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糖蛋白成分对大鼠中性白细胞血小板活化因子生成及细胞内钙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文杰 周龙恩 +2 位作者 白金叶 程桂芳 朱秀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33-736,共4页
目的 :观察麝香 1对大鼠中性白细胞血小板活化因子生成及细胞内钙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温孵系统 ,以同位素参入法测定PAF生成和乙酰转移酶活性 ,以Fura 2标记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结果 :麝香 1在 1~ 10 0 μg·ml-... 目的 :观察麝香 1对大鼠中性白细胞血小板活化因子生成及细胞内钙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温孵系统 ,以同位素参入法测定PAF生成和乙酰转移酶活性 ,以Fura 2标记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结果 :麝香 1在 1~ 10 0 μg·ml-1浓度下可明显抑制中性白细胞PAF生成、乙酰转移酶活性和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升高。结论 :麝香 1对中性白细胞PAF生成、乙酰转移酶活性和胞内钙水平的抑制可能涉及其部分抗炎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中性白细胞 血小板活化因子 乙酰转移酶
下载PDF
左卡尼汀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宏明 刘青 房志仲 《天津药学》 2014年第4期58-63,共6页
左卡尼汀(L-carnitine,LC),又称肉碱或肉毒碱和维生素BT,因肉碱可以通过自身体内合成满足生理代谢的需要,因此,其只是一种维生素的类似物质,临床上称其为卡尼汀.肉碱的化学结构类似于胆碱,与氨基酸相近,但又不同于氨基酸,不用于蛋白... 左卡尼汀(L-carnitine,LC),又称肉碱或肉毒碱和维生素BT,因肉碱可以通过自身体内合成满足生理代谢的需要,因此,其只是一种维生素的类似物质,临床上称其为卡尼汀.肉碱的化学结构类似于胆碱,与氨基酸相近,但又不同于氨基酸,不用于蛋白质的合成.卡尼汀有L型、D型和DL型3种光学旋光体中,只有左旋的卡尼汀具有生理活性,而右旋-肉碱和外消旋化-肉碱则会竞争性地抑制肉碱乙酰转移酶(CAT)和肉碱脂肪酰转移酶(PTC)的活性,阻碍细胞的脂肪代谢过程,因此国内外只允许左旋肉碱在食品、功能性保健食品及药品中使用[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临床应用 功能性保健食品 左旋肉碱 维生素BT 乙酰转移酶 药理 体内合成
下载PDF
抗生素的细菌耐药性:酶降解和修饰 被引量:8
3
作者 崔浩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6年第1期34-36,41,共4页
抗生素耐药性通过三种机制而起作用:阻止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从细胞中排出抗生素;对抗生素的直接破坏和修饰。本文主要讨论抗生素的直接破坏和修饰而失活,这包括:水解、基团转移和氧化还原机制。而水解对于临床非常重要,特别是β-内酰... 抗生素耐药性通过三种机制而起作用:阻止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从细胞中排出抗生素;对抗生素的直接破坏和修饰。本文主要讨论抗生素的直接破坏和修饰而失活,这包括:水解、基团转移和氧化还原机制。而水解对于临床非常重要,特别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以后。而基团转移有多种途径,包括乙酰基转移修饰、磷酸化、糖基化、核苷酸化、核糖基化和巯基转移。酶对抗生素修饰的唯一特点是,这些机制单独起作用降低了药物在局部环境中的浓度,因而,药物研发者和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是针对这种机制找到抗感染治疗的新方法。本文将概括目前有关抗生素耐药性的一些研究成果,并讨论耐药性酶的分子机制、三维结构及进化,从而克服抗生素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耐药性 水解 乙酰转移酶 核苷酸转移酶 核糖转移酶
下载PDF
植物细胞壁多糖乙酰化修饰与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兰军 张保才 周奕华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72-1278,共7页
乙酰化修饰是植物细胞壁多糖最为普遍的修饰形式,调控细胞壁理化性质及多聚物间相互交联,并影响细胞壁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糖的乙酰化修饰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和动态变化,表明细胞壁多糖乙酰化修饰受到了严格的调控。近年来... 乙酰化修饰是植物细胞壁多糖最为普遍的修饰形式,调控细胞壁理化性质及多聚物间相互交联,并影响细胞壁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糖的乙酰化修饰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和动态变化,表明细胞壁多糖乙酰化修饰受到了严格的调控。近年来随着多种类型的乙酰转移酶和乙酰酯酶的发现,揭示了多糖乙酰化修饰调控机制的复杂性。这些关键酶的功能鉴定也为探究多糖乙酰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乙酰化修饰变异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并调控植物的抗逆反应。此外,乙酰化修饰的改变还可影响植物纤维生物质的利用价值,一些关键酶因而有望成为改良农艺性状和提高纤维生物质利用价值的靶标。围绕上述方面,本文总结了该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并对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壁 多糖 乙酰化修饰 乙酰转移酶 乙酰
原文传递
Blocking of 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V induces cellular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n human hepatocarcinoma 7721 cells 被引量:7
5
作者 Huan Fang Wei Huang +6 位作者 Ying Ying Xu Zong Hou Shen Chao Qun Wu Shou Yi Qiao Yan Xu Long Yu Hui Li Chen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2-92,共11页
