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造口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娄艳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14期1634-1636,共3页
直肠癌包括齿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之间的癌变部位,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908年Miles首创的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迄今仍然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此手术要求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 直肠癌包括齿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之间的癌变部位,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908年Miles首创的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迄今仍然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此手术要求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延续病人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外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1.0%~60.0%。国内文献报告为16.3%~53.8%。平均20.8%。结肠造口改变了病人原有正常的排便方式,需终生使用人工肛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造口病人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护理 乙状结肠直肠 乙状结肠造口 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要求 MILES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12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冰冰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474-475,共2页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胃癌,我国发病率以45岁以上为中位数,青壮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随着病程的发展、肿瘤增大、发生溃疡和...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胃癌,我国发病率以45岁以上为中位数,青壮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随着病程的发展、肿瘤增大、发生溃疡和感染,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恶性肿瘤 乙状结肠直肠 癌发病率 年发病率 术后恢复
下载PDF
经肛门切除治疗乙状结肠直肠外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健 吴学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88-489,共2页
关键词 乙状结肠直肠 结肠外科疾病 经肛门手术 切除治疗 恶性疾病 经肛门括约肌 人工肛门护理 良性疾病
下载PDF
输尿管乙状结肠及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车文骏 巢志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61-363,共3页
报告22例输尿管乙状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由于改进了设计和吻合方法,减少了逆行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术后直肠测压和造影证实,该术式具有近似正常膀胱贮尿、低压、抗逆流、残余尿量极少等生理功能。随访表明:患者排尿排粪控制... 报告22例输尿管乙状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由于改进了设计和吻合方法,减少了逆行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术后直肠测压和造影证实,该术式具有近似正常膀胱贮尿、低压、抗逆流、残余尿量极少等生理功能。随访表明:患者排尿排粪控制自如,不需配带尿袋和插管,明显减少了生活管理的麻烦,提高了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分流术 输尿管 乙状结肠直肠
原文传递
结肠代膀胱、乙状结肠直肠Y式吻合术20例
5
作者 席利夫 张震 张群会 《医学文选》 2006年第4期609-610,共2页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行“结肠代膀胱、乙状结肠直肠Y式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将左右输尿管断端与一段离断后的乙状结肠短袢行端侧吻合,形成尿流通路。乙状结肠近断端与直肠行端侧吻合,形成粪便通路。结果20例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行“结肠代膀胱、乙状结肠直肠Y式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将左右输尿管断端与一段离断后的乙状结肠短袢行端侧吻合,形成尿流通路。乙状结肠近断端与直肠行端侧吻合,形成粪便通路。结果2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3h,术中出血150mL,术后恢复良好,2周后拔出输尿管支架引流管,肛门排尿、排便通畅。术后3个月,日平均排尿4~5次,排大便1~2次。随访3~26个月,患者排尿、排便正常,除1例患者术后4个月出现低血钾(纠正后未再发生),其他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行“结肠代膀胱、乙状结肠直肠Y式吻合”术是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直肠 Y式吻合术 输尿管 尿流改道
下载PDF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尿流改道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胜文 张士伟 +2 位作者 林相国 张凯 杨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096-1097,共2页
目的 观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38例膀胱癌患者 ,行膀胱全切术。以乙状结肠直肠交界为中点 ,纵行剖开肠管 2 0~ 2 4cm ,成形为储尿囊。输尿管以黏膜下隧道方式作抗逆流吻合。利用肛门括约肌... 目的 观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38例膀胱癌患者 ,行膀胱全切术。以乙状结肠直肠交界为中点 ,纵行剖开肠管 2 0~ 2 4cm ,成形为储尿囊。输尿管以黏膜下隧道方式作抗逆流吻合。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术后随访 3~ 6 0个月 (平均30个月 )。结果 肠袋最大储尿容量 4 0 0~ 6 5 0ml(平均 5 15 6ml) ,基础压力 8~ 2 3cmH2 O(平均16 5cmH2 O ,1cmH2 O =0 0 98kPa) ,最大充盈压力 12~ 33cmH2 O(2 1 3cmH2 O)。在充盈过程中肠袋的顺应性良好。结论 该术式简单易行 ,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 ,术后并发症少 ,临床效果肯定。是一种比较好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尿流改道 膀胱肿瘤 病理报告
