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1
作者 林晓峰 郑敏 +3 位作者 翁旭 李虹霓 黄奕霞 曾彩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73-976,共4页
目的 研究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眼科治疗的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差一行的100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采用卡洞法检查分成主... 目的 研究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眼科治疗的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差一行的100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采用卡洞法检查分成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应用阿托品散瞳检查屈光度及矫正视力,进行双眼同量综合弱视治疗,包括戴镜、精细目力训练、视刺激疗法.于治疗后第1、3、6、12个月检查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矫正视力的进步行数和基本治愈率.结果 治疗前后主视眼眼别未见转换,在治疗的第1、3、6、12个月,主视眼视力进步行数分别为(2.23±1.11)、(3.00±1.33)、(3.48±1.40)、(3.72±1.42),非主视眼视力分别为(1.93±1.27)、(2.98±1.35)、(3.49±1.42)、(3.73±1.38);主视眼基本治愈率分別为51.0% (51/100)、78.0% (78/100)、82.0% (82/100)、87.0%(87/100),非主视眼分别为36.0% (36/100)、74.0% (74/100)、82.0% (82/100)、86.0% (86/100).主视眼矫正视力进步行数和基本治愈率在治疗的第1个月均高于非主视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 =4.18,P <0.01,x2=4.58,P=0.03),而在第3、6、12个月则均相近,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主视眼眼别未发生改变,短期内主视眼的疗效优于非主视眼,而中、长期疗效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主视 疗效
原文传递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敏玲 朱其新 翁振声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4期189-191,共3页
目的观察研究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儿主视眼,根据患儿主视眼是否是弱视眼,分为主视眼治疗组与非主... 目的观察研究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儿主视眼,根据患儿主视眼是否是弱视眼,分为主视眼治疗组与非主视眼治疗组,并应用综合疗法包括戴镜法、CAM视觉刺激疗法、精细目力训练法等进行治疗。于治疗后第1、3、6、12个月检查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矫正视力进步行数及基本治愈率。结果治疗的第1个月,主视眼的进步行数多于非主视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的3、6、12个月时比较,两组间进步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个月时主视眼组的的基本治愈率为61.0%,高于非主视眼组(3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的3、6、12个月时比较,两组间基本治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在短期内存在显著差异,主视眼在短期内可获得更高的视力进步行数及基本治愈率,但在中长期范围内,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临床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量治疗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主视 主视
下载PDF
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在同量综合弱视治疗下眼调节微波动的变化及主视眼疗效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在同量综合弱视治疗下眼调节微波动的变化及是否对主视眼有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常规体检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铜卡法辨别屈光不正性弱视组的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各63例63眼;正视眼者60例120眼为正常组。... 目的:探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在同量综合弱视治疗下眼调节微波动的变化及是否对主视眼有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常规体检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铜卡法辨别屈光不正性弱视组的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各63例63眼;正视眼者60例120眼为正常组。研究对象均采用散瞳并使用电脑验光联合带状检影镜检影,检查屈光度。对观察组主视眼和非主视眼配合适矫正眼镜,给予双眼同量综合弱视治疗。正常组不给予任何治疗。于同量综合弱视治疗后1、3、6、12mo末检查观察组和正常组矫正视力的疗效,并检测完全治疗后观察组和正常组分别在25、33、50cm距离处阅读过程中的调节微波动,每个注视距离检测5min。计算和分析调节微波动低频段(LFC)。随后采用i-Trace波前像差仪检测正视眼组和观察者研究对象全眼像差,用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采集和计算角膜像差,比较正常组和观察组调节微波动的差异,并分析调节指标与波前像差间的关系。结果:经统计分析,观察组LFC值在25、33、50cm距离下分别为0.086±0.022、0.057±0.032、0.041±0.028D2/Hz,分别显著高于正常眼组在25、33、50cm距离下LFC值0.047±0.023、0.037±0.021、0.027±0.011D2/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短期内主视眼的疗效优于非主视眼,而中、长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主视眼与非主视眼角膜像差无明显差异。在较近阅读距离下,调节微波动中的LFC能量弱视患者高于正视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 综合弱视治疗 调节 主视
下载PDF
主视眼的形成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万博综述 鲍永珍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69-1172,共4页
