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喻”思维论 被引量:10
1
作者 夏静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9-185,239,共7页
"象喻"是古人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它以"观物取象"为起点,以"取象比类"、"立象见意"为目的,通过象征、联想、类比、暗示等方式,以整合的、情感的方式表述物象世界与观念世界,不仅为... "象喻"是古人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它以"观物取象"为起点,以"取象比类"、"立象见意"为目的,通过象征、联想、类比、暗示等方式,以整合的、情感的方式表述物象世界与观念世界,不仅为仿效事物的形体提供范式,而且用以揭示背后的意义、思想和情感。考察"尚象"到"象喻"一脉的发展衍变,可以发现,无论是附在六十四卦《象传》中的推衍,还是《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说法,乃至诸子之学的理论升华,均明确地传达出在古人思想中业已存在着一种观念形态的思维方式,这与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生发展有着复杂而内在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钢琴伴奏与音乐表现 被引量:8
2
作者 胡自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74-75,共2页
文章分两部分论述了钢琴伴奏在音乐表现中的能动作用。第一部分提出了“表现者,表而现之之谓也”的看法。通过“表”,达到“现”。第二部分从5个方面论证了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中的能动作用。
关键词 钢琴伴奏 表现 谐和
下载PDF
“金奏”乐象与“祗庸”乐德——兼论《周颂》的礼学文化内涵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隽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45,共6页
《乐记》云:“声音之道,与政通也”,这是对周代典乐文化体系政治意义最为简洁明确的描述。周代典乐制度规定由大司乐遵循成均乐法,掌理国家乐教体系,大司乐总掌下的乐官机构聚合天下国子及俊选之士,选择多才多艺、德高望重的瞽噱... 《乐记》云:“声音之道,与政通也”,这是对周代典乐文化体系政治意义最为简洁明确的描述。周代典乐制度规定由大司乐遵循成均乐法,掌理国家乐教体系,大司乐总掌下的乐官机构聚合天下国子及俊选之士,选择多才多艺、德高望重的瞽噱乐官担任他们的老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乐德、乐语、乐舞,并以频繁举行的乐教政治活动实践以“三乐”为核心的德行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周颂》 礼学 文化体系 制度 记》 政治意义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的乐象观
4
作者 朱志荣 《贵州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50,共7页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思想中,音乐是主体由声而音、由音而乐,形成的乐曲整体。音乐家在外物的感动下以音表心,由音构象,听者则由耳入心,生成乐象。音乐通过象而呈现,由声音织成整体的乐象,并经常运用拟声的手法,以声音模拟万物的情状,模拟...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思想中,音乐是主体由声而音、由音而乐,形成的乐曲整体。音乐家在外物的感动下以音表心,由音构象,听者则由耳入心,生成乐象。音乐通过象而呈现,由声音织成整体的乐象,并经常运用拟声的手法,以声音模拟万物的情状,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同时,乐象是主体感物动情、情动于中的产物,通过文采节奏表现主体对大千世界的感悟。音乐家借助于乐象流露情感,欣赏者则通过乐象唤起特定情感。乐象的生成是主客合一的,体现了宇宙的生命精神。乐象中体现了和谐的原则,包括节奏的动静相反相成与韵律的音节相辅相成的统一。音乐家借乐象象征大千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引发欣赏者充分的联想,增强表达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声 感物动情 和谐
原文传递
论《周易》对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平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6-86,64,共12页
《周易》对中国古代乐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观,为中国古代乐论家探讨音乐本源问题提供了哲学基础;二是易象蕴含了艺术思维的精髓要义,古代乐论中乐象说的基本思想和理路多与易象相关联... 《周易》对中国古代乐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观,为中国古代乐论家探讨音乐本源问题提供了哲学基础;二是易象蕴含了艺术思维的精髓要义,古代乐论中乐象说的基本思想和理路多与易象相关联,即以“观物取象”为方法,以“立象尽意”为目的;三是《周易》易简原则植根于天地自然之性,着眼于王道教化功能,这又使得它与乐简理论发生了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中国古代 理论 阴阳 易简
原文传递
音乐哲学札记三则 被引量:2
6
作者 牛龙菲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9-43,共5页
音乐哲学札记三则牛龙菲一、乐象与其它万象的异质异构同态同行关系通过人类的文化艺术实践,乐象与其它万象之间有一种异质异构同态同行的关系,即“大乐与天地同和”(《礼记·乐记》)的关系。世间万事万物,都由特异的质料构成... 音乐哲学札记三则牛龙菲一、乐象与其它万象的异质异构同态同行关系通过人类的文化艺术实践,乐象与其它万象之间有一种异质异构同态同行的关系,即“大乐与天地同和”(《礼记·乐记》)的关系。世间万事万物,都由特异的质料构成。此由不同质料构成的世间万事万物,在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响动态模型 哲学 同态 中国古典艺术 美学 认知模式 艺术 感知模式 行为实践
原文传递
论“以类相动”——《乐记》体系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建平 《天津师大学报》 1985年第3期69-73,共5页
