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一七六七年昌吉遣犯暴动不应肯定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齐清顺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3-65,共3页
-
文摘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中秋之夜,新疆昌吉管理种地遣犯的屯官趁置酒集会之机,调戏污辱遣犯的妻女,被愤怒的遣犯当场杀死。借此机会,二百余名遣犯夺取武器,打开昌吉城门,“将通判赫喜、把总马维国戕害”。(《清高宗实录》卷818)次日,千余名遣犯参加这个暴动,集合进攻乌鲁木齐城,在红山嘴与清军相遇,激战后被击败,四散逃亡。(《圣武记》卷4)清政府下令,将“起义倡首之贼亦凌迟处死,余俱立斩枭示,贼匪家属著赏此次出力兵丁等为奴,幼丁十岁以上俱正法。”(《清高宗实录》卷818)昌吉遣犯的这次暴动很快被镇压下去。
-
关键词
昌吉
新疆
清政府
维吾尔族
屯田
暴动
实录
乌什起义
清朝
乾隆帝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乌什起义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牛海桢
李晓英
-
机构
甘肃联合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6-68,共3页
-
文摘
清朝派驻回城的满州贵族,一些人文化素质差,缺乏行政能力,并且贪赃枉法;同时,清朝对伯克制度改革不彻底等,是导致乾隆三十年的乌什起义的主要原因。起义被镇压后,清政府对南疆的统治政策进行了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地的社会矛盾,加强了清政府在新疆的统治地位。
-
关键词
乌什起义
原因
政策调整
-
Keywords
Qianlong's reign
Wushi Uprising
Muslims
national policy
-
分类号
K205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