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8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物中磷形态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 被引量:122
1
作者 黄清辉 王东红 +2 位作者 王春霞 马梅 王子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3-586,共4页
应用乙二胺四乙酸法对长江中下游太湖、巢湖和龙感湖等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进行连续提取和测定.结果发现,在表层沉积物中,3个湖泊钙磷的百分含量比较接近,占总磷的30%左右,太湖和巢湖铁磷的百分含量显著高于龙感湖,而龙感湖有... 应用乙二胺四乙酸法对长江中下游太湖、巢湖和龙感湖等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进行连续提取和测定.结果发现,在表层沉积物中,3个湖泊钙磷的百分含量比较接近,占总磷的30%左右,太湖和巢湖铁磷的百分含量显著高于龙感湖,而龙感湖有机磷的相对含量较高,可达40%~50%.这3个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形态差别十分明显,其中太湖沉积物中的有机磷主要以酸可提取有机磷形式存在,巢湖沉积物中酸可提取有机磷约占总有机磷的一半,而龙感湖的有机磷大部分与腐殖酸结合.沉积物中酸可提取有机磷的释放可能又是一个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离 沉积物 乙二胺四乙酸 湖泊富营养化
下载PDF
利用乙二胺四乙酸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83
2
作者 可欣 李培军 +1 位作者 张昀 孙铁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1-606,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振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浓度、pH、淋洗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测定了EDTA处理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EDTA溶液在浓度为0.1mol....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振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浓度、pH、淋洗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测定了EDTA处理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EDTA溶液在浓度为0.1mol.L-1、pH7、淋洗时间1d的条件下能达到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最大去除率,去除率分别为Cd89.14%、Pb34.78%、Cu14.96%、Zn45.14%.模型拟合结果表明,Cd的质量转移系数最大,其次是Zn、Pb和Cu.说明在土壤淋洗过程中,Cd和Zn最先达到质量转移的平衡状态,然后是Pb和Cu.形态分级结果表明,EDTA能有效地去除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氧化物结合态重金属,而对有机态和残余态部分重金属作用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淋洗 乙二胺四乙酸 形态
下载PDF
EDTA辅助下油菜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潜力 被引量:37
3
作者 陈亚华 李向东 +1 位作者 刘红云 沈振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18,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 (EDTA)辅助下芥菜型油菜 (溧阳苦菜 ,BrassicajunceaL .cv .Liyangkucai)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 ,铅污染土壤中水溶性铅含量很低 (不足总量的 0 1% ) ,EDTA能显著增加土壤铅的水溶性 ,提高...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 (EDTA)辅助下芥菜型油菜 (溧阳苦菜 ,BrassicajunceaL .cv .Liyangkucai)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 ,铅污染土壤中水溶性铅含量很低 (不足总量的 0 1% ) ,EDTA能显著增加土壤铅的水溶性 ,提高油菜地上部铅含量。不用或低浓度 (1 2 5mmol·kg-1)EDTA处理 ,植物提取铅的效率极低 ;高浓度 (17 5mmol·kg-1)EDTA处理 ,地上部铅含量高达 1 4 % ,但EDTA的生物毒性使植株很快死亡 ;相比之下 ,中等浓度 (7 5mmol·kg-1)EDTA处理 ,植株有最高的铅提取效率。分析指出 ,诱导的植物提取方法较适合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辅助 植物修复 土壤铅污染 乙二胺四乙酸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罐头食品中乙二胺四乙酸的残留量 被引量:27
4
作者 施旭霞 陈笑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5-447,共3页
将罐头食品捣碎后用水稀释 ,加氯化铜溶液和抗坏血酸 ,用水定容 ,过 0 4 5μm滤膜后立即供液相色谱分析 ,在 2 54nm波长处测定。色谱柱 :HypersilODS(1 2 5mm× 4mmi.d .,5μm) ;流动相 :水 甲醇 (体积比为 80∶2 0 ) ,含有 2 0m... 将罐头食品捣碎后用水稀释 ,加氯化铜溶液和抗坏血酸 ,用水定容 ,过 0 4 5μm滤膜后立即供液相色谱分析 ,在 2 54nm波长处测定。色谱柱 :HypersilODS(1 2 5mm× 4mmi.d .,5μm) ;流动相 :水 甲醇 (体积比为 80∶2 0 ) ,含有 2 0mmol/L四丁基溴化铵 ,0 0 3mol/L醋酸钠缓冲液 (pH 4) ,流速 :0 8mL/min ;进样量 :2 0 μL。ED TA在 1 0mg/L~ 40 0mg/L范围内呈线性。方法回收率为 95 5%~ 98 9%,其RSD为 0 82 %~ 1 3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罐头食品 残留量分析 HPLC
