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6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承载白山黑水的奋斗传奇——宋铁岩用过的书箱
1
作者 文思 《共产党员》 2024年第10期44-45,共2页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国家一级文物、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曾经用来存放日记、信件和保护秘密文件、进步书籍的木质书箱,箱盖内宋铁岩的笔迹清晰可见。这只褪色泛黄的书箱,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那段...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国家一级文物、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曾经用来存放日记、信件和保护秘密文件、进步书籍的木质书箱,箱盖内宋铁岩的笔迹清晰可见。这只褪色泛黄的书箱,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难忘的记忆,箱内斑驳的字迹仿佛向人们展示着烈士驰骋于白山黑水间的奋斗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一级文物 历史博物馆 ·一八 难忘的记忆 铁岩 东北抗日联军 政治部主任 白山黑水
下载PDF
“院所合并”前后 被引量:4
2
作者 姜舜源 《紫禁城》 1989年第1期42-43,32,共3页
“合并”的提出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统辖北京,北洋政府统治结束。古物陈列所原属内务部,至此为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接管。6月21日,内政部派参事张秀升、高震龙为古物陈列所会办,接收古物陈列所。内政部接收古物陈列所後,由於当时... “合并”的提出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统辖北京,北洋政府统治结束。古物陈列所原属内务部,至此为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接管。6月21日,内政部派参事张秀升、高震龙为古物陈列所会办,接收古物陈列所。内政部接收古物陈列所後,由於当时国家财政拮据,所以削减了该所经费。此後该所事业逐步转入维持,进而进入与故宫博物院的“院所合并”的统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北洋政府 会办 张秀 克敏 宋子文 易培基 国家财政 ·一八 紫禁城宫殿
下载PDF
“铁证”变罪证的前世今生——九一八事变柳条湖爆破地点碑的警示
3
作者 邓烽 《共产党员》 2024年第4期46-47,共2页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院落一隅,横放着一块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石碑。石碑下窄上宽,底部为六棱柱,上接Y字形棱柱,至顶部向外分为三叉,形状酷似炸弹尾翼。这座粗糙坚硬的混凝土石碑,是1938年日军为展示和夸耀其“武力”和“...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院落一隅,横放着一块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石碑。石碑下窄上宽,底部为六棱柱,上接Y字形棱柱,至顶部向外分为三叉,形状酷似炸弹尾翼。这座粗糙坚硬的混凝土石碑,是1938年日军为展示和夸耀其“武力”和“战绩”,在柳条湖爆破地点竖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柳条湖 ·一八 一八事变 前世今生 石碑 六棱柱
下载PDF
东北大学:实干、报国、创新、卓越
4
作者 杨明(摄影) 黄丽红(摄影) 《大学生》 2024年第7期I0001-I0004,共4页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成为第一所抗日流亡大学,在“一二·九”运动中,东北大学师生发挥了先锋队和主力军的...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成为第一所抗日流亡大学,在“一二·九”运动中,东北大学师生发挥了先锋队和主力军的重要作用。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985工程 211工程 东北大学 张学良将军 一所 ·一八 爱国主义
原文传递
论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大连是近代历史上非常典型的城市。它与香港、青岛同为近代少有的殖民地城市和自由港城市。它发展速度快,港口贸易与工业生产规模在沿海城市中名列前茅。关于大连城市经济内部结构及大连与中外城市经济异同比较,笔者已有专文论及。本文... 大连是近代历史上非常典型的城市。它与香港、青岛同为近代少有的殖民地城市和自由港城市。它发展速度快,港口贸易与工业生产规模在沿海城市中名列前茅。关于大连城市经济内部结构及大连与中外城市经济异同比较,笔者已有专文论及。本文愿把大连放在中国近代社会这个大环境下,考察它的地位和作用。 一、大连对东北经济的促进与制约 城市是经济中心,是先进生产力的聚集地。城市规模越大,技术水平及基础设施越先进,专业化程度及劳动生产率越高,则该城市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吸引力辐射越强。大连原不过是蕞尔渔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城市经济 大连港 东北经济 中国资本主义 旅大租借 ·一八 日本 日文版 关东州 东北工业
下载PDF
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举行 郝鹏出席并讲话 李乐成周波出席 王新伟主持
6
《共产党员》 2024年第20期8-9,共2页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凝聚力量,开创未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出席仪式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凝聚力量,开创未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出席仪式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省政协主席周波出席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一八 一八 缅怀先烈 铭记历史 李乐 凝聚力量 仪式
下载PDF
黑土地上的国防情结——辽宁省军地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深化全民国防教育观察
7
作者 关爽 王晓 范奇飞 《中国民兵》 2024年第8期8-10,共3页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上“警世钟”巍然高悬,丹东鸭绿江断桥下桥墩弹痕累累,抚顺雷锋纪念馆里《雷锋日记》熠熠生辉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上“警世钟”巍然高悬,丹东鸭绿江断桥下桥墩弹痕累累,抚顺雷锋纪念馆里《雷锋日记》熠熠生辉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辽宁这片黑土地上留下了诸多革命文物,分布着众多革命遗址遗迹。这些文物和遗址遗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和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八 历史博物馆 全民国防教育 抚顺雷锋纪念馆 雷锋精神 遗址遗迹 革命斗争 抗美援朝
