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被引量:122
1
作者 景在平 Muller-WiefelH +5 位作者 RaithelD 曹贵松 王振堂 田建明 赵志青 包俊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2-214,I044,共4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1例高龄男性和多病并存的AAA患者在全麻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动态监控下,用11.0cm×2.6cm的内支撑-涤纶血管复合体,对AA...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1例高龄男性和多病并存的AAA患者在全麻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动态监控下,用11.0cm×2.6cm的内支撑-涤纶血管复合体,对AAA进行了腔内隔绝术。结果术后1周和20天分别行彩超和螺旋CT复查显示:复合体内径为2.2~2.4cm,通畅,无移位和扭曲。复合体壁外原AAA腔内充满血栓,未探及通畅的腰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AAA外径无变化。复合体近端与AAA颈前壁之间有一微裂隙,但对AAA体影响不大。随访6个月,患者腹部搏动性肿块及左下肢间歇性跛行消失。结论AAA腔内隔绝术避免了传统AAA手术的各种缺点,而具简便、微创和疗效确实的优点,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茂亭 翁心植 胡旭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85-387,共3页
本组研究了70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病理、影像学诊断、治疗与预后。31~70岁者占93%.男女患病率之比为3.7:1。近端型与远端型之比为0.8:1。高血压者占67%,马凡综合征占18%.病理检查表现... 本组研究了70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病理、影像学诊断、治疗与预后。31~70岁者占93%.男女患病率之比为3.7:1。近端型与远端型之比为0.8:1。高血压者占67%,马凡综合征占18%.病理检查表现为中层弹力纤维稀疏、断裂、粘液性变、囊性坏死。80%患者无发病诱因,76%有胸痛、69%为剧痛。胸片、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CT)磁共振显像(MRl)结合临床可确诊本病。超声检查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4%.近端型外科与内科治疗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4%与22%.远端型分别为63%与27%.死亡原因68%瘤体破裂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主动脉瘤 诊断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造影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锡明 晁宝婷 +4 位作者 武乐斌 张云亭 陈海松 李振家 柳澄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2-814,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急性胸痛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用冠状、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TP)等方...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急性胸痛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用冠状、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TP)等方法行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其中16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所有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的患者1次检查均可清晰显示双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胸主动脉,同时均可进行纵隔及肺窗重组,对胸部疾病进行诊断。显示冠状动脉狭窄1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4例,主动脉夹层6例(其中1例同时伴有冠状动脉右支急性血栓形成);并诊断气胸1例、缩窄性心包炎1例;4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4层螺旋CT 1次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疾病,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痛 冠状血管 主动脉瘤
原文传递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41
4
作者 汪忠镐 陈学明 +1 位作者 余军 王仕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 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作用。方法 采用由不锈钢“Z”形支架和超薄绦纶组成的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5 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1 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中4 例已累及肾下主动脉, 且有明显肾功能... 目的 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作用。方法 采用由不锈钢“Z”形支架和超薄绦纶组成的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5 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1 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中4 例已累及肾下主动脉, 且有明显肾功能损害。6 例均经CT 和动脉造影证实。在X 线监视下,经右股动脉切开, 将1 ~2 枚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有1 例因进入困难,改用左侧股动脉进路。结果 术后造影和CT 均表明破口被成功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本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随访1 ~7 个月,有2 例高血压者,血压明显下降,2 例血尿治愈,2 例血尿减轻。结论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明显简化了手术,减小了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人工血管 支架 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进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汪忠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85-388,共4页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夹层动脉 发病率 病因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微创腔内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32
6
作者 汪忠镐 陈学明 +1 位作者 王仕华 余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0-271,共2页
