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版本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郝润华
景雪敏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所
西北师范大学
-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9,共6页
-
文摘
国内版本学研究的高潮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版本学研究趋于理性化,不仅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论著,大体包括版本学理论、思想与版本学发展史研究两个方面。并且由于国家对古籍保护事业的重视,使得古籍书目以及版本图录大量涌现,从而推进了古籍版本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
关键词
九十年代以来
版本学
综述
-
分类号
G256.2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全球化下的西方与中国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郑永年
-
机构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
出处
《经济导刊》
2019年第12期76-81,共6页
-
文摘
"西方"和"中国"这两个原本只是地域性的概念,现在已经成为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对象。近年来,人们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和西方(尤其是美国)所发生的变迁,感性太多、理性过少。赞叹、怀疑、恐惧等情绪充满舆论空间,但缺失了基于理性思考之上的分析。在当今这个时代,理性是稀缺的,而朱云汉是少数理性派。围绕他思考的问题,我也谈一些我的看法。
-
关键词
意识形态化
舆论空间
西方与中国
理性思考
高度政治化
九十年代以来
中国和西方
地域性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论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进城农民形象的人格心理特征
- 3
-
-
作者
潘峰
-
机构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0-101,共2页
-
文摘
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的进城农民形象明显增多,由于他们都是在转型期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由农村走向城里,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这使得他们和以往进城农民形象有了本质区别,同时也使得他们呈现出共有的人格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边际人格,焦虑感,飘泊感、孤独感和自卑感。
-
关键词
九十年代以来
小说
进城农民
人格心理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专栏导言
- 4
-
-
作者
张伯伟
-
机构
南京大学
-
出处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共5页
-
文摘
随着信息和人员交流的日益频密,我们切实体会到“中外文化交流”无时无刻不在身边发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化史研究者也因此而强调指出:“一切文化的历史都是文化借鉴的历史………文化永远不只是拥有的问题……而且是不同文化间的共享、共同经验与相互依赖的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的准则。”(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于是在研究实践中,学者也就强烈呼吁·“文化的碰撞与互相影响……应当成为新文化史的主要对象。”“借鉴和同化的过程不再是边缘的,而是核心所在。”
-
关键词
中外文化交流
新文化史
萨义德
文化借鉴
九十年代以来
相互依赖
《文化与帝国主义》
专栏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方言写作的意义及其限度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庄桂成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135,共4页
-
文摘
近年来,不少优秀的作家在书写家乡的时候,都喜欢用方言进行写作。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金宇澄用上海方言写作的《繁花》就受到了不少读者的追捧。除此之外,莫言、余华、池莉、方方等人,也经常借鉴和使用方言资源。可以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上就开始涌现出一批极具特色的方言小说,方言写作成为文坛一时之热。所谓方言写作,是指在写作中较多的使用了地方方言,即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从词汇、语法、语气、语感等各个方面大量吸纳汉语方言话语资源,从而创造出一些具有独特方言特色的文学作品"。①一般来说,方言写作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狭义的方言写作,即纯粹运用方言进行写作,运用方言进行思维,并且整个的叙事结构中都贯穿着方言的思维。
-
关键词
方言写作
方言小说
九十年代以来
池莉
金宇澄
莫言
余华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故事薪编》研究述评
- 6
-
-
作者
赵光亚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04年第Z1期56-68,共13页
-
文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故事新编》研究无论在学术观点还是研究方法上均取得长足进展。学术观点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对其文体独创性、创作方法、历史地位等方面的把握;研究方法的更新则体现在文本的文化研究和形式研究相继兴起成为研究的主导范式,融二者之长的诗学研究在个别研究者手上趋于成熟,后来居上,实证精神得到更多的重视。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故事新编》文本创造的先锋意义,对其以后研究及其他文本的研究均有鉴示意义。
-
关键词
九十年代以来
《故事新编》
研究
-
分类号
I21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回归生活与守住本真——2017年中国散文创作概观
- 7
-
-
作者
王兆胜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文学年鉴》
2018年第1期112-116,共5页
-
文摘
