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5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店楚简之《性自命出》篇初探 被引量:47
1
作者 陈来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2-60,共9页
本文对新发表的荆门郭店出土的儒家文献中的《性自命出》篇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此篇在早期儒家中的学派所属提出了三种可能性,即子游、公孙尼、子思,而倾向于认为属《公孙尼子》;认为此篇中的以好恶论性、以喜怒哀乐之气论性的思想... 本文对新发表的荆门郭店出土的儒家文献中的《性自命出》篇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此篇在早期儒家中的学派所属提出了三种可能性,即子游、公孙尼、子思,而倾向于认为属《公孙尼子》;认为此篇中的以好恶论性、以喜怒哀乐之气论性的思想不是性善论,由此论证了性善论在先秦儒学发展中并非主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公孙尼子 乐记 《礼记》 《汉书·艺文志》 性善论 《中庸》 《缁衣》 《子思子》 楚简
原文传递
郭店简与《礼记》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学勤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4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郭店简 《礼记》 《大戴礼记》 河间献王 《别录》 《汉志》 乐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汉书·艺文志》 《礼》
下载PDF
论中和之美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国庆 《文艺研究》 1988年第3期18-29,共12页
一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美的创造与欣赏的一大追求目标和重要指导原则,是汉民族审美心理结构中一种重要、稳定而富于积极意义的有机构成,有的研究者甚至称之为“我国古代艺术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多年来特... 一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美的创造与欣赏的一大追求目标和重要指导原则,是汉民族审美心理结构中一种重要、稳定而富于积极意义的有机构成,有的研究者甚至称之为“我国古代艺术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学术界有过较多的讨论,也有过不同的看法乃至论争。但一般认为,中和之美指的是一种内部和谐的温柔敦厚型的特定艺术风格,它的典型表述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温柔敦厚,诗教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审美心理结构 艺术风格 美学范畴 艺术境界 积极意义 乐记 追求目标 研究者 学术界
下载PDF
字腔·声情·歌者——中国古代声乐美学管窥 被引量:19
4
作者 国华 毕海燕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6-40,共5页
中国古代歌唱理论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史料最早见于汉代刘德等所著(一说公孙尼子著)<乐记-师乙篇>中.元代前,未见有唱论专著,少量散见于各音乐论著中的有关歌唱的论述,却言简意赅,点论出声乐审美之精要.自元代燕南芝庵&... 中国古代歌唱理论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史料最早见于汉代刘德等所著(一说公孙尼子著)<乐记-师乙篇>中.元代前,未见有唱论专著,少量散见于各音乐论著中的有关歌唱的论述,却言简意赅,点论出声乐审美之精要.自元代燕南芝庵<唱论>出现后,随着歌唱理论的发展,有关声乐美学的论述愈加详细而系统化.在这些论著中,除歌唱技巧的论述外,其中涉及歌唱艺术的审美规律、准则,声与情的关系,字与腔的关系,歌唱道德,歌者声型、气质与歌曲体裁、风格的关系,以及歌唱教法学曲者的资质选向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 歌唱理论 《唱论》 乐记 音乐 美学 审美 元代 专著 汉代
下载PDF
释“宫商角徵羽”阶名由来 被引量:17
5
作者 冯文慈 《中国音乐》 1984年第1期26-27,共2页
我国民族音乐理论中的五声音阶,历史悠久.在古代,五个阶名叫做“宫商角微(今音zhī)羽”,沿用至今,译成简谱即1、2、3、5、6。官商角徽羽因何命名,典籍失载。两汉前后以来的文献,对它们常加比拟而不释其本源,如“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 我国民族音乐理论中的五声音阶,历史悠久.在古代,五个阶名叫做“宫商角微(今音zhī)羽”,沿用至今,译成简谱即1、2、3、5、6。官商角徽羽因何命名,典籍失载。两汉前后以来的文献,对它们常加比拟而不释其本源,如“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乐记·乐本篇》)或谐声曲解而令人怀疑,如“徵,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汉书·律历志上》)现代音乐史论著作,似也未见其由来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理论 现代音乐 五声音阶 律历志 史学家 宫商角徽羽 乐记 简谱 汉书 郭沫若
原文传递
徐上瀛与《溪山琴况》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跃珠 《中国音乐》 1984年第4期62-63,共2页