原文传递
水华访谈录 被引量:4
8
作者 舒晓鸣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0,共18页
关键词 《白毛女》 现实主义 生活基础 抗日战争 《讲话》 ·一八 国民党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演员 秧歌剧
下载PDF
京剧《生死恨》唱腔音乐研究
9
作者 关紫诺 《剧影月报》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京剧《生死恨》是由梅兰芳先生等人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创作的一出激励全民族抗战的作品。该剧由齐如山先生根据明代传奇《易鞋记》进行改编,原作品是传统戏曲惯用的大团圆结局,到了《生死恨》便成了悲剧。梅兰芳先生说:“... 京剧《生死恨》是由梅兰芳先生等人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创作的一出激励全民族抗战的作品。该剧由齐如山先生根据明代传奇《易鞋记》进行改编,原作品是传统戏曲惯用的大团圆结局,到了《生死恨》便成了悲剧。梅兰芳先生说:“我们把它改为悲剧,意思是要通过这个戏来说明被敌人俘虏的悲惨遭遇,借此刺激一班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人,所以变更了大团圆的套子,改名《生死恨》。”[1]《生死恨》讲述了北宋时,金人南犯,程鹏举、韩玉娘先后被金将张万户掳作奴隶,随后历经各种悲欢离合,在战乱平息之时仍未能够团圆美满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先生 传统戏曲 齐如山 大团圆结局 ·一八 全民族抗战 醉生梦死 明代传奇
下载PDF
来沈阳去哪儿玩?听听文旅推荐官们的推荐
10
作者 关彤 常晟罡(摄影) 《沈阳文旅》 2024年第10期69-70,共2页
9月13日,2024年沈阳市文旅推荐官技能大赛决赛暨沈阳文旅市集,在沈阳故宫南广场热闹举办。当日,来自沈阳文博场馆、A级旅游景区、文旅企业及旅游协会的十名决赛选手,以竞赛的形式向各界展示来沈阳游玩的好去处。中国锡伯族博物馆、张学... 9月13日,2024年沈阳市文旅推荐官技能大赛决赛暨沈阳文旅市集,在沈阳故宫南广场热闹举办。当日,来自沈阳文博场馆、A级旅游景区、文旅企业及旅游协会的十名决赛选手,以竞赛的形式向各界展示来沈阳游玩的好去处。中国锡伯族博物馆、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沈阳方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清昭陵、沈阳故宫……耳熟能详的景点,在红墙与晴空的辉映中,在从业者的深情推介中,鲜活立体,款款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故宫 历史博物馆 中共满洲省委 ·一八 纪念馆 锡伯族 技能大赛 陈列馆
下载PDF
不灭的记忆 历史的回响——《九一八大合唱》
11
作者 赵恒心 《共产党员》 2024年第2期46-47,共2页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陈的橱窗里静静地躺着一本封皮褪色、卷了毛边的书籍,翻开泛黄的书页,依旧鲜活的思想、依旧动人的旋律跃然纸上,人们仅是翻看歌词,内心就已不再平静……它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九一八大合唱》...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陈的橱窗里静静地躺着一本封皮褪色、卷了毛边的书籍,翻开泛黄的书页,依旧鲜活的思想、依旧动人的旋律跃然纸上,人们仅是翻看歌词,内心就已不再平静……它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九一八大合唱》的歌词和曲谱。这首大合唱用艺术真实地给历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抗战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人民音乐家 艺术真实 ·一八 冼星海 一八 大合唱
下载PDF
一面救亡图存的旗帜——东北竞存中学校校旗背后的故事
12
作者 文思 《共产党员》 2024年第8期44-45,共2页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展览着一件极其普通又非常特殊的革命文物。说它普通,因为它就像其他学校的校旗一样,上面用汉字写着学校的名字——“东北竞存中学校”;说它特殊,因为它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学生在西安创...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展览着一件极其普通又非常特殊的革命文物。说它普通,因为它就像其他学校的校旗一样,上面用汉字写着学校的名字——“东北竞存中学校”;说它特殊,因为它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学生在西安创建学校时使用的校旗,承载着抗战时期流亡西安的东北师生在竞争、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抵抗侵略、救亡图存的近10年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一八 救亡图存 抗战时期 东北 西安
下载PDF
吴正卿:英勇无畏冲锋在前的革命军人
13
作者 王春亮 《人大论坛》 2024年第8期72-73,共2页
1936年2月10日,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年仅24岁的红六军团十七师师长吴正卿,牺牲在贵州打鼓新场敌人的堡下。吴正卿,1912年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一个勤劳清贫之家。1931年秋,突然传来“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消息,18岁的吴正卿,毅然离... 1936年2月10日,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年仅24岁的红六军团十七师师长吴正卿,牺牲在贵州打鼓新场敌人的堡下。吴正卿,1912年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一个勤劳清贫之家。1931年秋,突然传来“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消息,18岁的吴正卿,毅然离开心爱的学校和父母,到山东济宁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当兵,投笔从戎,苦练军事本领,钻研军事知识,立志救国救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正卿 ·一八 红六军团 救国救民 河北省保定市 投笔从戎 山东济宁 革命军人
原文传递
《国联密档037》将于近期与读者见面TRUTH(真相)一段值得被铭记的沈阳往事
14
作者 关彤 《沈阳文旅》 2024年第7期137-139,共3页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众多的历史记忆中,有一组十分珍贵的史料:外面是一个蓝色的布包,里面信封封皮上有红色的棉线绣成的英文“TRUTH”(真相);信封旁,是一叠充满年代感的资料影印件。这份由9位沈阳知识分子冒着生命危险搜...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众多的历史记忆中,有一组十分珍贵的史料:外面是一个蓝色的布包,里面信封封皮上有红色的棉线绣成的英文“TRUTH”(真相);信封旁,是一叠充满年代感的资料影印件。这份由9位沈阳知识分子冒着生命危险搜集、转交至国联调查团的史料,在特殊的时代阴霾下,派上了大用场。1933年2月24日,基于这份史料,国联通过《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并指出日本发动的是侵略中国的行为,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对九一八事变以及对成立伪满洲国做出的正式定性。后来,人们称这几位沈阳人为九人爱国小组,也称“九君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联调查团 历史博物馆 生命危险 ·一八 伪满洲国 沈阳人 TRU 真相
