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晏子春秋》的“忠”论探析
1
作者 袁青 《唐都学刊》 2017年第1期52-58,共7页
《晏子春秋》中的"忠"论更多的是就臣德而言的,包含以下几层内涵:其一,能进善于君而不与君陷于难为忠;其二,忠臣主要是忠于社稷,而非仅仅忠君,忠君不过是忠于社稷的一个手段;其三,君臣关系是相互的,君可择臣而使之,臣亦可择... 《晏子春秋》中的"忠"论更多的是就臣德而言的,包含以下几层内涵:其一,能进善于君而不与君陷于难为忠;其二,忠臣主要是忠于社稷,而非仅仅忠君,忠君不过是忠于社稷的一个手段;其三,君臣关系是相互的,君可择臣而使之,臣亦可择君而事之;其四,忠臣最主要的义务是谏君。《晏子春秋》的"忠"论所反映的君臣关系近于孔孟思想,但孔孟尤其是孟子往往不用"忠"来论述君臣关系,孔孟思想中的"忠"主要代指一般的伦理道德。从《晏子春秋》的"忠"论可以看出先秦时期君臣关系是相对平等的,先秦时期的"忠"论绝非后世所理解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腐朽忠君观。《晏子春秋》的"忠"论所呈现出君臣相对平等的关系与先秦时期齐国"举贤上功"的政治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子春秋》 “忠”论 君臣关系 举贤 政治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