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ZSM-5沸石上酯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怀彬 高峰 +1 位作者 钟普查 李赫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4期347-350,共4页
以醋酸和乙醇的酯化为典型反应,讨论了一系列HNaZSM-5沸石的阳离子交换度对酯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与不同交换度的HNaZSM-5沸石的TPD酸性测定结果进行了关联。考察了不同温度焙烧的HZSM-5对酯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与不同温度焙烧... 以醋酸和乙醇的酯化为典型反应,讨论了一系列HNaZSM-5沸石的阳离子交换度对酯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与不同交换度的HNaZSM-5沸石的TPD酸性测定结果进行了关联。考察了不同温度焙烧的HZSM-5对酯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与不同温度焙烧的HZSM-5沸石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酯化反应既可以在B酸中心上进行,亦可以在L酸中心上进行;而乙醇分子间脱水主要是在B酸中心上进行。有机胺中毒实验的结果证明,酯化反应主要是在HZSM-5沸石的内表面上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反应 活性和选择性 红外光谱 阳离子交换 乙醇分子 TPD 胺中毒 酸性测定
下载PDF
Au_n(n=2-9)团簇与乙醇分子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于永江 王华阳 +1 位作者 杨传路 陈建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08-814,共7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un(n=2-9)团簇吸附一个乙醇分子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Aun(n=2-9)团簇的最稳定构型为二维平面结构,Au6团簇最稳定;吸附过程是通过金团簇上一个特定的金原子与乙醇分子中氧原子相互作用完成,形成了20种...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un(n=2-9)团簇吸附一个乙醇分子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Aun(n=2-9)团簇的最稳定构型为二维平面结构,Au6团簇最稳定;吸附过程是通过金团簇上一个特定的金原子与乙醇分子中氧原子相互作用完成,形成了20种稳定构型;金原子的配位数对吸附作用影响明显;作为吸附主体的金团簇和被吸附的乙醇分子在吸附前后构型无明显变化,它们之间为弱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团簇 乙醇分子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用激光拉曼光谱研究乙醇-水混合物中的分子间作用(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斌 陈坤峰 王恒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68-73,共6页
为研究乙醇-水混合物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形,通过实验测得了不同体积配比的乙醇-水混合物的拉曼光谱。发现位于2800~3050cm-1波数区间的CH伸缩振动频率随乙醇中加入水量的增加整体呈现蓝移趋势,而位于1048cm-1附近的CO伸缩振动频率的... 为研究乙醇-水混合物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形,通过实验测得了不同体积配比的乙醇-水混合物的拉曼光谱。发现位于2800~3050cm-1波数区间的CH伸缩振动频率随乙醇中加入水量的增加整体呈现蓝移趋势,而位于1048cm-1附近的CO伸缩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却与此相反。分析了频移产生的原因,并据此得到了不同体积配比的混合物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情形和所形成的团簇结构形态。结果表明,水分子加入到纯乙醇中后会与乙醇分子自缔合团簇通过氢键缔合形成水合团簇,随着混合物中水含量的增加,水合团簇的尺寸和数量都相应增加,此过程在水含量为40%时达到饱和;水含量的继续增加会破坏水合团簇结构,使乙醇链解体,水分子包围在乙醇分子周围形成了疏水水合团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缩振动 频移 氢键 乙醇分子 分子
下载PDF
用热脱附方法测定氧气、乙醇在Porapak样品上的脱附级数和脱附活化能 被引量:1
4
作者 蒋维栋 庄承群 +1 位作者 王迅 蔡显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6期543-545,共3页
本文采用热脱附(TDS)的实验方法,以多孔性Porapak微球为样品,测定了氧气、乙醇分子在Porapak Q、N两种样品上的脱附级数n和脱附活化能Ed,并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的吸附热作了比较。得出Ed≥ΔH令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脱附活化能 吸附热 热脱附 乙醇分子 级数 多孔性 TDS 气相色谱法测定
下载PDF
Au_n(n=2,3,4)团簇与乙醇分子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永江 杨传路 +1 位作者 安义鹏 王华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1-217,共7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un(n=2,3,4)团簇与乙醇分子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un(n=2,3,4)团簇分别能够吸附1到n个乙醇分子,生成Aun-(C2H6O)1-n配合物;Au4团簇吸附乙醇分子有多种构型,通过分析吸附能和Mulliken电荷分布,确定了4个乙醇...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un(n=2,3,4)团簇与乙醇分子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un(n=2,3,4)团簇分别能够吸附1到n个乙醇分子,生成Aun-(C2H6O)1-n配合物;Au4团簇吸附乙醇分子有多种构型,通过分析吸附能和Mulliken电荷分布,确定了4个乙醇分子的吸附顺序及相应的稳定构型;Aun(n=3,4)团簇在吸附最后一个乙醇分子时改变了前面Au—O成键的作用模式,而是选择Au—H成键;作为吸附主体的金团簇和被吸附的乙醇分子在吸附前后构型变化都很少,它们之间的吸附作用为弱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团簇 乙醇分子 密度泛函理论
原文传递
