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乌银工艺的首次发现和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崔剑锋 刘爽 +1 位作者 魏东 吴小红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314-321,共8页
一、引言本文研究的标本出土于重庆市奉节县宝塔坪墓群中墓葬编号为01FBIM1006的一座唐代墓葬之中。在该墓墓主人头部有一由两侧顶骨经翼区至下颌。
关键词 墓群 墓主人 重庆市奉节 何家村窖藏 边疆考古研究 锈蚀产物 唐墓 制作工艺研究 灰吹法
原文传递
泰国乌银工艺与中国乌铜走银工艺对比研究
2
作者 朱欢 《中国宝玉石》 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
泰国乌银工艺与中国乌铜走银工艺皆为传统金属工艺,在外观上均呈现黑白或者黑金两色,极为相似。笔者将乌银工艺与乌铜走银两种工艺的发展历史、材料工艺和传承现状等进行对比与研究,分析不同国情下两种工艺的异同性,并探索我国传统金属... 泰国乌银工艺与中国乌铜走银工艺皆为传统金属工艺,在外观上均呈现黑白或者黑金两色,极为相似。笔者将乌银工艺与乌铜走银两种工艺的发展历史、材料工艺和传承现状等进行对比与研究,分析不同国情下两种工艺的异同性,并探索我国传统金属手工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走 工艺对比
下载PDF
清宫藏传佛教金属文物表面“银锈样”物质层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尚素红 吕团结 荀艳 《故宫学刊》 2021年第1期351-358,共8页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金属佛教文物中,部分银/银鎏金器物表面有"银锈样"物质层,为了明确该物质层的来源,选出三件(套)具有"银锈样"物质层的清代藏传佛教金属文物进行科学的检测。文中首先借助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金属佛教文物中,部分银/银鎏金器物表面有"银锈样"物质层,为了明确该物质层的来源,选出三件(套)具有"银锈样"物质层的清代藏传佛教金属文物进行科学的检测。文中首先借助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原位化学元素检测,发现"银锈样"物质层可能为金属硫化物。然后采用微区X射线衍射仪进行原位物相检测,通过分析确定银质器物表面"银锈样"物质层主要是螺硫银矿(Acanthite,Ag_(2)S)和蓝辉铜矿(Digenite,Cu_(9)S_(5))的混合物,此外在鎏金器物表面还出现了金银硫化物(uytenbogaardtite,Ag_(3)AuS_(2))。因此确定各器物表面"银锈样"物质层为乌银,在装饰器物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藏传佛教 金属文物 装饰工艺
原文传递
几件银饰漆器金属表面蓝灰色现象的研究
4
作者 张彤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100,共11页
银作为重要髹饰材料,广泛用于各种银饰漆器中,但银饰部分常呈蓝灰色。为究其原因,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彩漆描金柜等文物上变色的银饰部分进行分析,并对蓝灰色物质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银作为重要髹饰材料,广泛用于各种银饰漆器中,但银饰部分常呈蓝灰色。为究其原因,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彩漆描金柜等文物上变色的银饰部分进行分析,并对蓝灰色物质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表层蓝灰色物质主要组成元素是银、硫和氯,主要物相是螺硫银矿(Ag_(2)S)或螺硫银矿和角银矿(AgCl)的混合物。明代彩漆描金柜的蓝灰色银片结构复杂,蓝灰色物质除有部分为自然形成的腐蚀产物,还有部分明显是人为制作的涂层,其工艺可能类似于西方的“乌银”工艺。此研究结果为银饰漆器类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漆器 蓝灰色现象 生成机理
下载PDF
乌银镶嵌术与欧洲初期的凹雕铜版画
5
作者 孙灵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第3期31-33,共3页
众所周知,木版画起源于中国,欧洲的版画也是在木版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才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欧洲木版画诞生仅仅数十年后,铜版画便出现了,并且快速地完善和成熟,相比之下,同时期欧洲的木版画显得粗糙、生硬,在技术和艺术上没有明显的进展。... 众所周知,木版画起源于中国,欧洲的版画也是在木版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才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欧洲木版画诞生仅仅数十年后,铜版画便出现了,并且快速地完善和成熟,相比之下,同时期欧洲的木版画显得粗糙、生硬,在技术和艺术上没有明显的进展。这个现象说明铜版画的诞生和发展除了受到东方印刷术的启发和推动,还有来自欧洲内部特定的文化原因——是欧洲存续千年的金属工艺促成了铜版画的产生和进步,而其中的乌银镶嵌术更是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版画 金属工艺 木版画 印刷术 技术和艺术 镶嵌 欧洲
