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是你的
1
作者 唐棣 《花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6,共15页
……时间再也插不进来了,只好在周围转悠,这就等于持续不断沐浴其中,比起你可以不看的闹钟指针来,更有存在感,更加缠人,但是有点变形,有点扭曲,颇为可疑:时光流逝,你却始终说不准时间……——乔治·佩雷克《沉睡的人》没有什么能像... ……时间再也插不进来了,只好在周围转悠,这就等于持续不断沐浴其中,比起你可以不看的闹钟指针来,更有存在感,更加缠人,但是有点变形,有点扭曲,颇为可疑:时光流逝,你却始终说不准时间……——乔治·佩雷克《沉睡的人》没有什么能像我们的秘密一样使我们孤独。——保罗·图尼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尔 乔治·佩雷克 时光流逝
原文传递
食物、经验与话语权力:佩雷克的日常生活书写
2
作者 胡明女 肖明文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19世纪以降,日常生活在法国文化中长期处于被贬抑的地位,直到二战之后,日常生活才逐渐回归大众视野,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承袭先锋派的各类日常生活实践,乔治·佩雷克热衷于书写久被漠视的平凡生活经验。食物乃日常生活之基本要素,... 19世纪以降,日常生活在法国文化中长期处于被贬抑的地位,直到二战之后,日常生活才逐渐回归大众视野,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承袭先锋派的各类日常生活实践,乔治·佩雷克热衷于书写久被漠视的平凡生活经验。食物乃日常生活之基本要素,构成了佩雷克书写日常的关键线索。从佩雷克的多部作品出发,以饮食作为切入点,主要结合列斐伏尔与巴特的日常理论,探索作家关于日常生活的实践轨迹以及人文关怀。借助饮食书写,佩雷克呈现了日常生活或被遗忘忽视、或被过分关注的境遇,以具象化的方式还原生活的日常性,将日常生活之沉默与匿名加以可视化;同时,通过从个体经验到集体经验的转向,日常生活展现了摧毁话语权力的潜在无政府力量,从而为身处异化困境的人们提供了一条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佩雷克 日常生活 饮食 话语权力 存在经验
下载PDF
摩登时代的个人幸福——乔治·佩雷克小说《物》中的人物意识和作者意识 被引量:2
3
作者 龚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0,共8页
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的处女作《物》通常被视为一部形式上受到"新小说"影响的"社会学小说"。本文通过对书中的人物意识结构和叙述方式的分析,从现代人的幸福感和作家自我认知这双重角度完善了对作品的传统读解,揭... 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的处女作《物》通常被视为一部形式上受到"新小说"影响的"社会学小说"。本文通过对书中的人物意识结构和叙述方式的分析,从现代人的幸福感和作家自我认知这双重角度完善了对作品的传统读解,揭示了其哲学意味和自传维度,提出在价值坍塌、缺乏实质性伦理的时代,清醒的自我意识和完美的形式感往往成为现代作家赖以抵御虚无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佩雷克 《物》 摩登时代 幸福 个体意识
原文传递
乔治·佩雷克的非典型自传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国政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6,共9页
乔治·佩雷克是一位富于创新意识的实验型作家,他的自传《W或童年的回忆》模糊了传统自传的界限。其中真实的自传素材与虚构的荒诞故事杂揉,琐碎的细节承载着历史和人生的重负,冷峻的白描手法掩盖着奔涌的感情之水,在不言中言说着... 乔治·佩雷克是一位富于创新意识的实验型作家,他的自传《W或童年的回忆》模糊了传统自传的界限。其中真实的自传素材与虚构的荒诞故事杂揉,琐碎的细节承载着历史和人生的重负,冷峻的白描手法掩盖着奔涌的感情之水,在不言中言说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之轻、之苦、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佩雷克 《w或童年的回忆》 自传作品 纪实序列 创作手法 叙事结构 创新意识
原文传递
消费社会中个体价值的追寻与迷失--乔治·佩雷克《物》的一种解读
5
作者 葛晓男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26-131,共6页
《物》是法国当代作家乔治·佩雷克发表于1965年的处女作,不同于佩雷克此后的《W或童年回忆》《人生拼图版》等实验性的小说,他称《物》是一部“社会学小说”,运用相对传统的方式呈现了二战后法国60年代的“消费社会”图景。但并非... 《物》是法国当代作家乔治·佩雷克发表于1965年的处女作,不同于佩雷克此后的《W或童年回忆》《人生拼图版》等实验性的小说,他称《物》是一部“社会学小说”,运用相对传统的方式呈现了二战后法国60年代的“消费社会”图景。但并非是对消费社会的批判,佩雷克在这部小说中着重探讨了年轻人对个体价值的追寻和迷失的过程:当消费追求与个体身份逐渐分离时,他们意识到生活的空虚和孤独,选择以追求参与感或逃离等方式重寻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却永远只是循环往复,难以解脱。因此,这部小说为我们认识“消费社会”中的个体与“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佩雷克 《物》 消费社会 个体价值
