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伯利亚鲟MHCⅡβ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细菌感染后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4 位作者 胡红霞 王巍 董颖 东天 孙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研究鲟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 MHCⅡβ cDNA序列1443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FR)801 bp,编码184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 为研究鲟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 MHCⅡβ cDNA序列1443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FR)801 bp,编码184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示,由MHCⅡβcDNA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其他物种的一致性为46%~83%,通过Smart站点分析,该序列具有SMART MHC_Ⅱ_beta结构域、SMART IGc1结构域和跨膜螺旋结构域;实时定量分析表明,正常情况下MHCⅡβ mRNA在西伯利亚鲟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脾、头肾和血液中表达量较高,皮肤和肉中表达量极低(P<0.05);感染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40 h后,脾脏中MHCⅡβ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感染的对照组(P<0.05),直至93 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且有显著性变化(P<0.05)。研究表明,MHCⅡβ基因参与了西伯利亚鲟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 MHCⅡβ) 实时定量 细菌感染
下载PDF
当前与将来防治马立克氏病的策略
2
《中国禽业导刊》 1999年第8期9-10,共2页
一前言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常见和重要肿瘤性疾病,由血清1型疱疹病毒(MDV)所引起。血清1型疱疹病毒与鸡的非致瘤性的疱疹病毒(血清2型)以及火鸡的疱疹病毒(HVT,血清3型)在抗原性上有亲缘关系。血清1型M... 一前言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常见和重要肿瘤性疾病,由血清1型疱疹病毒(MDV)所引起。血清1型疱疹病毒与鸡的非致瘤性的疱疹病毒(血清2型)以及火鸡的疱疹病毒(HVT,血清3型)在抗原性上有亲缘关系。血清1型MDV中有四种致病型:温和型(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疫苗株 疱疹病毒 遗传抗性 疫苗制剂 疫苗接种 肉用鸡 保护作用 卵内接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
原文传递
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多态性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孙洪新 刘月 +1 位作者 王康 敦伟涛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由于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疾病抗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为详细了解羊MHC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某些疾病抗性的关系,本文对绵羊、山羊MHC基因的分类、多态性研究及其多态与疾病抗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概... 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由于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疾病抗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为详细了解羊MHC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某些疾病抗性的关系,本文对绵羊、山羊MHC基因的分类、多态性研究及其多态与疾病抗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概括,并对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MHC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在羊抗病育种中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山羊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 多态性 抗病育种
原文传递
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Ⅱ类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于辉 李波 +1 位作者 李华 郭照良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6-342,共7页
简要概述了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遗传图谱及起源,对鱼类的MHCⅡ类基因的结构、抗原分子组成、表达及功能、遗传多态与进化机制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建议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座、等位基因组、等位基因及单倍型... 简要概述了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遗传图谱及起源,对鱼类的MHCⅡ类基因的结构、抗原分子组成、表达及功能、遗传多态与进化机制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建议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座、等位基因组、等位基因及单倍型的命名规则尚需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 进展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柴琛 方国恩 +5 位作者 沈贤 林富林 聂明明 罗天航 袁扬 毕建威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基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二次打击猪MODS模型。18只雄性家猪随机分为实验组(M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9只。