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V (GnT-V) is an important tumorigenesis and metastasis-associated enzyme. To study its biofunction, the GnT-V stably suppressed cell line (GnT-V-AS/7721) was constructed from 7721 h... 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V (GnT-V) is an important tumorigenesis and metastasis-associated enzyme. To study its biofunction, the GnT-V stably suppressed cell line (GnT-V-AS/7721) was constructed from 7721 hepatocarcinoma cells in previous study. In this study, cDNA array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GnT-V-AS/7721 and parental 7721 cells.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GnT-V-AS/7721 showed a characteristic expression pattern consistent with the ER stres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ER stress was explored in GnT-V-AS/7721 by the analysis on key molecules in both two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 pathways. For ATF6 and Irel/XBP-1 pathway, it was evidenced by the up-regulation of BIP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spliced form ofXBP-1. As for PERK/eIF2α pathway, the activation of ER eIF2α kinase PERK was observed. To confirm the results from GriT-V-AS/7721 cells, the key molecules in the UPR were examined again in 7721 cells interfered with the GnT-V by the specific RNAi treatment. The results were similar with those from GnT-V-AS/7721, indicating that blocking of GnT-V can specifically activate ER stress in 7721 cells. Rate of 3H-Man incorporation corrected with rate of 3H-Leu incorporation in GnT-V-AS/7721 was down-regulated grea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hich demonstrated the deficient function of the enzyme synthesizing N-glycans after GnT-V blocking. Moreover, the faster migrating form of chaperone GRP94 associated with the underglycosylation, and the extensively changed N-glycans structures of intracellular glycoproteins were also detected in GnT-V-AS/7721. These results supported the mechanism that blocking of GnT-V expression impaired functions of chaperones and N-glycan-synthesizing enzymes, which caused UPR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V ER stress GLYCOPROTEIN cDNA array RNAi BIP XBP-1 PERK GRP94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及脱乙酰基酶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姜绮霞 袁洪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及脱乙酰基酶(HDAC)调节组蛋白和转录因子的乙酰化水平,从而在控制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从HAT和HDAC的量、酶活性以及利用度的调节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HAT和HDAC调控的分子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及脱乙酰基酶(HDAC)调节组蛋白和转录因子的乙酰化水平,从而在控制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从HAT和HDAC的量、酶活性以及利用度的调节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HAT和HDAC调控的分子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新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转移酶 乙酰 乙酰 组蛋白
下载PDF
体外循环致大鼠肺损伤与乙酰转移酶p300的关系
7
作者 曾祥丽 罗俊丽 +2 位作者 陈松 周雯静 张红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CPB)致大鼠肺损伤与乙酰转移酶p300(p300)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12~16周龄,体质量35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CPB组和CPB+左肺缺血再灌注组(CPB+IR组)。CPB+IR组在CPB过...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CPB)致大鼠肺损伤与乙酰转移酶p300(p300)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12~16周龄,体质量35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CPB组和CPB+左肺缺血再灌注组(CPB+IR组)。CPB+IR组在CPB过程中采用夹闭左肺门45 min后开放的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 min后停止CPB,继续机械通气1.5 h后结束实验。分别于CPB前、开放肺门后10 min和实验结束即刻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实验结束即刻收集大鼠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左肺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BALF IL-6、TNF-α、总蛋白和肺组织IL-17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p300、磷酸化p300(p-p300)和乙酰化组蛋白H3(AC-H3)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肺组织p-p300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行病理损伤评分。结果与S组比较,CPB组和CPB+IR组开放肺门后10 min和实验结束即刻OI降低,RI升高,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BALF IL-6、TNF-α、总蛋白和肺组织IL-17水平升高,p300、p-p300和AC-H3表达上调(P<0.05);与CPB组比较,CPB+IR组开放肺门后10 min和实验结束即刻OI降低,RI升高,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BALF IL-6、TNF-α、总蛋白和肺组织IL-17水平升高,肺组织p300、p-p300和AC-H3表达上调(P<0.05)。结论CPB致大鼠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肺组织p300表达上调和活性增强,炎症因子释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急性肺损伤 乙酰转移酶
