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长津湖》的家国情怀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祝嘉琳 《艺术教育》 2023年第9期159-162,共4页
《长津湖》作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国家级献礼大片,至今热议不断。家国情怀为《长津湖》最动人之处。文章指出,电影《长津湖》清晰的叙事线索展现了战争的正义性与必要性,是作品建构家国情怀的前提;在建构家国... 《长津湖》作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国家级献礼大片,至今热议不断。家国情怀为《长津湖》最动人之处。文章指出,电影《长津湖》清晰的叙事线索展现了战争的正义性与必要性,是作品建构家国情怀的前提;在建构家国情怀的方式上,作品运用动静交融、乐景写哀、意象等具有民族美学特色的叙事手法来强化诗意、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并将微观视点、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强烈的动作性、大气震撼的战争场面等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强化了国家认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即把电影的意识形态性发挥到了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津湖》 家国情怀 正义性 动静交融 意象 微观视点
原文传递
“杨柳”牵别情 “雨雪”添哀思——《小雅·采薇》“杨柳依依”名句赏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金坤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7-9,共3页
《诗经·小雅·采薇》“杨柳依依”四句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情融于物 ,情景交融 ,意境优美 ,千古传诵 ,脍灸人口。清人王夫之评其艺术效果曰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究其情理 ,言“杨柳依依”为“以乐... 《诗经·小雅·采薇》“杨柳依依”四句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情融于物 ,情景交融 ,意境优美 ,千古传诵 ,脍灸人口。清人王夫之评其艺术效果曰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究其情理 ,言“杨柳依依”为“以乐景写哀”具反衬作用 ,自当无疑 ;而云“雨雪霏霏”为“以哀景写乐” ,仍具反衬作用 ,则甚悖诗意 ,当是“以哀景写悲” ,具有正衬效果。沿用已久的王夫之诗评当重新认识 ,“杨柳依依”四句义蕴应重加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柳依依 义蕴正解
下载PDF
浅探《青青河畔草》中“乐景写哀”技法的形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斌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9,共3页
在与读者目光相接触的瞬间,能引起大多数读者愉悦的景物描写叫做乐景,反之则叫做哀景。《青青河畔草》中“乐景写哀”技法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乐景在客观上使主人公的哀情在读者的心目中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使全诗产生了惊心动魄的力量。客... 在与读者目光相接触的瞬间,能引起大多数读者愉悦的景物描写叫做乐景,反之则叫做哀景。《青青河畔草》中“乐景写哀”技法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乐景在客观上使主人公的哀情在读者的心目中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使全诗产生了惊心动魄的力量。客观上的“乐景写哀”现象经楚辞、汉诗而不绝,至《古诗十九首》而蔚为大观。有唐以后,此技法应用的频率和范围更高更广了,清《红楼梦》更是达到了乐景写哀的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青河畔草》 技法
下载PDF
“离歌”声声荡人魂──浅谈京剧的“别离艺术”
4
作者 周悦 《中国京剧》 1995年第2期25-26,共2页
“离歌”声声荡人魂──浅谈京剧的“别离艺术”周悦激情丰沛的诗人、词家,多在“别离”上妙笔生花,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真挚,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缠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离歌”声声荡人魂──浅谈京剧的“别离艺术”周悦激情丰沛的诗人、词家,多在“别离”上妙笔生花,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真挚,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缠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旷放,也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霸王别姬》 “渐入佳境” 现代戏 古典诗词 荆轲刺秦王 《离骚》 《群英会》 悲剧内涵
原文传递
乐景写哀 倍增其哀——浅谈《红楼梦》中乐景写哀的艺术手法
5
作者 刘玉力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9,共2页
