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范畴先验演绎构成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杨祖陶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3年第6期118-126,共9页
【正】 康德自认,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简称《批判》)一书的根本意义在于:它证实了他关于“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的假设,从而在认识论领域中实现了一个哥白尼式的变革。在依据这个假设对人类认识问题进行的研究中,同... 【正】 康德自认,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简称《批判》)一书的根本意义在于:它证实了他关于“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的假设,从而在认识论领域中实现了一个哥白尼式的变革。在依据这个假设对人类认识问题进行的研究中,同时也就是在对这个假设本身的证实中,《批判》的范畴先验演绎部分占有决定全局的地位。这是因为范畴的先验演绎所要解决的是理智的先天概念——主观思维的范畴,何以对一切经验的和可能经验的对象具有普遍必然的客观有效性这个认识论的根本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又是解决“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康德 心理学 先验演绎 主观演绎 客观演绎 认知能力 认识论 主观思维 范畴
下载PDF
教育家教育思想研究方法刍议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庆昌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56-58,共3页
本文首先指出了教育家教育思想研究方法上的不良现象及其后果;在对研究目的、研究质量标准分析思考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哲学方法、语言学方法和思维科学方法在研究中应被综合运用,并认为研究者应具备理解资料、理解人和理解时代的能力。... 本文首先指出了教育家教育思想研究方法上的不良现象及其后果;在对研究目的、研究质量标准分析思考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哲学方法、语言学方法和思维科学方法在研究中应被综合运用,并认为研究者应具备理解资料、理解人和理解时代的能力。文章最后还就精神科学教育学对教育家教育思想研究的影响作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研究 教育家 研究方法 研究者 质量标准 科学教育学 思维科学 语言学方法 主观演绎 解释学
下载PDF
康德的先验演绎——兼论先验想像力的重要地位
3
作者 潘卫红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康德的先验演绎的任务是要证明范畴之对于经验的普遍必然性。康德分两步来完成这一任务,即证明范畴的客观有效性和客观实在性。主观演绎探讨了先天知识所需要的种种主观条件,其目的是服务于范畴的客观实在性证明,而先验想像力的提出则... 康德的先验演绎的任务是要证明范畴之对于经验的普遍必然性。康德分两步来完成这一任务,即证明范畴的客观有效性和客观实在性。主观演绎探讨了先天知识所需要的种种主观条件,其目的是服务于范畴的客观实在性证明,而先验想像力的提出则解决了范畴应用于直观的问题。先验想像力能够在直观与范畴之间进行沟通,这种沟通对于范畴之具有客观实在性的说明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亦可见先验想像力学说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演绎 主观演绎 客观演绎 客观有效性 客观实在性 先验想像力
下载PDF
《纯粹理性批判》中两版先验演绎之比较
4
作者 潘卫红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7-19,共3页
《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的先验演绎分为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第二版则通过两个相关的证明来进行,即范畴的客观有效性证明和客观实在性证明。比较起来,第一版也包括两个不同的证明,此外,虽然康德在第二版中删除了主观演绎,但并没有删除主... 《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的先验演绎分为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第二版则通过两个相关的证明来进行,即范畴的客观有效性证明和客观实在性证明。比较起来,第一版也包括两个不同的证明,此外,虽然康德在第二版中删除了主观演绎,但并没有删除主观演绎要解决的范畴和直观的结合问题,这说明主观演绎是服务于范畴的客观实在性证明的。因此,两版的先验演绎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性范畴 主观演绎 客观演绎 客观有效性 客观实在性
下载PDF
康德:先验演绎·主观演绎·客观演绎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廷国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41-45,共5页
康德批判哲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先天综合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亦即感性与知性相结合的问题,而这也正是康德提出的“先验演绎”学说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着重考察了康德提出“先验演绎”学说的动机,以及他对“先验演绎”所作的... 康德批判哲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先天综合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亦即感性与知性相结合的问题,而这也正是康德提出的“先验演绎”学说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着重考察了康德提出“先验演绎”学说的动机,以及他对“先验演绎”所作的两种不同说明———“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并结合“先验演绎”学说对西方近代哲学的贡献和对现代哲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演绎 主观演绎 客观演绎 康德 统一性 《纯粹理性批判》 自我意识 现象学 海德格尔 知性范畴
