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金外交往来初探 被引量:11
1
作者 董克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3-140,共8页
本文论述了宋金之间外交往来的次数、情况,分析了双方交往的矛盾焦点、特征、指导思想以及双方出使人员的表现,并指出了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使者 积极作用 外交活动 宋高宗 主和派 宋金 南宋 指导思想 军事 绍兴
下载PDF
关于琦善在驻藏大臣任上改定藏事章程问题 被引量:13
2
作者 邓锐龄 《民族研究》 1985年第4期21-26,共6页
琦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对英妥协主和派中的重要大员。南京条约签订前后,清政府迫于清议,曾给他两次处分,但很快又重用他为驻藏大臣。道光二十三年到二十七年(1843—1847),琦善在西藏任上,曾经对乾隆五十八年(1793)订立的卫藏章程,... 琦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对英妥协主和派中的重要大员。南京条约签订前后,清政府迫于清议,曾给他两次处分,但很快又重用他为驻藏大臣。道光二十三年到二十七年(1843—1847),琦善在西藏任上,曾经对乾隆五十八年(1793)订立的卫藏章程,作过部分变更。后人对他此次变革又有所指摘。如清末驻藏大臣联豫曾说: “自琦善以兵权财政,尽付番官,驻藏大臣属下,仅粮台游击以下文武数员,制兵 则久戍防次,习气甚深,由藏招募者且多亲附藏人。设有缓急。皆不足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藏大臣 琦善 主和派 西藏 章程 南京条约 清政府 乾隆 卫藏 道光
原文传递
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制定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魁堂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43-255,242,共14页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由当时形势所决定的。西安的三个方面(张、杨和共产党)都主张和平解决事变。南京方面虽然以戴季陶、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喧嚣一时,以国府名义调兵遣将,下令讨伐张学良,但以孔祥熙、宋氏兄妹为首的主和派力主和平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由当时形势所决定的。西安的三个方面(张、杨和共产党)都主张和平解决事变。南京方面虽然以戴季陶、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喧嚣一时,以国府名义调兵遣将,下令讨伐张学良,但以孔祥熙、宋氏兄妹为首的主和派力主和平营救蒋介石,赢得了国民党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中共中央 张学良 蒋介石 国民党左派 共产党 孔祥熙 戴季陶 主和派
原文传递
张作霖与“二十一条”交涉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海晨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关键词 交涉 二十一条 张作霖 主和派 北洋政府 日寇 袁世凯 东三省 条款 签订
原文传递
论曾纪泽的外交思想及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杨鹏程 谭扬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1-55,共5页
曾纪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外交家。中西文化是曾纪泽外交思想的源泉。他是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外交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发展的方向。中俄谈判和中法交涉无疑体现了他的外交思想。他既不同于主和派 ,又不同... 曾纪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外交家。中西文化是曾纪泽外交思想的源泉。他是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外交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发展的方向。中俄谈判和中法交涉无疑体现了他的外交思想。他既不同于主和派 ,又不同于主战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纪泽 近代外交 主和派 主战派 交涉 外交思想 外交家 中国外交 代表人物 中俄
下载PDF
论中法战争中的主战派与主和派 被引量:4
6
作者 施渡桥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3期91-97,107,共8页
关键词 李鸿章 主战派 中法战争 张之洞 主和派 清政府 左宗棠 刘永福 抗法战争 曾纪泽
原文传递
论“隆兴和议”前后南宋主战派阵营的分化与重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崔英超 张其凡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3-77,69,共6页
