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伯温堪舆思想的景观生态学诠释 被引量:2
1
作者 余同元 何伟 《明史研究》 2012年第1期99-105,共7页
在明清野史和民间传说中,刘伯温(刘基)通晓天文历数,长于星相、占卜和风水堪舆,知吉凶、法阴阳,通三才(天、地、人)、明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有夺天地造化之功和鬼神莫测之术。这些传闻虽然不足信,但刘伯温亦人亦神形象之形成,与其... 在明清野史和民间传说中,刘伯温(刘基)通晓天文历数,长于星相、占卜和风水堪舆,知吉凶、法阴阳,通三才(天、地、人)、明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有夺天地造化之功和鬼神莫测之术。这些传闻虽然不足信,但刘伯温亦人亦神形象之形成,与其堪舆学思想理论及实践活动的历史影响颇有关系。事实上,刘伯温的确精通建筑堪舆等术数,自小习之用之,只是并不拘泥,亦不被其所困,而是以天理易理义理为指向,显示出诸多的近代科学技术性质和功能特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科学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风水 吉凶 活动 星相 堪舆
原文传递
阴阳五行思想与日本古代王权意识的形成
2
作者 管宁 《南开日本研究》 2005年第1期183-200,共18页
阴阳五行,发乎远古,臻于秦汉,杂糅百家,融通三教,乃中华文明之精要,古典哲学之核心。其约阴阳而广其术,纳五行而用其功,演天地祥瑞,风角占筮,以讽喻治政,教化民庶。阴阳五行之传入倭岛,恰值日本古代国家文化形成之期。时佛教公传,豪强争... 阴阳五行,发乎远古,臻于秦汉,杂糅百家,融通三教,乃中华文明之精要,古典哲学之核心。其约阴阳而广其术,纳五行而用其功,演天地祥瑞,风角占筮,以讽喻治政,教化民庶。阴阳五行之传入倭岛,恰值日本古代国家文化形成之期。时佛教公传,豪强争霸,引发'神佛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道设教 谶纬 观天象 风角 核心 占筮 广其 古典 日本
原文传递
经济的人与人的经济——从《在真理中的爱德》通谕看天主教的经济观
3
作者 谭立铸 《基督宗教研究》 2010年第1期15-23,共9页
一、关于经济这个词严复曾将economy一词译为生计,日本人将之翻译为经济,后孙中山先生沿用了这一译法。这个词源自希腊文oikonomia,它由oikos(意为家庭或房子)和nomos(意为法则或划分)构成,合起来因此有'治家之术'、'家政&#... 一、关于经济这个词严复曾将economy一词译为生计,日本人将之翻译为经济,后孙中山先生沿用了这一译法。这个词源自希腊文oikonomia,它由oikos(意为家庭或房子)和nomos(意为法则或划分)构成,合起来因此有'治家之术'、'家政'的意思。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写过一本论述家庭管理的书,书名就叫oikono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通谕 译法 意思 管理 家庭
原文传递
从读书致仕走向修齐治平
4
作者 李润和 《新湘评论》 2019年第8期17-18,共2页
对于晚清重臣曾国藩,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从政之路,为官之术,治军之功。然而,作为儒生出身的曾国藩,其读书人生却值得玩味。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曾国藩在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书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 对于晚清重臣曾国藩,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从政之路,为官之术,治军之功。然而,作为儒生出身的曾国藩,其读书人生却值得玩味。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曾国藩在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书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对于历经宦海沉浮,拥有京官和地方大员双重经历的曾国藩来说,上述话语既是对儿子的劝勉,也是自己入仕二十余年的经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 读书 玩味 修齐治平 气质 生却 骨相
下载PDF
画说《菜根谭》②
5
作者 王家春 《连环画报》 2019年第3期49-53,共5页
原文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译文面对权势和金钱带来的繁华和富丽,能够不被其诱惑,这样的人品格是高洁的。但如果能身处其中又不染奢靡骄淫之恶习,这种品格就更为高洁。对于心... 原文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译文面对权势和金钱带来的繁华和富丽,能够不被其诱惑,这样的人品格是高洁的。但如果能身处其中又不染奢靡骄淫之恶习,这种品格就更为高洁。对于心计权谋之术,不知道的人是高洁的,如果完全知道但不去用就更加高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械 原文 品格 机巧 金钱 菜根 染者 权谋
原文传递
《清史列传·高其倬传》笺证
6
作者 周琼 辛玲 《西南古籍研究》 2004年第1期140-186,共47页
序例高其倬(1676年一1738年)字章之,号芙沼,又号种筠,奉天铁岭人,汉军镶黄旗。先后任广西巡抚、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江总督、江苏巡抚等职,'所至有声',其重大政绩建树于雍正时期的云贵和闽浙地区。官至户部尚书、内阁学士、... 序例高其倬(1676年一1738年)字章之,号芙沼,又号种筠,奉天铁岭人,汉军镶黄旗。先后任广西巡抚、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江总督、江苏巡抚等职,'所至有声',其重大政绩建树于雍正时期的云贵和闽浙地区。官至户部尚书、内阁学士、太子太保。诗词造诣颇高,称'一代作手',有诗集《味和堂集》六卷传世,他以谨慎稳健的施政风格和精通堪舆之术倍获雍正帝青睐,成为雍正宠幸倚重的臣僚之一~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抚 户部 味和堂 太子 字章 总督 作手 诗集
原文传递
汉初“黄老道德之术”剖析
7
作者 汪春泓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1999年第1期59-81,共23页