下载PDF
论先验演绎的双重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小伟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8,共6页
先验演绎的任务在于证明纯粹知性概念的客观有效性,即"我们能够认识什么",其包含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个方面。其中,主观演绎的目的在于证明知性的能力自身,而客观演绎则要证明知性的能力界限。据此,在关于先验演绎的论证路... 先验演绎的任务在于证明纯粹知性概念的客观有效性,即"我们能够认识什么",其包含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个方面。其中,主观演绎的目的在于证明知性的能力自身,而客观演绎则要证明知性的能力界限。据此,在关于先验演绎的论证路径的讨论中,围绕着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的关系,出现了两条演绎路径:一是以康浦·斯密为代表的"穿插论证"路径,即认为客观演绎穿插于主观演绎的开头与结尾的正中间;二是以邓晓芒先生为代表的"上下论证"路径,即认为客观演绎是从先验统觉出发的从上到下的路径,而主观演绎则是从经验性出发的自下而上的路径,两者是双向的、互补的。但是,此两种路径或容易被贴上"心理主义"的标签,或容易产生"独断论"的误解。因此,应尝试转换视角,淡化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之关系,抛开先验演绎路径的"形式",从其"本质"出发,以先验统觉为中心,以论证先验对象与经验对象、先验统觉与先验范畴的"同一性"为线索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演绎 主观演绎 客观演绎
下载PDF
从“先验演绎”看“先天综合判断”理论
7
作者 梁惠兰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4-16,共3页
文章以“先验演绎”的学说为基础,分析讨论“先天综合判断”理论。“先验演绎”学说反映了先天综合判断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在先验演绎的基础上,对先天综合判断在数学和自然科学上何以可能给予进一步的说明。
关键词 先天综合判断 先验演绎 主观演绎 客观演绎 范畴
下载PDF
析康德范畴的先验演绎
8
作者 杨建梓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0-24,共5页
康德认识论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有一套自备的范畴框架系统,其先天性保证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但是范畴这种人的先天认识形式何以能保证呢?范畴是怎样应用到对象上去构成... 康德认识论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有一套自备的范畴框架系统,其先天性保证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但是范畴这种人的先天认识形式何以能保证呢?范畴是怎样应用到对象上去构成科学知识的呢?这就是康德范畴的先验演绎所要解决的问题。康德的先验演绎分为“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个方面。实际止,这两个方面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划分。所谓“主观演绎”,简单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康德 先验演绎 主观演绎 客观演绎 范畴 综合统一 客观有效性 先天性 表象
下载PDF
到“批判哲学”中去遨游——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
9
作者 张传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2-113,共2页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之难读,大凡研究过西方哲学史的人都深有体会。然而,不读此书就谈不上对康德思想有较深的理解,这亦是不争的事实。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杨祖陶、邓晓芒著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一书,以其严谨的逻辑、...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之难读,大凡研究过西方哲学史的人都深有体会。然而,不读此书就谈不上对康德思想有较深的理解,这亦是不争的事实。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杨祖陶、邓晓芒著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一书,以其严谨的逻辑、明晰的语言、精到的解析,成为一本《纯粹理性批判》(以下简称《批判》)的难得的导读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哲学 批判哲学 客观演绎 主观演绎 认识论 形式逻辑 《纯粹理性批判》 二律背反 知性范畴
原文传递
康德的主观演绎与客观演绎
10
作者 何华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3-75,共3页
通过两种演绎的基本理路的分析,得出二者的主要区别、统一,进一步得出康德弃主观演绎而写客观演绎的原因是:为充分表明自己的对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调和立场,为给先验理性论做进一步的铺垫。
关键词 康德 主观演绎 客观演绎
原文传递
想像力:先验结构还是能力?