《乐记·乐象》云:“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这句话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乍读《乐记》,难免感到头绪纷繁,不得要领,而抓住“以类相动”的观点再看《乐记》,就可以看出《乐记》有一个严整的逻辑体系,《乐记》中各种音乐... 《乐记·乐象》云:“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这句话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乍读《乐记》,难免感到头绪纷繁,不得要领,而抓住“以类相动”的观点再看《乐记》,就可以看出《乐记》有一个严整的逻辑体系,《乐记》中各种音乐观点都可以在这个体系中各就各位。当然,合逻辑并不一定合科学,逻辑可以用来论证科学的道理,也可以用来论证反科学的迷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类相动 思想 吕氏春秋 魏文侯 思想感情
下载PDF
立象尽意 《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之三 被引量:1
8
作者 陇菲(牛龙菲)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7-33,共7页
在中国古典乐道看来,所谓音乐者,正是以“道、形、器”中“形”之层面的乐象即音响动态模型,来明示亘古不易之万物行运大道。一方面,乐象就其作为模型而言,势必先行“遗忘己象”,从而先天地失落了自己最为具像的方面;就其根本不可能对... 在中国古典乐道看来,所谓音乐者,正是以“道、形、器”中“形”之层面的乐象即音响动态模型,来明示亘古不易之万物行运大道。一方面,乐象就其作为模型而言,势必先行“遗忘己象”,从而先天地失落了自己最为具像的方面;就其根本不可能对世间其它事象进行几何拓扑模拟而言,又先天地失落了对象事件之最为具像的方面;所余者,仅是音响动态模型与其模拟之对象事件所共有的某种同态同行之抽象的品质。正是这种抽象的品质,使其具有了基型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乐象即音响动态模型又具有王夫之所说“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的特殊品质。因此,所谓乐象即音响动态模型,乃是墨子所谓“达·类·私”三级范畴中“类”一级的“类象”。在此“类象”之中,道、形、器三者“统一乎一形”,而成为“直观之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意 基型 音响动态模型 哲学 中国古典音哲学
下载PDF
乐象之象与乐象之易 被引量:2
9
作者 牛龙菲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14,共2页
本文以为,所谓“乐象”者,乃假物成器之实像、运神道行之行象是也。“乐”之虽为“实像”,其“运神道行”而非“凝神物形”之旨,使其成为“无形”这“大象”;“乐”之虽为“行象”,其“假物成器”而非“凭心悬拟”之旨,使其成为... 本文以为,所谓“乐象”者,乃假物成器之实像、运神道行之行象是也。“乐”之虽为“实像”,其“运神道行”而非“凝神物形”之旨,使其成为“无形”这“大象”;“乐”之虽为“行象”,其“假物成器”而非“凭心悬拟”之旨,使其成为“希声”(并非“无声”)之“大音”。本文以为,“乐”之为“象”,其“不易”者,在其“假物成器”之“实像”有其确定的节奏、音调;“运神道行”之“行象”有其确定的动态、过程。“乐”之为“象”,其“变易”者,在于“鸣响之声”与“发声之物”、“鸣响之声”与“发声之事”,并无确定的意义联系;“乐”之为“象”,乃“无像之象”;其所征示,乃形而上之“道”,非形而下之“器”;故能“用其周行”,“遍流万物”,而不拘泥于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像 形像 大音 希声 变易 不易
下载PDF
乐象与意象 被引量:2
10
作者 钮燕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7年第6期38-44,共7页
本文从文艺发生学、文艺心理学、诗学、音乐美学等不同学科 ,不同角度分析乐象与意象的意义及关系。本文认为 ,乐象几乎从来脱离不开意象 ,从意象到乐象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的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事物运动、... 本文从文艺发生学、文艺心理学、诗学、音乐美学等不同学科 ,不同角度分析乐象与意象的意义及关系。本文认为 ,乐象几乎从来脱离不开意象 ,从意象到乐象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的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事物运动、转化的过程 ,乐象与意象之间既有区别 ,又互相沟通、融合、统一 ,显示了音乐运动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渊源 比较 融通 转化
下载PDF
儒家乐象观:乐象是道德的影像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振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2,共3页
从名的规范性考察艺术,人们难以确定艺术成为艺术的真理,因为命名法则确立的是一种利害实体,而艺术的经典定义却是超功利的先验原理。从象的角度考察艺术,艺术对象作为静观中的形式使得审美超脱利害的缱绊而使艺术成就艺术本原的规定。... 从名的规范性考察艺术,人们难以确定艺术成为艺术的真理,因为命名法则确立的是一种利害实体,而艺术的经典定义却是超功利的先验原理。从象的角度考察艺术,艺术对象作为静观中的形式使得审美超脱利害的缱绊而使艺术成就艺术本原的规定。正是一种形式与一种自然情感相关联,作为艺术的象被确定,并在与名的自觉分化中自觉到一种既不归属于自身又终究不能不为之付出一份眷顾的那个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下载PDF
乐象传神意无涯──音乐意象本质论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包敏真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6,共4页
关键词 艺术 本质论 创作主体 “意 创作 艺术形 创造性思维
下载PDF
古人之“乐”
13
作者 樊美筠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6-90,共5页