“乐景写哀”,源于清代王夫之的《姜斋诗话》,这一手法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很好的艺术展现,写“乐景”极尽铺陈夸张,“包括于事有关之物和于情无干之人”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哀事哀情”的叙述上不动声色,情节发展自然,无半丝议论之词... “乐景写哀”,源于清代王夫之的《姜斋诗话》,这一手法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很好的艺术展现,写“乐景”极尽铺陈夸张,“包括于事有关之物和于情无干之人”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哀事哀情”的叙述上不动声色,情节发展自然,无半丝议论之词,无一点大哀大恸之语;外在妆扮风光满眼,哀者欲表难表,委曲求全。红楼梦成功地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才使得这部悲剧经典倍增其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艺术手法
下载PDF
影视随笔
6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5,共2页
“三个多小时看完这部影片,我脑子里闪出的第一个念头是,我不想再拍电影了,我感到难过的是,我们没有拿出这样让世人省醒的大作品”。这是电影导演谢晋看完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以后说的一番话。6月25日,《文汇电影时报》刊载的谢晋的这... “三个多小时看完这部影片,我脑子里闪出的第一个念头是,我不想再拍电影了,我感到难过的是,我们没有拿出这样让世人省醒的大作品”。这是电影导演谢晋看完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以后说的一番话。6月25日,《文汇电影时报》刊载的谢晋的这番“震惊”与“感慨”,恐怕对每一个关心中国电影事业的人来说,同样会产生“震惊”与“感慨”。 公正地说,在国内影视界,谢晋应该称得上为“著名导演”;就是在国外影视界,谢晋还是有相当大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剧 书法作品 影视界 大作品 国主义 封建伦理道德 高品位 中小学生 《汉书·艺文志》
下载PDF
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的症候式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姚爱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9,共9页
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中提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观点,不惟与诗意不合,也有悖其本人的诗歌情景观。"乐景"、"哀景"说将属人之情归为属物之性,与其"性性"、"物物... 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中提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观点,不惟与诗意不合,也有悖其本人的诗歌情景观。"乐景"、"哀景"说将属人之情归为属物之性,与其"性性"、"物物"的哲学思想及"心目所及"、"貌其固有"、"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等写景原则相矛盾;将"昔我往矣"等四个景句从全章抽离并前后割裂,拟想出"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情"两组"相反相成"的情景关系,立论虽新,却陷入了"分疆情景"、"一情一景"等以景就情的"阱""梏"。体会《采薇》原意,卒章乃是以节候物态的整体变化和对照,烘托因征戍日久、战事艰辛、思归心切等引发的无尽哀伤,其感人至深者,正缘于诗中所呈现并为船山反复推崇的真情实景和整体意境,而非缘于其所拟想的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情的相反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诗译 采薇
下载PDF
《诗经·小雅·采薇》末章四句“以乐景写哀”说质疑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立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Z1期124-126,141,共4页
《世说新语·文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谢公(指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历经千载,传诵至今,仍然无不称好。至于为什么好,好在何处。
关键词 杨柳依依 王夫之 诗经 修辞手法 心灵境界 相生 文学创作论 采薇 具体形象
原文传递
浅谈八年级习作中以乐景写哀情手法的教学思路
9
作者 范艳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0期0013-0016,共4页
习作是语文课程的重中之重,初中习作在难度上有所提升,要求学生学会谋篇布局,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提高笔下文章的质量,而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多数学生对写作存在抵触情绪。语文教师在了解学生语文程度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带领学生探究乐景... 习作是语文课程的重中之重,初中习作在难度上有所提升,要求学生学会谋篇布局,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提高笔下文章的质量,而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多数学生对写作存在抵触情绪。语文教师在了解学生语文程度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带领学生探究乐景写哀情这一写作手法,了解其核心要义,在写作中通过对比与反差展现情感和思想,聚焦于教材文章开展深入探究,通过描绘美好的景象和情境,衬托和突显内心的悲伤或哀愁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能够提高学生笔下文章的感染力。本文从八年级习作中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的应用意义入手展开分析,探究有效的应用路径,开展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八年级 习作教学 作手法