《溪山琴况》与《乐记》、《声与哀乐论》这三部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三个鼎盛时期内美学思潮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溪山琴况》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之大成,推动了近代音乐美学和古琴艺术的发展。因此,《溪山琴况》产生的... 《溪山琴况》与《乐记》、《声与哀乐论》这三部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三个鼎盛时期内美学思潮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溪山琴况》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之大成,推动了近代音乐美学和古琴艺术的发展。因此,《溪山琴况》产生的历史条件、徐上瀛的情况,《溪山琴况》的性质以及结构等问题,乃是了解这部著作和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山琴况》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徐上瀛 乐记 古琴艺术 美学思潮 历史条件 审美范畴 音乐审美 严天池
原文传递
《乐记》音乐美学思想试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修海林 《音乐研究》 1986年第2期85-93,共9页
对《乐记》的研究,目前比较集中在《乐记》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乐记》的音乐思想(包括其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心理学思想)这两个主要方面。这些研究,无疑是了解《乐记》音乐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把握其思想内容必不可忽视的前提。关... 对《乐记》的研究,目前比较集中在《乐记》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乐记》的音乐思想(包括其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心理学思想)这两个主要方面。这些研究,无疑是了解《乐记》音乐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把握其思想内容必不可忽视的前提。关于《乐记》的作者与成书年代问题,自然不可讳避。笔者赞同《乐记》成书于西汉的观点,采用其编著者为“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及其手下以毛生为代表的一批儒生”这样一种经过周详考证后得出的结论。还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思想 内容与形式 内心情感 音乐审美 审美情感 感性与理性 乐记 情感性 音乐思想 情感表现
原文传递
语文教学整合音乐元素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5
8
作者 余启明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5年第10期45-46,共2页
一、语文教学整合音乐元素的可能性 古人在<乐记>中曾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充分说明,早... 一、语文教学整合音乐元素的可能性 古人在<乐记>中曾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充分说明,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语言就是和音乐同出一源的产物,区别的只是他们的表现形式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元素 教学整合 语文 乐记 人类文明
下载PDF
《乐记》美学思想五题 被引量:14
9
作者 蔡德予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30,共8页
本文从《乐记》中的感物说、礼乐说、中和说、真实说和贯珠说等五个方面,以宏观的视角论析了音乐审美中的感知、教育、追求、评价及表观等问题,从而印证其美学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以资继承借鉴,同时,指出其囿于历史条件所造成的... 本文从《乐记》中的感物说、礼乐说、中和说、真实说和贯珠说等五个方面,以宏观的视角论析了音乐审美中的感知、教育、追求、评价及表观等问题,从而印证其美学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以资继承借鉴,同时,指出其囿于历史条件所造成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礼乐思想 音乐审美
原文传递
《乐记》音乐思想述评 被引量:15
10
作者 蔡仲德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10-17,共8页
《乐记》触及音乐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内容极为丰富。剖析《乐记》的思想,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音乐思想史将有重要意义。自郭沫若《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问世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已在这方面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本文试图在前辈研究的基础... 《乐记》触及音乐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内容极为丰富。剖析《乐记》的思想,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音乐思想史将有重要意义。自郭沫若《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问世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已在这方面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本文试图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从音乐的特征、音乐的本源、音乐的功用(包括“乐”与“欲”的关系)、“德”与“艺”的关系、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包括乐与礼的关系)、音乐的阶级沦等方面,全面研究分析《乐记》的音乐思想,探讨其历史地位,提出管见,以求教于专家、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思想述评 音乐理论 音乐思想史 “德”与“艺” 历史地位 音乐与政治 公孙尼子 郭沫若 乐与礼