下载PDF
不能被遗忘的历史
15
作者 张卫丹 石任华 石海滨 《少先队小干部(综合版)》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博物馆简介:“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座落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地,“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遗址的东南侧。1931年9月18日的晚上,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42包黄色炸药放置在“南满铁路”轨道上。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柳条湖 日本关东军 ·一八 一八事变 被遗忘
原文传递
论九·一八事变前曾琦的政治思想
16
作者 黄敏 《惠州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61-66,共6页
曾琦是现代中国政坛的知名人物,青年党的首领,其政治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本文着重阐述了他在九·一八事变前的政治思想,并剖析了其形成渊源。
关键词 ·一八 曾琦 政治思想
下载PDF
李辉英和他的抗战文学创作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宗隽 吕宗正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96-100,共5页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深深地怀念为中国抗战文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东北爱国作家李辉英。 吉林省籍香港作家李辉英(1911—1991)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这位左联老战士,三十年代初崛起于文坛,始终把反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深深地怀念为中国抗战文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东北爱国作家李辉英。 吉林省籍香港作家李辉英(1911—1991)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这位左联老战士,三十年代初崛起于文坛,始终把反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旋律。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抗战题材作品写得最早也最多的一位作家。 “九·一八”东北沦陷后,21岁的李辉英,以一个不甘心做亡国奴的爱国青年不可抑制的愤怒和仇恨,投身子抗日文学的创作。 五十多年来,李辉英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抗战烽火中,还是在灯红酒绿的烟花港岛,他都以反映抗日斗争为自己文学创作的母题。他先后出版了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集9部,散文集3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辉英 抗战文学 长篇小说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斗争 《松花江上》 抗战时期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吉林省 ·一八
原文传递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华北移民离乡原因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立君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华北向东北移民历史悠久 ,至“九·一八”事变前达到顶峰 ,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本文运用比较丰富的中、日文资料 ,从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对移民离乡的原因重新进了全方位的考察 ,这对于了解 2 0世... 华北向东北移民历史悠久 ,至“九·一八”事变前达到顶峰 ,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本文运用比较丰富的中、日文资料 ,从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对移民离乡的原因重新进了全方位的考察 ,这对于了解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东北的社会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八" 东北地区 移民离乡原因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后满铁抚顺煤矿扩张情况综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万强 《绥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3-54,共2页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满铁抚顺煤矿也开始了它的扩张活动。通过对周边土地的扩张,以及采用收买、租矿等形式掠夺其他煤矿,使得抚顺煤矿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一八 满铁 抚顺煤矿 扩张 综述
下载PDF
关于十四年东北流亡文学的批评刍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卫威 《绥化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23-28,共6页
一没有“九·一八”这一历史阵痛,就不会降生“十四年东北流亡文学”。它是畸形社会特定时代的产儿,既不同于“沦陷区文学”,也不同于关内“左冀文学”和“抗战文艺”。它一来到这个世界,便染有从“东北现代文学”母体中艰难剥离的... 一没有“九·一八”这一历史阵痛,就不会降生“十四年东北流亡文学”。它是畸形社会特定时代的产儿,既不同于“沦陷区文学”,也不同于关内“左冀文学”和“抗战文艺”。它一来到这个世界,便染有从“东北现代文学”母体中艰难剥离的斑斑血迹,带着稚嫩、陌生的面孔,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富有刺激。开东北流亡文学先声的是在上海读书的只有二十岁的李辉英。他在“愤慨于一夜之间,失去了沈阳、长春两城,以及不旋踵间,又失去了整个东北四省的大片土地和三千万人民被奴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李辉英 八月的乡村 《呼兰河传》 创作思想 《生死场》 这个世界 呼兰河传 上海文坛 ·一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