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在17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25
1
作者 乐黛云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共12页
编者按:2004年8月8日-15日,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在香港召开第17届年会.这是ICLA首次在中国境内举行年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在会上的发言,以中国学者的视角,首先从"反本开新"与"参照他者"、跨文化... 编者按:2004年8月8日-15日,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在香港召开第17届年会.这是ICLA首次在中国境内举行年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在会上的发言,以中国学者的视角,首先从"反本开新"与"参照他者"、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学对话两大方面,观察并论述了当今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新格局、新趋势,继而全面回顾了中国比较文学20年来的发展历程,分别从对比较文学观念的推进、文学人类学和对中国古代经典的现代诠释、关于翻译文学的研究、海外华文文学与流散文学研究等7个方面,对中国比较文学在当代的复兴与繁荣做出了总结性描述,并深信:"奠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比较文学","将在消减全球主义意识形态,改善后现代主义造成的离散、孤立、绝缘状态等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发展 当代 散文 文学人类学 文学研究 善后 教授
原文传递
“和而不同”与文化自觉:面向21世纪的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0
2
作者 乐黛云 蔡熙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比较文学理论家,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乐先生虽然已经80高龄,但她依然笔耕不缀,心忧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进步。蔡熙就比较文学的前沿理论问题向...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比较文学理论家,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乐先生虽然已经80高龄,但她依然笔耕不缀,心忧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进步。蔡熙就比较文学的前沿理论问题向乐先生进行了学术访谈,乐先生的回答不仅具有前瞻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她的回答对解决当下比较文学理论界不少令人困惑的问题有很大的启示性。本刊特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和而不同” 21世纪 文化自觉 教授 学会 访谈录
下载PDF
学术的国家意识与国际意识──乐黛云先生的学术视野 被引量:7
3
作者 陈跃红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1999年第2期97-109,共13页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学科 国家意识 国际比较 国际意识 学术研究 比较诗学 中国现代文学
原文传递
观沧海——忆恩师孙玉石先生
4
作者 高远东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1,共2页
钱理群老师写北大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七位重量级学者,谓之七星连珠,我是深以为然的。这七颗亮星,长期照耀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天空。我们后学晚辈,治学为人,无不沐浴着一代宗师的德泽,无不享受着老师前辈的吐哺之恩。在我个人的感受中... 钱理群老师写北大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七位重量级学者,谓之七星连珠,我是深以为然的。这七颗亮星,长期照耀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天空。我们后学晚辈,治学为人,无不沐浴着一代宗师的德泽,无不享受着老师前辈的吐哺之恩。在我个人的感受中,就人学相融的境界而言,王瑶先生仿佛晴朗光明的天空,严家炎老师好像丰厚滋润的大地,谢冕老师是明朗热情的太阳,乐黛云老师是繁盛蓬勃的生机,洪子诚老师是都市与文明,钱理群老师是星云和地火,而孙玉石老师,则是辽阔的、深沉的、浪漫的、雅洁的海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理群 王瑶先生 现当代文学 深以为然 严家炎 观沧海 一代宗师
原文传递
再说孙玉石先生的学术、人生境界
5
作者 钱理群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共2页
