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法庭在领土争端中对“主权宣示行为”的证据采信标准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毅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148,共13页
领土争端当事国出于论证本国取得争议所涉领土之主权的理论依据的需要,往往会举证本国所实施的行为属于"主权宣示行为",并进而主张基于前述行为确立了先占、有效控制或历史性巩固等。从近年来的国际司法或仲裁实践来看,当事... 领土争端当事国出于论证本国取得争议所涉领土之主权的理论依据的需要,往往会举证本国所实施的行为属于"主权宣示行为",并进而主张基于前述行为确立了先占、有效控制或历史性巩固等。从近年来的国际司法或仲裁实践来看,当事国举证的"主权宣示行为"主要还是与"有效控制"规则的适用有关。国际法庭对"主权宣示行为"证据通常既会进行具体审查,也会进行整体性的审查。国际法庭进行具体审查时,通常会审查当事国举证的有关行为是否满足有关的针对性、公开性、和平性、时间性等方面的标准。同时,国际法庭还会从整体上对当事国举证的行为的合法性以及此类行为所具备的充分性进行审查,即当事国所举证的行为不仅应在实施方式和实施对象方面具备国际法上的合法性,还应达到一定的强度,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并具有相对于争端对方当事国而言的优势。否则,该当事国所举证的有关行为的证据效力通常在整体上均不会得到采信。准确把握国际法庭对"主权宣示行为"的证据采信标准,对于更好地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土取得 主权宣示行为 有效控制 国际法院 证据效力
原文传递
论国际法中的“有效控制”规则及其适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107,共14页
"有效控制"规则是在晚近有关领土争端的国际司法、仲裁实践中逐渐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有效控制"的构成要素包括主观上行使主权的意图,以及客观上行使主权的主权宣示行为。从国际司法、仲裁实践来看,法庭往往需... "有效控制"规则是在晚近有关领土争端的国际司法、仲裁实践中逐渐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有效控制"的构成要素包括主观上行使主权的意图,以及客观上行使主权的主权宣示行为。从国际司法、仲裁实践来看,法庭往往需要对争端当事国实施的主权行为的"公开性、实际性、持续性、充分性、和平性、长期性"等情形进行综合评估并加以比较,以确定何者确立了"有效控制"。是否确立了"有效控制",首先是一种事实性判断,而非"合法性"判断。国际法院在一系列案例中逐渐确立了"领土合法所有者优于有效控制者"的判案倾向。"领土合法所有者"的判断可能基于条约,也可能基于"保持占有原则"或"先占"等。此外,关键日期、禁止反言、默认等因素,往往也可能对"有效控制"的适用产生影响。在近年来的国际司法实践中,"有效控制"规则的适用受到重视的程度呈上升趋势,对其积极及消极影响的清醒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领土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土争端 领土之取得 有效控制 合法所有者 主权宣示行为
下载PDF
领土主权取得的“历史性巩固”理论评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毅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共12页
"历史性巩固"作为一种领土权利取得的学说,在适用范围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或者被一些学者视为确立领土主权的"辅助考虑因素"或"非独立的领土权利来源"。该理论强调在一定情况下,领土主权的确立是多... "历史性巩固"作为一种领土权利取得的学说,在适用范围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或者被一些学者视为确立领土主权的"辅助考虑因素"或"非独立的领土权利来源"。该理论强调在一定情况下,领土主权的确立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渐进过程,通过侧重考察国家领土权利主张的公开性、主权宣示行为的充分性、当事国的利益、他国乃至国际社会的承认或默认、禁止反言等方面的证据,判断多重因素或"多重根据"产生的"累积效应"是否足以确立领土主权的分析径路,对于国际司法乃至国家行为实践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该理论在领土争端解决中注重多因素结合的分析方法方面的特色,应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土取得方式 “历史性巩固” 主权宣示行为 默认 累积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