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绳海槽南部流纹岩中角闪石的化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的指示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祖兴 曾志刚 +4 位作者 王晓媛 殷学博 陈帅 李晓辉 齐海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4-89,共16页
为了揭示冲绳海槽西南端流纹岩成因,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对该流纹岩中角闪石进行了主量和微量元素测定。所有角闪石主量元素成分变化范围小,晶体化学特征主要表现为:CaB>1.60,CaA=0,(Na+K)A<0.33,NaB介于0.23~0.39之间,均为... 为了揭示冲绳海槽西南端流纹岩成因,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对该流纹岩中角闪石进行了主量和微量元素测定。所有角闪石主量元素成分变化范围小,晶体化学特征主要表现为:CaB>1.60,CaA=0,(Na+K)A<0.33,NaB介于0.23~0.39之间,均为钙质镁闪石。微量元素以富集Sc、V、Cr、Co、Ni和REE,亏损Rb、Sr、Ba、Zr、Th、U和Pb为特征,这些元素的富集与亏损与复杂的类质同象作用有关。由角闪石温压计得出其结晶时的温度范围为775~839℃,压力为0.12GPa,大致相当于4km的深度。角闪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显示该流纹岩中角闪石为壳-幔混合成因,进一步表明冲绳海槽南部流纹岩由幔源玄武质岩浆与壳源长英质岩浆混合形成的中基性岩浆在浅层岩浆房中结晶分异而形成,且壳幔混合源很可能是冲绳海槽西南端火山岩岩浆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微量元素 流纹岩 冲绳海槽
下载PDF
豫西夜长坪钼矿区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晏国龙 任继刚 +1 位作者 肖光富 潘登 《矿产勘查》 2013年第2期154-166,共13页
河南省卢氏县夜长坪钼矿是近期在东秦岭钼矿带中新发现的大型—超大型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床。该矿床受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棋盘格子式断裂构造复合控制,矿体赋存于深部花岗斑岩体内及外接触带夕卡岩中。文章利用矿区采集的代表性极高的... 河南省卢氏县夜长坪钼矿是近期在东秦岭钼矿带中新发现的大型—超大型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床。该矿床受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棋盘格子式断裂构造复合控制,矿体赋存于深部花岗斑岩体内及外接触带夕卡岩中。文章利用矿区采集的代表性极高的花岗斑岩样品进行主量、微量元素测试,经过综合研究分析,推断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源于下地壳,同时混有少量幔源组分;深部花岗斑岩与成矿有关,浅部花岗斑岩与成矿无关,且切穿先前形成的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夜长坪 斑岩-夕卡岩型钼矿 微量元素 岩体成矿
下载PDF
用微探针型EDXRF技术研究南宋官窑瓷片的化学组成及其含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子成 梁宝鎏 +2 位作者 余君岳 郑培凯 李德卉 《南方文物》 2008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本文报道了用ENGLE-II微探针能量色散型X荧光光谱(EDXRF)技术测定一批青瓷残片中的16种元素氧化物的含量,其残片来自浙江杭州地区南宋的郊坛窑和老虎洞窑。由主量元素判别方程Q值表明,郊坛和老虎洞青釉瓷均属官窑制品,与龙泉民窑产品有... 本文报道了用ENGLE-II微探针能量色散型X荧光光谱(EDXRF)技术测定一批青瓷残片中的16种元素氧化物的含量,其残片来自浙江杭州地区南宋的郊坛窑和老虎洞窑。由主量元素判别方程Q值表明,郊坛和老虎洞青釉瓷均属官窑制品,与龙泉民窑产品有很大差别。从主成分统计分析看出,郊坛下官窑与老虎洞官窑的瓷釉成分有明显不同,但其胎质成分的分布却有部分的重叠。这显示两类同属官窑的制品,其釉料可有不同的矿物组合,但胎料有时会交流使用。从釉层、中间层、和胎层的Al2O3和CaO的含量变化数据表明,郊坛下官窑和老虎洞官窑的青瓷制品有厚度分别为120-140μm和230-240μm的中间层,反映出烧造工艺上有一定的差别。化学成分鉴定证实了考古工作者认为老虎洞窑实为史书记载的修内司官窑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探针EDXRF技术 微量元素测定 成分统计分析 微层探视
下载PDF
CCSD及青龙山HP-UHP变质岩中绿帘石地球化学及其对板块折返过程的示踪 被引量:2
4
作者 梁金龙 孙晓明 +3 位作者 徐莉 翟伟 汤倩 梁业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845-1854,共10页
绿帘石是一种能在UHP变质峰值期稳定存在的含水矿物。由于其稳定的温-压条件十分宽广,其成分的变化可指示变质过程及条件。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岩芯及青龙山榴辉岩和正、副片麻岩中绿帘石较系统的岩相学观察和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 绿帘石是一种能在UHP变质峰值期稳定存在的含水矿物。由于其稳定的温-压条件十分宽广,其成分的变化可指示变质过程及条件。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岩芯及青龙山榴辉岩和正、副片麻岩中绿帘石较系统的岩相学观察和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绿帘石有多种成因,在俯冲进变质和折返退变质过程中都有绿帘石形成,每个阶段又可以划分出多个形成世代。绿帘石中主量元素的变化集中体现在XFe(XFe=Fe3+/(Al3++Cr3++Fe3++Mn3+))的变异,XFe值是变质条件(温度、压力、氧逸度)的函数。XFe在绿帘石斑晶的核部到边缘由大到小是进变质作用的标志,退变质过程形成的绿帘石则相反。在退变质过程中绿帘石斑晶边缘的∑REE及Sr、Ba、Pb等大离子半径元素比核部有降低的趋势;副片麻岩中的绿帘石核部大都包含褐帘石残余,褐帘石退变为绿帘石时∑REE急剧减少,球粒陨石配分模式也由LREE富集型逐渐过渡为LREE和HREE无明显分异的平坦型。这些微量元素的特征不可能起源于变质流体/矿物间的水/岩反应,而极有可能是板块折返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绿帘石还是REE、Sr等大离子半径元素循环至地壳深部和地幔的合适的载体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帘石 微量元素 HP-UHP变质岩 部分熔融 CCSD
下载PDF
ICP发射光谱法测定铜合金中主量及其他元素的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史哓芳 刘景梅 《机车车辆工艺》 2012年第4期36-37,共2页
通过对仪器分析谱线的研究及测试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铜合金中主量、常量、微量元素同时测定的ICP-AES分析方法,并应用于铜合金中所有元素的测定。该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线性范围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等特点。
关键词 发射光谱法 铜合金 、常微量元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