1月13日晚间,我接到学生打来的电话,得知孙玉石先生去世了。孙老师这些年身体一直不好,所以对此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也还是怅然有所失。最近这几年在总结北大中文系的学术传统时,我多次提出“三巨头”和“八君子”的说法。“三巨头”... 1月13日晚间,我接到学生打来的电话,得知孙玉石先生去世了。孙老师这些年身体一直不好,所以对此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也还是怅然有所失。最近这几年在总结北大中文系的学术传统时,我多次提出“三巨头”和“八君子”的说法。“三巨头”是指王瑶、吴组缃、林庚三位老师。“八君子”则是指具体到现当代文学学科中的乐黛云、谢冕、严家炎、孙玉石、洪子诚、温儒敏、陈平原和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平原 温儒敏 现当代文学 人生境界 北大中文系 严家炎 吴组缃
原文传递
女权主义与文学批评 被引量:5
6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89年第6期18-24,共7页
乐黛云(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我觉得女性文学在中国发展前景很广阔,在这个领域里,恐怕有很多人对女性的认识还停留在男人能做到的,我们女人也能做到这样一种认同于男性文化的阶段。记得我曾陪一个外国作家去访问两位女作家,当我们... 乐黛云(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我觉得女性文学在中国发展前景很广阔,在这个领域里,恐怕有很多人对女性的认识还停留在男人能做到的,我们女人也能做到这样一种认同于男性文化的阶段。记得我曾陪一个外国作家去访问两位女作家,当我们问到她们在写作时是否考虑到女性特征时,她们说:“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女权主义 外国作家 文学批评 男性文化 女性特征 李国香 中国电影 文学自由谈
原文传递
九十沧桑乐黛云
7
作者 温儒敏 《新华文摘》 2024年第3期106-107,共2页
很久未能去拜望恩师乐黛云教授了,想见,又怕打扰。近日有老同学从香港地区来,约我一起去见乐老师。老师的保姆说,几天前有人来访,老师大概说话多,就很累了。乐老师还是喜欢热闹,有学生朋友来,自然高兴。但毕竟93岁的老人了,愿她安静独处... 很久未能去拜望恩师乐黛云教授了,想见,又怕打扰。近日有老同学从香港地区来,约我一起去见乐老师。老师的保姆说,几天前有人来访,老师大概说话多,就很累了。乐老师还是喜欢热闹,有学生朋友来,自然高兴。但毕竟93岁的老人了,愿她安静独处,在朗润园多享受秋日的阳光,我们便遗憾地放弃了这次拜访。今天,特地从书架上找到乐老师的传记来看,是2021年出版的,里头大部分文章是早已读过,现在想念老师,再翻阅一遍。合上书,感慨万端,目光久久停留在封面的书名上——《九十年沧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师 朗润园 文章 九十年 封面 沧桑
原文传递
关于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若干问题——乐黛云先生学术访谈录 被引量:6
8
作者 乐黛云 李晓卫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30,242,共5页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学术影响 教学 《甘肃社会科学》 访谈录 《外国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下载PDF
乐黛云:大时代的女儿
9
作者 林松果 《人物》 2024年第8期72-81,共10页
7月27日,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教授去世,享年93岁。上世纪80年代,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所,被公认是这个学科的奠基人、拓荒人。2021年夏天,我们曾与乐黛云老师及她的学生进行过一次长谈。当时吸引我们的,是她贯穿了一生的生... 7月27日,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教授去世,享年93岁。上世纪80年代,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所,被公认是这个学科的奠基人、拓荒人。2021年夏天,我们曾与乐黛云老师及她的学生进行过一次长谈。当时吸引我们的,是她贯穿了一生的生命力与热情——她出生于1931年,17岁考入北大,几乎是到了50岁才真正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但一旦开始,就没有再停下。她以50岁的高龄留学,再回校教书,抓住一切机会读书、写作,在比较文学这个领域,打开了一扇与世界交流的窗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生涯 比较文学 教书 中文系 奠基人 生命力
原文传递
我与比较文学之缘
10
作者 孟昭毅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9,共4页
200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它的诞生地深圳大学隆重召开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参会的人不算多,大会聚餐前有人开玩笑说,凡20年前参加过学会成立大会的人,都可算是中国比较文学“黄埔一期”的成员,在场的乐黛云会长笑着说,应该是“黄... 200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它的诞生地深圳大学隆重召开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参会的人不算多,大会聚餐前有人开玩笑说,凡20年前参加过学会成立大会的人,都可算是中国比较文学“黄埔一期”的成员,在场的乐黛云会长笑着说,应该是“黄埔一期”的人,于是大家都笑了。当即就有人提出“黄埔一期”的都前来合影留念,于是临时拿来餐厅的座椅,在牌楼式的门厅前合影。前排中间坐着乐黛云、饶芃子和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1届会长佛克马(D.Fokkema)等12人,后排站着14人,共计26人,照片背景(餐厅大门)上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0个大字。此后“黄埔一期”的说法不胫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天涯共此时 深圳大学 纪念大会 餐厅 诞生地