汉初政治,以“黄老道德之术”为主要特征,然由于“黄帝书”的散佚,“黄”之面目不清,使得后人对“黄老”总貌无从把握,因此造成种种误解。俟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发现,唐兰先生迅速判断此为立于《汉志》道... 汉初政治,以“黄老道德之术”为主要特征,然由于“黄帝书”的散佚,“黄”之面目不清,使得后人对“黄老”总貌无从把握,因此造成种种误解。俟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发现,唐兰先生迅速判断此为立于《汉志》道家类之《黄帝四经》,这对于汉初黄老之术研究,不啻有划时代的贡献~①。但是二十多年来,由于研究者思路的偏差,对于“黄老道德之术”在汉初的实际意义,大量论著仍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憾。作为政治哲学的黄老之术,对其研究,应该回到汉初政治环境中去理解,这是准确认识汉初黄老道德之术的不二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剖析 老子 帛书 乙本卷 总貌
原文传递
时文美文素材还原与延伸运用
8
作者 王典馥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第15期43-44,共2页
时文美文选萃浮生半日王开林一个人满足了衣食,就追求名利;满足了名利,就追求富贵;满足了富贵,就追求长久保持之术。如此一来,则不知何日才得安闲。难怪性情旷达的北宋文豪苏东坡也不禁要发出“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浩叹。... 时文美文选萃浮生半日王开林一个人满足了衣食,就追求名利;满足了名利,就追求富贵;满足了富贵,就追求长久保持之术。如此一来,则不知何日才得安闲。难怪性情旷达的北宋文豪苏东坡也不禁要发出“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浩叹。闲暇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助人细致入微地咂摸生活深层的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文 生活 运用 长恨 助人 文豪 素材
原文传递
中国反腐治标论 被引量:14
9
作者 何家弘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8,共18页
面对多年积累的相当严重的腐败现状,中国只能采取先治标后治本的对策。所谓"治标",主要是通过查办案件来阻止腐败的蔓延势头,减少腐败的存量,遏制腐败的增量,转变社会风气,为反腐败的治本创造条件。为了保证治标的效果,治标... 面对多年积累的相当严重的腐败现状,中国只能采取先治标后治本的对策。所谓"治标",主要是通过查办案件来阻止腐败的蔓延势头,减少腐败的存量,遏制腐败的增量,转变社会风气,为反腐败的治本创造条件。为了保证治标的效果,治标之术要从杀一儆百转向有贪必肃,因为严惩不如严查;治标之器要从多元分散转向一元集中,既要加强垂直领导,也要合并侦查职能;治标之路要从"运动反腐"转向常规查办,坚持依法办案、文明办案和规范办案。反腐治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为人类社会的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治标 治标 治标
原文传递
在场与出场:中国武术阴阳思想探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高亮 麻晨俊 +1 位作者 张道鑫 王国志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0,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中"阴阳思想"进行了梳理分析。"阴阳"从最初的自然现象解释、本体论、目的论、宇宙论的"入场",再到认识论、实践论的"出场",早已不再是迷信的符号...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中"阴阳思想"进行了梳理分析。"阴阳"从最初的自然现象解释、本体论、目的论、宇宙论的"入场",再到认识论、实践论的"出场",早已不再是迷信的符号,而是在历史语境中自觉地进行动态转化,进而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思维模式,这对中国传统身体技艺——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阴阳"对各个方面影响广泛,其中武术受阴阳学说影响非常显著的领域之一。在传统武术的文化塔顶上,闪烁着中国哲学智慧的辉光。浑然无迹、有感皆应既是这个武道的生动体现,又是阴阳互济的契合结果。明阴阳之变,求天人合一,是传统武术希冀穷神知化,以具天地精神的一个基本道枢所在。阴阳全方位地统摄着武术的器物、制度和精神层面,基于此,我们从外显、中间和内隐三个层次进一步理解"一阴一阳谓之道"和"一阴一阳谓之拳"的中国武术阴阳思想。鉴于"阴阳思想"全方位地表现在中国武术的各个层面,其中器物层表现为阴阳相济的十八般武艺,制度层表现为内外双修的金科玉律,精神层表现为动静中和的技击超越。正是受到该思想的影响,中国武术才能够从一种注重器物属性的"活命之术"、"技击之能"不断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强调精神属性的"修身之术"、"艺术之能",最终成为中国人实现"技观阴阳"、"由技入道"的切实载体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 阴阳思想 文化 修身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设计有道——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术”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苏宁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47,53,共7页
从"术"的角度,探讨了城市设计进入我国30余载以来,从鲜为人知到趋之若鹜,在改革开放伊始的翻天覆地的城市建设中,所起到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历史巨变的过程中,城市设计获得的成功,承负的失败,各有什么原因。如何正... 从"术"的角度,探讨了城市设计进入我国30余载以来,从鲜为人知到趋之若鹜,在改革开放伊始的翻天覆地的城市建设中,所起到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历史巨变的过程中,城市设计获得的成功,承负的失败,各有什么原因。如何正确认识城市设计以及它的作用,需要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可能是不全面的,但汇聚得多了便会立体而丰满。城市设计若想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如何获得设计之道。本文从学术、技术、艺术、医术等几个角度来思考城市设计如何得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有道 城市设计 设计
