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钟兆华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9,共8页
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与发展钟兆华(一)吗,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它的用法可以概括为二:1、用于是非问句末尾;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这在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里有过... 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与发展钟兆华(一)吗,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它的用法可以概括为二:1、用于是非问句末尾;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这在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里有过充分的描述,兹不赘。可是,对于它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语气词 《红楼梦》 《歧路灯》 《绿窗新话》 《广韵》 《中原音韵》 西厢记 无名氏 用例
原文传递
否定词“没”“没有”的来源和语法化过程 被引量:33
2
作者 徐时仪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否定副词“没”、“没有”早于 15世纪已出现 ,《朱子语类》、《张协状元》等文献中已有用例。唐宋时“没”所表示的“消失”、“失去”义由具体趋于抽象 ,“无”的白读音与“没”趋于相近 ,“无”的“没有”义融入了“没” ,“没”渐... 否定副词“没”、“没有”早于 15世纪已出现 ,《朱子语类》、《张协状元》等文献中已有用例。唐宋时“没”所表示的“消失”、“失去”义由具体趋于抽象 ,“无”的白读音与“没”趋于相近 ,“无”的“没有”义融入了“没” ,“没”渐取代“无”而成为否定动词。“没”、“没有”由动词演变为副词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语法化过程。用于正反问句末尾的“没”、“没有”与语气词“么”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动词 否定副词 “没” “没有” “无” 演变 语法化
下载PDF
殷墟甲骨文字考释(七篇) 被引量:22
3
作者 裘锡圭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录 1.“小”与他字的合文2.释“遍又于小山”3.释“蚤”4.释“置”字异体5.释“匀”6.释“昏”字异体7.释“注”1.“小”与他字的合文殷墟甲骨文中,“小”与他字的合文颇为常见(这大概跟“小”的字形适宜于跟其他字写成合文有关).这... 目录 1.“小”与他字的合文2.释“遍又于小山”3.释“蚤”4.释“置”字异体5.释“匀”6.释“昏”字异体7.释“注”1.“小”与他字的合文殷墟甲骨文中,“小”与他字的合文颇为常见(这大概跟“小”的字形适宜于跟其他字写成合文有关).这种合文往往由于“小”被视为不成字的点画而遭到误释.如“(?)”为“小甲”合文,到1948年才有方静若撰文发其覆,直到近年才普遍得到承认.《铁云藏龟拾遗》1.14(即《甲骨文合集》32599)的“小且(祖)乙”合文长期被误释为“沮”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卜辞 合文 殷墟甲骨文 甲骨文字 初文 误释 形声字 小甲 “辩”
下载PDF
《老乞大》四种版本从句句尾助词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泰洙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56,共10页
本文利用《老乞大》不同时代的四种版本,对其中的从句句尾助词进行了动态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这种助词的根本功能是表示语气停顿,假设语气也是通过停顿来表达的。文中首次利用了在韩国发现的古本《老乞大》,在资料上突破了以往主要依... 本文利用《老乞大》不同时代的四种版本,对其中的从句句尾助词进行了动态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这种助词的根本功能是表示语气停顿,假设语气也是通过停顿来表达的。文中首次利用了在韩国发现的古本《老乞大》,在资料上突破了以往主要依据《谚解》本的局限。通过对比研究,勾勒了元、明、清三代这类助词的词汇兴替面貌,除了"呵、时、么、呢"之外,又发现了与"的话"相当的语气助词"的",这为进一步考察"的话"的来源和正确认识现代汉语中一些尚未解释的句中助词"的"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视点。文中所归纳的元明本与清代本在句型上的变化,说明了汉语与阿尔泰语接触时所受到的影响。本文还具体解释了"时"的语法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汉语 <<老乞大>> 从句句尾助词
全文增补中
纠军问题刍议 被引量:9
5
作者 贾敬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6-15,共10页