原文传递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防治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春梅 濮琦琳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期86-87,共2页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不但是处理体内正常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同时还是所有药物代谢和转化(即解毒)的器官。临床所用的绝大多数药物大多经肝脏代谢.尤其是口服的非极性药物,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肝脏后,在某些酶类如单氢氧化...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不但是处理体内正常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同时还是所有药物代谢和转化(即解毒)的器官。临床所用的绝大多数药物大多经肝脏代谢.尤其是口服的非极性药物,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肝脏后,在某些酶类如单氢氧化酶、水解酶、乙酰转移酶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药物转变为极性强的水溶性化合物,然后随胆外或尿液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 临床防治 肝脏代谢 代谢产物 消化道吸收 乙酰转移酶 脂溶性药物 药物代谢
下载PDF
GNAT类乙酰转移酶调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生长和致病力
9
作者 陈雨 程雨果 +1 位作者 蔡静 陶均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为探究GNAT乙酰转移酶在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Xoc)中的功能,本研究首先对GNAT家族蛋白进行了结构域分析,随后构建了GNAT编码基因的单突及多突突变体,并比较了野生型菌株和这些突变菌株间的生长速... 为探究GNAT乙酰转移酶在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Xoc)中的功能,本研究首先对GNAT家族蛋白进行了结构域分析,随后构建了GNAT编码基因的单突及多突突变体,并比较了野生型菌株和这些突变菌株间的生长速度、胞外酶活性和致病力的差异。结果发现:在营养缺乏条件下,除xoc_1598突变体和敲除全部GNAT类乙酰转移酶基因的6突突变体外,其他所有突变体的生长都弱于野生型,说明此类乙酰转移酶调控Xoc的生长。此外,所有GNAT类乙酰转移酶突变都导致Xoc致病力下降。同时还发现此类乙酰转移酶对运动性、胞外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也有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乙酰化修饰是Xoc生长和致病力的重要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黄单胞菌 乙酰转移酶 胞外 致病性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乙酰转移酶fadA3对宿主蛋白乙酰化修饰及其体内存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玉衡 张蓝月 +9 位作者 董静 史雨婷 贾红彦 李自慧 邢爱英 杜博平 孙琦 潘丽萍 朱传智 张宗德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91-400,共10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乙酰转移酶fadA3对宿主蛋白乙酰化修饰、基因表达和MTB在体内存活的影响。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选取MTB标准株(H37R...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乙酰转移酶fadA3对宿主蛋白乙酰化修饰、基因表达和MTB在体内存活的影响。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选取MTB标准株(H37Rv),利用CRISPR-cas系统辅助的非同源性末端接合技术(CRISPR-NHEJ)构建H37Rv-fadA3基因敲除株(ΔfadA3),利用微孔板法分别检测H37Rv和ΔfadA3在7H9液体培养基中的吸光度值(A值)和细菌活性,绘制生长曲线图和最低抑菌浓度表。运用免疫印迹和转录组学测序分析H37Rv和ΔfadA3感染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系THP-1分化得到)后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变化及基因表达的差异情况;采用菌落计数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分析H37Rv和ΔfadA3在C57BL/6J小鼠肺组织和巨噬细胞中的存活及病理变化。结果:fadA3经敲除1116 bp片段后成功获得ΔfadA3敲除株。H37Rv和ΔfadA3在培养第3、6、9和12天的A 600值(分别为0.245±0.005和0.232±0.013、0.403±0.122和0.385±0.009、0.444±0.010和0.442±0.005、0.675±0.027和0.662±0.0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23、2.351、0.178、0.848,P值均>0.05);二者对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PA-824、利奈唑胺、氯法齐明、利福平、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等一线/二线抗结核药物的90%最低抑菌浓度相同(分别为0.006、2.000、0.313、0.156、0.250、0.625、1.250、0.003、0.125、0.320μg/ml)。H37Rv感染巨噬细胞中全蛋白乙酰化修饰灰度值(243.100±7.125)与未感染组(204.800±9.348)和ΔfadA3感染组(154.500±14.89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4,P=0.013;t=9.350,P=0.003)。与H37Rv相比,ΔfadA3感染上调的差异基因有94个,下调有7个。同时,在巨噬细胞模型(72 h)和小鼠肺组织中(28 d),H37Rv感染后的菌落形成单位计数[分别为(41.000±4.583)×10^(4)和log 10(5.531±0.203)]与ΔfadA3感染[(18.670±1.155)×10^(4)和log 10(4.541±0.276)]的差异均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乙酰转移酶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乙酰化作用 基因表达 细胞存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乙酰转移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蓝月 朱传智 +1 位作者 潘丽萍 张宗德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1-1146,共6页