自Porta提出主视眼的概念以来,有关此领域的研究在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十年来通过大脑视皮层的神经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实,主视眼的形成与主视眼柱、N一甲基一D一门冬氨酸(NMDA)受体、aCaMKll、神经突触以及基因有关。目前,... 自Porta提出主视眼的概念以来,有关此领域的研究在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十年来通过大脑视皮层的神经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实,主视眼的形成与主视眼柱、N一甲基一D一门冬氨酸(NMDA)受体、aCaMKll、神经突触以及基因有关。目前,眼科临床对主视眼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开始应用于验光配镜、准分子激光手术以及白内障手术等领域。就近年来主视眼的形成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视 主视 立体视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下载PDF
主视眼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缪爱珠 周行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7年第1期61-62,共2页
大多数人都存在主眼。本文就主眼的定义、测试方法、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及临床研究(主眼的人群分布、遗传倾向、主眼与利手的关系、眼-手协调性、主眼与单眼视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主视 分子生物学机制 人群分布 临床研究 动物实验 遗传倾向 测试方
下载PDF
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主视眼转变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敏 叶剑 +2 位作者 孙敏 徐燕 唐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9-961,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主视眼的转变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双眼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6例,年龄(65.8±1.3)岁。按术前屈光度分为:A组(27例),双眼等效球镜度数差异<2D;B组(19例)... 目的观察分析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主视眼的转变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双眼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6例,年龄(65.8±1.3)岁。按术前屈光度分为:A组(27例),双眼等效球镜度数差异<2D;B组(19例),双眼等效球镜度数差异≥2D。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屈光度检查,使用盲法行术前及术后1、3个月主视眼测量检查,术后3个月行对比敏感度检查和视觉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术后1个月13例(28.3%)发生主视眼转变,A组9例,转变率33.3%,B组4例,转变率21.1%,2组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1例(23.9%)患者发生主视眼转变,A组7例,转变率25.9%,B组4例,转变率为21.1%,主视眼转变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主视眼较非主视眼近视屈光度低(P=0.01),术后主视眼与非主视眼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视眼发生转变与未发生转变的患者对比敏感度及视觉满意度问卷调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存在主视眼转变,但主视眼转变对视觉质量无影响。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患者白内障术后主视眼转变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主视 对比敏感度 视觉质量
下载PDF
主视眼、双眼眼压在单纯性近视早期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蓝卫忠 杨智宽 +2 位作者 徐哲 刘雯 葛坚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研究在单纯性近视早期,主视眼、双眼眼压与双眼近视程度的关系,进而探讨主视眼、眼压在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以及发展早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对双眼屈参差小于1.5D的低度近视儿童进行了双眼Goldman压平式眼压检查、睫状肌麻痹后双眼的... 目的研究在单纯性近视早期,主视眼、双眼眼压与双眼近视程度的关系,进而探讨主视眼、眼压在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以及发展早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对双眼屈参差小于1.5D的低度近视儿童进行了双眼Goldman压平式眼压检查、睫状肌麻痹后双眼的电脑验光以及眼轴A超检查,主视眼则采用简化的hole-in-the-card方法进行确定,然后对主视眼、双眼眼压与双眼近视程度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对133名7~13岁的单纯性近视儿童进行测量,平均年龄(10.96±1.55)岁,平均等效球镜(1.73±0.70)D,双眼平均屈光参差(0.22±0.21)D。主视眼的眼压(14.9±2.5)mmHg与非主视眼(15.0±2.5)mmHg无统计学差别(p=0.47),主视眼的等效球镜(-1.73±0.71)D与非主视眼(-1.75±0.72)D也无有意义的相关关系(r=0.03,p=0.772)。结论对于没有明显屈光参差的低度单纯性近视,主视眼、双眼眼压与双眼近视的严重程度无统计学的关系,提示在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以及发展早期,主视眼、眼压均不起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视 近视
原文传递
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主视眼眼别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珏 陈剑 +3 位作者 周清 李水莲 李诗娜 吕冠僖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的探讨主视眼眼别相关因素。方法检测120例门诊验光青少年患者的主视眼眼别与性别、年龄、左右手偏利、双眼屈光状态的资料,采用SPSS软件分析其中的相关关系。结果主视眼眼别与性别、年龄、左右手偏利及双眼屈光状态等因素间均无显著... 目的探讨主视眼眼别相关因素。方法检测120例门诊验光青少年患者的主视眼眼别与性别、年龄、左右手偏利、双眼屈光状态的资料,采用SPSS软件分析其中的相关关系。结果主视眼眼别与性别、年龄、左右手偏利及双眼屈光状态等因素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性别、年龄、左右手偏利及双眼屈光状态均不能作为预测青少年主视眼眼别的因素,只有通过正确的检查才能诊断主视眼眼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青少年 主视
下载PDF