原文传递
《乐记》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石蔚 《管子学刊》 2002年第1期70-75,共6页
《乐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 ,它通过对音乐的产生 ,音乐与人的情感 ,音乐与社会相互关系等的分析论述 ,强调了乐与礼的结合和音乐的社会功能 ,阐明了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音乐与人的内心世界相关性等观点 ,在我国古... 《乐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 ,它通过对音乐的产生 ,音乐与人的情感 ,音乐与社会相互关系等的分析论述 ,强调了乐与礼的结合和音乐的社会功能 ,阐明了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音乐与人的内心世界相关性等观点 ,在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 ,研究《乐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情感 功利性 乐记 音乐美学思想
下载PDF
我国古代音乐美学中“和”的观念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畅 《音乐研究》 1980年第2期51-59,共9页
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理论中,“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古人谈乐,常常谈及“和”,一种很普遍的观点,是把“和”看作音乐美的最重要的表现。至于“和”的含义。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 声无哀乐论 思想感情 艺术形式 乐记 音乐表演 音乐作品 节奏 现代音乐 器乐合奏
原文传递
“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记》的艺术哲学思想 被引量:12
13
作者 聂振斌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50,共6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乐记》的艺术哲学思想:一是从主客两个方面建立了乐的本源论;二是从形式创造切入论述了乐的审美特征;三是从乐与礼的关系入手论述了乐的功能;四是博采众家之长构建了儒家“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乐记 艺术哲学思想 人性论 表现形式 审美特征 功能 天人合一 艺术境界
下载PDF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中的若干训诂问题 被引量:11
14
作者 冯洁轩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5-52,共8页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中的若干训诂问题冯洁轩中国古代音乐文献,至今一直是而且将来仍将是认识中国古代音乐面貌的主要依凭,但只有经过正确阐释的古代文献,才能发挥它的正常效用,告诉人们历史的真实。对于音乐文献的阐释,属于具有中国...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中的若干训诂问题冯洁轩中国古代音乐文献,至今一直是而且将来仍将是认识中国古代音乐面貌的主要依凭,但只有经过正确阐释的古代文献,才能发挥它的正常效用,告诉人们历史的真实。对于音乐文献的阐释,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传统学科──训诂学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献 声曲折 中国古代 训诂学 乐记 古代文献 至乐无乐 中国音乐学 《乐府诗集》 《吕氏春秋》
原文传递
大乐与天地同和——论《乐记》天人相谐的和合神髓 被引量:10
15
作者 薛永武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和合”是中华民族永恒鲜活的文化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对宇宙及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和理性思考。《乐记》是我国第一部音乐典籍,它的内在灵魂就是和合。《乐记》以天地为思维的两极,运用整体思维和模糊思维,以意象化的语言阐释了“大乐... “和合”是中华民族永恒鲜活的文化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对宇宙及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和理性思考。《乐记》是我国第一部音乐典籍,它的内在灵魂就是和合。《乐记》以天地为思维的两极,运用整体思维和模糊思维,以意象化的语言阐释了“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者,天地之和”的美学思想,描绘了一幅生生不息、万物萌动、化育成长的生命图画,表达了一种至高、至大、至广的天人相谐的大和合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天人相谐 乐法天地 “和合” 文化精神
下载PDF
“感”与人类共识的形成——儒家天下观视野下的“人类理解论” 被引量:12
16
作者 干春松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9,125,共11页
"感"这个范畴在儒家思想中极其重要,从《周易》和《礼记·乐记》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理解"感"的两个方向。本文认为由"感"这个概念出发,我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是如何解释道德共识的形成,并让这样的共识... "感"这个范畴在儒家思想中极其重要,从《周易》和《礼记·乐记》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理解"感"的两个方向。本文认为由"感"这个概念出发,我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是如何解释道德共识的形成,并让这样的共识得到人们的接受和理解的。儒家特别注重共同体的建设,并将人类大同视为终极目标,而由"感"出发所建构的儒家的人类理解论则是我们建构人类共识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卦 乐记 共识
