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80
1
作者 贺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6,共8页
当前中国农村和农民已经发生巨大分化,不再存在一个抽象而统一的乡村,因此,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因地制宜,就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总体而言,当前中国仍然处在快速城镇化的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然不是要对已经得到较好发展... 当前中国农村和农民已经发生巨大分化,不再存在一个抽象而统一的乡村,因此,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因地制宜,就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总体而言,当前中国仍然处在快速城镇化的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然不是要对已经得到较好发展的乡村和具备较好发展资源条件的乡村进行锦上添花式的建设,而是要着力为占中国农村和农民大多数的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农村地区雪中送炭;显然也不是要为具备进城能力的农民提供更多利益,而是要为缺少进城机会与能力的农民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尤其不是及不能是为资本下乡、城市富人下乡提供市场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 城市化 资本下乡 农民分化
下载PDF
乡村建设与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融合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 被引量:158
2
作者 朱成晨 闫广芬 朱德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5,共9页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关键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实推行,乡村振兴的逻辑生长点在于农村职业教育。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当今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愿景与"实然"样态,以教...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关键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实推行,乡村振兴的逻辑生长点在于农村职业教育。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当今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愿景与"实然"样态,以教育精准扶贫为"必然"路向,以"扶志""扶心""扶智""扶资""扶业"为逻辑框架,以形成"以教促智""以智促富"和"以富促教"的良性循环为根本任务,试图构建体现"普职成统整""农科教统筹"等思想的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融合模式。通过"以农为本"的价值观为农村教育寻找"外推"与"内生"共进式精准扶贫的发展道路,遵循让农村学生"升学有基础,务农有技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基本理念,推行"课程、课堂、基地、产业、农校、高校"为一体的"六联动"运行模式,力求体现"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基础教育综合化,职业教育终身化"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与融合式战略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农村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融合模式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谁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前提 被引量:154
3
作者 贺雪峰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76,共6页
在当前国家资源下乡的背景下,全国各地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实际上,当前乡村建设存在四种差异极大的乡村建设:一是为农民在农村生产生活保底的乡村建设;二是由地方政府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是满足城市中产阶级乡愁的乡村建设;四是借... 在当前国家资源下乡的背景下,全国各地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实际上,当前乡村建设存在四种差异极大的乡村建设:一是为农民在农村生产生活保底的乡村建设;二是由地方政府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是满足城市中产阶级乡愁的乡村建设;四是借城市中产阶级乡愁来赚钱的乡村建设。不同类型乡村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其实完全不同。因此,对乡村建设实践进行梳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当前乡村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为一般农业地区农民提供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的保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下乡 乡村建设 基本秩序 三产融合 乡愁 城愁
原文传递
近十年我国乡村治理的观察与反思 被引量:103
4
作者 肖唐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共11页
近年来乡村社会虽已出现乡村面貌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繁荣景象,但也潜藏着某些治理危机。这种乡村繁荣表象下的危机,不仅是治理技术与治理体制的危机,更是乡村生态、文明与文化的危机,呈现出"复合性危机"趋势。这些... 近年来乡村社会虽已出现乡村面貌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繁荣景象,但也潜藏着某些治理危机。这种乡村繁荣表象下的危机,不仅是治理技术与治理体制的危机,更是乡村生态、文明与文化的危机,呈现出"复合性危机"趋势。这些在不同层面所体现的多重危机已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互为因果的循环。这种危机所反映出来的,既有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常见的普遍性问题,更有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特殊性问题,即当下国内所特有的"中国式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乡村治理体制的深入改革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 乡村体制 复合性危机
下载PDF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上) 被引量:94
5
作者 秦晖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4-23,共10页
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既不是被租佃制严重分裂的两极社会,也不是和谐而自治的内聚性小共同体,而是大共同体本位的“伪个人主义”社会。与其他文明的传统社会相比,传统中国的小共同体性更弱,但这非因个性发达、而是因大共同体性亢进所致... 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既不是被租佃制严重分裂的两极社会,也不是和谐而自治的内聚性小共同体,而是大共同体本位的“伪个人主义”社会。与其他文明的传统社会相比,传统中国的小共同体性更弱,但这非因个性发达、而是因大共同体性亢进所致。它与法家或“儒表法里”的传统相连,形成一系列“伪现代化”现象。小共同体本位的西方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起步时曾经过“公民与王权的联盟”之阶段,而中国的现代化则可能要以“公民与小共同体的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共同体本位 大共同体本位 传统中国 中国农民 租佃关系 集体化 村社 农民战争 国家权力 乡村建设
