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蓓 朱丽 +3 位作者 段萌 李守娟 王磊 王丽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84-587,591,共5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乙肝慢加急肝衰竭(AoCLF)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一2015年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传染科治疗HBV-AoCLF患者42例,根据是否接受DPMAS治疗分为DPMAS组(n=...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乙肝慢加急肝衰竭(AoCLF)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一2015年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传染科治疗HBV-AoCLF患者42例,根据是否接受DPMAS治疗分为DPMAS组(n=10)、血浆置换组(PE组,n=16)和对照组(n=16)。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指标改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DPMAS组28天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37.5%,P<0.05)。治疗后,DPMAS组患者CD4^+和CD4^+/CD8^+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CD8^+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优于PE组及对照组(P<0.05)。生存亚组患者CD4^+和CD4^+/CD8^+水平明显上升,CD8^+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死亡亚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DPMAS治疗与AoCLF患者28天死亡事件存在负相关(r=-0.683,P=0.01),与△CD4^+、△CD8^+和△CD4^+/CD8^+呈正相关(r=0.712,P=0.02;r=0.650,P=0.02;r=0.598,P=0.04)。DPMAS治疗后30天死亡风险明显降低(P<0.05)。结论 DPMAS治疗可以通过改善HBV相关AoCFL患者血清T细胞亚型分布,进而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乙肝加急衰竭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雪敏 《智慧健康》 2020年第9期11-12,共2页
目的研究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中选取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挂号末尾数的奇偶性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 目的研究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中选取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挂号末尾数的奇偶性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肝功能和T淋巴细胞指标(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肝功三项指标均较低,肝功能恢复更好,各指标比差异均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CD4^+和CD4^+/CD^+较高,CD8^+下降,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乙肝慢加急肝衰竭中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肝功能恢复较好,T淋巴各项细胞均有改善,对患者的病情稳定有重要价值,应该广泛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乙肝加急衰竭 疗效 T淋巴细胞亚型 影响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文娟 杨金涛 赵鹏飞 《青海医药杂志》 2020年第6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PE)治疗,观察组给予双...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PE)治疗,观察组给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2.86%(1/35),低于对照组的20.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时采用DPMAS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血清T细胞亚型分布,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MAS 乙肝加急衰竭 T淋巴细胞亚型
原文传递
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秀峰 钟云青 +1 位作者 张荣臻 毛德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9期1540-1542,1546,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温阳化浊退黄汤,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温阳化浊退黄汤,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凝血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分值、不良反应及12周的预后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2%(P<0.05)。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两组间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终末期肝病模型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服用中药后出现轻微恶心欲吐、腹泻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不影响后续的治疗。两组随访12周存活率比较,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化浊退黄汤能明显提高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MELD分值,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温阳化浊退黄汤 阳虚瘀黄证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春 叶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944-948,共5页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与研究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肠道菌群(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免疫功能(CD4^(+)细胞、CD8^(+)细胞、CD4^(+)/CD8^(+))、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57%vs 73.58%,χ^(2)=5.194,P=0.023)。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数量及CD4^(+)细胞、CD8^(+)细胞、CD4^(+)/CD8^(+)、AST、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细胞、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细胞、AST、AL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细胞、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CD8^(+)细胞、AST、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继发感染 临床疗效 肠道微生态 免疫功能 功能
原文传递
凉血解毒化瘀法对乙肝相关ACLF T细胞亚群及NK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韩志毅 马文峰 +2 位作者 孙新锋 张卫 周小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2-394,共3页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化瘀法对HBV-ACLF 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索中医药治疗ACLF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将58例慢ACLF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0周、4周、8周分别检测肝功能、T细胞亚群、NK、血清内毒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4周、...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化瘀法对HBV-ACLF 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索中医药治疗ACLF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将58例慢ACLF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0周、4周、8周分别检测肝功能、T细胞亚群、NK、血清内毒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4周、8周肝功TBIL、DBIL、ALT和AST与0周比均有差异(P<0.05);4周两组间TBIL、DBIL、T细胞亚群及NK有差异(P<0.05);8周两组间ALT、AST、ALB、LPS有差异(P<0.05),而T细胞亚群及NK无差异(P>0.05)。结论凉血解毒化瘀法可以改善HBV-ACLF患者肝脏合成功能、降低LPS水平,短期内改善、调节HBV-ACLF T细胞免疫紊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凉血解毒化瘀法 T细胞亚群 内毒素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其动态变化在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雪 张亮 汤善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341-2345,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其动态变化对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接受人工肝支持(artificial liv...