M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基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二次打击猪MODS模型。18只雄性家猪随机分为实验组(M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9只。M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血症复合因素;C组仅进行麻醉和动静脉插管。观察7d后处死动物,取脾组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设计SLA—DQA(猪MHCⅡ类基因)引物序列,逆转录构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Q—PCR)检测SLA—DQA mRNA的表达量。UVP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绘出标准曲线。结果M组动物死亡率为7/9,有8例发生MODS,发生率为8/9。C组SLA—DQAmRNA拷贝数为(1.376±1.006)×10^3,M组拷贝数为(1.376±1.006)×1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ODS模型复制满意。MHCⅡ类基因在MODS中表达下降,可能与逆转录因子(CIITA)的调控和TNF—α、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逆转录因子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组氨酸接枝聚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大鼠肝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及其反式激活因子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姚庆娟 刘刚 +2 位作者 王建林 胡凡果 邱宇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3-756,共4页
目的 观察应用新型纳米载体组氨酸接枝聚(β-氨基酯)(HGPAEs)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大鼠肝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MHC-Ⅱ)及其反式激活因子基因(CⅡT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HGPAEs及针对大鼠CⅡTA基因的短发夹RNA(s... 目的 观察应用新型纳米载体组氨酸接枝聚(β-氨基酯)(HGPAEs)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大鼠肝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MHC-Ⅱ)及其反式激活因子基因(CⅡT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HGPAEs及针对大鼠CⅡTA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质粒,并将两者耦合成pCⅡTA-HGPAEs载体,分别设置生理盐水组、单纯HGPAEs组、pHK-HGPAEs阴性对照组和pCⅡTA-HGPAEs干预组,通过门静脉注射方法体内转染大鼠肝脏,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CⅡTA和MHC-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载shRNA质粒的HGPAEs载体,体内转染大鼠肝脏后,pCⅡTA-HGPAEs组CⅡTA与MHC-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 ⅡTA及MHC-Ⅱ转录水平分别为(21.4±4.2)%和(26.3±5.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1.6±7.6)%和(27.8±5.6)%.而生理盐水、HGPAEs、pHK-HGPAEs组转染后CⅡTA与MHC-Ⅱ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GPAEs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基因转运载体,应用RNA干扰技术经门静脉注射方法转染大鼠肝脏,可显著抑制CⅡTA和MHC-Ⅱ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接枝聚(β-氨基酯)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 RNA干扰
原文传递
输注分子嵌合前体T细胞减低小鼠脾脏T细胞对异基因小鼠T细胞的刺激反应
7
作者 付蔚华 宋东旭 +2 位作者 王振 何向辉 李卫东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3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构建分子嵌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基因小鼠前体T细胞,并探讨其诱导脾脏T细胞减低对异基因小鼠T细胞反应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ALB/c小鼠前体T细胞,构建携带C57BL/6小鼠MHC-Ⅰ基因(H-2Db和H-2Kb)真核表达载体pIRES-H-... 目的构建分子嵌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基因小鼠前体T细胞,并探讨其诱导脾脏T细胞减低对异基因小鼠T细胞反应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ALB/c小鼠前体T细胞,构建携带C57BL/6小鼠MHC-Ⅰ基因(H-2Db和H-2Kb)真核表达载体pIRES-H-2Db和pIRES-H-2Kb,分别转染BALB/c小鼠前体T细胞,构建分子嵌合前体T细胞。将分子嵌合前体T细胞回输BALB/c小鼠后7天,获取脾脏T淋巴细胞,与C57BL/6小鼠T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测刺激指数(SI)。结果成功体外培养BALB/c小鼠前体T细胞,体外转染C57BL/6小鼠H-2Db和H-2Kb基因至BALB/c小鼠前体T细胞,H-2Db和H-2Kb蛋白表达率分别可达(14.90±0.56)%和(14.20±0.63)%。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显示,输注分子嵌合前体T细胞的BALB/c小鼠脾脏T细胞对C57BL/6小鼠T细胞SI,在pIRES-H-2Db和pIRES-H-2Kb转染的小鼠前体T细胞共注射组为(0.764±0.074),比空质粒组(0.983±0.081)和未转染组(0.994±0.142)明显下降(均P<0.05)。共注射组SI值分别与转染质粒pIRES-H-2Db组SI值(0.859±0.085)和转染质粒pIRES-H-2Kb组SI值(0.860±0.09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输注分子嵌合MHC-Ⅰ基因前体T细胞的小鼠脾脏T细胞对异基因小鼠T细胞刺激反应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T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基因 分子嵌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