纠军·问题,是辽、金、元三史中一个关系重大而又众说纷纭的问题。所谓关系重大,是说它涉及到三朝治乱兴衰的一个侧面(特别是金、元两朝交替之际);所谓众说纷纭,是说对它的名称、内容、作用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纠军问题,从钱大昕提... 纠军·问题,是辽、金、元三史中一个关系重大而又众说纷纭的问题。所谓关系重大,是说它涉及到三朝治乱兴衰的一个侧面(特别是金、元两朝交替之际);所谓众说纷纭,是说对它的名称、内容、作用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纠军问题,从钱大昕提出,经过中外学者讨论,最后陈述先生写成《纠军考释初稿》①,时间约有二百年了;现在距陈先生大作的发表,也已达三十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学者 最后陈述 初稿 钱大昕 蒙古 契丹 《元史》 成吉思汗 女真人
下载PDF
内蒙古晋语的语气词“的”、“呀”、“么” 被引量:7
6
作者 邢向东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41-45,12,共6页
内蒙古晋语有下列常用语气词: 了 的 来 呀 嘞 哇 么 这些语气词,有的和普通话差异较小,有的差异较大;有的使用范围较广,用于多种句类,有的较窄,只适用于某一种句类。本文描写其中的“的”、“呀”和“么”。 一、 的 内蒙古晋浯的... 内蒙古晋语有下列常用语气词: 了 的 来 呀 嘞 哇 么 这些语气词,有的和普通话差异较小,有的差异较大;有的使用范围较广,用于多种句类,有的较窄,只适用于某一种句类。本文描写其中的“的”、“呀”和“么”。 一、 的 内蒙古晋浯的“的”来源不一,用法较复杂,可用于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 1.1.“的”在陈述句中的用法,有的跟普通话相同,如在动词性谓语句末表“确实如此”,这里不赘述。而在形容词谓语名末,则和普通话不同。 在某些相互问答的场合,“的”在答话的谓语后表示肯定,所表口气跟“嘞”相同。试比较: (1) 对不对——对 (2) 好不好——好嘞 通不通——通的 行不行——行嘞 (3) 白不白——白的/嘞 明小明——明的/嘞 袭人不袭人——袭人的/嘞 其中,有的形容词后只能用“的”,有的只能用“嘞”,有的可换用“的/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晋语 语气词 “的” “呀” 普通话 感情色彩 形容词 陈述句 正反问句
下载PDF
明清语气词“么”的发展演变及特点 被引量:6
7
作者 翟燕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130,共4页
语气词"么"源于反复问句句末的否定词"无",最初的语法功能是用在疑问句中表达相应的疑问语气,到了明清时期又发展出用在陈述句、感叹句中的新功能,但仍以传疑为其基本功能。在字形方面,伴随"么"音由[mua]... 语气词"么"源于反复问句句末的否定词"无",最初的语法功能是用在疑问句中表达相应的疑问语气,到了明清时期又发展出用在陈述句、感叹句中的新功能,但仍以传疑为其基本功能。在字形方面,伴随"么"音由[mua]到[ma]的改变,文献中开始出现"吗"的写法,字形演变滞后于字音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语气词 演变 特点
下载PDF
《西厢记》句末语气词的共时描写及其它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冬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98-102,共5页
《西厢记》句末语气词的共时描写及其它刘冬冰元代在汉语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与上古和中古相比,都呈现出一种比较显著的差别,对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做一个静态描写,或许能从一个侧... 《西厢记》句末语气词的共时描写及其它刘冬冰元代在汉语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与上古和中古相比,都呈现出一种比较显著的差别,对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做一个静态描写,或许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时期的某些语言实际,从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句末语气词 共时描写 疑问语气 语法功能 现代汉语 “哩” 表语气 《中原音韵》
下载PDF
山西晋城话中的“么”
9
作者 赵轲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8期122-124,共3页
目前的研究都将晋语中的“么”看作是一个语气词,但是它在晋城话中不仅可以作语气词,还可以用作词缀,或者和其他成分构成“么+X”的形式,此时的“么”应当是语气副词。“么+X”式中“么”具有改变疑问句性质、正向强调、突出焦点、心理... 目前的研究都将晋语中的“么”看作是一个语气词,但是它在晋城话中不仅可以作语气词,还可以用作词缀,或者和其他成分构成“么+X”的形式,此时的“么”应当是语气副词。“么+X”式中“么”具有改变疑问句性质、正向强调、突出焦点、心理预设等功能。影响该构式使用的语用因素有语气的制约、预设的制约等。对于晋城话“么”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晋语的研究,以期弥补晋语对于“么”研究的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 晋城话
下载PDF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语气词"么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艳芳 王开生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5-98,共4页