原文传递
乡村旅游开发: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95
6
作者 向富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17,共2页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正因为如此,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可以说,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农村版"实践。然...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正因为如此,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可以说,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农村版"实践。然而,在当前"乡村振兴"必须要将之置于城镇化的现实背景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建设
下载PDF
乡村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86
7
作者 王春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47,204,205,共24页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践中,乡村建设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也是需用力解决的短板、难点和重点。从现代化和现代性理论视角出发,可以在价值、制度和结构、主体性自觉和美好生活追求三个维度上,深入探讨乡村建设推进的实践逻辑。研究表明,小...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践中,乡村建设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也是需用力解决的短板、难点和重点。从现代化和现代性理论视角出发,可以在价值、制度和结构、主体性自觉和美好生活追求三个维度上,深入探讨乡村建设推进的实践逻辑。研究表明,小康价值引领着乡村建设从经济发展逐渐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和治理五个方面推进,融入国家整体性现代化发展进程;推进城乡制度和政策改革与创新,破除区隔城乡的不平等和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城乡一体化和均等化的社会权利和机会体制,是乡村建设实践的核心内涵;而村民主体性自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则成为乡村建设的动力机制和最根本的目标追求。乡村建设在价值引领、制度和政策改革及创新、村民主体性自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复杂关联,只有三者之间达成良性循环,乡村建设才可能取得明显进展和成功。这样的实践逻辑为后续的乡村振兴以及后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可以因循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小康社会 乡村建设 现代化 美好生活
原文传递
论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艺术人类学视角 被引量:84
8
作者 方李莉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8,共12页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有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就有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就充满着生机,并能得到蓬勃发展,包括一些空巢化的乡村,由于艺术家的介入而开始得到改变。这样的现象预示着人类社会正在转型,从对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的追求。而乡村建...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有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就有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就充满着生机,并能得到蓬勃发展,包括一些空巢化的乡村,由于艺术家的介入而开始得到改变。这样的现象预示着人类社会正在转型,从对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的追求。而乡村建设的目标也从"富裕乡村"走向了"美丽乡村"。社会的转型常常会引发启迪人类心灵的文艺复兴,艺术介入社会建构,介入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中国式的文化复兴"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继"中国式文艺复兴"之后的,将有可能是代表人类未来的生态文明的形式。中国的乡村不仅是许多农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还是蕴含着中国文化之根的宝地,也许还是人类社会再次寻找到新的发展模式的、一块包含农业文明智慧的生态之地。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艺术复兴传统的中国"生活式样",修复乡村价值,将"旧文化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推动"乡土中国"走向"生态中国"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 人类学 生态社会 文艺复兴
原文传递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 被引量:81
9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年第7期22-28,共7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全文如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全文如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现就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出如下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 乡村人才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加快推进 决策部署 印发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中“乡村不动”问题的成因与化解 被引量:78
10
作者 刘少杰 周骥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5,共11页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探索网络化时代乡村社会的内生发展道路,是当下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的重要课题。如果将数字乡村建设嵌入历史脉络中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梁...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探索网络化时代乡村社会的内生发展道路,是当下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的重要课题。如果将数字乡村建设嵌入历史脉络中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梁漱溟提出的“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问题正是理解数字乡村建设推进路径的重要切入点。民国乡村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理论反思对当下数字乡村建设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在理性建构与传统承继的辩证统一中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要以典型示范和感性导引为推进路径,发挥“家”作为经营主体的优势与潜力,动员“中坚农民”的主体力量,对弱势群体“数字赋能”,如此才能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数字乡村 内生动力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念与策略 被引量:78