原文传递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并发症及预防 被引量:6
7
作者 汪泽厚 周高标 +6 位作者 洪泉 孙斌 郭和清 李贤初 姚志勇 潘广新 冯富川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作为尿流改道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经验。结果:术后早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漏1例,切口裂开经再次减张缝合治愈3例,高热伴...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作为尿流改道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经验。结果:术后早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漏1例,切口裂开经再次减张缝合治愈3例,高热伴一侧肾积水2例;远期尿道肿瘤复发1例,肿瘤远处转移3例,夜间溢尿2例,未见高氯性酸中毒、肾积水及逆行肾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结论: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高易接受,是膀胱全切后一种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并发症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原文传递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文佳 吴建臣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120-122,140,共4页
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但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在诸多尿流改道术式中,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适应证相对广泛,是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该术式利用肛门... 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但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在诸多尿流改道术式中,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适应证相对广泛,是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该术式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和排便,尿便可完全分流,较好地解决了储尿、控尿问题,可保护上尿路功能,效果显著;且该术式无需在腹部行输尿管或肠管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随着现代外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对近年来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尿流改道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下载PDF
经内镜套扎治疗乙状结肠直肠息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健 杜炜 徐由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78-78,80,共2页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乙状结肠直肠息肉的新方法 -经内镜套扎治疗 ,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采用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摘除乙状结肠直肠息肉或内镜电凝治疗息肉。结果 :套扎组 42例 ,共 5 2枚息肉 ,一次脱落者 37例 ,二次脱落者 10例 ,三次以上...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乙状结肠直肠息肉的新方法 -经内镜套扎治疗 ,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采用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摘除乙状结肠直肠息肉或内镜电凝治疗息肉。结果 :套扎组 42例 ,共 5 2枚息肉 ,一次脱落者 37例 ,二次脱落者 10例 ,三次以上脱落者 4例 ,高频电切组 46例 ,息肉共 5 0枚 ,一次脱落者 41例 ,二次脱落者 6例 ,三次以上脱落者 2例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1。结论 :经内镜套扎治疗对于乙状直肠息肉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 橡皮圈套扎 高频电切除 乙状结肠直肠息肉
下载PDF
全膀胱切除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超 沈滔 +2 位作者 文武 郭文川 孙勃 《航空航天医药》 2002年第4期211-212,共2页
目的 :评价全膀胱切除、乙状结肠膀胱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例具有全膀胱切除指征的膀胱癌患者施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结果 :近期无严重并发症 ,通过肛门外括约肌可自行控制排尿排便 ,1.5~ 2个月后 ,大小便可分... 目的 :评价全膀胱切除、乙状结肠膀胱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例具有全膀胱切除指征的膀胱癌患者施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结果 :近期无严重并发症 ,通过肛门外括约肌可自行控制排尿排便 ,1.5~ 2个月后 ,大小便可分开 ,大便成形 ,小便约 2小时 1次 ,生活如常。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全膀胱切除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影像尿动力学及上尿路功能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严景民 孙斌 +6 位作者 郭和清 李贤初 洪泉 潘广新 史济洲 周高标 汪泽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82-684,共3页
目的评价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压力一容积变化及尿流率和上尿路功能。方法2007—2011年,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术(Mainz pouch II)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0例。输尿管植入≥30cm去管化乙状结肠后壁。术前行结肠镜... 目的评价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压力一容积变化及尿流率和上尿路功能。方法2007—2011年,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术(Mainz pouch II)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0例。输尿管植入≥30cm去管化乙状结肠后壁。术前行结肠镜检查并测定肛门括约肌张力,术后3~6个月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和尿流率测定,IVU检查评价上尿路功能。结果乙状结肠A肠储尿囊平均容量360ml(270~532m1)时未产生反流。术后3~6个月,乙状结肠直肠压力平均为26cmH2O,肛门括约肌张力维持90emH2O。上尿路及肾功能保护良好。腹压排尿方式下平均Qmax为30ml/s,平均尿流率为8ml/s。术后最初2个月内有轻度尿失禁,第3个月开始逐渐达到控尿,夜尿次数1~4次。发生代谢性酸中毒1例,口服碳酸氢钠片及氯化钾缓释片后治愈。结论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能够达到高容、低压,且无上尿路及降结肠反流;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低;是一种能够保证良好上尿路功能和高生活质量的尿流改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 影像尿动力学 尿失禁 肾功能