目的 介绍腔内人工血管通过微创法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采用由不锈钢“Z”形支架和超薄涤纶膜组成的腔内人工血管 ,治疗 5例胸主动脉夹层和 1例腹主动脉夹层。其中 3例已累及肾下腹主动脉 ,且有明显的肾功能损害。 ... 目的 介绍腔内人工血管通过微创法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采用由不锈钢“Z”形支架和超薄涤纶膜组成的腔内人工血管 ,治疗 5例胸主动脉夹层和 1例腹主动脉夹层。其中 3例已累及肾下腹主动脉 ,且有明显的肾功能损害。 6例病人均经CT和动脉造影证实。将 1~ 2个腔内人工血管压缩入 2 4F导送器 ,经右股动脉切开后置入病变部位。其中 1例因进入困难 ,而改用左侧股动脉。结果 术后造影和CT均表明 ,破口被成功封闭 ,假腔内血栓形成 ,无严重并发症。高血压明显下降 2例 ,血尿消失 4例。随访 7~ 12个月 ,CT检查除 1例术后 3个月腔内人工血管发生移位需再置 1枚移植物外 ,其余病人均已痊愈。结论 腔内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明显简化了手术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主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微创法
原文传递
1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手术回顾 被引量:29
7
作者 石赟 符伟国 +6 位作者 王玉琦 徐欣 郭大乔 陈斌 蒋俊豪 杨珏 史振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总结150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术前对病人进行多种影像学检查,以获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关解剖学资料。术中在DSA监视下对150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了人工血管内支架安置术。术后... 目的:总结150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术前对病人进行多种影像学检查,以获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关解剖学资料。术中在DSA监视下对150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了人工血管内支架安置术。术后1周和术后1年,作螺旋CT以观察手术疗效及有无内漏、移位和人工血管内支架塌陷等术后并发症。结果:148例(98.6%)获临床成功。围手术期内,1例(0.67%)死亡,1例(0.67%)发生脑梗死。术后截瘫发生率为零。26例(17.3%)发生内漏。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腔内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较短的优势。近期和中期疗效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还有待于更长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8
作者 景在平 冯翔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1998年第1期58-59,共2页
美国主动脉瘤列疾病死亡的第十三位,在老龄人口中,主动脉瘤破裂是更为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中,83%年龄大于65岁.胸、腹主动脉瘤在西方国家发病率高于我国,但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胸、腹主动脉瘤... 美国主动脉瘤列疾病死亡的第十三位,在老龄人口中,主动脉瘤破裂是更为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中,83%年龄大于65岁.胸、腹主动脉瘤在西方国家发病率高于我国,但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胸、腹主动脉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胸、腹主动脉瘤一旦形成,其自然病程是瘤体逐渐增大直到破裂,除非患者在瘤体破裂前因其它原因死亡.Bickerstaff等报道,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诊断后的5年生存率为13%,其中动脉瘤破裂致死者占70%.Estes报道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诊断后的5年生存率为19%,10年生存率为0,其中63%的患者死于动脉瘤破裂.外科手术是预防胸、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唯一有效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经胸或经腹行主动脉瘤切开或切除,人工血管主动脉重建术.手术指征动脉瘤横径大于5cm或每年直径增加0.5c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应用四分支血管分段停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 被引量:28
9
作者 于存涛 孙立忠 +2 位作者 常谦 朱俊明 刘永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四分支血管在深低温、分段停循环下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经验。方法 自2003年8月至2005年5月,连续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2~58(40±9)岁,体重49~105(67±19)kg。其中胸腹主... 目的 总结应用四分支血管在深低温、分段停循环下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经验。方法 自2003年8月至2005年5月,连续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2~58(40±9)岁,体重49~105(67±19)kg。其中胸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4例(Crawford Ⅱ型),慢性StanfordB型夹层瘤24例,慢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瘤5例(均为二次手术),马方综合征合并慢性StanfordB型夹层瘤5例(2例为二次手术)。采用深低温、分段停循环技术。经左后外侧沿腹直肌旁至耻骨联合胸腹联合切口、第五肋间进胸、断肋弓、腹膜外入路,应用四分支人造血管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5.26%)。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昏迷超过3d),经脱水及神经营养治疗后痊愈。急性肾衰2例,经血滤治疗痊愈。结论 选用四分支人造血管,采用分段停循环技术行全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替换术,能简化手术方式,明显缩短脑、脊髓和重要脏器的缺血时间,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人工血管 体外循环 动脉替换
原文传递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2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孙立忠 常谦 +6 位作者 郑军 吴清玉 朱晓东 朱俊明 孙晓刚 刘永民 冯钧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29-731,共3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根部替换术的手术适应证 ,总结手术技术和经验。方法 自 1994年1月至 1999年 8月 ,我院共完成 2 31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其中急诊手术 13例。男 189例 ,女 42例。年龄 14~ 6 9岁。瘤体直径 5~ 11cm。单纯主动脉根部... 目的 探讨主动脉根部替换术的手术适应证 ,总结手术技术和经验。方法 自 1994年1月至 1999年 8月 ,我院共完成 2 31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其中急诊手术 13例。男 189例 ,女 42例。年龄 14~ 6 9岁。瘤体直径 5~ 11cm。单纯主动脉根部瘤 145例 ,DeBekeyⅠ型主动脉夹层 6 5例 ,DeBekeyⅡ型主动脉夹层 2 1例。手术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组件替换主动脉根部 2 2 9例 ,行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2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 7例 ,死亡率为 3.0 3%。早期并发症包括 :二次开胸止血 6例 ,心包积液 9例 ,脑栓塞、胸腔积液和气胸各 2例 ,均治愈。随诊 175例 (78.12 % ) ,平均随诊时间 15 .7个月± 13.1个月 (2周~ 6 5个月 )。随诊期 1例死于术后 3个月双下肢动脉栓塞、肾功能衰竭。 3例术后因抗凝意外死亡。与术前比较 ,术后平均左室舒张末径由术前的 6 8.1mm± 9.4mm(5 4~ 112mm)恢复为 5 4.8mm± 8.2mm(38~ 88mm) ,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对于非夹层的主动脉瘤和慢性主动脉夹层 ,如果动脉瘤直径超过 5cm ,就应该进行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自然病程险恶 ,一旦确诊 ,在全身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心血管外科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被引量:27
