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绑架罪之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学卫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B12期25-28,共4页
以犯罪构成为视角,首先从多个层面解析了中日绑架罪犯罪构成的框架结构,对照并列举了中日绑架罪在法益、行为主体、实行行为和主观方面的异同。其次,针对我国刑法界有关该罪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较有争议的实行行为模式问题,作了着重的... 以犯罪构成为视角,首先从多个层面解析了中日绑架罪犯罪构成的框架结构,对照并列举了中日绑架罪在法益、行为主体、实行行为和主观方面的异同。其次,针对我国刑法界有关该罪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较有争议的实行行为模式问题,作了着重的剖析与探讨。最后,为完善我国绑架罪的理论和增强司法实践的运作效率,提出了几点法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绑架罪 比较 人身权利 实行行为 既遂标准 主观内容
下载PDF
论金融诈骗犯罪中的犯罪目的
2
作者 郑梦凌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2-76,93,共5页
金融在现代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金融风险也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阴影,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八种金融诈骗犯罪中,仅对集资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的犯罪目的做了明确规定。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该是所有金融诈骗犯罪都应... 金融在现代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金融风险也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阴影,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八种金融诈骗犯罪中,仅对集资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的犯罪目的做了明确规定。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该是所有金融诈骗犯罪都应具有的犯罪目的,金融诈骗犯罪属于直接目的犯,而"非法占有"的目的不属于主观超过要素。对金融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应当予以统一规定,这一问题不仅引起了刑法理论上的争论,同时也影响到了司法实践中的实际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诈骗犯罪 非法占有 犯罪目的 主观内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