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其动态变化对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接受人工肝支持(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90 d的疾病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NLR及其动态变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6例患者,其中男88例(83.02%),女18例(16.98%),中位年龄为48岁(41.75,56)。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NLR是ALSS术后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组NLR水平[3.94(2.90,5.47)]显著低于死亡组[5.35(4.12,7.59),P<0.05]。基线NLR水平与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基线、术前1 d、术后3 d NLR水平判断HBV⁃ACLF患者90 d死亡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712、0.72。生存分析显示低NLR组90 d生存率明显高于高NLR组(P<0.05),NLR变化率(ΔNLR)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LR水平可作为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人工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温阳利湿化瘀方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早期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修举 郭瑞 +2 位作者 张引强 陈艳 宋烨闻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温阳利湿化瘀方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早期血清内毒素(ET)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6例HBV-ACLF早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参照指南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探讨温阳利湿化瘀方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早期血清内毒素(ET)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6例HBV-ACLF早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参照指南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阳利湿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ET水平,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中医证候评分、MELD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差异性,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LR、IL-6、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3周的中医证候评分和MEL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5%(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阳利湿化瘀方治疗HBV-ACLF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疗效良好,有助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中医证候评分,可能与降低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温阳利湿化瘀方 内毒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海鹏 吴安定 黄昱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HBV-ACL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利湿方。治疗3周...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HBV-ACL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利湿方。治疗3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治疗的有效率、安全性以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身目俱黄、高热烦渴、舌红苔黄、小便色黄、倦怠乏力等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B、IL-10、CD4+、CD4+/CD8+均升高,ALT、AST、TBil、TNF-α、IL-6、CD8+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治疗HBV-ACLF效果较好,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其肝功能与免疫功能状态,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预后,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热毒炽盛证 凉血解毒利湿方 血浆置换 炎性因子 T淋巴细胞 预后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判作用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磐 杨爽 周彧来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875-878,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甲胎蛋白(serum alpha-fetoproteins,AFP)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评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0例,检测其血清... 目的研究血清甲胎蛋白(serum alpha-fetoproteins,AFP)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评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0例,检测其血清AFP并进行MELD评分,分层比较两者与病死率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 MELD评分与病死率之间呈正相关性(r=0.939,P=0.006);血清AFP与MELD评分之间呈负相关性(r=-0.261,P=0.038);血清AFP与病死率之间呈负相关性(r=-0.983,P=0.003);MELD<20分和20分≤MELD<30分的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30分≤MELD<40分和MELD≥40分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对评判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MELD评分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预后
原文传递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改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承高 刘威 +5 位作者 况林菊 刘强 熊伟 胡飘萍 张长林 乐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综合治疗组和DPMAS+HPE组,倾向得分匹配消除组间混杂偏差,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2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3例HBV-ACLF病例,其中治疗组13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1次DPMAS+HPE。237例单纯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经倾向得分匹配(PSM)后纳入1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下降幅度(446.5 vs 159.0、317.0 vs 92.0、5.2 vs 0.3)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DPMAS+HPE治疗是HBV-ACLF患者30 d和90 d死亡独立保护因素(30 d:OR=0.497,P<0.05;90 d:OR=0.436,P<0.05);治疗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 d:50.71%vs 44.12%,P<0.05;90 d:30.15%vs 22.79%,P<0.05)。结论DPMAS+HPE能改善HBV-ACLF患者肝功能和短期生存率,可作为1种有效治疗HBV-ACLF患者的人工肝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预后转归
下载PDF
TBRR、TBCR对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2