11
作者 景在平 陈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39-741,共3页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瘤 动脉扩张性 疾病发病率 支架-人造血管 真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治疗
原文传递
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5
12
作者 符伟国 董智慧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动脉瘤夹层 支架
下载PDF
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朱丹 郭丽君 高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77例确诊为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动脉瘤部位和是否发生夹层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胸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者37例,其中夹层者23例;... 目的分析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77例确诊为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动脉瘤部位和是否发生夹层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胸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者37例,其中夹层者23例;腹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者40例,其中夹层者20例。入院时误诊15例(19.5%),院内死亡16例(20.8%)。年龄和性别与动脉瘤部位或是否夹层没有关系。腹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者更易合并高血压病(73%与38%,P<0.01)和发病时高血压(70%与35%,P<0.01),而胸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发病时易并发低血压(16%与2.5%,P<0.05)。与无夹层患者相比,夹层者多以疼痛主诉(84%与47%,P<0.01),并多急性发病(56%与24%,P<0.01),并发症较多见。休克和(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易死亡。超声心动图和CT诊断胸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的阳性率均达88%,而CT、核磁扫描和血管造影诊断腹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阳性率均为100%。结论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病率较高;疼痛是主动脉疾病特别是动脉夹层的主要症状表现,当并发休克、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时高度预测死亡;超声、CT和MRI是诊断主动脉瘤或夹层的很好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夹层 临床表现 诊断 死亡
下载PDF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亮 常谦 +5 位作者 于存涛 孙晓刚 钱向阳 田川 柳磊 蒙延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分析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连续收治的766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586例,女性180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5±12)岁。对术前... 目的分析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连续收治的766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586例,女性180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5±12)岁。对术前及手术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院内死亡37例,病死率4.8%。单因素分析显示,对院内死亡有影响的因素为男性、急性病程、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开胸止血(X^2=4.008-27.09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急性病程(OR=2.784,95%CI:1.166-6.649,P=0.021),肾功能不全(OR=6.285,95%CI:1.738-22.723,P=0.005),心功能不全(OR=3.052,95%CI:1.083—8.606,P=0.035),术后开胸止血(OR=3.690,95%CI:1.262-10.791,P=0.017),输血量(OR=1.033,95%CI:1.008-1.058,P=0.010);其中男性(0R=0.387,95%CI:0.177-0.848,P=0.018)为保护因素,即女性为A型夹层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女性、急性病程、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术后开胸止血、输血量是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瘤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完全穿刺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宏鹏 郭伟 +4 位作者 刘小平 尹太 贾鑫 熊江 马晓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855-1858,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完全穿刺技术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3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完全穿刺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8岁.所应用的支架型血管包括:3... 目的 探讨应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完全穿刺技术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3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完全穿刺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8岁.所应用的支架型血管包括:3例Endurant,13例Talent,20例Zenith.18~24 F的鞘管预置两把ProGlide,14~16 F的鞘管预置单把ProGlide.缝合动脉切口时取出鞘管并将线结下滑收紧.统计技术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及手术操作时间.术后3、6、9、12个月及其后每年进行CT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20例局部麻醉,16例全身麻醉.68条股动脉共应用128把ProGlide,其中38条股动脉各应用2把,8条各应用3把,2条各应用4把,20条各应用1把.63条股动脉(63/68,92.6%)技术操作成功,2条中转切开缝合,3条出现血肿,无需手术处理.平均随访时间(12±3)个月.