结核分枝杆菌(MTB)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在毒力、耐药、调控代谢以及宿主抗结核免疫应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MTB乙酰转移酶不仅能够乙酰化修饰MTB自身蛋白质,而且能够调控宿主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进而影响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深入阐明MT... 结核分枝杆菌(MTB)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在毒力、耐药、调控代谢以及宿主抗结核免疫应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MTB乙酰转移酶不仅能够乙酰化修饰MTB自身蛋白质,而且能够调控宿主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进而影响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深入阐明MTB乙酰转移酶及其靶向调控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将有助于揭示MTB的致病机制和耐药机制,进而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本文将系统性综述MTB乙酰转移酶相关功能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其介导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进而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和阐明耐药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化修饰 乙酰转移酶 系统性综述 结核分枝杆菌 抗结核药物 靶向调控 耐药机制 结核病
原文传递
顶头孢霉乙酰转移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丹 袁宁 +3 位作者 胡又佳 朱春宝 赵文杰 朱宝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5-399,共5页
头孢菌素C是工业上制备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重要原料。头孢菌素C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步是将脱乙酰头孢菌素C在乙酰转移酶的作用下形成头孢菌素C,编码催化这一步骤的乙酰转移酶的基因是cefG。由于cefG在染色体上具有内含子,通过... 头孢菌素C是工业上制备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重要原料。头孢菌素C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步是将脱乙酰头孢菌素C在乙酰转移酶的作用下形成头孢菌素C,编码催化这一步骤的乙酰转移酶的基因是cefG。由于cefG在染色体上具有内含子,通过RT-PCR的方法从头孢菌素产生菌顶头孢霉总RNA中获得了约1.1kb的cefG基因,将cefG基因克隆到大肠埃希菌质粒pET28a进行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有明显的条带,体外活性测试表明表达产物能将脱乙酰头孢菌素C转化成头孢菌素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头孢霉 乙酰转移酶 分子克隆 重组表达 活性分析
下载PDF
Naa10基因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祖坤 邱有玉 +1 位作者 白松 杨红菊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6-80,共5页
N-末端α位乙酰基转移酶基因10(Naa10)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其编码的Naa10p是NatA复合物的催化亚基。Naa10p修饰新生蛋白质N末α位氨基酸残基乙酰化,进而通过介导mTOR、Ca^(2+)/MLCK、DNMT1、PGK1、PIX-蛋白等信号通路调控蛋白降... N-末端α位乙酰基转移酶基因10(Naa10)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其编码的Naa10p是NatA复合物的催化亚基。Naa10p修饰新生蛋白质N末α位氨基酸残基乙酰化,进而通过介导mTOR、Ca^(2+)/MLCK、DNMT1、PGK1、PIX-蛋白等信号通路调控蛋白降解、细胞凋亡、增殖、迁移、浸润、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根据乙酰化底物的不同,Naa10p还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双重作用。研究发现Naa10p在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组织中过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因肿瘤差异其预后意义不同。因此,Naa10可作为部分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α位乙酰转移酶基因10 乙酰转移酶 肿瘤
下载PDF
西瓜食酸菌Ⅲ型分泌效应物基因aop2功能分析
14
作者 陈宝强 李莹莹 +5 位作者 马博雅 肉扎古丽·马利克 优丽图孜·乃比 宋金迪 刘君 王希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6-297,共12页
Ⅲ型分泌效应物(type Ⅲ secreted effectors, T3SEs)是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BFB)的病原菌——西瓜食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分泌的关键致病因子。鉴定西瓜食酸菌特异的、具有GNAT(Gcn5-related N-acetyltransfera... Ⅲ型分泌效应物(type Ⅲ secreted effectors, T3SEs)是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BFB)的病原菌——西瓜食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分泌的关键致病因子。鉴定西瓜食酸菌特异的、具有GNAT(Gcn5-related N-acetyltransferase)超家族结构域的T3SE基因aop2,分析其编码蛋白质影响植物免疫的方式,可为深入认识该基因在病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特征;借助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aop2的表达调控及其表达与抗病相关基因表达间的关系;利用基因突变及基因功能互补手段,通过分析致病性、寄主活性氧积累量等解析基因功能;使用瞬时表达技术了解Aop2抑制激发子诱导的细胞坏死能力及其亚细胞定位情况。aop2基因启动子区存在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 T3SS)核心基因结合位点,其编码的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螺旋区,含一个GNAT家族乙酰转移酶结构域但无同源蛋白;T3SS核心基因hrpG/hrpX突变体中aop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缺失aop2基因的突变体对寄主黄瓜的致病力降低,但黄瓜子叶中活性氧积累量增加;Aop2可定位于烟草整个细胞,能够抑制由坏死因子NIP诱导的PCD(programmed cell death);Aop2的表达增强了烟草叶片中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信号通路,以及SA和J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Aop2为西瓜食酸菌一个含有GNAT结构域的特异T3SE,其在与寄主黄瓜互作中发挥毒性因子功能,在与烟草互作中参与调控植物细胞死亡及PTI和植物激素相关抗病防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分泌效应物 aop2 毒性因子 细胞死亡 乙酰转移酶 PTI 西瓜食酸菌