下载PDF
法家的“无为而治”与“君人南面之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葛荣晋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100,共7页
韩非继承和发挥老子的道论与辩证法思想,不仅把"无为"与"有为"有机地结合起耒,从理论上发展了老子的"无为"之说,而且还为他的"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人南面之术"奠定了哲学基础,从... 韩非继承和发挥老子的道论与辩证法思想,不仅把"无为"与"有为"有机地结合起耒,从理论上发展了老子的"无为"之说,而且还为他的"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人南面之术"奠定了哲学基础,从而完成了由道家"无为"之说向法家"无为"之说的创造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主治吏不治民” “课能 “自神
下载PDF
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乱象批判与治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小莲 周丽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7-43,共7页
作为园本课程建设的源头活水,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备受幼儿园实践瞩目。但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盲目追风,缺乏适宜性判断;蜻蜓点水,缺失发展逻辑;浪费严重,缺少多向度转化的淤塞乱象。治理淤塞乱象,要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疏浚之道,明确园本... 作为园本课程建设的源头活水,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备受幼儿园实践瞩目。但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盲目追风,缺乏适宜性判断;蜻蜓点水,缺失发展逻辑;浪费严重,缺少多向度转化的淤塞乱象。治理淤塞乱象,要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疏浚之道,明确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立场;以道驭术,从因地制宜筛选课程资源,量体裁衣转化课程资源,因势利导提升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三个方面分别提出治理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本课程资源开发 淤塞 疏浚 治理
下载PDF
从《大医精诚》论医学人文精神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妍 梁伟业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第8期12-14,共3页
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是我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医德文献专论,它较完整的介绍了高尚的医德与高超的医技相结合的医德规范。将《大医精诚》冠于《备急千金要方》之书首,可见孙思邈一生非常注重医学道德的修养。随着当今社会医患... 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是我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医德文献专论,它较完整的介绍了高尚的医德与高超的医技相结合的医德规范。将《大医精诚》冠于《备急千金要方》之书首,可见孙思邈一生非常注重医学道德的修养。随着当今社会医患纠纷的频发,不少专家、学者都开始呼吁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而在我国传统的医学文化里,这种浓厚而朴素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正是自古以来身为医者所要继承与学习的人文精神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医精诚 仁者 医学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张载为师之道探析
15
作者 王鹏云 刘保兄 《教育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61-169,共9页
张载一生在朝为官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致力于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为师之德、为师之才、为师之术为主要内容的较为系统的师道观。张载对教师“谦德”“仁德”“行德”“厚德”的论述及践行,充分展示了他的为... 张载一生在朝为官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致力于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为师之德、为师之才、为师之术为主要内容的较为系统的师道观。张载对教师“谦德”“仁德”“行德”“厚德”的论述及践行,充分展示了他的为师之德;张载的涉猎兼及儒家经典、自然科学和军事知识,治学强调立志笃行、学须有疑、贵在自得等,彰显了其为师之才;在教学中他所强调的“尽人之材乃不误人”“当时引之不失其正”“罕譬而喻”“穷理应当有渐”,反映了他的为师之术。张载的师道观今天仍闪耀着为师之道的熠熠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为师 为师 为师 为师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团结奋斗精神教育的“术”“道”“学”
16
作者 吴琼 《高教论坛》 2024年第5期32-35,42,共5页