 "么"字在明清时出现于句末,是公认的语气词,在《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使用频率极高,并基本上发展至现代汉语。在此书中,语气词"么"主要用于疑问句,少量用于陈述句。用于疑问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qu...  "么"字在明清时出现于句末,是公认的语气词,在《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使用频率极高,并基本上发展至现代汉语。在此书中,语气词"么"主要用于疑问句,少量用于陈述句。用于疑问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或"吗",用于陈述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嘛",表示传信。与《元曲选》及《儿女英雄传》中的"么"用法比较,体现了"么"的用法朝"吗"、"嘛"分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下载PDF
朝鲜翻译韵书中所反映的近代汉语/-m/尾韵消失的年代——兼论“怎”“甚”两字的读音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基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中古汉语/-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是近代汉语的显著特点之一,但是对它的演变年代至今没有定论。本文通过朝鲜韵书中所反映的对音标记,指出/-m/尾韵早在《四声通考》(1455)时代已经消失(“右音”变为/-n/),到《... 中古汉语/-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是近代汉语的显著特点之一,但是对它的演变年代至今没有定论。本文通过朝鲜韵书中所反映的对音标记,指出/-m/尾韵早在《四声通考》(1455)时代已经消失(“右音”变为/-n/),到《翻译老乞大朴通事》(16世纪初)时期连“左音”也变为/-n/韵尾.其中,只有“怎”“甚”两个字直到《伍伦全备记谚解》(1721)还保持着/-m/韵尾,本文对此也作了考察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老乞大 《中原音韵》 《洪武正韵》 朴通事 中国北方 韵书 今俗音 尾韵
下载PDF
近代语气词“么”“吗”的对比研究——以《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颖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9-83,共5页
语气词"吗"和"么"具有渊源关系,但二者的语用功能并不完全重叠。"吗"在清代得到广泛运用,与"么"并存,彼此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文章通过对京话小说《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相关用例的计... 语气词"吗"和"么"具有渊源关系,但二者的语用功能并不完全重叠。"吗"在清代得到广泛运用,与"么"并存,彼此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文章通过对京话小说《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相关用例的计量统计,描述了"么""吗"在二书中的分布情况,并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揭示了"么""吗"的语用特点及兴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下载PDF
试析“什么”的语源与结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环海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112-114,共3页
试析“什么”的语源与结构方环海按照现代汉语对词的内部结构的分析,一般把“什么”一词归入后附式构词之列,认为“么”是后附式词级,在“什么”中只用来调整音节。冯春田先生就曾在《近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中这样说:“‘什(甚)... 试析“什么”的语源与结构方环海按照现代汉语对词的内部结构的分析,一般把“什么”一词归入后附式构词之列,认为“么”是后附式词级,在“什么”中只用来调整音节。冯春田先生就曾在《近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中这样说:“‘什(甚)么(摩)’是由‘什(甚)’和‘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代词 语源 近代汉语语法 语法结构 古代文献 现代汉语方言 早期形式 完全相同 “没”
下载PDF
关于“么”“们”的读音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鸿魁 《东岳论丛》 CSSCI 1997年第2期97-101,共5页
本文赞同样态指示词“么”和复数词尾“们”同源于“物”的假设。但认为“物”词义虚化的同时,读音也发生弱化。“弥——每——们”等用字的变换反映了描述轻声音节的习惯的差异。语法形式的用字不同于重读实词用字,不能据韵书音切判... 本文赞同样态指示词“么”和复数词尾“们”同源于“物”的假设。但认为“物”词义虚化的同时,读音也发生弱化。“弥——每——们”等用字的变换反映了描述轻声音节的习惯的差异。语法形式的用字不同于重读实词用字,不能据韵书音切判定读音。语法形式用字的变换不反映历史音变,不宜用叠置式音变解释。近现代汉语的“么”“们”在方言口语里常读成一个鼻音。注音可写作·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们” 文白异读 语法形式 《金瓶梅词话》 叠置式 “物” “每” 复数词尾 中国语文