具有思考价值的化学问题的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勇 《山东教育》 2005年第1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高中 化学教学 课程改革 乙醇分子结构” 教学实录 认知结构 最近发展区
下载PDF
LB膜与AFM技术研究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结构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小乐 孙润广 张静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8-356,共9页
用LB膜技术对磷脂酰乙醇胺(PE)单分子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溶液浓度、亚相温度、pH值以及胆固醇含量等因素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成膜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为0.32mg/mL,加入量在100~500μL范围内,随着加入... 用LB膜技术对磷脂酰乙醇胺(PE)单分子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溶液浓度、亚相温度、pH值以及胆固醇含量等因素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成膜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为0.32mg/mL,加入量在100~500μL范围内,随着加入量的增多,磷脂分子越易形成致密的单分子层;温度升高对单分子膜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在39.1℃时,亚相的pH值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弱酸条件下,PE分子排列更有序;胆固醇的加入降低了PE分子膜的流动性,对单分子膜有显著的稳固作用。用Y型LB提膜法将单分子膜转移到新解离的云母表面,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其进行了分子结构的观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膜压低于1mN/m时,液面上磷脂分子的烃链自由弯曲运动,取向性呈无序随机排列。但在大于1mN/m时,PE分子较易形成有序分子膜,膜压为33mN/m,形成高质量的LB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 Langmlir-Blidgett膜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
下载PDF
乙醇-水分子团簇C_2H_5OH(H_2O)_n(n=1-9)稳定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韩光占 张超 +1 位作者 高吉刚 钱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61-1371,共11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B3LYP/6-311++G(2d,2p)//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乙醇-水分子团簇(C2H5OH(H2O)n(n=1-9))的各种性质进行研究,如:优化的几何构型、结构参数、氢键、结合能、平均氢键强度、自然键轨道(NBO)电荷分...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B3LYP/6-311++G(2d,2p)//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乙醇-水分子团簇(C2H5OH(H2O)n(n=1-9))的各种性质进行研究,如:优化的几何构型、结构参数、氢键、结合能、平均氢键强度、自然键轨道(NBO)电荷分布、团簇的生长规律等.结果表明,从二维(2-D)环状结构到三维(3-D)笼状结构的过渡出现在n=5的乙醇-水分子团簇中.此外,利用团簇结合能的二阶差分、形成能、能隙等性质,发现在n=6时乙醇-水分子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稳定性较好,可能为幻数结构.最后,为了进一步探讨氢键本质,将C2H5OH(H2O)n(n=2-9)最低能量结构的各种性质与纯水分子团簇(H2O)n(n=3-10)比较,结果表明前者与后者中的水分子之间氢键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乙醇-水分子团簇 氢键 幻数
下载PDF
不同松花粉提取物对环磷酰胺诱导大鼠卵巢损伤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刘其耸 陈阳 +6 位作者 杨长军 何毓婕 陈秋铭 何志勇 王召君 陈洁 曾茂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2,共8页
通过制备松花粉水提物、水提大分子化合物(>5 kDa)、乙醇提物和乙醇提小分子化合物(<5 kDa),测定各组提取物中的总糖、粗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考察其对摄入环磷酰胺SD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模型组,松花粉乙醇... 通过制备松花粉水提物、水提大分子化合物(>5 kDa)、乙醇提物和乙醇提小分子化合物(<5 kDa),测定各组提取物中的总糖、粗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考察其对摄入环磷酰胺SD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模型组,松花粉乙醇提物及乙醇提小分子化合物组有效提升了卵巢指数、成熟卵泡数量、卵巢抗氧化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提升了16.03%、25.81%,138.42%、237.09%,104.31%、109.90%和91.62%、120.63%)和抗细胞凋亡蛋白表达,抑制闭锁卵泡和卵巢脂质氧化(丙二醛分别降低了53.42%和48.43%)等,效果优于松花粉水提物及水提大分子化合物组,但松花粉水提物及水提大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降低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保护卵巢。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明松花粉的卵巢保护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开发基于松花粉提取物的新产品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粉 水提物 乙醇提物 水提大分子化合物 乙醇提小分子化合物 卵巢损伤
下载PDF