下载PDF
罐头食品中EDTA残留量的薄层色谱测定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琼 方艳红 徐金瑞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采用薄层色谱法 ,测定罐头食品中 EDTA(乙二胺四乙酸 )的残留量 .点样于硅胶 G板上 ,以V水 ∶ V甲醇 =80∶ 2 0 ,内含有 2 0 mmol· L-1四丁基溴化铵与 0 .0 3mol· L-1醋酸钠缓冲溶液 (p H=4 )为展开剂 ,上行展开后直接进行薄... 采用薄层色谱法 ,测定罐头食品中 EDTA(乙二胺四乙酸 )的残留量 .点样于硅胶 G板上 ,以V水 ∶ V甲醇 =80∶ 2 0 ,内含有 2 0 mmol· L-1四丁基溴化铵与 0 .0 3mol· L-1醋酸钠缓冲溶液 (p H=4 )为展开剂 ,上行展开后直接进行薄层色谱扫描测定 .方法操作简单快速 ,在 10~ 4 0 0 mg· 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方法回收率为 96 .7%~ 10 1.4 % ,RSD为 0 .82 %~ 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薄层色谱法 罐头食品 残留量 含量测定 络合剂 EDTA 食品检测
下载PDF
乙二胺四乙酸(EDTA)生物降解特性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晓奕 蒋展鹏 +3 位作者 师绍琪 管运涛 邓建利 路明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1-45,共5页
研究EDTA作为单一碳源以及在乙酸钠、葡萄糖共基质条件下EDTA的厌氧、好氧生物降解特性 .静态试验厌氧采用厌氧间歇试验法 ,好氧采用瓦呼仪测试法 .单基质条件时 ,好氧、厌氧情况下EDTA均难以生物降解 ;而共基质可促进EDTA降解 .动态试... 研究EDTA作为单一碳源以及在乙酸钠、葡萄糖共基质条件下EDTA的厌氧、好氧生物降解特性 .静态试验厌氧采用厌氧间歇试验法 ,好氧采用瓦呼仪测试法 .单基质条件时 ,好氧、厌氧情况下EDTA均难以生物降解 ;而共基质可促进EDTA降解 .动态试验采用活性污泥法 ,结果表明 :污泥经过 30d的驯化 ,EDTA去除率可达到50 %左右 ,加入 1 0mg/L乙酸钠 ,HRT =1 60 ,EDTA去除率可达到 80 % ;当HRT =2 0h ,EDTA去除率可达到92 5%~ 95 1 % .污泥龄是影响EDTA降解的主要因素 .乙酸钠本身易生物降解 ,同时它与EDTA具有相似结构 ,这种官能团共享促进了EDTA的生物降解 .乙酸钠的加入还改善了污泥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 共基质 厌氧间歇试验 瓦呼仪 活性污泥法 乙二胺四乙酸 生物降解特性 废水处理
下载PDF
EDTA对2种芥菜型油菜幼苗富集Pb的效应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亚华 沈振国 宗良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0,i006,共5页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Pb胁迫下2种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Czern.etCoss.)幼苗生长及富集Pb的效应。结果表明,单独用0 5和1 0mmol LPb或EDTA处理可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与单独处理相比,Pb和EDTA复合处理可以降低...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Pb胁迫下2种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Czern.etCoss.)幼苗生长及富集Pb的效应。结果表明,单独用0 5和1 0mmol LPb或EDTA处理可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与单独处理相比,Pb和EDTA复合处理可以降低各自的生物毒性。当Pb和EDTA等浓度复合处理时,植株生物量与对照植株无明显差异,说明游离态Pb或EDTA对幼苗具有毒害作用,而螯合态Pb-EDTA基本不具有生物毒性。EDTA处理促进Pb从根系向地上部运输,促进Pb在地上部积累。当c(EDTA) c(Pb)为1 2时,地上部铅积累总量达到最高。随c(EDTA)的增加,根系铅积累总量反而下降。2个芥菜型油菜品种对EDTA的处理效应表现极为相似,生物量大的品种具有较高的Pb积累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植物吸收 芥菜型油菜
下载PDF
EDTA和CA复配淋洗剂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条件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仕翔 胡三荣 罗泽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77-83,共7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柠檬酸(CA)混合的淋洗方法对重金属复合(Zn、Cu、Pb、Cr、Ni)污染土壤的最佳淋洗方式进行研究,探讨了pH值、液固比、淋洗时间和淋洗顺序对其淋洗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0.08mol/L EDTA+0.4 mol/L CA混... 采用不同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柠檬酸(CA)混合的淋洗方法对重金属复合(Zn、Cu、Pb、Cr、Ni)污染土壤的最佳淋洗方式进行研究,探讨了pH值、液固比、淋洗时间和淋洗顺序对其淋洗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0.08mol/L EDTA+0.4 mol/L CA混合淋洗处理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各种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0.08mol/L EDTA+0.4mol/L CA按复配体积比为5∶5混合淋洗对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最佳,且对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同等条件下单独使用CA和EDTA的淋洗效率,去除率分别为Zn 94.7%、Cu 95.0%、Pb 91.1%、Cr 53.8%、Ni 58.1%;采用0.08mol/L EDTA+0.4mol/L CA按复配体积比为5∶5混合淋洗,当混合淋洗液pH值为4.0、淋洗时间为14h、液固比为10∶1时,Cu、Pb、Zn、Ni、Cr的洗脱率分别为93.0%、85.3%、99.0%、50.5%、45.1%;采用0.08mol/L EDTA+0.4mol/L CA混合淋洗能很好地将土壤中重金属从稳定态向不稳定态转化,进而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得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复合重金属 乙二胺四乙酸 柠檬酸 混合淋洗 淋洗条件 重金属形态