11
作者 王竹 钱振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2期15-19,共5页
乡村人居环境可以解析为秩序与功能两大属性内容。从整体到局部,秩序可细分为格局、肌理、形制、形式,功能可以细分为面域、点域。有机秩序是传统乡村人居环境的核心特征和差异优势。面对乡村有机秩序退化、现代功能滞后的现状,应建立... 乡村人居环境可以解析为秩序与功能两大属性内容。从整体到局部,秩序可细分为格局、肌理、形制、形式,功能可以细分为面域、点域。有机秩序是传统乡村人居环境的核心特征和差异优势。面对乡村有机秩序退化、现代功能滞后的现状,应建立有机秩序修护、现代功能植入的有机更新理念,实行以低度干预、本土融合、原型调适为核心的营建方式,以及"乡村更新共同体"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乡村人居环境 有机更新
下载PDF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被引量:64
12
作者 虞和平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5-110,共16页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就其所设想和实施的具体内容而言,是一种旨在全面改造传统农村的模式探索,其内容包括对农村政治、农业经济和农民素质的现代性改造。当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成效来说,乡村建设运动存在着不少缺陷,更不能成...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就其所设想和实施的具体内容而言,是一种旨在全面改造传统农村的模式探索,其内容包括对农村政治、农业经济和农民素质的现代性改造。当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成效来说,乡村建设运动存在着不少缺陷,更不能成为乡村建设派所期望的解决近代中国问题的根本之路。但是,它改造农村的一些思想认识和具体做法,既把改造农村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又企图寻找一条改造农村的有效途径,在农村政治改造方面力图实行民主自治制度,在农业经济改造方面试图推行具有企业化和市场化性质的股份合作体制,在农民素质改造方面企图培养初具现代文化科技知识的“新农民”,从而显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意义的农村建设模式,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认真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农村改造 乡村自治 合作社 乡村教育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的基本对策 被引量:71
13
作者 仇保兴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21,共13页
党的十七大提出一系列新的概念,比如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解决城市.农村.工业、农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去发展的问题。生态文明与以前的工业文明有什么区别?党中央为什么提出生态文... 党的十七大提出一系列新的概念,比如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解决城市.农村.工业、农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去发展的问题。生态文明与以前的工业文明有什么区别?党中央为什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对乡村建设有什么要求?这些问题都将是学术界和实践者们感兴趣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乡村建设 工业文明 学术界 农业
下载PDF
当代乡村建设中的艺术实践 被引量:72
14
作者 邓小南 渠敬东 +17 位作者 渠岩 王南溟 郑振满 张圣琳 赵世瑜 吴飞 王铭铭 李人庆 周飞舟 王长百 马琳 梁钦东 李华东 毛丹 江湄 张志强 陈进国 任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1-78,共28页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乡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时至今日,中国乡村的危机非但没有缓解,反而随着政治运动以及资本侵蚀,陷入到空壳化、原始化的险境之中,陷入到荒漠与冷漠的生态与世态之中。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即是重新探索城乡建设与...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乡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时至今日,中国乡村的危机非但没有缓解,反而随着政治运动以及资本侵蚀,陷入到空壳化、原始化的险境之中,陷入到荒漠与冷漠的生态与世态之中。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即是重新探索城乡建设与社区营造的各种可能性,以此实现对文明传统的再追索及当下社会的再修复。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于2016年7月28日组织召开"乡村建设及其艺术实践"学术研讨会,基于上述主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艺术实践 传统文化 社会转型 文明系统
下载PDF
乡村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 被引量:69
15
作者 贺雪峰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87-95,共9页
乡村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当前农村问题的根本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在文化方面,农村的破产是文化的破产。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农民收入太低,劳动太重,而是消费不合理,闲暇无意义,是社会关系的失衡,是基本价值的失准,是文化的失调。... 乡村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当前农村问题的根本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在文化方面,农村的破产是文化的破产。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农民收入太低,劳动太重,而是消费不合理,闲暇无意义,是社会关系的失衡,是基本价值的失准,是文化的失调。造成当前农村文化诸弊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根本的方面,是传统的相对封闭的村庄社会向现代的相对开放的社会转变中出现的不适应。直接的方面,则是快速城市化导致农村空心化,从而产生了各种相应的变化。在当前一个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在治标。只有当中国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中华文明已经复兴之时,才有条件进行治本的乡村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文化失调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困境与途径 被引量:67
16