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后疼痛及角膜刺激症状的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长霞 陶祥臣 朱伟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表层角膜屈光手术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疼痛以及角膜刺激症状的差异。方法选取行表层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600例(1 20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组、乙醇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 目的探讨表层角膜屈光手术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疼痛以及角膜刺激症状的差异。方法选取行表层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600例(1 20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组、乙醇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组和微型上皮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组,比较三组之间的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结果术后第1天,PRK组与LASEK组疼痛指数及角膜刺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i-LASIK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第3天,PRK组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EK组与Epi-LASIK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三组之间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后疼痛是导致患者术后不适的主要因素。手术方式不同,患者术后的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乙醇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微型上皮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原文传递
乙醇水溶液荧光发射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莹 刘诚 +3 位作者 倪晓武 骆晓森 陆建 沈中华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80-1584,共5页
针对乙醇水溶液荧光发射的四个特征参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该溶液发射荧光光子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参量。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表明乙醇水溶液中含有三个结构不同的发光物质,其发射峰分别位于290 nm,305 nm和330 nm处,与其相对应的最佳吸收峰... 针对乙醇水溶液荧光发射的四个特征参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该溶液发射荧光光子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参量。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表明乙醇水溶液中含有三个结构不同的发光物质,其发射峰分别位于290 nm,305 nm和330 nm处,与其相对应的最佳吸收峰为265 nm,280 nm和236 nm。荧光强度随溶液中乙醇与水体积混合比的变化规律也证实了三种不同发光结构的存在。在荧光光谱峰值波长处分别监测其荧光强度随时间的衰变过程,将获得的荧光衰减动力学曲线采用指数方法拟合并进行解卷积处理,测试的荧光寿命分别对应8 ns,12 ns,25 ns。结合乙醇水溶液荧光发射的四个特征参量可以看出:乙醇分子和水分子发生团簇作用形成了三个新的分子结构从而可发射具有不同能量的荧光光子。该研究结果能为乙醇水分子的团簇结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频域和时域 荧光寿命 乙醇-水分子
原文传递
温度、pH值对金属离子与磷脂酰乙醇胺相互作用成膜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曼 刘志存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12期46-49,共4页
为了探索温度与pH值变化对金属离子与磷脂酰乙醇胺(PE)相互作用后所成的单分子膜的影响,利用LB膜技术,通过改变亚相温度、pH值来研究在亚相中加入金属离子后的成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5.0℃附近、pH值在6.8附近所成的膜较稳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 温度 PH值
下载PDF
基于苯乙醇苷类天然分子探针的抗脑缺血新靶点发现
13
作者 曾克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5-695,共1页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严重缺乏有效的药物靶点。肉苁蓉是我国著名的补益中药,被称为“沙漠人参”。研究发现,肉苁蓉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其中苯乙醇苷是其主要药效成分。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利用代表性的...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严重缺乏有效的药物靶点。肉苁蓉是我国著名的补益中药,被称为“沙漠人参”。研究发现,肉苁蓉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其中苯乙醇苷是其主要药效成分。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利用代表性的苯乙醇苷类成分——松果菊苷(ECH)作为活性分子探针,从神经细胞中“钩钓”其直接作用靶点,并揭示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药理机制。方法以ECH作为分子探针,利用键合有ECH的固相载体从神经细胞裂解液中捕获其直接作用靶点并进行高分辨质谱鉴定,同时结合化学生物学及分子药理学方法探究其调控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分子信号通路。结果揭示了ECH的作用靶点为酪氨酸激酶α′催化亚基(CK2α′),且CK2α′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融合,发挥抗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此外,在CK2α′WT和CK2α′+/-小鼠MCAO模型上也证实了ECH通过靶点CK2α′发挥改善脑缺血的作用。结论揭示了ECH的直接作用靶点为CK2α′,同时也提示CK2α′是一个基于天然活性分子探针发现的新颖的脑缺血治疗靶点,为今后缺血性脑卒中先导药物的发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治疗靶点 乙醇苷类分子 活性分子探针 靶点钩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