作者 周晓丽 魏丽 +3 位作者 王兆勋 杨学芳 施文娟 万红 《肝脏》 2024年第5期542-544,55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反弹率(TBRR)、总胆红素清除率(TBCR)对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人工肝治疗的98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分...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反弹率(TBRR)、总胆红素清除率(TBCR)对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人工肝治疗的98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好转组65例,死亡组33例。比较两组间血细胞、肝生化指标、凝血指标、MELD评分以及人工肝治疗后TBRR、TBCR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人工肝治疗后有差异数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并得出最佳截断值。结果好转组PLT、INR、MELD评分和TBRR分别为(122.2±50.5)×10^(9)、1.7±0.5、18.8±5.2、(22.59±39.29)%;死亡组分别为(91.7±38.1)×10^(9)、2.0±0.5、21.9±4.8、(67.69±65.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34;t=2.013,P=0.050;t=2.048,P=0.046;t=2.067,P=0.016);TBRR评估HBV-ACLF患者临床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95%CI(0.549~0.870),约登指数为0.408时,最佳截断值为71.13%,敏感度为50%,特异度为85.5%。结论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后死亡组TBRR值高于好转组,当TBRR>71.13%时,死亡风险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RR TBCR 人工治疗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预后 评估价值
下载PDF
An interpretability model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HBV-ACLF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ing small-sample imbalanced data
13
作者 ZHOU Zhan PENG Qinghua +3 位作者 XIAO Xiaoxia ZOU Beiji LIU Bin GUO Shuixia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Objective Clinical medical record data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generally have small sample sizes and a class imbalance.However,most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are desig... Objective Clinical medical record data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generally have small sample sizes and a class imbalance.However,most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are designed based on balanced data and lack interpretability.This study aimed to propose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diagnostic model for HBV-ACLF based on the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heory,which is clinically interpretable and highly accurate.Methods We collected medical records from 261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HBV-ACLF,including three syndromes:Yang jaundice(214 cases),Yang-Yin jaundice(41 cases),and Yin jaundice(6 cases).To avoid overfitting of the machine learning model,we excluded the cases of Yin jaundice.After 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cleaning,we obtained 255 relevant medical records of Yang jaundice and Yang-Yin jaundice.To address the class imbalance issue,we employed the oversampling method and five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including logistic regression(LR),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decision tree(DT),random forest(RF),and 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to construct the syndrome diagnosis models.This study used precision,F1 score,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AUC),and accuracy as model evaluation metrics.The model with the best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was selected to extract the diagnostic rule,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was thoroughly analyzed.Furthermore,we proposed a novel multiple-round stable rule extraction(MRSRE)method to obtain a stable rule set of features that can exhibit the model’s clinical interpretability.Results The precision of the five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built using oversampled balanced data exceeded 0.90.Among these models,the accuracy of RF classification of syndrome types was 0.92,and the mean F1 scores of the two categories of Yang jaundice and Yang-Yin jaundice were 0.93 and 0.94,respectively.Additionally,the AUC was 0.98.The extraction rules of the R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MRS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 Imbalanced data Random forest(RF) INTERPRETABILITY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赵玉杰 李婷 +3 位作者 关林萌 姜丹丹 王辉 杨军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2期947-951,共5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0例,按照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分为DPMAS+半量PE组(n=49)和PE组(n=51),比较2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28天生存时间,采用K-M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治疗后,DPMAS+半量PE组C反应蛋白(CRP)(t=-3.214,P=0.002)、白蛋白(t=-5.064,P<0.001)、直接胆红素(t=-2.007,P=0.045)、间接胆红素水平(t=-2.310,P=0.021)均低于PE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DPMAS+半量PE组和PE组总胆红素(t=-6.974,P<0.001;t=-7.693,P<0.001)、直接胆红素(t=-6.711,P<0.001;t=-6.649,P<0.001)、间接胆红素(t=-7.365,P<0.001;t=-7.713,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Z=-3.509,P=0.002;Z=-4.067,P<0.001)、CRP(t=6.602,P<0.001;t=5.12,P<0.001)、白细胞介素6(Z=-5.347,P<0.001;Z=-4.615,P<0.001)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t=-3.322,P<0.001;t=-5.201,P<0.001)升高。DPMAS+半量PE组28d生存率高于PE组(χ^(2)=4.209,P=0.04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PMAS+半量PE治疗(HR=0.832,95%CI:0.685~0.994,P=0.043)、并发症(HR=4.595,95%CI:1.328~7.395,P=0.005)、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HR=3.258,95%CI:1.247~5.593,P=0.009)、肝衰竭分期(HR=4.852,95%CI:1.352~7.529,P=0.002)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DPMAS+半量PE组和PE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指标,DPMAS+半量PE组可以改善患者28天生存率,作为患者预后保护因素,可以减轻临床用血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疗效
下载PDF
甲胎蛋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评估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15