下载PDF
镉对鲫鱼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贾秀英 董爱华 施农农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8期394-395,共2页
对鲫鱼的内脏组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正常值作了测定,结果表明:心脏和肾脏的POD活性较高,鳃和肝胰脏次之,肠和肌肉较低。当水中银离子浓度为16mg/L、32mm/L时,肾脏、鳃的POD活性显著增强;肝胰脏的POD活性在32mm/L组显著增强;心脏的 ... 对鲫鱼的内脏组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正常值作了测定,结果表明:心脏和肾脏的POD活性较高,鳃和肝胰脏次之,肠和肌肉较低。当水中银离子浓度为16mg/L、32mm/L时,肾脏、鳃的POD活性显著增强;肝胰脏的POD活性在32mm/L组显著增强;心脏的 POD活性在 3种锅离子浓度下影响均不明显。体外试验表明,钢不能直接影响 POD活性。水体中加人 EDTA(乙M胺四乙酸)可解除或减轻Cd‘”对鱼的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鲫鱼 乙二胺四乙酸 毒性试验
下载PDF
发泡法合成纳米氧化铝 被引量:11
10
作者 程志林 晁自胜 万惠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32-1036,共5页
采用发泡法合成了粒径约为 1 5 nm的氧化铝。考察了发泡剂种类、发泡剂 (柠檬酸 ) /Al3+、蒸发温度、发泡温度等制备条件对粒子形成过程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发泡剂的稳定性和适度的络合能力是合成纳米氧化铝的重要因素 ,在有机配... 采用发泡法合成了粒径约为 1 5 nm的氧化铝。考察了发泡剂种类、发泡剂 (柠檬酸 ) /Al3+、蒸发温度、发泡温度等制备条件对粒子形成过程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发泡剂的稳定性和适度的络合能力是合成纳米氧化铝的重要因素 ,在有机配体 (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 )和水溶性高分子 (聚乙烯醇、聚乙二醇 )中 ,得到的柠檬酸粒径最小 ;在制备条件中蒸发温度和发泡温度对得到的氧化铝颗粒的影响较大 ,蒸发温度在 70~90℃ ;发泡温度在 1 2 0~ 1 5 0℃时为最佳。用 XRD,IR,DTG-DSC,TEM和 NMR等方法进行表征 ,探讨了发泡剂在合成纳米氧化铝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法 合成 纳米氧化铝 发泡剂 表征 柠檬酸 乙二胺四乙酸 烯醇 二醇
下载PDF
铁粉还原-Fenton氧化处理络合铜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金洁蓉 陈寒松 +2 位作者 杨岳平 叶国祥 沈雁群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53-1356,共4页
采用铁粉还原-Fenton氧化工艺处理含络合铜工业废水,研究了联合工艺对络合铜的破络效果,重点考察了常温下H2O2投加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Cu(Ⅱ)初始浓度以及铁粉粒径等因素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初... 采用铁粉还原-Fenton氧化工艺处理含络合铜工业废水,研究了联合工艺对络合铜的破络效果,重点考察了常温下H2O2投加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Cu(Ⅱ)初始浓度以及铁粉粒径等因素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始Cu(Ⅱ)浓度为50 mg/L,初始pH=3的体系中,加入过量铁粉,H2O2投加量控制在H2O2∶COD=1.5∶1(质量比),反应30 min后在pH=9的条件下沉淀,废水的COD去除率为86.5%,Cu(Ⅱ)去除率为99.9%,处理水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研究还表明:铁粉粒径对处理效率的影响较小,采用工业级铁粉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铜 乙二胺四乙酸 FENTON氧化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感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陆文香 许倩 +2 位作者 钟桥 徐卫东 王亚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3期1861-1863,共3页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及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确认CRE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乙二胺四乙酸(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筛查CRE菌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并对CRE菌株的临...