下载PDF
山西山阴方言的主观弃择句“X么(Y)”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利霞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2,共6页
山阴方言的语气词"么[m]"可用于陈述句和祈使句,用于陈述句的"么"可构成"X么Y"句式,一般在答句中出现,表示肯定前项X,否定并放弃后项Y,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我们称之为"主观弃择句"。X、Y既可... 山阴方言的语气词"么[m]"可用于陈述句和祈使句,用于陈述句的"么"可构成"X么Y"句式,一般在答句中出现,表示肯定前项X,否定并放弃后项Y,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我们称之为"主观弃择句"。X、Y既可是体词性成分,也可是谓词性成分,有时后项Y可以不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阴方言 主观弃择句
原文传递
彝良方言的亲属称谓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91-94,共4页
彝良县位于云南省东化部,昭通地区东部,东接云南镇雄、威信两县,西连云南昭通市和大关县,北靠四川筠连县、珙县以及云南盐津县,南邻贵州赫章,威宁两县。全县总面积二千八百平方公里,县人口约三十九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彝族)... 彝良县位于云南省东化部,昭通地区东部,东接云南镇雄、威信两县,西连云南昭通市和大关县,北靠四川筠连县、珙县以及云南盐津县,南邻贵州赫章,威宁两县。全县总面积二千八百平方公里,县人口约三十九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彝族)约五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三点九(据一九八四年人口普查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良 亲属称谓 方言 镇雄 兄弟 姑娘 姊妹 姑奶奶 母亲
下载PDF
宿松话的疑问代词“么” 被引量:2
17
作者 梅光泽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9-100,共2页
宿松话疑问代词“么”的用法相当于普通话的“什么”和“怎么”,这是颇为独特的。本文对宿松话 “么”的用法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关键词 宿松话 疑问代词
下载PDF
罗平方言中的话语标记“么”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青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14,共6页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本文以罗平方言中的话语标记"么"为研究对象,探讨它的语法化过程,句法位置及特征,以及不同言语环境下的语用功能,旨在揭示它在交际语境条件下...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本文以罗平方言中的话语标记"么"为研究对象,探讨它的语法化过程,句法位置及特征,以及不同言语环境下的语用功能,旨在揭示它在交际语境条件下的语用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平方言 话语标记
下载PDF
初探云南芒市方言话题标记词“么”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雨菡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芒市方言中的话题标记词"么",可以分布在介词短语、谓词性单位后,宾语小句、补语小句以及各种次次话题之后,还可以标记不同语义关系类型的话题,分别是论元共指话题、语域式话题、拷贝式话题、分句式话题。在语用功能上,主要... 芒市方言中的话题标记词"么",可以分布在介词短语、谓词性单位后,宾语小句、补语小句以及各种次次话题之后,还可以标记不同语义关系类型的话题,分别是论元共指话题、语域式话题、拷贝式话题、分句式话题。在语用功能上,主要突出了它的对比性,它是比较典型的对比话题的标记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标记 句法分布 语义类型 语用功能
下载PDF
《红楼梦》语气词“吗/么”用法分析
20
作者 刘小林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6期57-58,共2页
关于现代汉语语气词“吗”的来源,学术界有基本一致的看法,认为“吗”来自“么”,而“么”来自“无”。《红楼梦》产生的年代正是“吗”“么”使用的过渡阶段。本文对《红楼梦》中“吗/么”的用法进行分析,从而可以考察其从宋元到现代... 关于现代汉语语气词“吗”的来源,学术界有基本一致的看法,认为“吗”来自“么”,而“么”来自“无”。《红楼梦》产生的年代正是“吗”“么”使用的过渡阶段。本文对《红楼梦》中“吗/么”的用法进行分析,从而可以考察其从宋元到现代在用法上的顺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用法 语气词 “吗” 词源 现代汉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