖析;面对整体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传统... 应用GIS空间分析,构建云南乡村聚落斑块的空间数据量化模型,梳理乡村聚落的人居环境,分析乡村聚落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面对快速发展变化,对民族聚落的空间转型重构的矛盾与冲突成因进行剖析;面对整体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传统民族聚落空间重构的系统方法。分析认为,快速发展的民族聚落应从发展模式转型,挖掘生态环境和文化地理等传统人居智慧方面,重构民族聚落空间等方面探讨整体系统性重构民族聚落空间的路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地区 乡村聚落空间 空间转型 适应性重构 传统人居环境
下载PDF
基于织补理论的乡村聚落空间风貌提升策略研究——以临淄搭岭村为例
3
作者 岳琪 王蓓蓓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4年第11期70-72,共3页
探索乡村聚落空间风貌的提升策略,缓解其受外在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新旧发展难以融合的现状,促进乡村地域特色的保护与延续。文章以临淄区金山镇搭岭村为研究对象,将织补理论作为聚落空间风貌提升的指导性理论,采用其倡导的传统与现代交融... 探索乡村聚落空间风貌的提升策略,缓解其受外在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新旧发展难以融合的现状,促进乡村地域特色的保护与延续。文章以临淄区金山镇搭岭村为研究对象,将织补理论作为聚落空间风貌提升的指导性理论,采用其倡导的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温和织补手法来解决搭岭村当前存在的问题,旨在搭岭村乡村聚落空间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再发展提供理论策略和实际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补理论 乡村聚落空间 搭岭村 风貌提升 策略研究
原文传递
水网格局下的苏南乡村聚落空间生态适应性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
4
作者 于淼 陆建城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4期68-75,共8页
生态文明视阈下,乡村聚落空间是现代化生态规划实践的重要抓手和优化配置生态资源的基本单元。在气候变化及乡村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和紧迫的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在水网格局的影响下,乡村聚落空间的三种现状布局模式,并从水网耦合度、自然格... 生态文明视阈下,乡村聚落空间是现代化生态规划实践的重要抓手和优化配置生态资源的基本单元。在气候变化及乡村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和紧迫的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在水网格局的影响下,乡村聚落空间的三种现状布局模式,并从水网耦合度、自然格局、功能空间、建筑景观和基础设施五个方面剖析了生态缺失的现状问题。从“内生动力、外部推动、差异化和多尺度引导”等四个角度,探索苏南水网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寻求水网格局下乡村聚落空间生态适应性的目标、原则和要素。凝炼适用于该地区生态环境和现代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聚落空间规划的生态适应性优化路径,包括梳理图底耦合的水-乡格局、建构系统综合的功能空间、建设乡土化的建筑与景观和基础设施的近自然处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格局 乡村聚落空间 生态适应性 机制 优化路径
下载PDF
内蒙古准格尔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的集聚、重组与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立恒 荣丽华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11-315,共5页
在准格尔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的进程中,人口、产业不断集聚,空间形态上表现为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与用地功能的多样化,产业结构与职能结构随之发生转变,五家尧新村和龙口镇是其中的代表。十二连城乡的五家尧新村在充分考虑人口规模、用地现... 在准格尔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的进程中,人口、产业不断集聚,空间形态上表现为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与用地功能的多样化,产业结构与职能结构随之发生转变,五家尧新村和龙口镇是其中的代表。十二连城乡的五家尧新村在充分考虑人口规模、用地现状、用地集约要求、耕作半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前提下,通过对区位、交通、产业结构的分析,实现乡村空间的集聚、重组;而龙口镇在进行聚落空间形态优化方面,通过优化产业职能的分配,形成产业互补,以有效的强化中心之间的联系,使其表现出最好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格尔地区 乡村聚落空间 集聚 重组 优化
下载PDF
新疆哈密市乡村聚落空间要素分析——以梯子泉农场为例
6
作者 牛雅茹 《安徽建筑》 2023年第2期30-32,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新疆哈密市梯子泉农场存在着内部活力衰退、生态环境破坏、交通不便等诸多问题,基于此背景,文章以梯子泉农村聚落空间要素作为切入点,首先...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新疆哈密市梯子泉农场存在着内部活力衰退、生态环境破坏、交通不便等诸多问题,基于此背景,文章以梯子泉农村聚落空间要素作为切入点,首先简析其地理情况,其次从其建筑、耕地、交通等方面分析其发展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深层次探究梯子泉农场未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从而助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子泉农场 乡村聚落空间 空间要素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城市时代乡村聚落空间特征、优化及规划对策——以《金坛市村庄布点规划》为例
7
作者 汪晓春 段威 许珊珊 《江苏城市规划》 2013年第7期26-30,共5页
城市时代城市化进程仍快速推进,乡村地区人口快速向城镇流动,同时存在乡村地区之间人口的相互流动,这种快速复杂的人口流动对乡村聚落空间造成了深远影响。本文以金坛市村庄布点规划为载体,分析城市时代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提出乡村... 城市时代城市化进程仍快速推进,乡村地区人口快速向城镇流动,同时存在乡村地区之间人口的相互流动,这种快速复杂的人口流动对乡村聚落空间造成了深远影响。本文以金坛市村庄布点规划为载体,分析城市时代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提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是乡村人口流动的主要驱动力,并通过多要素评价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对金坛市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潜力进行定量化的空间评价,确定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热点"地区,明确了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的方向。以此研究为基础,提出"从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驱动力出发,以经济空间差异引导人口流动,以人口流动引导空间优化"的村庄布点规划编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空间 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 热点地区
原文传递
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理研究——以苏南为例 被引量:155
8
作者 李红波 张小林 +1 位作者 吴启焰 王亚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1-603,共13页