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及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确认CRE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乙二胺四乙酸(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筛查CRE菌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并对CRE菌株的临床分布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科室经仪器法筛查,标准琼脂扩散敏感试验(K-B法)复核证实,检出37株CRE菌株,检出菌株数从2012~2014年呈逐年递增趋势。从细菌种类看,耐碳青霉烯类菌株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16株),其次是大肠埃希菌(6株)、黏质沙雷菌(6株)、阴沟肠杆菌(4株)。CRE菌株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室和老年病房。痰液、尿液、血液是检出CRE菌株的主要标本来源。经改良Hodge试验证实,36株CRE为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株、阴沟肠杆菌3株、阿斯布肠杆菌1株,经EDTA协同试验筛查出产金属酶。结论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是CRE院内感染易感人群,是防控重点对象,该院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机制是产生碳青霉烯酶,其中部分菌株产金属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碳青霉烯类 改良HODGE试验 乙二胺四乙酸 协同试验
下载PDF
络合滴定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硫酸根离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宏之 翟璨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通过对乙二胺四乙酸 (EDTA)滴定检测硫酸根离子法的改进 ,实现了可以同时消除钙、镁及其他重金属离子、碳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干扰的目的。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度高 ,加标回收率为 96 .38%~ 99.6 9% ,变异系数为 1.2 %~ 1.4 9% ,... 通过对乙二胺四乙酸 (EDTA)滴定检测硫酸根离子法的改进 ,实现了可以同时消除钙、镁及其他重金属离子、碳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干扰的目的。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度高 ,加标回收率为 96 .38%~ 99.6 9% ,变异系数为 1.2 %~ 1.4 9% ,尤其适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水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滴定法 工业废水 乙二胺四乙酸 硫酸根离子
下载PDF
C型先锋锉和乙二胺四乙酸分次疏通磨牙弯曲钙化根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蔡华雄 程慧琳 +1 位作者 宋洁文 陈素雅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疏通磨牙弯曲钙化根管的治疗方法。方法实验组选取70例患者72颗磨牙根管中、重度弯曲且下段钙化堵塞的根管136个,采用C型先锋锉结合乙二胺四乙酸(EDTA)制剂分次疏通弯曲钙化根管,机动镍钛根管器械扩大并行冷牙胶侧压充填根管。... 目的探讨疏通磨牙弯曲钙化根管的治疗方法。方法实验组选取70例患者72颗磨牙根管中、重度弯曲且下段钙化堵塞的根管136个,采用C型先锋锉结合乙二胺四乙酸(EDTA)制剂分次疏通弯曲钙化根管,机动镍钛根管器械扩大并行冷牙胶侧压充填根管。对照组选取70例患者74颗磨牙中根管中、重度弯曲且下段钙化堵塞的根管139个,采用K锉结合EDTA制剂分次疏通弯曲钙化根管,机动镍钛根管器械扩大并行冷牙胶侧压根管充填。结果实验组136根管中有114根管疏通成功并完成根管治疗,弯曲钙化根管疏通成功率为83.8%,无根管偏移、台阶形成、根管壁侧穿及器械折断发生。对照组139根管中有70根管疏通成功并完成根管治疗,弯曲钙化根管疏通成功率为50.4%,8个根管发生根管偏移及台阶形成,未发生根管壁侧穿及器械分离。结论C型先锋锉与EDTA相结合,采用分次疏通技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磨牙弯曲钙化根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先锋锉 乙二胺四乙酸 弯曲根管 钙化根管
原文传递
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衰减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大进 程霞 +2 位作者 陈君 莫远春扬州市公路建设处 王太固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41,共3页
利用乙二胺四乙酸 (EDTA)法可快速测定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 ,通过室内和现场实验比较分析发现稳定土中的水泥或石灰剂量随时间衰减 ,会影响到现场测试结果 ,为此可建立EDTA消耗量和灰剂量回归公式 。
关键词 稳定土 水泥 石灰 剂量衰减问题 乙二胺四乙酸 路基 路面 压实度
下载PDF