日光温室作业对蔬菜种植人员眼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鸿飞 何伟 +7 位作者 阎腾龙 杨思雯 高盼君 谷一硕 朱晓俊 马文军 李珏 李涛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日光温室作业对蔬菜种植人员眼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北某地区739名温室蔬菜种植人员(温室组)和263名非温室蔬菜种植人员(非温室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其一般人口学信息和眼异常症状情况,并测量双侧裸眼视力。... 目的探讨日光温室作业对蔬菜种植人员眼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北某地区739名温室蔬菜种植人员(温室组)和263名非温室蔬菜种植人员(非温室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其一般人口学信息和眼异常症状情况,并测量双侧裸眼视力。结果温室组和非温室组人员左眼视力分别为4.89±0.33和4.91±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眼视力分别为4.86±0.32和4.91±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温室组右眼视力(4.89±0.38)低于非温室组(4.98±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温室组与非温室组右眼视力分别为4.84±0.28和4.89±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室组和非温室组眼痒、眼干等眼部异常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和眼异常症状种类数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因素(P<0.05);女性和温室作业人员更易出现眼异常症状(P<0.05)。结论日光温室作业可能引起蔬菜种植人员眼损伤风险升高,主视眼视力可能更易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作业 视力下降 异常症状 主视
原文传递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洪坤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9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130例,随机平均分成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两组患者同时给予戴镜、目力训练、视刺激疗法等... 目的:探讨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130例,随机平均分成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两组患者同时给予戴镜、目力训练、视刺激疗法等同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3、6、12个月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主视眼组治疗效率高于非主视眼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组间无差异。结论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短期内主视眼优于非主视眼,中长期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主视 主视
下载PDF
调节因素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婧 黄旭东 姜雅琴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与调节的关系,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双眼白内障程度相近的病例30例共60只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测量主视眼,术前测量在自然状态下和缩瞳后的晶体厚度,取术中撕...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与调节的关系,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双眼白内障程度相近的病例30例共60只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测量主视眼,术前测量在自然状态下和缩瞳后的晶体厚度,取术中撕取的中央部晶体前囊膜做HE染色,进行细胞计数。结果 30例术前术后未出现主视眼转换情况,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在自然状态下和缩瞳后的晶体厚度变化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视眼和非主视眼的晶体囊膜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606±429)个/mm2和(3913±433)个/mm2,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主视眼因为在日常视觉活动中动用的调节度大,进入眼内的光线量大,可能因此造成了晶体囊膜上皮细胞数目的减少,导致其白内障发病先于非主视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 主视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体厚度 上皮细胞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主视眼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清明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主视眼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例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分别行主视眼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时右侧、左侧主视眼转变率为25.62%(31/12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主视眼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例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分别行主视眼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时右侧、左侧主视眼转变率为25.62%(31/121)、22.78%(18/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主视眼矫正视力高于非主视眼(P<0.01),等效球径值高于非主视眼(P<0.01);术后主视眼、非主视眼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等效球径值较术前升高(P<0.01),术后3个月时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矫正视力、等效球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主视眼发生转变与未发生转变的患者不同空间频率时对比敏感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部分术后主视眼会发生转变,主视眼转变对视觉质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主视
