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犯罪化的正当性:法益保护?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书鸿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9,共10页
理论通说借助法益概念将刑法的任务理解为法益保护,因此根据法益就可以对犯罪化的正当性给出说明。但无论从前实证法的价值秩序,还是从实证法的宪法基本价值,法益理论皆不能合理说明犯罪化的正当性,因此法益保护并不具有任何说明犯罪化... 理论通说借助法益概念将刑法的任务理解为法益保护,因此根据法益就可以对犯罪化的正当性给出说明。但无论从前实证法的价值秩序,还是从实证法的宪法基本价值,法益理论皆不能合理说明犯罪化的正当性,因此法益保护并不具有任何说明犯罪化正当性的基本理论功能。事实上,刑法以现有给定的法律秩序和社会秩序为先决条件,其本身并不创设由它保护的法益。因此,刑法的对象和基准点是由立法者颁布的举止规范,而且通过刑罚威吓强化了规范的有效性,行为人通过承担责任表明受到有责行为威胁的规范有效性得到了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保护 犯罪化 举止规范 规范有效性
原文传递
共犯的举止规范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志威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179,共18页
我国共同犯罪的实定法规定并未给独立的共犯举止规范说设置任何障碍。我国《刑法》第25条以下的共同犯罪规定既是制裁规范,又是举止规范层面的规定。共犯不仅在制裁规范的层面区别于正犯,还在举止规范的层面区别于正犯。正犯与共犯在举... 我国共同犯罪的实定法规定并未给独立的共犯举止规范说设置任何障碍。我国《刑法》第25条以下的共同犯罪规定既是制裁规范,又是举止规范层面的规定。共犯不仅在制裁规范的层面区别于正犯,还在举止规范的层面区别于正犯。正犯与共犯在举止规范层面的区分可以作为区分制犯罪参与体系的论证依据之一。在举止规范层面,应以行为而非结果作为其规范构造的基准点。限制正犯概念的立场正是以这种"行为禁止"的举止规范构造作为基础,进而对犯罪参与体系的选择以及共犯教义学的具体问题产生影响。其中,独立的共犯举止规范说还能论证共犯的独立不法,共犯的处罚根据一方面来自共犯独立的行为不法,另一方面则来自从属于正犯的结果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理论 举止规范 限制的正犯概念 共犯处罚根据 共犯从属性
原文传递
未遂处罚根据的功能性危险论证 被引量:9
3
作者 吕翰岳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30-1659,共30页
在未遂理论中存在正当性与有效性的二律背反,在这一视角下未遂处罚根据成为问题。在不法论证和目的论证的范式下,传统论证虽然揭示了未遂处罚根据与因果关系的联系,却未能有效实现正当性与有效性的贯通。较新的理论回归不法论证,其中法... 在未遂理论中存在正当性与有效性的二律背反,在这一视角下未遂处罚根据成为问题。在不法论证和目的论证的范式下,传统论证虽然揭示了未遂处罚根据与因果关系的联系,却未能有效实现正当性与有效性的贯通。较新的理论回归不法论证,其中法关系论证和行为反价值论证无法通过功能性检验,而新危险性理论与规范效力论证则存在融合契机。危险思维与法治原则相契合并能标示禁止,在危险概念下应区分危险性与危殆化。未遂犯是适格的构成要件危殆犯,应从普遍有效性意义上理解这里的危险。功能的危险性是指,理性裁判者将自己代入行为人的感官知觉中作出事实理解,并根据科学法则认为其行为可能实现构成要件。功能的危殆化则是指,在行为的作用范围内已经产生对他人的交互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 危险性 危殆化 举止规范 制裁规范
原文传递
规范论视域下身份犯的行为不法内涵与类型 被引量:2
4
作者 敬力嘉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9,共15页
身份犯并不保护所谓真正“特别法益”,也并未创设特别法益的保护规范,只创设了保护一般法益的特别举止规范。身份犯的不法内涵,在于违反了特别主体资格附加的作为义务。基于违反的义务类型,可将身份犯分为违反制度性作为义务的身份犯、... 身份犯并不保护所谓真正“特别法益”,也并未创设特别法益的保护规范,只创设了保护一般法益的特别举止规范。身份犯的不法内涵,在于违反了特别主体资格附加的作为义务。基于违反的义务类型,可将身份犯分为违反制度性作为义务的身份犯、违反法益保护特别义务的身份犯以及附属于一般不法的身份犯。不同类型的身份犯,遵循各自由一般举止规范到具体作为义务的衍化机制。在身份犯中确定正犯,遵循与所有不法判断一样的教义学基础。在有身份者参与共同犯罪的场合,应以具体犯罪中行为人是否违反、违反何种法益保护(作为)义务导致法益侵害结果的实现,以及违反的义务强度,共同作为犯罪参与者行为不法的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犯 举止规范 作为义务 衍化机制 犯罪参与
下载PDF
法秩序统一性视野下的刑事不法判断
5
作者 袁国何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47,共20页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是指引刑事不法判断的重要工具,由于不区分违法性概念与不法概念、忽略自然犯与法定犯不法判断的差异、混淆合同有效性与行为违法性,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对于刑事不法判断的意义未能被准确把握。违法性评价具有确立举止规...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是指引刑事不法判断的重要工具,由于不区分违法性概念与不法概念、忽略自然犯与法定犯不法判断的差异、混淆合同有效性与行为违法性,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对于刑事不法判断的意义未能被准确把握。违法性评价具有确立举止规范的重要意义,法秩序统一性原理要求确保民刑举止规范的一致性,在此意义上应坚持违法一元论。在刑事不法判断中,构成要件判断原则上应根据刑法规范目的独立进行,违法阻却事由判断则应在各部门法中保持一致,前置法上的违法阻却事由在刑法上同样具有正当化效果。但是,判断法定犯的构成要件时,需要先行判断行为违反了前置法的何种具体规定,刑法不能突破前置法确定的规范内涵而对相关构成要件要素做扩张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秩序统一性 不法 构成要件 违法性 举止规范 法定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