作者 巴哈尔古丽·罗克满江 曾钰 +1 位作者 吴雪 肖红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29-833,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评估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价值,旨在为指导临床决策以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 目的 通过检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评估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价值,旨在为指导临床决策以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06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出院治疗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21)和预后不良组(n=85)。比较两组血清乙肝DNA、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甲胎蛋白及HG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甲胎蛋白和HGF预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的价值;以甲胎蛋白和HGF预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的净受益率为纵坐标,高风险阈值为横坐标,绘制决策曲线,分析两者以及联合预测模型预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的净收益情况。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乙肝DNA、总胆红素、肌酐分别为(7.3±1.3)×106 copies/mL、(187.4±23.3)μmol/L、(178.4±35.3)μmol/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4.2±1.1)×106copies/mL、(167.2±22.4)μmol/L、(142.5±32.6)μmol/L;PTA、甲胎蛋白、HGF分别为(23.2±3.1)%、(86.2±13.9)ng/mL、(183.7±28.9)ng/L,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28.6±3.2)%、(132.3±25.8)ng/mL、(243.5±31.6)ng/L;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9、2.018、4.567、2.567、6.712、7.876,P均<0.05);两组患者AST、ALT以及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HGF为影响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ROC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预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95%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细胞生长因子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原文传递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16
作者 高冉冉 曹阳 +4 位作者 郑嵘炅 张紫怡 杨丽 唐努尔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60)和存活组(n=71)。收集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气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因素,并将筛选的因素使用R 4.3.0软件进行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根据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重要因素,建立的预后模型区分度和校准能力较好。自发性腹膜炎在存活组和死亡组HBV-ACLF患者并发症中占比均最高。结论通过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建立的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模型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改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肝功能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柴倩紫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7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究微生态制剂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其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 目的探究微生态制剂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其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采取恩替卡韦抗病毒、保肝药物等常规治疗联合生活干预)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继发感染 微生态制剂 功能
下载PDF
NLR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汀华 谢雪华 +1 位作者 江金华 吴炜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乙肝患者102例,其中乙肝肝硬化患者64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8例,同时选取健康自愿者100例作为对照,比较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乙肝患者102例,其中乙肝肝硬化患者64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8例,同时选取健康自愿者100例作为对照,比较各患者NLR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乙肝肝硬化组相比较,慢加急性肝衰竭组NL明显偏高(P<0.05);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的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P<0.05),截断值为3.28,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0%和70.50%;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患者NLR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的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P<0.05),截断值为3.61,其灵敏度为88.90%和特异度为60.00%。结论NLR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及预后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MELD评分联合血清维生素B_(12)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恩 李波 +2 位作者 王峰 宋毓飞 谢服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527-2529,共3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ACHBLF)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87例ACHBLF患者,根据随访3个月的存活情况分组。观察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凝...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ACHBLF)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87例ACHBLF患者,根据随访3个月的存活情况分组。观察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VitB12,并计算MELD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ELD评分联合血清VitB12对ACHBLF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死亡组血清TBIL、INR、VitB12及MELD评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联合血清VitB12对ACHBLF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3,>单独MELD评分的AUC 0.711和单独血清VitB12的AUC 0.628。结论 MELD评分联合血清VitB12对ACHB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具有更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MELD评分 维生素B12 预后
原文传递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血糖综合护理干预防治肝源性低血糖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楚霞 许永华 +1 位作者 陈志华 李洁蓉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5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血糖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HBV-ACLF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病感染科2015年8月25日至2019年5月16日的住院患者数据。入组HBV-ACLF患者共68例,根据...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血糖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HBV-ACLF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病感染科2015年8月25日至2019年5月16日的住院患者数据。入组HBV-ACLF患者共68例,根据是否予重症肝炎血糖综合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HBV-ACLF综合治疗及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在给予标准综合治疗的情况下给予重症肝炎血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患者住院天数、TBIL、PT、ALB。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发生低血糖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有改善。结论实施有效的针对性HBV-ACLF血糖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加急衰竭 低血糖 血糖综合护理 源性低血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