原文传递
《乐记》哲学思想辨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蔡仲德 《音乐研究》 1981年第4期107-112,共6页
研究《乐记》,必须首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它的作者是先秦的公孙尼子,还是西汉的河间献王刘德。拙作《【乐记】作者问题辨证》(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创刊号)即为此而发。二是它的基本哲学思想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本文所谈的便是这... 研究《乐记》,必须首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它的作者是先秦的公孙尼子,还是西汉的河间献王刘德。拙作《【乐记】作者问题辨证》(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创刊号)即为此而发。二是它的基本哲学思想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本文所谈的便是这一问题。三十多年来,哲学界、音乐界大多认为《乐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现 哲学思想 乐记 感情激动 唯物论 唯心论 中央音乐学院 天人感应 河间献王刘德 宇宙
原文传递
郭店竹简“性”“情”说 被引量:8
18
作者 向世陵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0-78,86,共10页
“性”“情”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郭店楚墓竹简》的出版使对先秦性情说的展开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以竹简儒家著作为七十子弟子所作为前提,从孔子的“性近习远”说开始,将其性情思想置于孔、孟之间的历史背景下,重点围绕物之动性... “性”“情”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郭店楚墓竹简》的出版使对先秦性情说的展开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以竹简儒家著作为七十子弟子所作为前提,从孔子的“性近习远”说开始,将其性情思想置于孔、孟之间的历史背景下,重点围绕物之动性、悦之逢性、故之交性、义之厉性、势之出性、习之养性、道之长性等七个性情发展阶段和类型进行分析。认为性在竹简属于原始质朴,而非确定不变的哲学本体。性生情,民性善,人情当然合理,注重物、势尤其是习对性情发展的影响。道出入性情又培养之,以便使质朴善性走向适应王天下要求的现实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郭店竹简 楚墓竹简 “情” “性” 孟子 公孙尼子 乐记 《中庸》 《五行》
原文传递
郑声的历史真面目——郑声论之一 被引量:8
19
作者 蔡仲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14-22,共9页
郑声即郑卫之音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音乐,推动了音乐史的发展,而且也丰富了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推动了音乐美学史的发展。但在中国音乐史上,郑声却几乎始终是被诅咒的对象,被视为靡靡之音、亡国之音,被当作一切坏音乐的代名词。因此... 郑声即郑卫之音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音乐,推动了音乐史的发展,而且也丰富了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推动了音乐美学史的发展。但在中国音乐史上,郑声却几乎始终是被诅咒的对象,被视为靡靡之音、亡国之音,被当作一切坏音乐的代名词。因此,今天要研究郑声,就必须首先对二千几百年来加于它的诬蔑不实之词进行辨析,还它以历史真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声淫 民间音乐 宫廷音乐 音乐美学思想 新声 中国音乐史 音乐美学史 古代音乐 乐记 魏文侯
下载PDF
《礼记·乐记》作者及其与《荀子·乐论》之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齐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87,共11页
《礼记·乐记》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有子夏、公孙尼子、刘德、刘向诸说,近代以来争论尤为激烈。《乐记》部分章节与《荀子·乐论》高度相似,于是又有《乐记》抄袭《乐论》和《乐论》抄袭《乐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而就现有文... 《礼记·乐记》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有子夏、公孙尼子、刘德、刘向诸说,近代以来争论尤为激烈。《乐记》部分章节与《荀子·乐论》高度相似,于是又有《乐记》抄袭《乐论》和《乐论》抄袭《乐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而就现有文献考察,汉人《礼记》绝非《大戴记》和《小戴记》两种,今传本《乐记》则是《小戴记》中所保留之《乐记》,而非刘德等所撰24卷本《王禹记》或刘向校定23卷中秘书本《乐记》一部分。《荀子》之书为刘向所编定,《小戴记》也为刘向所校定,均依据原始文献,未曾篡改。大、小戴之师后仓乃“荀卿之支与余裔”,《乐论》并非荀子手著专论,而是荀子后学记述荀子论乐之语,包括古事与古言,以批判墨子的非乐思想;《乐记》也是荀子后学所记先师论乐之语,以阐述儒家乐学理论,同样包括古事与古言,它们之间同源异流,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后人是此非彼,强分轩轾,并无必要。还原《乐论》和《乐记》的成书情况,战国末年的荀子当为始作俑者,而文本写定则是荀子后学所为。将儒家形成系统的乐学理论归功于荀子学派,符合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乐论》 《公孙尼子》 刘向 荀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