下载PDF
论消费社会中的个体身份认同——以乔治·佩雷克的小说《物》为例
6
作者 吴晓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782-785,共4页
乔治·佩雷克的第一部小说《物》常被界定为写实小说,但是仅从它的篇幅便可看出佩雷克的真正用意并不是在深入剖析消费社会的机制,而是在探求人的个体意识。通过探讨小说主人公的欲望、行动与其内心的虚无感之间的关系可以窥见他们... 乔治·佩雷克的第一部小说《物》常被界定为写实小说,但是仅从它的篇幅便可看出佩雷克的真正用意并不是在深入剖析消费社会的机制,而是在探求人的个体意识。通过探讨小说主人公的欲望、行动与其内心的虚无感之间的关系可以窥见他们如何在消费社会中努力寻求个体身份认同以及作品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佩雷克 《物》 消费社会 个体身份认同
下载PDF
《流动的飨宴》与《物》——巴黎20年代与60年代社会背景的比较与消费社会中的身份确认问题
7
作者 何青鹏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70-176,183,共8页
乔治·佩雷克是在二战后60年代法国文坛上活跃的著名作家。60年代的法国,正是消费社会在法国达到高峰的时期,消费逐渐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体系的中心。佩雷克的小说《物》则抓住了消费社会这一重要主题。《流动的飨宴》是海明威在1... 乔治·佩雷克是在二战后60年代法国文坛上活跃的著名作家。60年代的法国,正是消费社会在法国达到高峰的时期,消费逐渐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体系的中心。佩雷克的小说《物》则抓住了消费社会这一重要主题。《流动的飨宴》是海明威在1960年完成的一本回忆录性质的集子,书中回忆了1921-1926年旅居巴黎的生活。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发掘两部作品中所折射出的20年代巴黎与60年代巴黎的不同,及其时代变化、观念差异。从而凸显出佩雷克小说的主题——60年代巴黎消费社会中的"社会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 乔治·佩雷克 《流动的飨宴》 《物》 消费社会
原文传递
游戏与《人生拼图版》
8
作者 陈聃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0年第3期333-346,共14页
游戏在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佩雷克在其代表作《人生拼图版》中对乌力波文学观和方法进行实践的同时,也对"游戏"和"趣味性"进行思考:小说中出现了种类丰富的游戏,其中国际象棋和拼图被赋予了特别的作用和意义。国... 游戏在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佩雷克在其代表作《人生拼图版》中对乌力波文学观和方法进行实践的同时,也对"游戏"和"趣味性"进行思考:小说中出现了种类丰富的游戏,其中国际象棋和拼图被赋予了特别的作用和意义。国际象棋因其规则、限制、策略和几近无限的潜在可能组合成为佩雷克创作计划的重要参考物,在小说的结构和主题方面发挥了作用。拼图在作者眼中则成为另一种形态的国际象棋,既是对小说创作的一个隐喻,同时也被用来向读者提供阅读建议。在这部小说中,传统线性叙述结构被网状结构取代,空间代替时间成为锚点。如何将众多碎片组合成一个整体,这不仅是作者思考的问题,也是作者留给读者的一个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佩雷克 《人生拼图版》 国际象棋 拼图
原文传递
Memoire rhetorique et invention topique dans les oeuvres de Georges Perec
9
作者 Utzima Benzi 《法国研究》 2012年第1期44-55,共12页
19世纪以来,在浪漫主义与实证主义反叛性运动的冲击下,修辞学在法国逐渐名声扫地,于1885年被逐出法国中学的人文课程。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在涉及语言理论与诗学的俄国、捷克形式主义理论推动下,修辞学在法国重获生机。发源于俄... 19世纪以来,在浪漫主义与实证主义反叛性运动的冲击下,修辞学在法国逐渐名声扫地,于1885年被逐出法国中学的人文课程。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在涉及语言理论与诗学的俄国、捷克形式主义理论推动下,修辞学在法国重获生机。发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运动在法国以结构主义的名号得以进一步发展,它教给人们一种崭新的文学创作与研究视角,有力地推动了以雄辩术为核心的文体修辞学的发展。研究乔治·佩雷克的作品,修辞学永远是最重要的切入点之一,因为他的作品在内容与风格上都属于文体修辞学研究的范畴。研究乔治·佩雷克的作品,一个要紧之处就是阐明佩雷克的“新形式主义”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古罗马修辞学的传统论题源以及作为亚里士多德修辞五艺之一的“记忆术”的普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佩雷克20世纪 修辞学的复兴 记忆术 取材术 论题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