作者 邓坚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的建设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是乡村文化建设中固本培元的根本之路,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目前虽然在理论建构和实践行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囿于传统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的建设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是乡村文化建设中固本培元的根本之路,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目前虽然在理论建构和实践行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囿于传统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模范式"乡贤多,"参与式"乡贤少;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效果不佳;激励机制缺失。面对这种困境,需要通过转变观念、打破传统乡贤界定方法、拓宽新的服务渠道、革新激励机制等方式充分发挥新乡贤群体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新乡贤文化建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新乡贤文化 乡村治理 乡村建设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重要性、梗阻及发展进路 被引量:65
17
作者 文丰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4-141,F0003,共9页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是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增强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内生动力,通过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是促进乡村振...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是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增强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内生动力,通过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要之策,是推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依托。当前,我国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梗阻,主要体现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建设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农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支撑技术缺乏等。为此,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的发展进路中,我们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建设数字化转型;强化乡村建设主体能力,实现个体赋能;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实现有效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乡村数字治理 乡村建设
下载PDF
中国大陆的乡村建设 被引量:53
18
作者 温铁军 《开放时代》 2003年第2期29-38,共10页
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举办的“中国大陆乡村建设”座谈会上,主持人熊景明女士和温铁军、黄平以及其他一些等专家学者,从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对乡村社区建设、农民教育、农民组织与利益代表、专业人士的角色扮演等问题进行... 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举办的“中国大陆乡村建设”座谈会上,主持人熊景明女士和温铁军、黄平以及其他一些等专家学者,从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对乡村社区建设、农民教育、农民组织与利益代表、专业人士的角色扮演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为此,我们摘要刊登这次座谈会的发言记录,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乡村建设 社区建设 农民教育 农民组织 利益代表
原文传递
城镇化与中国乡村振兴:基于乡村建设理论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2
19
作者 涂丽 乐章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8-91,共14页
本文基于乡村建设的理论视角,构建了乡村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4年的数据,实证测算了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并深入分析了城镇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宜居条件在乡村综合发展水... 本文基于乡村建设的理论视角,构建了乡村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4年的数据,实证测算了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并深入分析了城镇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宜居条件在乡村综合发展水平上具有较高权重,是当前乡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乡村发展的东西差异明显。城镇化对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效应为正,其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非农化方面;人口的城镇化迁移会抑制乡村发展水平,抵消部分产业非农化带来的正向促进效应。城镇化主要通过经济促进效应、组织治理效应、公共服务滞后效应和宜居条件改善效应对乡村综合发展产生影响。不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对乡村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影响效应,东部地区的城镇化对当地乡村发展具有促进效应,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则抑制了当地乡村的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镇化 乡村建设 影响效应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被引量:45
20
作者 徐秀丽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80,共12页
民国时期领域广阔、面貌多样、时间持久、影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不仅是农村落后破败的现实促成的,也是知识界对农村重要性自觉体认的产物。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扫盲和文化教育、引进和推广动植物良种、尝试建立农村医疗保健体系... 民国时期领域广阔、面貌多样、时间持久、影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不仅是农村落后破败的现实促成的,也是知识界对农村重要性自觉体认的产物。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扫盲和文化教育、引进和推广动植物良种、尝试建立农村医疗保健体系、移风易俗、倡导合作组织、加强农村自卫等方面。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可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某些参考,更在于其所遗留的丰富精神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乡村建设 晏阳初 梁漱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