原文传递
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前突缝合术治疗重度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克锋 王萍 +1 位作者 黄玉萍 于涛德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74-777,共4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前突缝合术治疗重度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120例确诊为重度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n=60)行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前突纵行柱...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前突缝合术治疗重度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120例确诊为重度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n=60)行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前突纵行柱状缝合术,对照组(n=60)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前突纵行柱状缝合术,分析围手术期数据及手术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00.5±27.2)min vs.(52.4±18.3)min]、术后住院时间[(6.4±1.1)d vs.(2.4±0.7)d]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肛门下坠感及吻合口狭窄的趋势更明显,实验组Wexner评分[(4.5±1.6)vs.(7.2±2.1),P<0.05]低于对照组,便秘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前突纵行柱状缝合术治疗重度出口梗阻型便秘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出口梗阻型便秘 腹腔镜检查 乙状结肠直肠部分切除术 直肠前突柱缝合术
下载PDF
可回收支架在治疗乙状结肠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明 杨银山 +5 位作者 吴浩 赵玲 彭波 晏源 谭骅 孟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评价可回收支架治疗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8例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在X线监视下置入可回收(带回收线)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放置2~4周后,经回收线在透视下将支架取出。结果18例患... 目的评价可回收支架治疗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8例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在X线监视下置入可回收(带回收线)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放置2~4周后,经回收线在透视下将支架取出。结果18例患者18枚支架均一次置入成功,其中3例吻合口瘘成功封堵,15例支架置入后患者肠梗阻症状明显改善,能正常进食及排便。结论可回收覆膜支架对于治疗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安全、简便、有效。支架在体内的最佳留置合适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乙状结肠直肠 狭窄
下载PDF
乙状结肠直肠动脉直肠部的形态观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振富 钟震亚 +3 位作者 王守安 王庆林 田国忠 陈克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 观察乙状结肠直肠动脉在上段直肠的分支分布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成人尸体 2 0具 ,婴幼儿尸体 15具 ,行巨微解剖观察。结果 上段直肠主要由直肠上动脉的分支乙状结肠直肠动脉供血 ;动脉在器官外根据走行可分为降支型、吻合弓型... 目的 观察乙状结肠直肠动脉在上段直肠的分支分布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成人尸体 2 0具 ,婴幼儿尸体 15具 ,行巨微解剖观察。结果 上段直肠主要由直肠上动脉的分支乙状结肠直肠动脉供血 ;动脉在器官外根据走行可分为降支型、吻合弓型及并列型 ;动脉在器官表面分支多呈环绕型和“鸦爪”型 ,前者主要分布于上段直肠 (壶腹以上 ) ,后者主要分布于直肠壶腹的上半 ;在直肠上段前壁中线部位 ,存在“无血管吻合区”。结论 吻合弓型乙状结肠直肠动脉优于其它两型 ;上段直肠前壁中线表面部位可能存在“相对供血贫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直肠动脉 直肠 巨微解剖 分布特点 降支型 吻合弓型 并列型
下载PDF
18例MainzⅡ术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超 沈韬 +3 位作者 文武 郭文川 孙勃 卢喜宁 《辽宁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多发性、复发性、浸润性及累及膀胱三角区或膀胱颈、后尿道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男10例,女8例,年龄45~72岁,平均61岁。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交...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多发性、复发性、浸润性及累及膀胱三角区或膀胱颈、后尿道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男10例,女8例,年龄45~72岁,平均61岁。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为中心,沿对系膜缘结肠带向两侧各切开肠壁10~12cm,,缝合成储尿囊,将输尿管与之行黏膜下隧道及乳头式吻合,储尿囊后壁固定于骶前韧带。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8小时。全部随访1-7年,平均3.5年。术后1.5-2个月,大小便可分开,大便成形。术后3个月,17例可自行控制排尿排便,1例咳嗽或用力时肛门有少许尿液流出。白天平均排尿5次(4-7次),夜间平均排尿1次(0~3次)。2例术后6个月出现轻度高氯性酸中毒,未发现有上尿路积水及输尿管返流者。3例术后2-4年死于肿瘤转移。余均无肿瘤复发。结论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等特点,可作为一种可控性尿流改道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流改道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下载PDF