团结奋斗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基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校讲深、讲透、讲活团结奋斗精神,要善用教学方法,讲活团结奋斗精神之术;要聚焦理论魅力,讲透团结奋斗精神之道;要融合多学科知识,讲深团结奋斗精神之学。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团结奋斗 精神 精神 精神
下载PDF
考证学方法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金宏宇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6-175,202,203,共22页
现代文学的考证性研究承续的是中国古典文史研究的考据传统。传统考据学在经历了鼎盛和衰落之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走向兴盛,实现现代转型,并在受挫中有所发展。现代文学研究的考证工作早有人尝试,在80年代初见成效,但直至21世纪才... 现代文学的考证性研究承续的是中国古典文史研究的考据传统。传统考据学在经历了鼎盛和衰落之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走向兴盛,实现现代转型,并在受挫中有所发展。现代文学研究的考证工作早有人尝试,在80年代初见成效,但直至21世纪才真正得到重视和践行。现代文学的考证性研究为寻求合适的"证据",通常也需要进行"证据"二分,以大致评判其性质和价值;而如何"证明"则涉及方法论问题,一般有逻辑思维法、调查观察法及其他辅助考证法等。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考证方法是广涉之术,涵盖文学史料的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涉及文献史料学的各学科分支,同时还要有地理、政治、法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支援"。现代文学的考证方法是较高级的批判方法,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与局限,我们应将之定位于"述学",这既有别于索隐法,也不等于繁琐考证,更不提倡默证和"过限"考证。只有更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和批判精神,中国现代文学的考证性研究才能更加科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证性研究 现代文学 广涉 较高级批判
原文传递
“教之术”到“教育学”演变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93,156,共15页
从16世纪90年代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家和教育(学)家提出了作为驱民术的教之术、指向有别的哲学教育学、立于高等学术的实践教育学、以试验求功利的科学教育学等创造性命题。这些命题,围绕着教育与统治、教育与财富、教育与文化... 从16世纪90年代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家和教育(学)家提出了作为驱民术的教之术、指向有别的哲学教育学、立于高等学术的实践教育学、以试验求功利的科学教育学等创造性命题。这些命题,围绕着教育与统治、教育与财富、教育与文化、教育与人性四个轴心,以多种方式自主辩护和相互关联,形成了复杂多变、隐而不彰的教育学图景,建立了兼具实践反思和知识导向功能的教育学文化场域,显示了教育学发源及其知识增长的外源因素与内源因素之间的冲突-创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民 教育学 知识增长
下载PDF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道、法、术”——以观摩“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思路”优质课评比活动为例
19
作者 王先锋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10期67-70,共4页
阐释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道、法、术"的内涵;并以2023年杭州市优质课教学评比活动为例,论述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讲究"道、法、术"完美融合的实践意义及追求课堂教学"道、法、术"高度融合的基本做法.
关键词 教学 教学 教学 融合
下载PDF
论荀子的“帝王之术”及其政治儒学特质
20
作者 宋洪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6,214,共13页
荀子“帝王之术”意指“圣王”主导的按照蕴涵权力与利益因素的政治逻辑来处理政治事务的方法和策略。荀子的“帝王之术”奠基于性恶论,关涉复杂的政治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儒学特质。首先,荀子“帝王之术”的主体“圣王”凸显了一种... 荀子“帝王之术”意指“圣王”主导的按照蕴涵权力与利益因素的政治逻辑来处理政治事务的方法和策略。荀子的“帝王之术”奠基于性恶论,关涉复杂的政治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儒学特质。首先,荀子“帝王之术”的主体“圣王”凸显了一种强烈的具有政治现实主义色彩的“政治家”立场,绝非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家形象。其次,荀子“帝王之术”谋求治国能力的提升,强调“圣王”必须具备政治思维,懂得以利害眼光来分析政治生活并懂得如何利用手中权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具有根据客观事实准确判断的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杀伐决断能力以及高明的领导和掌控能力。最后,荀子的“帝王之术”落脚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圣王”应始终重视军事力量与经济实力的根本地位,并努力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以实现国家富强。荀子“帝王之术”就是依托“圣王”以“政治”的方式来实现帝王之业,既体现了荀子政治儒学思想的本质特征,更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帝王 政治儒学 政治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