镉胁迫对矮牵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范庆 吕秀军 +1 位作者 杨柳 杨颖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5-691,共7页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0、1、2和4 mmol.L-1)处理对矮牵牛(Petunia hybrid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较低浓度(1 mmol.L-1)Cd处理下矮牵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显著被抑制,当Cd浓...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0、1、2和4 mmol.L-1)处理对矮牵牛(Petunia hybrid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较低浓度(1 mmol.L-1)Cd处理下矮牵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显著被抑制,当Cd浓度增至4 mmol.L-1时完全抑制了矮牵牛种子的萌发。Cd胁迫在低浓度时激活矮牵牛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高浓度产生抑制效应;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变化。不同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加入使4 mmol.L-1Cd胁迫下矮牵牛幼苗叶片POD和APX活性增加,但不影响SOD和CAT活性;此外,6 mmol.L-1EDTA使Cd胁迫下矮牵牛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增加。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矮牵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却使幼苗叶片POD、CAT和APX活性增加,EDTA的加入能够进一步提高Cd胁迫幼苗POD和APX活性。因此,矮牵牛幼苗在Cd胁迫下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损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酶 矮牵牛 乙二胺四乙酸 种子萌发 镉胁迫
下载PDF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林建华 刘万里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1期6-9,共4页
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是由于使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引起的体外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计数呈假性减少的一种现象,发生率低,临床易误诊误治。本文就其发生及纠正作一综述。
关键词 假性血小板减少 乙二胺四乙酸 血小板聚集
原文传递
加强对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及对策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辉 李亚伟 李柄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5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乙二胺四乙酸 血小板计数 依赖性
下载PDF
原代骺板软骨细胞的高效分离和体外培养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强 李起鸿 +1 位作者 戴刚 杨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 设计原代骺板软骨细胞的高效分离法 ,并对骺板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进行初步观察。 方法 改良设计以 1g L的胰蛋白酶 / 1g L的乙二胺四乙酸 (EDTA)、1g L的透明质酸酶和 2g L的Ⅰ型胶原酶系列消化分离原代软骨细胞的三步酶消化分... 目的 设计原代骺板软骨细胞的高效分离法 ,并对骺板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进行初步观察。 方法 改良设计以 1g L的胰蛋白酶 / 1g L的乙二胺四乙酸 (EDTA)、1g L的透明质酸酶和 2g L的Ⅰ型胶原酶系列消化分离原代软骨细胞的三步酶消化分离法 ,观察其对幼兔骺板原代软骨细胞的分离效果 ;倒置显微镜和光镜下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生物学特性。 结果  ( 1)三步酶的消化可使软骨基质完全解离降解 ,细胞均得以分离 ,收获量与组织湿重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每克软骨的细胞收获量平均为 32 .3× 10 6 个 ,细胞存活率平均为 97.6 %。 ( 2 )原代和第 1代细胞附壁生长呈三角形或多角形 ,生长融合时呈卵圆形 ,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甲苯胺蓝 (TB)异染反应均呈阳性 ;第 3代以后细胞逐渐变为梭形 ,Ⅱ型胶原免疫组化为阴性 ,TB异染反应明显减弱。结论  ( 1)原代骺板软骨细胞三步酶消化分离法具有细胞收获率高、细胞存活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 ( 2 )随着传代培养次数的增加 ,骺板细胞出现去分化 ,逐渐失去软骨细胞的特异性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骺板软骨细胞 分离方法 体外培养 胰蛋白酶 乙二胺四乙酸 透明质酸酶 I型胶原酶 三步酶消分离法
原文传递
改良CTAB法对碗莲叶片基因组DNA提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孔德政 刘艺平 田云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8-431,共4页
通过试验比较,分析了CTAB法中EDTA(乙二胺四乙酸)浓度和PVP(聚乙稀吡咯烷酮)对碗莲叶片DNA提纯结果的影响;同时还比较了叶片采集时间及遮光处理对提纯结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适于碗莲叶片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材料进... 通过试验比较,分析了CTAB法中EDTA(乙二胺四乙酸)浓度和PVP(聚乙稀吡咯烷酮)对碗莲叶片DNA提纯结果的影响;同时还比较了叶片采集时间及遮光处理对提纯结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适于碗莲叶片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材料进行DNA的提取,从而获得RAPD、RFLP、SSR等分子标记手段所需要的高纯度基因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碗莲 DNA提取 乙二胺四乙酸 稀吡咯烷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