南宋高宗时期 ,出现了主战与主和两派势力。两者观点鲜明 ,彼此对立 ,形成了明显的两大阵营。隆兴和议前后 ,又逐渐从主战派内部分化、重构出一个新的介于战、和之间的派别———主守派。从此改变了以往只有两派斗争的格局 ,呈现出三派... 南宋高宗时期 ,出现了主战与主和两派势力。两者观点鲜明 ,彼此对立 ,形成了明显的两大阵营。隆兴和议前后 ,又逐渐从主战派内部分化、重构出一个新的介于战、和之间的派别———主守派。从此改变了以往只有两派斗争的格局 ,呈现出三派间既斗争又妥协、联合的新局面 ,并对孝宗朝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已有学者认识到此问题 ,并在文中使用了“主守”或“主守派”的概念 ,但就主守派阵营何时形成 ,如何形成 ,与主战、主和两派的关系如何 ,对政治走向的影响如何 ,却乏人论及。今试就此问题作一分析和探讨 ,以求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兴和议 主战派 主和派 主守派 分化 重构
下载PDF
叶适的政治思想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梦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37-43,18,共8页
叶适是个从社会下层出身的士大夫,因此他比那些生于官宦之家、赖父兄余荫入仕的人,对当时政治的危机、人民的疾苦更为关心和敏感。当女真贵族军事集团灭亡北宋后,仍不断南下掳掠。叶适希望南宋转弱为强,对“冗官”、“冗兵”耗费民财,... 叶适是个从社会下层出身的士大夫,因此他比那些生于官宦之家、赖父兄余荫入仕的人,对当时政治的危机、人民的疾苦更为关心和敏感。当女真贵族军事集团灭亡北宋后,仍不断南下掳掠。叶适希望南宋转弱为强,对“冗官”、“冗兵”耗费民财,吏胥作恶、荼毒百姓等问题提出意见,企图进行改革。 一、国家政治危机在外而不在内 叶适在对待南宋国家政治危机这个问题上,与朱熹等道学人士看法不同。他认为国家的危机在于外患。因此,他是坚定的抗战派。早在淳熙五年春天,他在殿试《廷对》中就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田 冗兵 女真 买田 主和派 政治思想 别集 军队 张浚 州县
下载PDF
西安事变后的“二二事件”
9
作者 刘永加 《文史春秋》 2023年第1期12-16,共5页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后的第13天,张学良在没有告知中共中央派来解决西安事变的全权代表周恩来的情况下,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一去不复返,不但他被扣了下来,而且国民党中央军立刻大兵压境。此时,西安方面都期待着张学良回来主...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后的第13天,张学良在没有告知中共中央派来解决西安事变的全权代表周恩来的情况下,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一去不复返,不但他被扣了下来,而且国民党中央军立刻大兵压境。此时,西安方面都期待着张学良回来主持大局,尤其是东北军中的少壮派更是心情急切,甚至要冒险以武力去救出他们的少帅,结果与王以哲军长为首的主和派东北军高级将领发生激烈的冲突,酿成悲剧性的“二二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中央 西安事变 二二事件 张学良 东北军 少壮派 周恩来 主和派
原文传递
恽毓鼎《崇陵传信录》辨误 被引量:2
10
作者 欧阳跃峰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6-102,114,共8页
在有关义和团运动的大量史料中,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恽毓鼎身为京官,长期居住北京,义和团运动期间,他出席了所谓“庚子御前大会”,因而人们将其书作为信史而广加征引是不足为怪的。但是,详加考究,不难发现《崇陵... 在有关义和团运动的大量史料中,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恽毓鼎身为京官,长期居住北京,义和团运动期间,他出席了所谓“庚子御前大会”,因而人们将其书作为信史而广加征引是不足为怪的。但是,详加考究,不难发现《崇陵传信录》错误颇多,且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影响,很有澄清的必要,现仅就愚见所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慈禧 总理衙门 庚子国变 庚子议和 主和派 荣禄 日记 许景澄 主战派
下载PDF
贡献突出的抗倭援朝将领宋应昌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晓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88-90,共3页
在万历中期的抗倭援朝战争中,作为经略的宋应昌是战争初期的主要人物,他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不仅直接决定了前一阶段的战争进程,而且对整个战争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宋应昌其人及其初期的对倭政策,历来褒贬不一、评价各异,是史... 在万历中期的抗倭援朝战争中,作为经略的宋应昌是战争初期的主要人物,他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不仅直接决定了前一阶段的战争进程,而且对整个战争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宋应昌其人及其初期的对倭政策,历来褒贬不一、评价各异,是史学界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人略述其人其事,以表浅见。宋应昌,字思文,别号桐岗,生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月初三日。其先会稽郡人,始祖先元占籍杭之仁和里。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第二甲进士,授山西降州守,后历任户科给事中、刑科右给事中、礼科左给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倭援朝战争 战争初期 将领 史学界 平壤 山西 谈判 主和派 河南 战争准备
下载PDF