下载PDF
陨落了的美的挽歌——论《孔雀东南飞》以悲为关的审美取向及其表现途径
10
作者 马尚玲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31-32,共2页
《孔雀东南飞》一诗以悲伤的笔调叙写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作者既采用了以哀景、哀事写哀情的手法,也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段,营造了浓烈的悲剧氛围,体现了此诗以悲为美的审美取向。
关键词 悲伤
下载PDF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辨
11
作者 杨兴涓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47-148,共2页
王夫之对《诗·小雅·采薇》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评语,是其对《采薇》断章取义式的误读,既与《采薇》的主旨不符,也与其"以意为主"、"情景相生"、"超以象外"... 王夫之对《诗·小雅·采薇》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评语,是其对《采薇》断章取义式的误读,既与《采薇》的主旨不符,也与其"以意为主"、"情景相生"、"超以象外"等基本诗学观念相悖。但船山在评《采薇》时提出的"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观点却是很有见地的,它强调了诗人观察景物时的即景会心,揭示了审美意象创造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采薇
下载PDF
《诗·小雅·采薇》写作手法辨析
12
作者 杨兴涓 李延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2-63,73,共3页
王夫之对《诗·小雅·采薇》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评语,是其对《采薇》断章取义式的解读。从《采薇》的主旨来看,其末章并未"以乐景写哀,也谈不上"以哀景写乐",而是以杨柳、雨... 王夫之对《诗·小雅·采薇》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评语,是其对《采薇》断章取义式的解读。从《采薇》的主旨来看,其末章并未"以乐景写哀,也谈不上"以哀景写乐",而是以杨柳、雨雪的景物转化来表现感时伤事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采薇
下载PDF
王夫之“以哀景写乐”之别解
13
作者 李金坤 《船山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2-14,共3页
《诗经刈、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奉为情景交融的千古绝唱,王夫之则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予以高度评价,影响深远。其实,王夫之所论,只说对了“以乐景写哀”... 《诗经刈、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奉为情景交融的千古绝唱,王夫之则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予以高度评价,影响深远。其实,王夫之所论,只说对了“以乐景写哀”,而对“以哀景写乐”的评价,则未免有失《诗经》作者之本意。如果说,“杨柳依依’’堪称“以乐景写哀”,具有反衬作用的话,那么,“雨雪霏霏”则是“以哀景写悲”,具有正衬的效果。正反两衬,同抒哀愁,凄恻感人,意境优美,方法灵活,正见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薇》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王夫之
下载PDF
浅谈古典文学中的比衬艺术手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秀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古典文学 文学作品 艺术手法 《红楼梦》 艺术辩证法 艺术表现手法 性格特征 人物性格 对比映衬
下载PDF
唐宋诗中红叶的审美意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德琥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唐宋诗 审美意象 审美联想 夜半钟声 《山行》 动静结合 《青琐高议》 意象群 《北梦琐言》
下载PDF
谈谈衬托的表情功能
16
作者 骆小所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8年第4期6-7,23,共3页
衬托是一种虚实相生的修辞方式。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往往用美好的景物和欢快的场景之实来写快乐的心境之虚;或者用凄凉的景物和沉闷的场景之实来写悲伤的心境之虚。它使喜者更喜,悲者更悲,突出心境,加深欢快或哀伤情绪。 反衬... 衬托是一种虚实相生的修辞方式。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往往用美好的景物和欢快的场景之实来写快乐的心境之虚;或者用凄凉的景物和沉闷的场景之实来写悲伤的心境之虚。它使喜者更喜,悲者更悲,突出心境,加深欢快或哀伤情绪。 反衬往往采用和心境之虚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场景,从反面衬托发话主体或人物心境,它以乐景之实写发话主体心境之哀,以哀景之实写发话主体之乐。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情功能 心境 情中 大观园 中情 王夫之