古人之“乐”樊美筠后人所谓的“音乐教育”,在我国有着渊源流长的传统,早在两、三千年前的周代,明确的“乐教”意识就已经产生,不过,古人之“乐”与今天人们所说的音乐教育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它有自己的侧重点,了解这一点,不仅... 古人之“乐”樊美筠后人所谓的“音乐教育”,在我国有着渊源流长的传统,早在两、三千年前的周代,明确的“乐教”意识就已经产生,不过,古人之“乐”与今天人们所说的音乐教育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它有自己的侧重点,了解这一点,不仅对于我们今天进行音乐教育有借鉴和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记》 “德” 声音流 教育 表现感情 表现情感
下载PDF
略论意境的乐本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汉光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6-168,共3页
乐象是意象生成的艺术本体根源,也是意境体验及生成的艺术本体根源。乐象所营造的超越具体实象的想象性心理时空,是意境体验及生成的心理原型。以《乐记》为代表的上古乐论,蕴含着意境说的理论基原。
关键词 意境 本体根源
下载PDF
“乐象”论析——《乐记》存疑探讨之二 被引量:1
15
作者 佟华 《人民音乐》 1991年第5期34-35,共2页
《乐记》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一部音乐美学著作。近年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1985年4月,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了《乐记》、《声无哀乐论》的学术讨论会。会上,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精辟独到的见解颇不少见;会前会后,在《人民... 《乐记》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一部音乐美学著作。近年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1985年4月,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了《乐记》、《声无哀乐论》的学术讨论会。会上,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精辟独到的见解颇不少见;会前会后,在《人民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 我国古代 中央音学院 创作 学家 中国古代音美学 表现
原文传递
关于意境的观象本源——王国维观象意境说简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俊 欧阳旻 徐文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在中国传统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中,关于审美意境的本体根源即"意境本源"一直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主要存在"意象本源论"、"乐象本源论"和"观象本源论"等说法,其理论源头都可追溯到"... 在中国传统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中,关于审美意境的本体根源即"意境本源"一直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主要存在"意象本源论"、"乐象本源论"和"观象本源论"等说法,其理论源头都可追溯到"易象本源论"。这一重大问题随着艺术实践的发展,常说常新,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能观—观象本源论"具有深远的艺术哲学启蒙意义,但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下载PDF
音乐艺术跨时空魅力之奥秘——关于音乐存在方式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包敏真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4-48,共5页
音乐艺术跨时空魅力之奥秘——关于音乐存在方式的思考包敏真一有人曾谓“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对于音乐艺术的这一富于哲理性的比喻,实际上已揭示了就一切艺术共同具有的本性——表现性而言,音乐艺术所独具的表现特征在于它的高度抽... 音乐艺术跨时空魅力之奥秘——关于音乐存在方式的思考包敏真一有人曾谓“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对于音乐艺术的这一富于哲理性的比喻,实际上已揭示了就一切艺术共同具有的本性——表现性而言,音乐艺术所独具的表现特征在于它的高度抽象性:其传情之处能够将不同国籍(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艺术 存在方式 跨时空 人的本质 审美活动 艺术魅力
原文传递
《观》外之观
18
作者 李景侠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作为对音乐会《观》的评论 ,本文从作品的现场听觉印象切入 ,就音乐会的作品、作曲家在作品中的位置、中国现代音乐的现状等问题 ,表明了一个中国器乐演奏者对当代作曲家人文实践的特别关注、理解与思考。
关键词 《观》 现场听觉印 作曲家 现代音 心理距离 演奏者 人文关怀 作品
原文传递
论阮籍哲学文本中的象思维
19
作者 周奕希 杨贤美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1-83,共3页
阮籍哲学文本的逻辑建构和文学文本的意象创造,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继承《周易》"立象以尽意"而来的象思维,不同于王弼"得意在忘象"的以意为主的本体思维方式,凸现出的是感性、具体的"象"的... 阮籍哲学文本的逻辑建构和文学文本的意象创造,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继承《周易》"立象以尽意"而来的象思维,不同于王弼"得意在忘象"的以意为主的本体思维方式,凸现出的是感性、具体的"象"的独立价值,又以适合之媒介身份完成以象尽意的特殊功能。通过《通易论》和《乐论》两则哲学文本的细读,挖掘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并以此思考文学文本中意象创造的思维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哲学文本 思维
下载PDF
八卦中的器乐演奏蕴含释义
20
作者 邓廷泽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37-42,共6页
关键词 演奏 “易” 演奏者 八卦 阴阳二气 “文” “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