下载PDF
Chloromycetin resistance of clinically isolated E coli is conversed by using EGS technique to repress the Chloromycetin acetyl transferase 被引量:3
15
作者 Mei-Ying Gao Chuan-Rui Xu +2 位作者 RU Chen Shou-Gui Liu Jiang-Nan F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6期7368-7373,共6页
AIM: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repression of chloromycetin (Cm) acyl transferase by using external guided sequence (EGS) in order to converse the clinical E coli isolates from Cm- resistant to Cm- sensitive. ... AIM: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repression of chloromycetin (Cm) acyl transferase by using external guided sequence (EGS) in order to converse the clinical E coli isolates from Cm- resistant to Cm- sensitive. METHODS: EGS directed against chloromycetin acetyl transferase gene (cat) was cloned to vector pEGFP-C1 which contains the kanamycin (Kin) resistance gene.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EGFP-C1+EGScatl+cat2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blank vector without EGS fragment was used as control plasmids. By using the CaCl2 transformation metho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clinically isolated Cm resistant but Km sensitive E coli strains. Transformants were screened on LB agar plates containing Kin. Extraction of plasmids and PCR were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positive clones. The growth curve of EGS transformed bacteria cultured in broth with Cm resistance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spectrophotometer at A600. Drug sensitivity was tested in solid culture containing Cm by using KB method. RESULTS: Transformation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16 clinically isolated Cm-resistant (250 μg/mL of Cm) E colistrains by using pEGFP-C1-EGScatlcat2 recombinant plasmid. Transformants were screened on LB-agar plates containing Km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using EGS. Of the 16 tested strains, 4 strains were transformed successfully. Transformants with EGS plasmid showed growth inhibition when grown in liquid broth culture containing 200 μg/mL of Cm. In drug sensitivity test, these strains were sensitive to Cm on LB-agar plates containing 200 μg/mL of Cm. Extraction of plasmids and PCR amplification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EGS plasmids in these four transformed strai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at of the four clinical isolates had been suppressed and the four strains were converted to Cm sensitive ones. CONCLUSION: The EGS directed against Cat is able to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Cat, and hence convert Cm- resistant bacteria to Cm-sensitive ones. Thus, the EGS has the capability 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rnal guide sequenc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Conversion of drug resistance
下载PDF
乙酰化生物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霞 张亮 +6 位作者 黄荣忠 王啸 王明菊 杨柳 张陆军 陈世刚 谢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1-514,共4页
自从可逆性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发现以来,前30年的研究多局限于探索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参与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转录的调控,并发现了作用于组蛋白的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及去乙酰... 自从可逆性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发现以来,前30年的研究多局限于探索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参与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转录的调控,并发现了作用于组蛋白的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及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近十年来,随着在细胞核外的细胞成分中发现乙酰化的非组蛋白及其相关的修饰酶,可逆性的乙酰化修饰在多种细胞生命过程中存在调控潜能逐渐得到认识。然而,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谱还不明确。由于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可以在全蛋白质组学水平对乙酰化修饰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乙酰化组学的复杂性,提出乙酰化修饰可能与磷酸化修饰一样普遍存在,并在生物学过程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的蛋白质乙酰化鉴定是一个有待继续探索的领域,将会提供更全面更有价值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谱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蛋白 乙酰化修饰谱 质谱 乙酰转移酶 乙酰 乙酰抑制剂