试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的应变决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仲明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80,共6页
关键词 张学良 蒋介石 西安事变 主和派 主战派 杨虎城 国民政府 同意 内战 反对
下载PDF
李光《小史》案始末与原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勇 曹宏伟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李光 《小史》 文祸 主和派 主战派 历史事件 政治背景
下载PDF
论王鹏运的中期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映华 《学术论坛》 1983年第1期82-86,共5页
王鹏运(1849—1904年)共有词七稿九集,大约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为他初步形成自己的词风,在词坛上崭露头角的阶段,有《袖墨》、《虫秋》两集。中期是他创作的高峰,也是他奠定词坛地位的重要阶段,有《味梨》、《鹜翁》、《... 王鹏运(1849—1904年)共有词七稿九集,大约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为他初步形成自己的词风,在词坛上崭露头角的阶段,有《袖墨》、《虫秋》两集。中期是他创作的高峰,也是他奠定词坛地位的重要阶段,有《味梨》、《鹜翁》、《蜩知》、《校梦龛》、《庚子秋》、《春蛰吟》等词集。后期有《南潜集》,这时,他已脱离了政治生活,留下一些漫游名胜古迹,吊古伤今的作品,但现实生活的气息已经不浓厚了。因此,本文仅就他的中期词作初步探讨,而对早、晚期词暂略而不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禧 李鸿章 三个时期 王鹏运 清王朝 庚子 资产阶级改良派 主和派 政治斗争 维新派
下载PDF
略论北宋主战、主和两派对西夏之政争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光耀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55-61,共7页
九世纪以来,雄踞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日益强盛起来,继之以党项族为主建立“大夏”。它先同北宋和辽,后同南宋与金形成对峙鼎立的局势。西夏境土全处于宋、辽之间,但党项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历来落后,一直被北宋封建统... 九世纪以来,雄踞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日益强盛起来,继之以党项族为主建立“大夏”。它先同北宋和辽,后同南宋与金形成对峙鼎立的局势。西夏境土全处于宋、辽之间,但党项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历来落后,一直被北宋封建统治者卑视为“小蕃”,备受歧视、奴役,致使宋、夏民族矛盾日渐尖锐、复杂,时相攻战,故而引起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政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项族 北宋 封建统治者 民族矛盾 统治集团 军事 大夏 主战派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主和派
下载PDF
中法战争中的李鸿章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5期46-50,共5页
李鸿章是中法战争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对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表现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在清政府对法宣战前后他的表现有没有区别,清政府对法国最后妥协签约过程中李鸿章应负的责任等问题。本文拟对李鸿章在中法战... 李鸿章是中法战争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对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表现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在清政府对法宣战前后他的表现有没有区别,清政府对法国最后妥协签约过程中李鸿章应负的责任等问题。本文拟对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具体表现做一番考察,以明是非,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中法战争 清政府 法国 越南 谈判 主和派 代表人物 总理衙门 天津条约
下载PDF
站在反战前列的主和派司马光
17
作者 吴光耀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4年第2期62-64,共3页
