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走滑构造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越迁 汪新 +3 位作者 刘继山 梁瀚 李震华 汪仁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7-450,共4页
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二维-三维地震反射剖面显示,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中生代发育达尔布特走滑断层和克拉玛依—夏子街断裂带,达尔布特走滑断层为正花状构造,克拉玛依—夏子街断裂带发育右行走滑构造,形成雁行排列的乌尔禾背斜、夏子街背斜... 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二维-三维地震反射剖面显示,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中生代发育达尔布特走滑断层和克拉玛依—夏子街断裂带,达尔布特走滑断层为正花状构造,克拉玛依—夏子街断裂带发育右行走滑构造,形成雁行排列的乌尔禾背斜、夏子街背斜和高角度倾斜剪切断层等。古生代晚期-中生代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生右行剪切为主兼有逆冲的走滑运动,形成走滑断层和剪切断层转折褶皱,并非过去较普遍认为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逆冲推覆构造。新生代印度板块—欧亚大陆碰撞引发达尔布特断层重新活动发生左行走滑,克拉玛依—夏子街断裂带新生代未活动。搞清走滑构造的特征及其相关的圈闭类型,对该区油气勘探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乌尔禾夏子断裂带 雁行排列背斜 达尔布特走滑断层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 被引量:20
2
作者 曲江秀 邱贻博 +1 位作者 时振峰 高卫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3-405,共3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东段的乌夏断裂带是西北缘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由于多期的构造活动,断裂的平面和剖面形态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性。在垂向上,以侏罗系底界为界,将断裂划分为深层断裂体系和浅层断裂体系,由于深、浅层断裂体系...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东段的乌夏断裂带是西北缘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由于多期的构造活动,断裂的平面和剖面形态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性。在垂向上,以侏罗系底界为界,将断裂划分为深层断裂体系和浅层断裂体系,由于深、浅层断裂体系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差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也有明显的不同。从断裂的活动期与油气的运聚期配置关系来看,三叠纪至侏罗纪的断裂活动与烃源岩的主生排烃期相匹配,对油气的运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断裂与不整合构成"之"字型运移网络,使油气从凹陷中心向盆地边缘、从深层向浅层呈台阶式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尔禾-夏子断裂带 断裂活动 油气运聚 断裂体系 运移网络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牛海青 陈世悦 +1 位作者 鄢继华 江祖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5-427,共3页
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综合资料,系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体系。研究表明,研究区三叠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类型,从百口泉组到白碱滩组经历了气候由干旱至潮湿的湖... 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综合资料,系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体系。研究表明,研究区三叠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类型,从百口泉组到白碱滩组经历了气候由干旱至潮湿的湖侵过程。百口泉组以冲积环境为特征,发育夏子街冲积扇群和百口泉冲积扇群;克拉玛依组上、下亚组以扇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为主;白碱滩组为最大湖侵期,以湖泊相沉积为主,发育小规模扇三角洲及湖底扇沉积。其中,克拉玛依组的扇三角洲前缘储集物性最好,是最有利的沉积相带;百口泉组的冲积扇扇中与断层和不整合面相配合也是较好的储油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尔禾-夏子断裂带 三叠系 沉积相 砂体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迁移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振宇 徐怀宝 庞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9-402,共4页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内以发育众多生长逆断层为特征,通过对断层生长指数、断层组合关系等的分析认为:断层的平面组合样式主要有平行式、雁列式、斜交式、正交式和帚状等5种类型;二叠纪时期断层以北东向为主,三叠纪-侏罗纪时期断层以近...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内以发育众多生长逆断层为特征,通过对断层生长指数、断层组合关系等的分析认为:断层的平面组合样式主要有平行式、雁列式、斜交式、正交式和帚状等5种类型;二叠纪时期断层以北东向为主,三叠纪-侏罗纪时期断层以近东西向为主,断层相互切割叠加,整体上呈弧形展布。断层的构造活动具有早期西部强于东部,晚期东部强于西部,以及从二叠纪到侏罗纪断层由西向东迁移、活动强度逐渐减弱的分区性和分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尔禾-夏子断裂带 断层 生长指数 构造迁移
下载PDF
乌夏断裂带侏罗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孔友 洪梅 +2 位作者 聂振荣 张礼刚 郑志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4-436,共3页
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是一个晚石炭世至三叠纪发育起来的大型逆掩断裂带,断层主要发育在三叠系以下层位,侏罗系以上近于单斜形态。目前已在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发现油气藏,其中侏罗系含油层位主要集中在八道湾组,油藏类型以地层和岩... 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是一个晚石炭世至三叠纪发育起来的大型逆掩断裂带,断层主要发育在三叠系以下层位,侏罗系以上近于单斜形态。目前已在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发现油气藏,其中侏罗系含油层位主要集中在八道湾组,油藏类型以地层和岩性油气藏为主,原油遭受次生改造作用较强。通过对该区侏罗系典型油气藏的解剖证实,油气是沿断裂运移至侏罗系底部不整合后发生侧向运移,上倾方向遇稠油遮挡在底砾岩或水进砂体中成藏。这一认识已得到勘探实践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尔禾-夏子断裂带 不整合 稠油 油气藏形成 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