11
作者 徐歆茹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2-28,共7页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①的导言中就表明了自己的哲学理想,这一理想最终是以追问"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如何可能的?"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康德认为所有哲学问题的解决终究要以形而上学问题的解决为基础和开端,所谓"纯粹理...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①的导言中就表明了自己的哲学理想,这一理想最终是以追问"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如何可能的?"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康德认为所有哲学问题的解决终究要以形而上学问题的解决为基础和开端,所谓"纯粹理性批判"其实是"批判纯粹理性",通过澄清前提和划清界限来进一步牢固形而上学的根基——理性,从而使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成为可能。"想像力"概念在康德哲学中的土壤依然还是先验哲学,作为先验结构要素的想像力是知性的一种机能,它连接着知性和感性。而一系列无可避免的追问是:想像力自身是什么?除了作为一种知性和感性之间的逻辑连接符号,它本身有没有内容呢?如果这种内容是和感性相关联的,那么这种关联的意义何在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想像力 逻辑先验性 感性 客观演绎 主观演绎
下载PDF
想象力在康德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作者 杨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年第2期42-43,共2页
本文以"想象力"概念为切入点,在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的不同理论背景下,比较分析了想象力在两个演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了他们之间的区别与统一,并初步地探讨了想象力之于康德先验哲学的意义。
关键词 康德 想象力 主观演绎 客观演绎
原文传递
试论康德范畴主观演绎中的主体功能性
13
作者 温纯如 《江淮论坛》 1985年第5期51-56,共6页
主体功能性的研究是认识论由机械性向能动性发展的关键一环。康德正是通过这一环,在哲学上实现了一场所谓“哥白尼式逆转”。他把以往认识论中以客体为中心扭转到以人为中心上来,开拓了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统一考察的新方向,把认识论... 主体功能性的研究是认识论由机械性向能动性发展的关键一环。康德正是通过这一环,在哲学上实现了一场所谓“哥白尼式逆转”。他把以往认识论中以客体为中心扭转到以人为中心上来,开拓了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统一考察的新方向,把认识论的开发主要引向了主体自身的能动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康德 主观演绎 能动性 功能性 主体 主客体统一 认识功能 哥白尼 机械性
下载PDF
康德为什么重写“先验演绎”?——对《纯粹理性批判》中两版“先验演绎”的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滨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116,共7页
1787年,康德在第一版《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又发表了第二版。其中,"先验演绎"部分几乎是完全重写。不过,很多研究者对于两版的差异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方如沃尔夫等人认为两版演绎并没有太大差别,而且他更重视第一... 1787年,康德在第一版《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又发表了第二版。其中,"先验演绎"部分几乎是完全重写。不过,很多研究者对于两版的差异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方如沃尔夫等人认为两版演绎并没有太大差别,而且他更重视第一版;另一方,如亨利希、阿利森等认为康德的第一版演绎是不成熟的,有些论点甚至站不住脚,而只有第二版才真正代表着康德成熟的思想。此外,像帕顿、斯密等人则主要持一种中间立场,本文比较认可这一立场,即第二版演绎确实更加清楚、合理,但要充分理解康德的本意,必须综合考量两版"演绎",因为在很多方面,第一版演绎发挥着对于第二版补充说明的作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一方面,本文将对"先验演绎"的结构进行分析,主要围绕帕顿提出的"主观—客观演绎"之说,以及此后亨利希提出的著名的"一个证明、两个步骤"的观点而展开;另一方面,对于其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如先验统觉、先验想象力以及先验对象,本文就其不同程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以便更好地把握康德在两版演绎中的思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客观演绎先验统觉 先验想象力 先验对象
原文传递
当前电视故事化栏目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倩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34-135,共2页
近两年来,我国的电视媒体继民生新闻热潮、选秀热潮之后又兴起了新一轮的故事化栏目热潮,电视媒体跨入了一个故事化时代。电视故事化栏目以其受众本位、平民视角等诸多优势丰富了媒体的传播形态、拓宽了传播思路,但也存在庸俗化、低俗化... 近两年来,我国的电视媒体继民生新闻热潮、选秀热潮之后又兴起了新一轮的故事化栏目热潮,电视媒体跨入了一个故事化时代。电视故事化栏目以其受众本位、平民视角等诸多优势丰富了媒体的传播形态、拓宽了传播思路,但也存在庸俗化、低俗化,选题面窄、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背离了故事化手法的初衷。因而,电视故事化栏目有必要从强化定位、注重理性启迪、把握叙述节奏三个方面着手改革,趋利避害,使节目长盛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化栏目 低俗化现象 主观性与演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