下载PDF
我读《破恶声论》(上)——2022秋西川读书会纪实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怡 李扬 汤艺君 《上海鲁迅研究》 2023年第1期56-78,共23页
主持人李怡引言:关于《破恶声论》,多年来学界已经有了不少的解读,从日本学者伊藤虎丸到中国学者乐黛云、汪晖、高远东、汪卫东等,这都是我们今天可以参考的文献。我看大家手头准备的论文中,汪晖《声之善恶:什么是启蒙?》(《开放时代》2... 主持人李怡引言:关于《破恶声论》,多年来学界已经有了不少的解读,从日本学者伊藤虎丸到中国学者乐黛云、汪晖、高远东、汪卫东等,这都是我们今天可以参考的文献。我看大家手头准备的论文中,汪晖《声之善恶:什么是启蒙?》(《开放时代》2010年第10期)是最多的,说明这篇文章是你们重要的参考。的确,最近10多年学界已经有了不少讨论,汪晖的论文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虎丸 李怡 《破恶声论》 汪晖 《开放时代》 读书会 西川
原文传递
谈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三代学人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理群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122,共5页
所谓“三代学人”,第一代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初露头角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的一代,代表人物有李何林、唐弢、王瑶、贾植芳、田仲济、钱谷融、陈瘦竹、吴宏聪等。第二代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樊骏、乐黛云、严家... 所谓“三代学人”,第一代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初露头角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的一代,代表人物有李何林、唐弢、王瑶、贾植芳、田仲济、钱谷融、陈瘦竹、吴宏聪等。第二代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樊骏、乐黛云、严家炎、王信、支克坚、杨占升、朱金顺、王得后、黄修己、袁良骏、吴小美、朱德发、范伯群、陆耀东等。第三代都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培养出来的新一代研究生,王富仁、吴福辉、赵园、温儒敏、我、陈平原、杨义、刘纳,以及陈思和、王晓明、许子东等都属于这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福辉 支克坚 严家炎 陈平原 许子东 范伯群 贾植芳
原文传递
汤一介与乐黛云:未名湖畔双飞鸟
13
作者 潘彩霞 《恋爱·婚姻·家庭(下半月)》 2023年第4期18-19,共2页
2014年9月9日,国学大师汤一介心力耗尽,留下一句"再也没什么遗憾了",离开了这个世界.遗体告别仪式上,一副挽联令人动容:"未名湖畔鸟飞何疾,我虽迟慢誓将永随."落款是:你的小黛."小黛",是他的妻子,北京大... 2014年9月9日,国学大师汤一介心力耗尽,留下一句"再也没什么遗憾了",离开了这个世界.遗体告别仪式上,一副挽联令人动容:"未名湖畔鸟飞何疾,我虽迟慢誓将永随."落款是:你的小黛."小黛",是他的妻子,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拓荒者乐黛云.风雨同行62年,这是她最后的告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遗体告别仪式 汤一介 风雨同行 拓荒者 国学大师 告白
原文传递
乐黛云教授在比较文学学科重建中的贡献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繁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2011年,我们将迎来我国当代著名比较文学理论家乐黛云教授从教59周年与80华诞。我们纪念乐先生新时期三十年来在比较文学重建中的重要贡献不仅是对于三十年比较文学发展的一次检阅,而且也是对于只有在新时期才能产生的像乐黛云教授这样... 2011年,我们将迎来我国当代著名比较文学理论家乐黛云教授从教59周年与80华诞。我们纪念乐先生新时期三十年来在比较文学重建中的重要贡献不仅是对于三十年比较文学发展的一次检阅,而且也是对于只有在新时期才能产生的像乐黛云教授这样的中国文学理论家成就的一种总结与应有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未来学术发展的一种殷切的期望。期望我们大家学习乐黛云先生,在未来有更多的乐黛云这样的学者产生。新时期以来乐黛云教授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与领导者努力构建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并使之逐步成熟。她从1980年开始,整整三十年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智慧都奉献给了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的重建。她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均作出杰出贡献,给整个文学学科乃至人文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重建 创新与奉献 人文精神 世界视野