原文传递
“NIELLO”——一种神奇的合金——乌银的制作技术及材料 被引量:3
6
作者 邹宁馨 《中国宝石》 2003年第1期63-65,共3页
乌银技术是一种大量用于制造白银首饰器皿的合金装饰技术."NIELLO"(音译为"涅罗"、意译为乌银)是意大利名词,源自拉丁文"nigellum",意为黑色的.乌银技术的特点表现为通过一种合金来装饰另一种金属,利用... 乌银技术是一种大量用于制造白银首饰器皿的合金装饰技术."NIELLO"(音译为"涅罗"、意译为乌银)是意大利名词,源自拉丁文"nigellum",意为黑色的.乌银技术的特点表现为通过一种合金来装饰另一种金属,利用它们之间强烈的色彩和光泽对比来起到装饰的作用.自古以来,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和波斯人都应用这种技术来制造工艺品,并且流传到东方.现代西方的手艺人,复兴了该技术,并把它运用在首饰制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ELLO” 技术 首饰器皿 合金装饰 制作技术 材料
原文传递
清代银覆斛式套杯装饰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尚素红 高飞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7,共8页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银覆斛式套杯档案记载为明代,由十二件依次能叠放在一起的银杯组成,每件银杯均镶嵌黑色物质以在内壁形成历代名人高士典故为题材的装饰画,内底注释典故名称,外底标明斋堂款识,外壁其中一面注明制作材料来源的“大明皇...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银覆斛式套杯档案记载为明代,由十二件依次能叠放在一起的银杯组成,每件银杯均镶嵌黑色物质以在内壁形成历代名人高士典故为题材的装饰画,内底注释典故名称,外底标明斋堂款识,外壁其中一面注明制作材料来源的“大明皇帝赐金”字样。故宫博物院张丽研究员根据“醉卧瓮下”历史典故产生的时代背景,推测其制作时代定为清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覆斛式套杯 装饰工艺 科学分析 镶嵌
下载PDF
故宫博物院藏金刚萨埵的修复
8
作者 尚素红 吕团结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22年第1期72-79,共8页
金刚萨埵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藏传佛教金属文物,修复前整体脏污,多个部位存在病害,佛身疑似涂敷有乌银装饰层。本文借助现代仪器设备对金刚萨埵进行科学的检测分析,通过对检测结果分析确定其基体材质为银,面部饰有泥金,部分区域采用... 金刚萨埵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藏传佛教金属文物,修复前整体脏污,多个部位存在病害,佛身疑似涂敷有乌银装饰层。本文借助现代仪器设备对金刚萨埵进行科学的检测分析,通过对检测结果分析确定其基体材质为银,面部饰有泥金,部分区域采用金汞齐进行鎏金,表面黑色物质为银、铜硫化物形成的乌银。基于科学的检测分析结果,制定了既能达到保护修复目的,又能保护乌银装饰层的修复方案,修复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次修复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日常工作经验笔者初步总结了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佛教文物中涂敷乌银器物的辨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金刚萨埵 科学分析 涂敷 辨识方法
原文传递
传统中餐筵席浪费诱因探析及革新对策
9
作者 贺习耀 闻艺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11X期49-50,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餐筵席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并愈演愈烈。在倡导合理消费、狠杀奢靡歪风的时代背景下,遏止宴饮浪费现象,大力倡导节约型餐饮,可促进中餐筵席创新发展,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中餐筵席是指按照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餐筵席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并愈演愈烈。在倡导合理消费、狠杀奢靡歪风的时代背景下,遏止宴饮浪费现象,大力倡导节约型餐饮,可促进中餐筵席创新发展,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中餐筵席是指按照中华民族的聚餐方式、宴饮礼仪和审美观念设计并制作的各式筵席,如迎送接待宴、婚寿喜丧宴、岁时节日宴、商务应酬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念 岁时节日 生活水平 公务接待 民族饮食文化 市场竞争 梅花自斟壶 其在 食材 全羊席
下载PDF
乌金·乌银
10
作者 祁守华 《当代矿工》 1998年第10期43-43,共1页