回肠代膀胱术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在尿流改道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舰 周玉梅 +3 位作者 张景宇 张志超 卫超 付桥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11期779-780,共2页
目的 比较回肠代膀胱术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在尿流改道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3年至2009年行尿流改道手术患者71例,33例实施回肠代膀胱术,38例实施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贮... 目的 比较回肠代膀胱术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在尿流改道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3年至2009年行尿流改道手术患者71例,33例实施回肠代膀胱术,38例实施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贮尿囊容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尿失禁、代谢性酸中毒、输尿管返流)发生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贮尿囊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代谢性酸中毒、输尿管返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代膀胱符合生理排尿特点,患者易接受.但是其手术适应范围较小,尿失禁发生率较高.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手术过程相对简单,手术适应范围广,尿失禁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改道术 回肠代膀胱术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乙状结肠直肠炎150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良富 许广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30期3295-3296,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乙状结肠直肠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门诊溃疡性乙状结肠直肠炎患者150例,仅用中药自拟灌肠方作保留灌肠,1~3个月为1个疗程,6个月时进行随访,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7.2%,随访复发21例(14.0%)...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乙状结肠直肠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门诊溃疡性乙状结肠直肠炎患者150例,仅用中药自拟灌肠方作保留灌肠,1~3个月为1个疗程,6个月时进行随访,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7.2%,随访复发21例(14.0%)。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对轻、中度远端结肠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乙状结肠直肠 中药 保留灌肠
下载PDF
Sigma直肠膀胱术的长期随访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斌 李贤初 +4 位作者 郭和清 洪泉 汪泽厚 姚志勇 周高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42-1343,共2页
膀胱恶性肿瘤行膀胱尿道全切,膀胱或尿道病变不能正常储尿及排尿而手术无法修复时,需行膀胱重建及尿流改道。尿流改道术式方法很多,Sigma直肠膀胱术是Fisch于1993年报道的,利用乙状结肠、直肠折叠形成储尿囊,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 膀胱恶性肿瘤行膀胱尿道全切,膀胱或尿道病变不能正常储尿及排尿而手术无法修复时,需行膀胱重建及尿流改道。尿流改道术式方法很多,Sigma直肠膀胱术是Fisch于1993年报道的,利用乙状结肠、直肠折叠形成储尿囊,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肛门控制排尿的尿粪合流的尿流改道方法。我院1993年6月开始选择性施行Sigma直肠膀胱术(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其中随访5年以上病历18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ma直肠膀胱术 长期随访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尿流改道术式 膀胱恶性肿瘤 尿流改道方法 膀胱尿道 尿道病变
原文传递
41例乙状结肠、直肠癌患者术中肿瘤近端肠腔脱落细胞的印片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毅 姜慧员 卢艳军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6-7,共2页
目的:通过对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肠腔脱落细胞的定性研究,了解脱落的癌细胞和上切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1例手术治疗乙状结肠和直肠癌的患者。术毕立即用载玻片于肿瘤上界至上切缘之间行印片,然后用95%的医用酒精固定,行HE染色后读片... 目的:通过对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肠腔脱落细胞的定性研究,了解脱落的癌细胞和上切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1例手术治疗乙状结肠和直肠癌的患者。术毕立即用载玻片于肿瘤上界至上切缘之间行印片,然后用95%的医用酒精固定,行HE染色后读片。结果:6例在肿瘤上界至上切缘之间找到癌细胞,阳性率14.63%,1例找到可疑癌细胞,阳性率2.44%。结论:乙状结肠和直肠癌肿近端肠腔脱落的癌细胞检测阳性提示,有可能是肠吻合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潜在因素之一,术前或术中肠腔内无瘤处理是重要的操作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直肠 肠腔脱落细胞 印片
下载PDF
输尿管乙状结肠移植及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21例分析
20
作者 田正高 《交通医学》 1996年第1X期69-70,共2页
我院自1983年以来对21例膀胱癌患者于全膀胱切除后施行输尿管乙状结肠移植及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进行尿流改道,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1~70岁,平均60岁,其中4例曾行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移植术。住院... 我院自1983年以来对21例膀胱癌患者于全膀胱切除后施行输尿管乙状结肠移植及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进行尿流改道,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1~70岁,平均60岁,其中4例曾行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移植术。住院期间术后有1例漏尿,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 肠移植 吻合口 输尿管内支架管 例分析 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 尿流改道方法 1983年以来 并发症 膀胱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