下载PDF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8期4202-4203,共2页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眼科收治的60例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差一行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采用卡洞法检查将患儿分为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对所有患儿使用阿托品散瞳以检查其眼睛的矫正视力和屈光度,并对其进行双眼同量弱视治疗...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眼科收治的60例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差一行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采用卡洞法检查将患儿分为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对所有患儿使用阿托品散瞳以检查其眼睛的矫正视力和屈光度,并对其进行双眼同量弱视治疗,在治疗后第1、2、4、8个月检查患儿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矫正视力的基本治愈率和进步行数。结果经同量治疗1个月后,患儿主视眼的基本治愈率及矫正视力的进步行数较非主视眼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量治疗2、4、8个月后,患儿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基本治愈率及矫正视力的进步行数无明显差异(P〉0.05)。对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同量治疗,短期内主视眼的疗效优于非主视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量治疗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主视 主视
下载PDF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旭飞 姜雪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2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住院... 目的探讨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2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住院前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主视眼,n=71)与对照组(非主视眼,n=71)。两组患者均给予同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患者基本治愈率分别为54.9%(39/71)、73.2%(5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7%(31/71)、56.3%(4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患者基本治愈率分别为83.1%(59/71)、94.4%(67/71),对照组患者基本治愈率分别为80.3%(57/71)、93.0%(6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的短期效果优于非主视眼,但就长期疗效而言,主视眼与非主视眼无差异,均能达到较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主视 主视 同量治疗
下载PDF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春艳 吴鹏程 孙一兰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7年第8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同量治疗下对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主视眼、非主视眼治疗效果。方法治疗前准确检查主视眼组、非主视眼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并记录,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记录各组不同时间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同量治疗下对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主视眼、非主视眼治疗效果。方法治疗前准确检查主视眼组、非主视眼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并记录,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记录各组不同时间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经同量治疗1个月后,主视眼组临床总有效率(71.11%)显著优于非主视眼组(31.11%,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后主视眼组、非主视眼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随之显著提高(P<0.05)。结论应用同量治疗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非主视眼短期疗效对比虽具有一定差异,但经中长期同量治疗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非主视眼均可获得理想疗效,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视 同量治疗 主视 主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庞彦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2期66-67,共2页
目的 探讨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80例,分为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随访3个月分析在同量治疗下两眼的基本治愈率、调节功能的变化差异。... 目的 探讨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80例,分为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随访3个月分析在同量治疗下两眼的基本治愈率、调节功能的变化差异。结果 在同量的弱视治疗后,主视眼组患者调节灵敏度、调节滞后量况和调节幅度均大于非主视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量治疗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短期内主视眼的调节灵敏度、调节滞后量和调节幅度恢复情况要优于非主视眼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主视 主视 调节功能
下载PDF
成年近视患者主视眼与调节因素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培克 李兆春 +1 位作者 杨亚波 倪海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6-1029,共4页