乌金、乌银,是煤炭的别称,也是煤炭的雅号。它,反映了人们对煤炭的崇敬和喜爱心情。 乌金,是形容煤炭色泽黧黑闪亮,象乌黑的金子一样,也是赞誉煤炭内含丰富,如金子一样的珍贵。乌金,这个名字多么形象,多么动听,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它,来... 乌金、乌银,是煤炭的别称,也是煤炭的雅号。它,反映了人们对煤炭的崇敬和喜爱心情。 乌金,是形容煤炭色泽黧黑闪亮,象乌黑的金子一样,也是赞誉煤炭内含丰富,如金子一样的珍贵。乌金,这个名字多么形象,多么动听,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它,来到人间甘愿焚烧自身给人以温暖和光明;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北京西部山区 张子和 金石 元明之际 习惯用语 战国时期 唐代诗人 写作任务
原文传递
可爱女人
11
作者 徐若瑄 周杰伦 《歌海》 2001年第6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直升机 世界 地心引力 二二三 主要原因 宇宙 蚂蚁 创作 留日
下载PDF
阜新蒙古剧第二次艺术理论研讨会在阜新举行
12
作者 刘静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9-79,共1页
今年夏季,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辽宁省艺术研究所、阜新市文化局、民委、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化局、民委联合召开了“阜新蒙古剧第二次艺术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李超。
关键词 阜新蒙古剧 艺术理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研究所 表演手段 创作人员 文吉 斯琴 开创意义
原文传递
市场漫话
13
作者 赵经寰 《美术》 1980年第11期32-,共1页
关键词 淤堵 髓蒸
原文传递
云南的斑铜与乌铜走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晓岑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3年第2期158-165,共8页
斑铜和乌铜走银是云南著名的工艺品。它们工艺独特,在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多次到云南会泽、昆明等地实地调查和对民间艺人进行访谈,获得其大致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以调查材料为基础,介绍和分析了生斑铜、熟斑铜和... 斑铜和乌铜走银是云南著名的工艺品。它们工艺独特,在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多次到云南会泽、昆明等地实地调查和对民间艺人进行访谈,获得其大致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以调查材料为基础,介绍和分析了生斑铜、熟斑铜和乌铜走银技术背景、工艺流程、技术原理、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斑铜 铜定 工艺品 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 制造史
下载PDF
从错金银到乌铜走银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强 《设计》 2015年第21期36-38,共3页
本文从错金银与乌铜走银工艺的形成及工艺特征研究入手,通过两者在工艺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对比分析,指出两者实质上都是一种镶嵌工艺,金银错主要以固态形式和半固态形式(金涂)镶嵌,而乌铜走银则是一种液态形式的镶嵌方法。同时通过本... 本文从错金银与乌铜走银工艺的形成及工艺特征研究入手,通过两者在工艺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对比分析,指出两者实质上都是一种镶嵌工艺,金银错主要以固态形式和半固态形式(金涂)镶嵌,而乌铜走银则是一种液态形式的镶嵌方法。同时通过本人的"金属蚀刻嵌银工艺"实验研究方法,来证明乌铜走银工艺是传统镶嵌工艺方法上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并得出了乌铜走银工艺与"金属蚀刻嵌银工艺"是传统镶嵌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 错金 铜走 金属蚀刻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云南晋宁乌铜走银工艺的综合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俊 《艺术设计研究》 2012年第S1期74-77,共4页
本文基于对云南省晋宁县晋城镇天城门村袁氏兄弟乌铜走银作坊的实地考察,从乌铜走银制作工艺、装饰纹样、器物种类三个方面,阐述了晋宁乌铜走银工艺的生产状况和生存环境,论述了乌铜走银的工艺技术方面和艺术方面的综合特征。论述的过程... 本文基于对云南省晋宁县晋城镇天城门村袁氏兄弟乌铜走银作坊的实地考察,从乌铜走银制作工艺、装饰纹样、器物种类三个方面,阐述了晋宁乌铜走银工艺的生产状况和生存环境,论述了乌铜走银的工艺技术方面和艺术方面的综合特征。论述的过程中,对晋宁乌铜走银工艺所面对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也作了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走 熔金 着色 装饰纹样 器物种类 理想化 奢侈品