下载PDF
浅谈中英抒情诗的情景处理
17
作者 姚君伟 《高校教育管理》 1992年第3期55-57,共3页
人类是有情感的,情感自然需要得到表现。抒情诗所表现的正是人类精微细致的优美情感。那么,情感在抒情诗中是如何得以表现的?这种表现在中英抒情诗中是否有类似之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英两个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 人类是有情感的,情感自然需要得到表现。抒情诗所表现的正是人类精微细致的优美情感。那么,情感在抒情诗中是如何得以表现的?这种表现在中英抒情诗中是否有类似之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英两个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审美情趣。因此,中英诗之间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尽管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中英 心情 李清照 抒情诗人 情与 手法
下载PDF
谈谈《曼哈顿街头夜景》的反衬
18
作者 张静云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6年第5期43-42,共2页
反衬,是以次要的事物从反面去衬托主要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曼哈顿街头景》正是以乐景写哀的一篇融情于景的散文。 《曼哈顿街头夜景》写于1982年9月25日。著名女作... 反衬,是以次要的事物从反面去衬托主要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曼哈顿街头景》正是以乐景写哀的一篇融情于景的散文。 《曼哈顿街头夜景》写于1982年9月25日。著名女作家丁玲于1981年11月访问美国,住进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的一家旅馆。夜晚,她漫步在曼哈顿街头,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最灿烂的夜景,同时也发现了这个社会阴暗灰色的一面。她深有感触,于是把她对于这里的所见所感写下,发表于1982年10月7日的《文学报》上。这篇作品,突出的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即以街头的灿烂夜景与街角伛偻坐着的一个老人造成极大的反差,便使这个老人在这样繁华的街头益加显得悲哀而无望。 这篇作品的反衬,就“夜景”的总体来看,大致可以分做次要的和主要的两个方面。次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哈顿 作品 融情于 倍增其 《姜斋诗话》 著名女作家 暗灰色 丁玲
下载PDF
以乐写哀 倍增其哀
19
作者 李建强 《电影艺术》 1983年第9期52-53,共2页
清人王夫之在《(?)斋诗话》中写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话不假,在轻松欢快气氛中的“哀”,与凄凉肃穆中的“哀”;在愁云惨雾氛围中的“乐”,与喜气洋洋中的“乐”,其给人的印象确是迥然不同的。“乐”中见哀哀更... 清人王夫之在《(?)斋诗话》中写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话不假,在轻松欢快气氛中的“哀”,与凄凉肃穆中的“哀”;在愁云惨雾氛围中的“乐”,与喜气洋洋中的“乐”,其给人的印象确是迥然不同的。“乐”中见哀哀更哀,“哀”中见乐乐更乐。各种艺术门类的规律常常是相通的。那么,这种哀乐反衬的艺术法则对电影是否也适用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我们不妨援例为证:影片《茶馆》的结尾,是三个历尽劫难的三位老人的相会。那场面和气氛本当该是哀伤无比的。请想一想老人们的遭遇吧:裕泰茶馆的老掌柜王利发,处心积虑,惨淡经营了一辈子,到头来朝不保夕不说,甚至连祖辈经营的茶馆也即将被人强占;雄心勃勃的秦二爷,曾经是北京城里声名显赫的大人物,标榜“实业救国”,颇有振兴民族之志,可落得个“逆产”查抄、扫地出门的悲惨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业救国 茶馆 倍增 气氛 艺术处理 惨淡经营 艺术感染力 北京城
原文传递
乐景哀情倍伤情——谈中学语文课文以乐景衬哀情的描写
20
作者 高航兵 《语文教学之友》 2012年第2期25-26,共2页
正清人王夫之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大致意思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以喜来写悲,以悲来写喜,这样反而更能表情达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对这句话的体会愈来愈深刻,下面就以乐景写哀... 正清人王夫之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大致意思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以喜来写悲,以悲来写喜,这样反而更能表情达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对这句话的体会愈来愈深刻,下面就以乐景写哀情这一方面,进行探讨和梳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最早可追溯到《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情达意 语文教学 杨柳依依 孔乙己 中学语文教材 中学语文课 可追溯 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