原文传递
有生命热度的学术——“我的阅读史”之乐黛云 被引量:3
15
作者 洪子诚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上高中和刚进北大的时候,我就知道乐黛云的名字,在文艺刊物上读过她的文章。1956年,她的连载于《文艺学习》上的《现代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轮廓》,也认真读过。56年9月我入学时,她在北大已经有四年的教龄。但在校五年学习期间,却... 上高中和刚进北大的时候,我就知道乐黛云的名字,在文艺刊物上读过她的文章。1956年,她的连载于《文艺学习》上的《现代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轮廓》,也认真读过。56年9月我入学时,她在北大已经有四年的教龄。但在校五年学习期间,却没有听过她的课。原因很简单,1957年春天,她和文学史教研室的另外八位青年教师,筹办名为《当代英雄》的同仁刊物。不知道记忆是否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史 《文艺学习》 学术 生命 《当代英雄》 文艺刊物 中国小说
原文传递
文化转向的风标 被引量:1
16
作者 乐黛云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6-147,共2页
乐黛云先生近年多有忆旧、随感等性情文字问世,笑谈前事云起云飞,不做怒目金刚。这次在本刊开设不定期随笔栏目,自拟题名“快乐的对话”,主旨一仍乐先生旧贯,却另换一付笔墨,且叙且评。本期为开篇,俟后各篇敬请读者期待。
关键词 文化转向 读者期待 文字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总目录(总第27—30期) 被引量:2
17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2000年第4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文化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刘明武 吴梅村 吴伟业(1604-1656) 新千年 儒学研究 汤一介 任继愈 杜诗 唐诗 二十世纪 目录 检索工具
原文传递
上天责我开面目,创辟用启铸华章——乐黛云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戎女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共15页
今年是乐黛云先生八十华诞。乐先生1948年选择北大读大学,1958年被划为极右派,70年代回北大,后来教欧美留学生中国现代文学,结识薇拉促成1981年的哈佛之行,1982年去了伯克利大学,1984年秋毅然回国垦拓国内的比较文学事业,1985年... 今年是乐黛云先生八十华诞。乐先生1948年选择北大读大学,1958年被划为极右派,70年代回北大,后来教欧美留学生中国现代文学,结识薇拉促成1981年的哈佛之行,1982年去了伯克利大学,1984年秋毅然回国垦拓国内的比较文学事业,1985年创建北大比较文学所,同年还成立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乐先生的个人经历伴随特定年代而沉浮,其治学历程也折射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当代学者的不幸遭际与成长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谈录 伯克利大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 1948年 欧美留学生 70年代
原文传递
永远在精神求索的路上——乐黛云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3
19
作者 乐黛云 刘耘华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8年第2期309-321,154,共13页
本文以提问的方式与乐先生展开对话。从乐先生的七十年北大历程,可知她所取得的成就,既与自身永不停止精神求索有关,同时也离不开两代汤先生的恒久支持与宽容;乐先生认为,现代中国的时代需要以及中国知识人的忧世情怀使得她的比较文学... 本文以提问的方式与乐先生展开对话。从乐先生的七十年北大历程,可知她所取得的成就,既与自身永不停止精神求索有关,同时也离不开两代汤先生的恒久支持与宽容;乐先生认为,现代中国的时代需要以及中国知识人的忧世情怀使得她的比较文学研究始终是以中国自身的问题为焦点,而论述的展开则以新人文主义的价值目标为基本诉求;在方法论上,要注重对传统文学文化的研究。研究的水平上去了,方法的问题也会跟上去;她还要求把关注的层面做进一步的扩大,不光是在比较文学的层面上,而且还要在跨学科、跨文化以及人类命运与精神共同体的层面上来关心和讨论问题。最后,乐先生还就意味深长的"无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方法论 精神求索 忧世情怀 人类精神共同体
下载PDF
比较文学研究之方向和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介民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09年第1期14-30,共17页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5辑再次专题讨论了'比较文学学科与比较文学研究'问题。曹顺庆的《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建构》,为比较文学研究之方向和方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学派 曹顺庆 中国比较文学 国别文学 比较诗学 阐发研究 第根 刘介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