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影响Porapak Q色谱柱分离能力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
2
1
作者
窦富建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4年第5期32-36,共5页
通过改变进样系统、载气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中的参数来探究Porapak Q色谱柱对乙烯乙烷分离能力差的原因,确认了原色谱填充柱分离效果差的原因在于固定相与柱内径不匹配,采用的1/8in柱内径80/100目粒径固体填料过大,不适合目前的...
通过改变进样系统、载气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中的参数来探究Porapak Q色谱柱对乙烯乙烷分离能力差的原因,确认了原色谱填充柱分离效果差的原因在于固定相与柱内径不匹配,采用的1/8in柱内径80/100目粒径固体填料过大,不适合目前的分析。通过使用2m乃至1m柱长、3mm柱内径、80/100目粒径的固体填料的填充柱,可以实现低级烃类组分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apak
Q色谱柱
乙烯
乙烷
分离
气相色谱
原文传递
Y沸石中Cu(Ⅰ)的可控构筑及其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凯博
沈佳新
+3 位作者
李玉霞
谈朋
刘晓勤
孙林兵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7-1615,共9页
乙烯(C_(2)H_(4))和乙烷(C_(2)H_(6))物理性质相似,其高效分离具有挑战性。利用Cu(Ⅰ)活性位与C_(2)H_(4)间的π络合作用,Cu(Ⅰ)基吸附剂能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地分离C_(2)H_(4)和C_(2)H_(6),显著降低传统低温精馏分离过程的能耗。Cu(Ⅰ)...
乙烯(C_(2)H_(4))和乙烷(C_(2)H_(6))物理性质相似,其高效分离具有挑战性。利用Cu(Ⅰ)活性位与C_(2)H_(4)间的π络合作用,Cu(Ⅰ)基吸附剂能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地分离C_(2)H_(4)和C_(2)H_(6),显著降低传统低温精馏分离过程的能耗。Cu(Ⅰ)由Cu(Ⅱ)还原制得,但Cu(Ⅱ)还原的不可控、能耗高且Cu(Ⅰ)收率低一直是Cu(Ⅰ)基吸附剂应用的障碍。采用选择性还原策略(SRS)成功在Y型沸石中选择性地构筑了Cu(Ⅰ)活性位,实现了温和条件下C_(2)H_(4)/C_(2)H_(6)的吸附分离。利用甲醛(HCHO)蒸气扩散传递,与沸石中的Cu(Ⅱ)反应,实现了低温(140℃)下Cu(Ⅰ)的选择性构筑;制得的Cu(Ⅰ)Y具有优异的C_(2)H_(4)/C_(2)H_(6)吸附分离性能,Cu(Ⅰ)Y的选择性达16.3,远高于Cu(Ⅱ)Y的3.2。机理研究表明,HCHO与Y沸石中的Cu(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得到Cu(Ⅰ)的同时生成CO_(2)和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乙烯
/
乙烷
分离
选择性
一价铜
选择性还原策略
沸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响Porapak Q色谱柱分离能力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
2
1
作者
窦富建
机构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
出处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4年第5期32-36,共5页
文摘
通过改变进样系统、载气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中的参数来探究Porapak Q色谱柱对乙烯乙烷分离能力差的原因,确认了原色谱填充柱分离效果差的原因在于固定相与柱内径不匹配,采用的1/8in柱内径80/100目粒径固体填料过大,不适合目前的分析。通过使用2m乃至1m柱长、3mm柱内径、80/100目粒径的固体填料的填充柱,可以实现低级烃类组分的有效分离。
关键词
Porapak
Q色谱柱
乙烯
乙烷
分离
气相色谱
Keywords
Porapak Q chromatographic column
ethylene and ethane separation
gas chromatography
分类号
O657.7 [理学—分析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Y沸石中Cu(Ⅰ)的可控构筑及其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凯博
沈佳新
李玉霞
谈朋
刘晓勤
孙林兵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7-161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B3806800)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2125804)。
文摘
乙烯(C_(2)H_(4))和乙烷(C_(2)H_(6))物理性质相似,其高效分离具有挑战性。利用Cu(Ⅰ)活性位与C_(2)H_(4)间的π络合作用,Cu(Ⅰ)基吸附剂能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地分离C_(2)H_(4)和C_(2)H_(6),显著降低传统低温精馏分离过程的能耗。Cu(Ⅰ)由Cu(Ⅱ)还原制得,但Cu(Ⅱ)还原的不可控、能耗高且Cu(Ⅰ)收率低一直是Cu(Ⅰ)基吸附剂应用的障碍。采用选择性还原策略(SRS)成功在Y型沸石中选择性地构筑了Cu(Ⅰ)活性位,实现了温和条件下C_(2)H_(4)/C_(2)H_(6)的吸附分离。利用甲醛(HCHO)蒸气扩散传递,与沸石中的Cu(Ⅱ)反应,实现了低温(140℃)下Cu(Ⅰ)的选择性构筑;制得的Cu(Ⅰ)Y具有优异的C_(2)H_(4)/C_(2)H_(6)吸附分离性能,Cu(Ⅰ)Y的选择性达16.3,远高于Cu(Ⅱ)Y的3.2。机理研究表明,HCHO与Y沸石中的Cu(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得到Cu(Ⅰ)的同时生成CO_(2)和H_(2)O。
关键词
吸附
乙烯
/
乙烷
分离
选择性
一价铜
选择性还原策略
沸石
Keywords
adsorption
ethylene/ethane separation
selectivity
Cu(Ⅰ)
selective reduction strategy
zeolite
分类号
TQ314.2 [化学工程—高聚物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影响Porapak Q色谱柱分离能力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窦富建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4
2
原文传递
2
Y沸石中Cu(Ⅰ)的可控构筑及其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张凯博
沈佳新
李玉霞
谈朋
刘晓勤
孙林兵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