乡村重构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新内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在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出现阶段性的转变,是乡村转型发展的过程。论文通过建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测度指数和理论框架体系并以苏南... 乡村重构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新内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在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出现阶段性的转变,是乡村转型发展的过程。论文通过建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测度指数和理论框架体系并以苏南地区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受乡村系统内外综合因素共同作用,城镇化、工业化、政府调控、乡村自身的更新改造和空间生产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乡村聚落空间重构,且不同的重构阶段,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和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未来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路径应是基于多重作用力和不同作用模式基础上的、以城乡资源空间重构为导向的综合创新路径,研究有助于丰富乡村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 苏南 乡村地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CiteSpace的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研究综述
9
作者 米丹丹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7期44-46,54,共4页
基于CiteSpace软件以及借助中国知网(CNKI)文献检索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对1994年-2020年602篇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总结和归纳了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研究热点、内容、演进等。研究发现: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研究发文... 基于CiteSpace软件以及借助中国知网(CNKI)文献检索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对1994年-2020年602篇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总结和归纳了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研究热点、内容、演进等。研究发现: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研究发文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根据发文数量变化轨迹,可分为3个阶段:缓慢增长期(1994年-2005年)、波动增长期(2006年-2012年)和快速增长期(2013年-2020年)。在作者与发文机构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研究主要团队初步形成,作者合作主要集中在团队内部,但团队间合作较弱。发文机构较分散,科研能力差异较大,且相关机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乡村聚落和演变等关键词在整个研究领域是核心节点,研究热点为传统村落、土地利用、聚落形态等,空间演变、影响因素、城镇化等方面的研究将是未来研究前沿。乡村聚落的人居环境、空间重构和转型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下载PDF
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衍变的庭院景观途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中建 《设计艺术研究》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庭院景观是指供人居住的整体院落形态,是构成乡村聚落景观的基本单位。不同庭院景观空间单元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的衍变。庭院景观单元在水平维度上的拓展影响了乡村聚落景观的平面形态,在竖向维度上的单元叠加则... 庭院景观是指供人居住的整体院落形态,是构成乡村聚落景观的基本单位。不同庭院景观空间单元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的衍变。庭院景观单元在水平维度上的拓展影响了乡村聚落景观的平面形态,在竖向维度上的单元叠加则影响了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的集约化特征,而使其具有了城市景观的特征。考察庭院景观单元的量变过程,新中国建国后可以分为单元增量阶段、相对减少或逃逸阶段及有限增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 庭院景观空间 衍变 系统
下载PDF
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视角下浙江省里蛟河村聚落水系空间解析
11
作者 贺勇 刘伟琦 浦欣成 《华中建筑》 2022年第9期68-73,共6页
乡村水系空间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承载了人与自然在地共生的生活文化、生态经验与集体记忆,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人类学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对安吉县莫干山山区里蛟河村水系空间原型进行调研归纳,分析... 乡村水系空间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承载了人与自然在地共生的生活文化、生态经验与集体记忆,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人类学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对安吉县莫干山山区里蛟河村水系空间原型进行调研归纳,分析以其为代表的浙北山区村自然水系对村落聚落空间结构的影响,总结当地人民适应村落水系环境的自发性实践模式,并重新认知乡村小型水系遗产中体现的地域性文化特质、民间智慧与实用价值,这笔经验遗产的当代继承对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乡村水系文化遗产 乡村聚落水系空间
下载PDF
基于生活质量导向的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正天 《经贸实践》 2018年第11X期67-67,共1页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乡村聚落空间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实现规模的最优化,乡村聚落空间在未来的发展情况以及怎样的乡村聚...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乡村聚落空间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实现规模的最优化,乡村聚落空间在未来的发展情况以及怎样的乡村聚落空间才能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最大限度的职能等等。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目前已经逐渐的转向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如何以生活质量为导向,最大限度的优化乡村聚落空间就成了研究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导向 乡村聚落空间
下载PDF
人口密度与夜间光数据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图尔荪阿依·如孜 阿里木江·卡斯木 +1 位作者 高鹏文 陈学刚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2,78,共8页
本文以新疆为研究区,结合人口密度和1993-2013年的夜间光数据,开展对研究区近20年乡村聚落扩展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空间增长率指数、扩展强度和平均最近邻分析方法,分析新疆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演变。结果表明:①新疆南部地区乡村聚落空... 本文以新疆为研究区,结合人口密度和1993-2013年的夜间光数据,开展对研究区近20年乡村聚落扩展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空间增长率指数、扩展强度和平均最近邻分析方法,分析新疆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演变。结果表明:①新疆南部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剧烈,北部和东部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较为缓和;②从增长率和扩展强度来看,新疆北部和南部地区乡村聚落平均扩张强度都呈增大趋势,但东部地区乡村聚落扩张强度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③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新疆南部地区的乡村聚落在空间上呈松散分布,而北部和东部地区呈较紧密分布状况。新疆乡村聚落沿着自然资源丰富的绿洲上以集聚分布,而且一直保持递增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口密度 DMSP/OLS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