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无症状的动脉夹层.结论 完全穿刺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由于可能需要切开缝合,建议在杂交手术室中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支架 穿刺术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健 景在平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84-86,共3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系指在主动脉壁存在或不存在自身病变的基础上,并在一系列外因(如高血压、外伤等)的可能作用下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由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造成其中层沿长轴分离,从而使主动脉管腔...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系指在主动脉壁存在或不存在自身病变的基础上,并在一系列外因(如高血压、外伤等)的可能作用下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由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造成其中层沿长轴分离,从而使主动脉管腔呈现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夹层 病理学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测量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永梅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三维重建对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价值和SCTA测量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支架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SCTA成像,于二维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瘤颈长度、直径,瘤体...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三维重建对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价值和SCTA测量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支架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SCTA成像,于二维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瘤颈长度、直径,瘤体大小,双髂动脉的直径及长度。为选择术式和支架提供准确依据。结果SCTA及三维重建可以显示腹主动脉瘤管径的扩张程度、管壁的钙化和腔内血栓,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血管分支及双髂动脉受累情况和瘤周情况。于二维原始横断面及MIP图像上测量数据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3例依据我们测量的结果定制的支架经手术证实与需求相符。结论SCTA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评价各分支血管受累情况、术式的选择及内膜支架的定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主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8
作者 崔立明 韩萍 +2 位作者 周阳泱 梁波 冯敢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诊断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2例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诊断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2例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和容积再现(VR)技术。结果主动脉瘤13例,主动脉夹层19例,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技术对主动脉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选择治疗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价值 主动脉瘤 空间解剖关系 动脉夹层 最大密度投影 轴位图像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指征和治疗时机选择 被引量:23
19
作者 蒋俊豪 季瀛豪 +6 位作者 郭大乔 陈斌 杨珏 董智慧 石赟 王玉琦 符伟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784-17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指征和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464例进行分析。男性391例,女性73例;年龄26~88岁,平均56.6岁。分析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危险...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指征和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464例进行分析。男性391例,女性73例;年龄26~88岁,平均56.6岁。分析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危险因素并评价急性组(n=298)和慢性组(n=166)的腔内治疗效果。结果夹层破裂组中反复或持续性胸背痛和胸腔渗出的发生率(83.3%和94.4%)高于非破裂组(10.4%和14.1%,P〈0.01)。破裂组降主动脉平均最大径(49.4mm)大于非破裂组(35.1mm,P〈0.01)。合并内脏和下肢动脉缺血的病例在腔内修复术后症状体征和相关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急性组近端假腔消失率51.7%高于慢性组的19.5%,而远端假腔开放率59.2%低于慢性组的79.3%(P〈0.01)。24例壁间血肿或假腔完全血栓形成病例中有4例出现夹层复发。结论近端假腔持续开放的急性夹层应行腔内修复术,而壁间血肿或假腔完全血栓化的急性病例可暂予密切随访。对于有反复或持续性胸背痛、胸腔渗出和降主动脉直径〉4.5cm等破裂先兆的病例或短时间内无法好转的主动脉分支血管缺血者,应立即行腔内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假体和植入物 适应证
原文传递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2018年腹主动脉瘤诊治指南解读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磊 潘柏宏 +2 位作者 杨璞 王伟 黄建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05-1510,共6页
根据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在系统性回顾的基础上,于2018年1月发布了腹主动脉瘤(AAA)治疗指南,针对AAA的诊断评估、治疗方式、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术后管理及随访、经济效益学分析5个方面做了重点阐述,并给出111条具... 根据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在系统性回顾的基础上,于2018年1月发布了腹主动脉瘤(AAA)治疗指南,针对AAA的诊断评估、治疗方式、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术后管理及随访、经济效益学分析5个方面做了重点阐述,并给出111条具体的推荐建议,并按GRADE法给出了推荐强度及证据级别。笔者对该指南中涉及的新观点或推荐意见、以及与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密切相关点作一解读,以期读者更好的理解该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诊断 腹/治疗 指南解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