下载PDF
浅析云南乌铜走银传统手工艺在文创包装中的传承运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文杰 黎英 《绿色包装》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金属制作工艺,于2011年被国家收录到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中。本文从乌铜走银传统手工技艺的源头出发,就其起源、文化背景、器型纹样及其工艺产生的基础条件等几方面分析,提出了纹样、工艺... 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金属制作工艺,于2011年被国家收录到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中。本文从乌铜走银传统手工技艺的源头出发,就其起源、文化背景、器型纹样及其工艺产生的基础条件等几方面分析,提出了纹样、工艺在文创包装中的传承运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技艺 包装设计
下载PDF
传统工艺的生命力及其民俗过程--以云南乌铜走银技艺的生成、濒危与活化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2,共8页
使用芬兰民俗学家劳里·航柯关于民俗过程的概念,通过对云南乌铜走银工艺的发明、繁荣、濒危和非遗产背景下获得"第二次生命"的纵向梳理,说明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不仅建立在工匠对核心技艺的坚守、维护和创新的基础上,而且... 使用芬兰民俗学家劳里·航柯关于民俗过程的概念,通过对云南乌铜走银工艺的发明、繁荣、濒危和非遗产背景下获得"第二次生命"的纵向梳理,说明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不仅建立在工匠对核心技艺的坚守、维护和创新的基础上,而且与文化政策、消费需求和行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折射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和社会风尚的演变,说明传统工艺总是在坚守核心技艺与时代创新中获得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 民俗过程 第二次生命 铜走技艺
原文传递
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生态内涵分析——以云南“乌铜走银”技艺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艳姬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6期150-156,共7页
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研究,不应仅限于技艺本身,更应该回溯其生长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考察其发生的自然、社会及文化生态环境。文章即以现流传于云南的"乌铜走银"技艺为例,将其置于文化生态的语境之中,探讨作为人类文明方式的手... 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研究,不应仅限于技艺本身,更应该回溯其生长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考察其发生的自然、社会及文化生态环境。文章即以现流传于云南的"乌铜走银"技艺为例,将其置于文化生态的语境之中,探讨作为人类文明方式的手工技艺本身与自然环境、社会组织、经济情况及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研究其发生、传承、发展、兴盛、衰落的内外部环境,从而勾勒出一幅传统"乌铜走银"技艺的"生命"图像,为今后的传统手工技艺的"非遗"之路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走 传统手工技艺 文化生态
下载PDF
略谈乌铜走银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东方 《艺术生活》 2016年第4期22-26,共5页
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中,乌铜走银作为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景泰蓝"并立的铜艺双绝)其发展却越来越力不从心;面对质优价廉的工业产品(工艺品),孤芳自赏使其高处不胜寒,不菲的原料、复... 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中,乌铜走银作为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景泰蓝"并立的铜艺双绝)其发展却越来越力不从心;面对质优价廉的工业产品(工艺品),孤芳自赏使其高处不胜寒,不菲的原料、复杂的工艺所导致的超高售价也令其曲高和寡,而山寨文化的盛行几乎成了压弯了它的最后的一根稻草。本文通过对乌铜走银及其传承人的实地调研、访谈和分析,阐述了当下乌铜走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乌铜走银可持续发展的设想、建议和措施,以期能对乌铜走银及与其类似的工艺品的生存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铜走 工艺美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