【正】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一生,恰值北宋(汉族)、西夏(党项族)、辽(契丹族)鼎峙之时,这是我国古代的民族斗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作为政治家、史学家的司马光,对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十分关心,极力反对当朝执政者韩琦、王安石等所推行... 【正】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一生,恰值北宋(汉族)、西夏(党项族)、辽(契丹族)鼎峙之时,这是我国古代的民族斗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作为政治家、史学家的司马光,对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十分关心,极力反对当朝执政者韩琦、王安石等所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与吐蕃人、回鹘人等建立起来的王国,与北宋并存。宋太宗蔑视党项人为“禽兽”,长期以来对以党项族为主的西夏顽固地实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党项等西北少数民族,备受宋朝边帅廷臣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以致民族矛盾日趋激化,宋夏战争时有发生,祸国殃民,危害很大。为此,司马光则坚决主张:宋廷对待“西戎(西夏)大略,以和戎为便,用兵非宜”①,并乞请宋廷象周文王那样,实行“不避疆、不陵弱”的民族政策,与邻邦西夏友好相处②。尽管在北宋统治集团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的高压之下,司马光仍坚持向宋帝谏言,力排众议,誓要“冒死一为陛下言之”③,竭力反对对西夏以兵戎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民族压迫 党项族 主和派 我国古代 北宋 西北少数民族 宋夏战争 王安石 主战派
下载PDF
论庚子事变中的和战之争 被引量:1
18
作者 戚其章 《东岳论丛》 1986年第6期4-11,共8页
庚子事变中的和战之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过去还很少有人涉足,最近几年才提出来讨论。但是,庚子事变中和战之争的情况相当复杂,涉及到好多方面的问题,不能只就其某一个方面进行孤立地考察。这里,试谈... 庚子事变中的和战之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过去还很少有人涉足,最近几年才提出来讨论。但是,庚子事变中和战之争的情况相当复杂,涉及到好多方面的问题,不能只就其某一个方面进行孤立地考察。这里,试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后党主战派的阶级基础在庚子事变中,清政府内部仍有主战和主和两派,但这两派已不是甲午战争时期以帝后两党对立的两派,而主要是由后党分化而成的派别,而且主战派一度扮演了主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子事变 义和团 清政府 慈禧 主战派 中国近代史 甲午战争 主和派 戊戌政变 载漪
下载PDF
试论杨万里诗歌中爱国爱民思想的表现形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由文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杨万里一生写诗过万,今存4200多首,是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作冢之一.前人论他的诗,或评为粗俚(《四库提要》),或评为轻儇佻巧,“阅至十首之外,辄令人厌不欲观,此真诗家之魔障。”(《石洲诗话》)后人也多限于肯定“诚斋体”的艺术风格,... 杨万里一生写诗过万,今存4200多首,是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作冢之一.前人论他的诗,或评为粗俚(《四库提要》),或评为轻儇佻巧,“阅至十首之外,辄令人厌不欲观,此真诗家之魔障。”(《石洲诗话》)后人也多限于肯定“诚斋体”的艺术风格,认为他作品“内容上见得琐屑”,并常引他“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荆溪集自序》)的自序为据,说他作诗的主要兴趣是在自然景物方面,仅仅满足于个人情趣,没有象陆游那样,写出时代的风貌。其实,做诗的手法多样,寓情于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杨万里的诗歌并非拘泥于一种内容,一种形式。纵观他的诗作中,爱国爱民的主题仍占有一定的比重。笔者就其表现形式,略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直抒胸臆在杨万里的诗歌中,虽多以“诚斋体”的风格著称,但有一些仍是以直抒胸臆的笔触,对国事民生寄予了深刻的同情和关心。例如《读罪已诏》: 莫读“轮台诏”,令人泪点垂!天乎容此虏?帝者谒非罴。何罪良家子? 知他大将谁!愿惩“危度口”,倘復雁门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提要 表现形式 封建统治者 杨万里诗歌 士大夫 主和派 爱国爱民 淮河 爱民思想 宋金
下载PDF
甲申政潮与中法战争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卫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2-34,共3页
民国年间。著名的“翁门六子”之一,“后清流”健将张謇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闻盛昱严劾枢臣,并及两广总督张振轩(树声),朝局一变。时恭亲王秉国,高阳李相国(鸿藻)为辅,高阳又当时号为清流之魁杓。……自恭王去,醇王执政,孙毓汶擅权,... 民国年间。著名的“翁门六子”之一,“后清流”健将张謇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闻盛昱严劾枢臣,并及两广总督张振轩(树声),朝局一变。时恭亲王秉国,高阳李相国(鸿藻)为辅,高阳又当时号为清流之魁杓。……自恭王去,醇王执政,孙毓汶擅权,贿赂公行,风气日坏,朝政益不可问,由是而有甲午朝局之变,由甲午而有戊戍政局之变,由戊戍而有庚子拳匪之变,而庚子而有辛亥革命之变,因果相乘,昭然明白,谓始于甲申也”这当然是对甲申年间(188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清流 总理衙门 军机处 张佩纶 慈禧 内部矛盾 清朝 主和派 军机大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