如将散文放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并与小说等文体进行比较,当下散文有不断边缘化和走低之势。这主要表现在:一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余秋雨“大文化散文”热,一直处于降温状态,至今20年过去了,这种降温不仅没有升温,反而持续下降。二是全民创作散文、喜读散文的气氛有所减弱,不要说小说家、诗人,就是散文家的散文写作热情也在锐减。前些年各种散文选本尤其是年选层出不穷,2017年似乎淡化多了。散文的边缘化明显有所加剧。
-
关键词
文化散文
余秋雨
散文写作
九十年代以来
散文选本
散文创作
边缘化
回归生活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民族形式”论争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
- 8
-
-
作者
黄念然
刘芳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7期48-49,共2页
-
文摘
在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历程中,有四次关于“民族性”问题的集中探讨,即抗战时期的“民族形式”论争、五六十年代关于文学理论遗产继承问题中的“民族化”讨论、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背景下中西文化比较视域中的文艺民族性探讨以及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思潮下的文艺民族性探讨。
-
关键词
“民族形式”论争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西文化比较
九十年代以来
遗产继承
文学理论
八十年代
全球化思潮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南方有嘉木:九十年代以来广东新诗观察
- 9
-
-
作者
杨汤琛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
出处
《网络文学评论》
2020年第2期60-67,共8页
-
基金
2019年广东省社科规划岭南文化项目GD19LN04研究成果
-
文摘
一、九十年代以来广东地方诗歌的生态场地域空间与文学生产的关系向来相互缠绕,并引发了中外诸多探讨,远至南北朝,刘勰作《文心雕龙·物色篇》,即有江山之助的慨叹,"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近人刘师培的《南北文学不同论》专以地理为据来辨别文学之南北;西人丹纳的《艺术哲学》亦将地理环境视为决定艺术特质的三大要素之一,斯达尔夫人则指认欧洲南北的地理差异乃是19世纪欧洲文学的变化动因.
-
关键词
江山之助
《艺术哲学》
九十年代以来
欧洲文学
斯达尔夫人
屈平
艺术特质
丹纳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日通货紧缩的比较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章一华
-
机构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
-
出处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58,共3页
-
文摘
中国与日本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所经历的通货紧缩有诸多的相似点,由于两国对经济过热和通货紧缩的认识态度和治理措施的不同,中日两国的通货紧缩及其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态势。本文拟对两国通货紧缩的异同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
关键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通货紧缩
中国
日本
认识态度
治理措施
经济周期
-
分类号
F821.5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进城农民形象成因探析
- 11
-
-
作者
潘峰
-
机构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
出处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
文摘
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进城农民形象,这一形象的产生并非偶然,是和转型时期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分不开的,也和作者自发的创作动机即对乡土的依恋和批判救赎意识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分析评价这一类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九十年代以来小说
进城农民形象
批判救赎意识
-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的民间诙谐文化成份及其功能
- 12
-
-
作者
周引莉
-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211-216,共6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以来文学中的文化意识研究>(2011FWX019)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三十年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研究>(2011-GH-141)
-
文摘
民间诙谐文化是民间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民间叙事的一种典型代表。它通常以笑话、故事、谚语、俗语、顺口溜、歌谣等形式出现。针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的民间诙谐文化,主要分析其语言的诙谐性。贾平凹、莫言、韩少功、毕飞宇、谭文峰、刘醒龙、刘玉堂、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中,均包含了很多民间诙谐文化。这些民间诙谐文化有些单纯出于娱乐目的,体现了老百姓的审美趣味,增强了作品的娱乐性、可读性和艺术性;有些则含沙射影,带有强烈的讽刺批判色彩;还有些借助知识者叙述的修饰,使民间诙谐具有了雅致的幽默风格。
-
关键词
九十年代以来的小说
贾平凹
莫言
韩少功
民间诙谐文化
-
Keywords
novels since 1990s
Jia Pingwa
Mo Yan
Han Shaogong
folk humor culture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亚裔电影在美的喜与忧
- 13
-
-
作者
伍木
-
出处
《大众电影》
1994年第12期29-29,共1页
-
文摘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有十几位亚洲和美籍亚裔导演,特别是中国和美籍中国导演不断在北美地区尤其是在美国推出了在剧情、
-
关键词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有十几位亚洲和美籍亚裔导演
特别是中国和美籍中国导演不断在北美地区尤其是在美国推出了在剧情、演员、表演技巧和服装设计方面
均深受美国观众欢迎的影片.其中的代表作有:喜剐片《喜宴》、武打片《终级标靶》、历史片《霸王别姬》和家窿伦理片《喜福会》.以1993年为例
在美国上映的外语片中
《霸王别姬》和《秋菊打官司》最受人喜欢
以纽约曼哈顿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