下载PDF
亚精胺诱导自噬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莫桂林 蒋易龙 姜冬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5-280,共6页
亚精胺(spermidine)是含有3个胺基的低分子量脂肪族碳化物,是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的天然多胺之一。自噬(autophagy)对于降解细胞内受损蛋白质和细胞器是必需的。外源性亚精胺可作为自噬的天然诱导剂,并且是安全和无毒的。新近研究表明,... 亚精胺(spermidine)是含有3个胺基的低分子量脂肪族碳化物,是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的天然多胺之一。自噬(autophagy)对于降解细胞内受损蛋白质和细胞器是必需的。外源性亚精胺可作为自噬的天然诱导剂,并且是安全和无毒的。新近研究表明,亚精胺可通过AKT/AMPK-FoxO3-Atg途径诱导自噬,还能促进组蛋白脱乙酰基酶4(histone deacetylase 4,HDAC4)向细胞核转运,降低细胞质HDAC4含量,进而增强微管相关蛋白1S(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S,MAP1S)乙酰化和稳定性以激活自噬。此外,亚精胺可作为乙酰转移酶抑制剂调节EP300活性,进而改变Atg5、Atg7、LC3和Atg12的乙酰化状态。同时,还可通过诱导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去磷酸化,激活ULK1/2-Atg13-FIP200复合物参与调控动物机体内的自噬过程。本文就自噬概念和亚精胺诱导自噬作用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精胺 自噬 乙酰转移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兔网织红细胞乙酰转移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18
作者 邱长春 Abraham EC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文报告兔网织红细胞中与核糖体相连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核糖体的高盐提取物经bistone-sepharose 4B亲和层析、DEAE-cellulose 52及phosphoce-llulose P_(11)离子交换层析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酶比... 本文报告兔网织红细胞中与核糖体相连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核糖体的高盐提取物经bistone-sepharose 4B亲和层析、DEAE-cellulose 52及phosphoce-llulose P_(11)离子交换层析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酶比活性提高100倍以上。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胶电泳胶上,该酶活性主要分布在3个区带,其分子量依次为120 000、70 000和40 000。最适pH为7.5~8.0,当反应体系pH升至8~9时,非酶促乙酰化作用明显增加。1mmol/L MgCl_2和25mmol/L KCl对酶有激活作用,而100mmol/L MgCl_2则使酶活性抑制70%。经磷酸纤维素P_(11)柱层析纯化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对乙酰辅酶A的米氏常数(Km)和对小牛胸腺组蛋白的Km分别为1.2μmol/L和18~20μmol/L。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在体外也可乙酰化牛清蛋白和人血红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转移酶 免网织红细胞 纯化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环内酯、氨基糖苷及四环素类的耐药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庆中 周铁丽 +6 位作者 郑举兴 李超 王赛芳 朱丽青 陆红 刘媚娜 吴庆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6-659,共4页
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霉素B(MLSB)、氨基糖苷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感染,但长期广泛的使用,导致耐药率迅速上升。MLSB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生msrA基因编码的外排泵... 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霉素B(MLSB)、氨基糖苷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感染,但长期广泛的使用,导致耐药率迅速上升。MLSB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生msrA基因编码的外排泵蛋白和errnA、ermB、errnC基因编码的23SrRNA甲基化酶,后者对克林霉素可诱导性耐药。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主要为细菌产生氨基糖苷修饰酶(AME)[乙酰转移酶(AAC)、磷酸转移酶(APH)、核苷转移酶(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 四环素类 耐药性 抗菌药物耐药 23SrRNA 乙酰转移酶
原文传递
顶头孢霉乙酰转移酶的可溶性表达优化和酶动力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丹 胡又佳 +1 位作者 朱春宝 朱宝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25-628,共4页
头孢菌素C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步是将脱乙酰头孢菌素C在乙酰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头孢菌素C。研究了重组脱乙酰头孢菌素C乙酰转移酶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优化、提取纯化以及酶活的最适反应条件,并测定了不同底物浓度下的最大反应... 头孢菌素C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步是将脱乙酰头孢菌素C在乙酰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头孢菌素C。研究了重组脱乙酰头孢菌素C乙酰转移酶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优化、提取纯化以及酶活的最适反应条件,并测定了不同底物浓度下的最大反应速度和米氏常数Km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头孢霉 乙酰转移酶 可溶性表达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