背景主视眼是人类具有功能不对称行为的器官之一,它和非主视眼在很多方面的差异一直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但基于成年近视患者调节功能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研究成年近视患者主视眼和非主视眼与调节相关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背景主视眼是人类具有功能不对称行为的器官之一,它和非主视眼在很多方面的差异一直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但基于成年近视患者调节功能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研究成年近视患者主视眼和非主视眼与调节相关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描述性系列病例观察的研究方法,纳入35例年龄为18—35岁、双眼屈光不正球镜度为-2.00~-10.00DS、散光度≤1.50DC且双眼屈光参差≤1.5DS、最佳矫正视力(BCVA)≥1.0的单纯近视患者,采用卡洞法并结合拇指法判断主视眼的眼别,采用主观、客观综合验光法获得受检眼屈光不正的度数,用移近法测量单眼的调节幅度,以附加±O.50D融合交叉柱镜(FCC)法测量受检眼的调节滞后情况,采用翻转法测量各眼的调节灵敏度。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视眼与非主视眼调节幅度分别为(9.69±2.30)D和(9.60±2.37)D,调节灵敏度分别为(11.08±4.20)cpm和(10.63±4.60)cpm,调节滞后量分别为0和0.25D,主视眼与非主视眼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94、0.260、0.141)。右眼为主视眼的患者双眼调节幅度分别为(9.48±2.29)D和(9.33±2.49)D,调节灵敏度分别为(10.50±4.70)cpm和(9.99±4.90)cp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19、0.116),双眼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左眼为主视眼的患者双眼调节幅度分别为(9.91-+2.35)D和(9.88±2.26)D,调节灵敏度分别为(10.70±3.77)cpm和(11.25±4.27)ep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9、0.295),双眼调节滞后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结论对于无或有较小屈光参差的成年近视患者,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在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准确性方面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主视 调节
下载PDF
LASIK术后主视眼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宇 邓应平 +2 位作者 王琳 周李 邱乐梅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LASIK术后主视眼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来50例LASIK术后主视眼的变化。结果:49例近视眼获LASIK手术矫正后,主视眼无变化,1例主视眼发生变化。结论:LASIK手术后一般不会导致主视眼的变化。
关键词 LASIK 主视 变化
下载PDF
主视眼非视觉优势与视疲劳的相关性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惠荣 薛尚才 +1 位作者 王燕云 孙建玲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主视眼非视觉优势与视疲劳的相关性。方法符合视疲劳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共956例。用卡洞法确定患者的主视眼,进行视觉优势的确定并进行非视觉优势的原因分析,对主视眼及非主视眼的各视级视力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右眼主视眼者为... 目的探讨主视眼非视觉优势与视疲劳的相关性。方法符合视疲劳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共956例。用卡洞法确定患者的主视眼,进行视觉优势的确定并进行非视觉优势的原因分析,对主视眼及非主视眼的各视级视力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右眼主视眼者为702例,占73.4%;左眼主视眼者为254例,占26.6%;视疲劳的原因中屈光不正包括屈光参差、角膜结膜病、玻璃体混浊及早中期白内障、斜视及隐斜4项占总量的50%,不明原因的约占8%;主视眼非视觉优势是引起视疲劳的重要因素,在本组中主视眼非视觉优势总计588例,占总视疲劳患者的61.5%,屈光不正包括屈光参差、角膜结膜病、玻璃体混浊及早中期白内障是引起主视眼非视觉优势的主要原因;主视眼及非主视眼的视力呈弧形分布,低视力级(0.5视力以下)及高视力级(0.9视力以上)的病例数(眼数)相对较少,0.6~0.8视力级的患者总计为1104只眼,占总数的57.74%,提示在0.6~0.8视力级视疲劳有高发趋势,0.8及以上视力段的主视眼非视觉优势眼为958只眼,约占总数的50%,此阶段的视力差表现的较为明显。经统计学处理,主视眼的视觉优势明显差于非主视眼(P<0.001),主视眼的非视觉优势在视疲劳的发生中有着临床意义。结论主视眼非视觉优势与视疲劳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视 视觉优势 视疲劳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用相同的方法对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主视眼与非主视眼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金香 戴追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6期87-88,共2页
目的:比较用相同的方法对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主视眼与非主视眼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启东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4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患儿的的弱视眼是否为主视眼,将其分为主视眼组(32例)与非主视眼... 目的:比较用相同的方法对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主视眼与非主视眼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启东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4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患儿的的弱视眼是否为主视眼,将其分为主视眼组(32例)与非主视眼组(32例)。为这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病情的痊愈率及视力改善的行数(视力表的行数)。结果:在接受治疗后的第1个月及第3个月,主视眼组患儿病情的痊愈率均高于非主视眼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受治疗后的第6个月及第12个月,两组患儿病情的痊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的第1个月,主视眼组患儿视力改善的行数多于非主视眼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受治疗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及第12个月,两组患儿视力改善的行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相同的方法对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主视眼与非主视眼进行治疗的效果在短期内存在差异。治疗后,与非主视眼发生弱视的患儿相比,主视眼发生弱视的患儿病情的痊愈率更高,其视力改善的行数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同的方法 硫酸阿托品凝胶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主视 主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